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格首次使用「糾纏」一詞,量子物理學的發展,真的太艱難了!

2020-04-30 博科園

1935年奧地利量子理論家歐文·薛丁格首次使用「糾纏」一詞,描述兩個遙遠粒子的行動相互捆綁在一起令人費解的現象。糾纏是一種能讓薛丁格夜不能寐的東西,就像他的朋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一樣,他認為這讓人們對量子力學能否成為對世界的可行描述產生了懷疑,這怎麼可能是真的呢?然而,不斷積累的證據表明量子糾纏是存在的。

薛丁格首次使用「糾纏」一詞,量子物理學的發展,真的太艱難了!

兩年前,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下圖)大衛·凱澤(David Kaiser)和一個國際團隊利用雷射、單光子探測器、原子鐘和收集80億年前遙遠類星體釋放光的巨型望遠鏡,進一步完善了量子糾纏測試。因此,研究人員有效地排除了一個潛在的反對意見,即糾纏的出現:可能源於選擇要進行測量和被測試粒子行為之間的某種關聯。是的,量子糾纏違背了我們的直覺,但凱澤指出,至少科學家可以繼續了解它。

薛丁格首次使用「糾纏」一詞,量子物理學的發展,真的太艱難了!

這讓薛丁格夜不能寐,但20世紀30年代的理論家只有紙和筆,沒有現今的計算能力和令人信服的類比」來指導他們,而且幾乎沒有物理證據。相比之下,今天,科學家們有了研究這些問題的先進工具,直到近些年,這些方法在實驗或經驗上都是不可能實現的。現在,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麻省理工學院科學、技術和社會項目的格梅斯豪森科學史教授凱澤,寫了一部關於這一主題的新歷史——量子遺產:調度一個不確定的世界。

物理學的繁榮

在關鍵物理學家的小插曲、關於該領域增長的原創性研究和他自己在宇宙學方面研究工作的敘述之間,凱澤強調了該領域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生的巨大變化。這個學科命運真的發生了相當戲劇性的轉變,他凱澤的目標是向讀者呈現:一個非常動蕩世紀裡不同類型的故事,不同的主線。事實上,許多量子物理學的歷史在形式上都是伸縮的,聚焦於該領域最著名的明星:

薛丁格首次使用「糾纏」一詞,量子物理學的發展,真的太艱難了!

基礎量子理論家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保羅·狄拉克(Paul Dirac)、維爾納·海森伯格(Werner Heisenberg)和薛丁格(Schrödinger),愛因斯坦通常被描述為著名的量子懷疑論者。在物理學界因世界大戰而陷入混亂之前,這些科學家發展了量子力學,並確定了它最令人費解的特徵:包括量子糾纏和測不準原理(測量粒子位置和動量等東西時在精度上的權衡)。

薛丁格首次使用「糾纏」一詞,量子物理學的發展,真的太艱難了!

即使現在我們仍然很難解釋這些概念,但其他很多東西都已經改變了。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物理學見證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前所未有的增長,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學生大量湧入美國的大學。凱澤在談到這一成長階段時說:我們在戰後的四分之一個世紀裡,培養的物理學人才比以前自創世以來累計培養的還要要多。與此同時,大質量粒子對撞機改變了物理學的方法,產生了關於亞原子結構的新知識。

物理學的崩潰

研究團隊在實驗上合作,嚴格致力於研磨出物理上的進展。成為物理學家的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但思考量子物理提出「哲學」問題的人,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少,這一問題變得不時髦了。這不僅僅是一次擺動,物理學甚至在一個真正的問題上,看到了這些相當戲劇性的變化。凱澤通過仔細閱讀物理教科書,仔細記錄了這一轉變,展示了務實研究的風氣是如何成為主導。

薛丁格首次使用「糾纏」一詞,量子物理學的發展,真的太艱難了!

教科書作者總是做出一系列的價值判斷:什麼是合適的主題,什麼是合適的方法?我們應該問什麼問題?什麼是『純粹的』哲學?然後物理泡沫破裂了:由於經濟放緩和聯邦資金減少,該領域的資金、註冊人數和就業崗位在20世紀70年代初都急劇下降。這些數字幾乎在整個學院的每個研究領域都出現了崩潰,沒有一個領域比物理學下降得更快。

《量子遺產》

也許令人驚訝的是,20世紀70年代就業市場危機幫助人們重新燃起了對20世紀30年代量子奇觀的興趣。正如凱澤在2011年出版的《嬉皮士如何拯救物理》(How The How The Hippies Saved Physical)一書中詳細描述的那樣(這本書源於這個圖書項目)在理解糾纏方面取得了一些關鍵進展,這些進展來自當時處於邊緣地位的物理學家,他們缺乏快速通道的研究機會,相對自由地探索被忽視的問題。

薛丁格首次使用「糾纏」一詞,量子物理學的發展,真的太艱難了!

