復旦大學研發新型水溶液可充鋰電池

2020-12-04 人民網

  記者日前獲悉,復旦大學吳宇平教授領導的課題組突破傳統舊制,首次提出「電位穿越」理論,並製成了平均充電電壓為2.4伏、放電電壓為4.0伏的新型水溶液可充鋰電池(簡稱為「水鋰電」),這一成果大大突破了水溶液的理論分解電壓1.23伏。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子刊《科學報導》刊發了這一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已引發美國能源研究機構、企業關注。

  據了解,傳統方法製造的鋰電池生產成本較高,且其中有機電解質溶液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業界一般採用「極化」方案(即不斷嘗試使用新型的材料製作電極)來解決水鋰電的核心問題——防止鋰離子和水在低電位發生反應。但該方案只能使水鋰電所產生的電壓最多達2.0伏,且充放電效率低。

  吳宇平教授則另闢蹊徑,用高分子材料和無機材料製成複合膜,包裹在金屬鋰外。這層複合膜幫助鋰離子的電位在正負極之間「時空穿越」——在它的作用下,質子和水分子無法在低電位下得到電子,就不會在鋰離子遷移過程中產生損耗。吳教授打趣說:「你可以把它看成一道『任意門』,鋰離子的電位經過膜,一下就到了負極,然後又直接從負極回到正極,就好像科幻片中,人跨過蟲洞可以直接在地球和外太空之間往返。」正因此,課題小組把這一新發現稱作「電位穿越」。

  據介紹,該包裹複合膜的新型水鋰電可大幅降低電池成本,其能量密度比目前普遍採用的有機電解質的動力鋰離子電池高出80%,從而使電池充電時間更短,儲存電量更多,耐用時間更久。以電動汽車為例,復旦新型水鋰電僅需10秒即可完成充電,且能跑上400公裡,而其成本僅有傳統車用鋰電池的一半。目前,該項技術離產業化僅「一步之遙」。