凱澤在「量子遺產」中指出:這種非傳統的思維很快也開始影響教學。弗裡喬夫·卡普拉(Fritjof Capra)時期的暢銷書《物理之道》(The Dao Of Physical)將東方宗教和量子奧秘聯繫在一起,今天被認為是新時代的必需品,但它在20世紀70年代出現在學術教學大綱上,這要歸功於物理學教授們急於吸引學生回到教室。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量子物理經歷了多個迷你時代的飛逝。

薛丁格首次使用「糾纏」一詞,量子物理學的發展,真的太艱難了!

國防開支刺激了20世紀80年代物理學的復甦,但當美國國會在1993年否決超導超級對撞機項目時,該學科一些分支的物理學家無法產生許多新實驗結果,直到大型強子對撞機於2008年上線。因此,近幾代學者都經歷過物理學是一門動蕩的學科,物理學的命運與遙遠的政治息息相關。有時人們會被發現不同步,他們在繁榮時期進入物理學領域,儘管不是他們自己的錯,但在他們獲得學位之前,機會就消失了。

大型對撞機帶來了希望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我們看到這種情況在發生了兩次。因此,雖然像薛丁格這樣的物理大佬,可以用鉛筆和紙取得進展,但就當代這門學科的進展而言,物理學的物質條件非常重要。這些想法非常重要,但這些想法植根於一個不斷變化的世界,《量子遺產》贏得了學者們的好評;加州理工學院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基普·索恩(Kip Thorne)稱讚這本書「關於過去一個世紀物理學和宇宙學重大發展的一系列非凡小插曲」,將科學與人類歷史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薛丁格首次使用「糾纏」一詞,量子物理學的發展,真的太艱難了!

獲獎小說家內爾·弗洛伊登伯格指出:凱澤有能力揭示超凡脫俗的思想,與其形成的社會和政治世界之間的聯繫,這有助於「一本簡單迷人的宇宙奧秘指南」。就凱澤而言,他希望讀者能思考科學家的「雙重性」,他們希望找到永恆的答案,儘管受到他們那個時代的工具和假設束縛。雖然《量子遺產》探索了一些個別物理學家的生活,如狄拉克,凱澤也希望讀者能理解量子物理是一個多麼徹底的合作事業。

薛丁格首次使用「糾纏」一詞,量子物理學的發展,真的太艱難了!

科學界有寫單個天才的傳統,但量子力學從第一天起就需要一個整體演員陣容,當研究機構、世代和群體時,凱澤發現這比在山頂上思考這些無法企及的天才更有價值,這總是一個寓言,但對於這一系列的發展來說,這是一個特別不合適的寓言。超過15000名物理學家在50年的時間裡,發表了與希格斯玻色子有關的論文,探索亞原子粒子是如何獲得質量的,但只有在大型強子對撞機開始運行後,科學家才找到了證據。