  據悉,復旦大學自2005年起就一直在開展水鋰電這一國際前沿領域的探索,至2007年,在科技部重大基礎研究計劃和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下,其研究成果和科研水平開始居於世界先進地位。(金婉霞 記者 王春)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提出一種新型鋰離子電池體系
    近日,復旦大學化學系、新能源研究院夏永姚教授課題組首次提出一種新型的鋰離子(鈉離子)電池體系,該體系正極採用一種含有碘離子、鋰離子/鈉離子的水溶液,負極採用一種固態有機聚合物,電解質採用硝酸鋰或硫酸鋰的水溶液,聚合物離子交換膜作為隔膜將液態正極和固態負極分隔開。
  • 斯坦福研發新型電解液制鋰金屬電池 可減輕電動汽車重量/延長續航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導語:與鋰離子相比,鋰金屬電池更輕、能量密度更高,或許會成為下一代電池。據外媒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型鋰基電解液,可能為下一代純電動汽車的發展鋪平道路。
  • 復旦大學研發新型材料 可製造太陽能纖維電池
    復旦大學研究人員最近成功研製出的取向碳納米管纖維,向研發完全纖維狀的能源系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基於這一技術製造的新型太陽能纖維電池,使人類隨時隨地高效使用太陽能的夢想有望成為現實。復旦大學先進材料實驗室、高分子科學系彭慧勝教授課題組新研製出的這種新型、柔性的纖維狀能源集成器件,可以製成一根根像頭髮絲一樣細的纖維狀太陽能電池,其直徑只有60-100微米(1毫米=1000微米)。
  • 解析新型鋰空氣電池技術
    不過,最早研發出的鋰空氣電池沒有普及的原因在於其存在著致命的缺陷,通過化學反應,在正極會堆積固體反應生成物——氧化鋰(Li2O),它將使電解液與空氣的接觸被阻斷,從而導致放電停止。而且鋰空氣電池還配置了充電專用的正極,可防止充電時空氣極發生腐蝕和劣化。3.優勢高達100倍新型鋰空氣電池在空氣中以0.1A/g的放電率進行放電時,放電能約為9000mAh/g。以前的鋰空氣電池的放電能僅為700~3000mAh/g,可以說實現了能的大幅增加。另外,充電能也達到約9600mAh/g。
  • 美國研發可在零下10攝氏度工作的鋰金屬電池
    鋰電池,或者說鋰金屬電池都採用鋰金屬為陽極。在過去幾十年中,可充電的鋰電池被廣泛採用,用於給玩具、可攜式消費設備和電動汽車等各種電子設備供電。據外媒報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和阿貢國家實驗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的一組研究人員最近研發了一種新型鋰金屬電池設計,可以克服上述缺點。研究人員發現,與之前研發鋰電池相比,新電池在低溫下的表現非常好。
  • 美國研發新型柔軟固體電解質 可改善鋰金屬電池增加電動汽車續航
    蓋世汽車訊 為了研發能夠讓電動汽車(EV)的續航裡程達到數百英裡的可充電電池,科學家們都致力於用鋰金屬陽極取代現有電動汽車電池中使用的石墨陽極。因為會產生鋰枝晶(樹突),即電池多次充放電循環後在鋰陽極上形成的微小的樹狀缺陷。更糟糕的是,如果樹突與陰極接觸,還會導致電池短路。 幾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認為堅硬的固體電解質,如陶瓷製成的電解質,最能防止樹突穿透電池。不過,很多人也發現,此種方法的問題在於,其沒有從一開始就阻止樹突的「形成」或「成核」,就像最終會在汽車擋風玻璃上擴散的小裂縫一樣。
  • 中科大研發新型黑鱗鋰電池,9分鐘可充80%電量
    據中科大官網報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季恆星教授研究組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等機構一起研發出新型的黑鱗鋰電池,其9分鐘可以充80%電量,這也就意味著未來的新能源汽車能夠大幅度縮短充電時間。相關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10月9日的《科學》雜誌上。
  • 新能源汽車電池展望:固態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電池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國《節能與 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提出2030 年電池比能量達到 500 Wh/kg,目前的鋰離子電池都滿足不了此要求。加快新型動力 電池的開發勢在必行,當前主要進行研發的新一代動力電池 包括固態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等。
  • 美國科學家設計新型鋰空氣電池:充放電750次仍能用
    美國科學家設計新型鋰空氣電池:充放電750次仍能用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21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設計出一種新型鋰空氣電池,可在自然空氣環境下工作,並在破紀錄的750次充電/放電循環後仍能正常工作。
  • 「兩高」水溶液可充電電池問世
    、更便宜、更易製備  中化新網訊 11月19日,南京工業大學對外宣布,該校吳宇平、付麗君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種鹼性/中性混合的水溶液電解質體系,將水溶液電解質的電壓穩定窗口提高到了3伏,並研發出高電壓、高能量密度水溶液混合電解質可充電電池。
  • 我國研發出了高電壓高能量密度水溶液混合電解液可充電電池
    我國研發出了高電壓高能量密度水溶液混合電解液可充電電池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1-27 10:14:42 水性可充電電池由於使用了不可燃且價格低廉的水溶液(即用水作溶劑的溶液)作為電解液,不僅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成本更低,也更容易製備。但由於受到水分解電壓的限制,目前水性可充電電池的能量密度遠低於鋰離子電池。眾所周知,電解液是化學電池、電解電容等使用的介質,為它們的正常工作提供離子,並保證工作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是可逆的。
  • 專家研發新型電解液:大幅提升鋰金屬電池性能
    本文轉自【快科技】;6月22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全新的電池電解液技術如何提高鋰金屬電池的性能。鋰金屬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更輕,並且相同的重量下能夠帶來兩倍於鋰離子的能量。因此,鋰金屬電池是一項對電動汽車及其他設備更有前途的電池技術。但鋰枝晶生長是影響鋰金屬電池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根本問題之一。
  • 韓國研發新型鋰空氣電池,充電1次可跑1000公裡
    【EV視界報導】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院近日使用陶瓷材料,開發出新型鋰空氣電池,能讓電動車充電一次有1000公裡的續航表現。綜合Business Korea、Pulse報導,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院(UNIST)宣布,與三星先進技術研究院(Samsung Advanced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合作開發出新型的鋰空氣電池(lithium–air battery),採用全新的陶瓷材料以延長電池壽命,這項研究細節已於11月13日發表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 雪域大學研發新型固態鋁離子電池或可替代鋰離子電池
    私人、公共和商業運輸(汽車、公交車、卡車)等電動汽車對電池需求不斷增加,因而人們開始研發鋁離子電池以滿足需求。而電動汽車需要大量的電力才能正常運行,因而對電池產生了高要求,導致電池必須能夠進行快速、劇烈的電化學反應,以驅動外部電力(如電機、電子設備等)。
  • 雪城大學研發新型固態鋁離子電池 或可替代鋰離子電池
    蓋世汽車訊 私人、公共和商業運輸(汽車、公交車、卡車)等電動汽車對電池需求不斷增加,因而人們開始研發鋁離子電池以滿足需求。而電動汽車需要大量的電力才能正常運行,因而對電池產生了高要求,導致電池必須能夠進行快速、劇烈的電化學反應,以驅動外部電力(如電機、電子設備等)。
  • 專家研發新型電解液:大幅提升鋰金屬電池性能
    6月22日,據外媒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的一項新研究,展示了一種全新的電池電解液技術如何提高鋰金屬電池的性能。鋰金屬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更輕,並且相同的重量下能夠帶來兩倍於鋰離子的能量。因此,鋰金屬電池是一項對電動汽車及其他設備更有前途的電池技術。
  • 掌信檢測:斯坦福研發新型金屬電池可減輕電動汽車重量/延長續航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展示了,其新型電解液設計可以提升鋰金屬電池的性能,而鋰金屬電池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技術,能夠為電動汽車、筆記本電腦和其他設備提供動力。與如今傳統的鋰離子電池相比,鋰金屬電池每千克可多容納一倍的電力,只需用鋰金屬取代石墨陽極,就可以存儲更多的能量。該研究另一名合著者Zhenan Bao表示:「對於電動汽車而言,鋰金屬電池非常有發展前景,但是其重量和體積是一個大問題。
  • 天津大學自主研發的水系鋅基電池光儲充一體化示範項目投入運營
    近日,全國首個由新型水系鋅基電池電芯組成的光儲充一體項目在溫州樂清投入運營。該項目技術由天津大學材料學院電化學儲能研究團隊自主研發,是水系鋅基電池在國內儲能領域的首次應用,為電網儲能和電力調峰成功配備上了「大型充電寶」。
  • Nature重磅:新型鋰離子電池快充負極材料
    近日,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Ping Liu(劉平)與Shyue Ping Ong(王學彬)教授團隊,加州大學歐文分校Huolin Xin(忻獲麟)教授,阿貢國家實驗室Jun Lu(陸俊)研究員等多個團隊合作(共同通訊作者),報導了一種新型的具有無序巖鹽結構的氧化物作為鋰離子電池的快充負極材料。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型納米結構的高能量長壽命鋰/鈉複合空氣電池...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海霞 嚴振華)7月20日,南開大學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型納米結構的高能量長壽命鋰/鈉複合空氣電池」納米項目中期總結會在天津召開。南開大學副校長李靖出席會議。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我校科技處、項目組成員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