薛丁格首次使用「糾纏」一詞,量子物理學的發展,真的太艱難了!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關於「量子糾纏」一詞的使用及其翻譯的質疑
    近年來,關於「量子糾纏」的介紹頻頻出現在我國媒體中,引起了普遍的關注。尤其是中央電視臺報導了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了三大科學實驗任務之後,大家對「量子糾纏」的興趣更是迅速增加。——所謂三大科學實驗任務是指:量子糾纏分發、量子密鑰分發、量子隱形傳態。我也是一樣。不過,我卻對「量子糾纏」這一名詞使用及其翻譯有一些疑問。
  • 從普朗克到海森堡,從薛丁格的貓,再到保險界的"量子糾纏"
    它不僅僅只是物理學的一個理論,更是改變了人類的觀念和思維方式。關於量子理論,還有很多我們暫時無法理解的現象,科學家們還在不斷對其進行完善。在科幻電影中,我們就能看到很多量子物理學的概念:比如量子糾纏、薛丁格的貓、測不準原則……一、顛覆經典物理1687年,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總結提出了牛頓運動三大定律,奠定了經典物理的基礎。
  • 量子糾纏究竟是什麼?著名的科學實驗:薛丁格的貓
    因為在如此小的尺度上,物理性質,不同於你一直看到的宏觀物體的物理性質,你所了解的日常世界是按照「經典物理學」的規律來運作的,原子尺度上的系統,是按照「量子物理學」的規律運行的。量子世界,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一個著名的思想實驗,給出了量子奇異性的例證:薛丁格的貓。一個物理學家把貓和一個ZhaDan放進盒子裡,然後蓋上蓋子,ZhaDan有50%的機會爆炸。
  • 從普朗克到海森堡,從薛丁格的貓,再到保險界的"量子糾纏"
    在科幻電影中,我們就能看到很多量子物理學的概念:比如量子糾纏、薛丁格的貓、測不準原則……1687年,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中總結提出了牛頓運動三大定律,奠定了經典物理的基礎。三大定律讓人類從此可以精確掌握力及其作用,實現了機械的製造,推動了工業革命,大大加速了人類發展的進程。
  • 什麼是量子糾纏?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我們的科學成果越來越多地湧現出來,好多曾經象牙塔中的專業名詞流入了尋常百姓的日常聊天當中。墨子號實驗衛星的上天,讓量子糾纏一詞迅速傳播到大街小巷,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專業的詞彙,很多人並不明了其中的物理含義,老郭想利用此篇文章,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量子糾纏?
  • 墨子號量子衛星,讓量子糾纏走出實驗室
    墨子號量子衛星,讓量子糾纏走出實驗室一提到量子,大家都是一頭霧水,那麼到底什麼是量子呢?量子指的是:如果某物理量存在最小的、不能再被分割的基本單位,那麼這個物理量就是量子化的,這個最小的基本單位就是量子,量子來自拉丁語,本意是「有多少」的意思,表示:相當數量的某物質,量子這一概念的提出是量子力學區別於經典力學的首次突破。如果還不懂,就刪耳光了哦。
  • 【物理思辨】量子:生命的「原子核」——對話埃爾溫·薛丁格(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獲得者).
    你倒好,生命科學並非你的專業,而你不僅給400多位聽眾舉行公開演講,甚至還撰寫什麼《生命是什麼?》,闡述你關於生命科學的理論。常言道,尊貴者負重任,你就不怕誤人於歧途嗎?薛丁格: 物理學與生命科學表面上屬於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但是從宏觀視野來看,無論是物理學,還是生命科學、化學、地理學等等,都不過是自然科學的一個門類或其中幾個門類而已。
  • 究竟什麼是量子糾纏?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我們的科學成果越來越多地湧現出來,好多曾經象牙塔中的專業名詞流入了尋常百姓的日常聊天當中。墨子號實驗衛星的上天,讓量子糾纏一詞迅速傳播到大街小巷,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專業的詞彙,很多人並不明了其中的物理含義,老郭想利用此篇文章,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量子糾纏?
  • 究竟什麼是量子糾纏?
    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我們的科學成果越來越多地湧現出來,好多曾經象牙塔中的專業名詞流入了尋常百姓的日常聊天當中。墨子號實驗衛星的上天,讓量子糾纏一詞迅速傳播到大街小巷,然而對於這樣一個專業的詞彙,很多人並不明了其中的物理含義,老郭想利用此篇文章,給大家科普一下,什麼是量子糾纏?
  • 量子糾纏的原理是什麼?真的可以「超光速」嗎?
    這個奇怪的宇宙現象,通常被稱為"量子糾纏"。,但也獲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讓我們一起看看科學家們目前關於量子糾纏研究取得的一些成就。原子令使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粒子物理學家和操作員著迷。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都對這些粒子進行了熱切的研究,但人們發現,牛頓物理學的傳統定律並不總是適用於亞原子世界,因此需要一種新的物理思想。科學家開發了一個全新的物理學分支(量子物理學),以創建一個可以理解這些亞原子粒子的框架。
  • 刷爆朋友圈的「量子糾纏」,真相是怎樣的?
    這讓很多讀者發出了靈魂一問:「量子糾纏」到底是個什麼鬼? 現代物理學裡,論起容易被誤解的領域,量子力學毫無疑問是第一名,而量子糾纏在其中少說也能排上前三名。雖然情話怎麼說是當事人自己的事兒,但煩請圍觀群眾千萬別當真,量子糾纏不是這個意思。玫瑰即使換了一個名字也依舊芬芳,而迷戀的感受就算被當事人以量子之名稱乎,也還是和物理學毫無關係。 那量子糾纏到底是啥呢? 很多人都聽說過薛丁格的貓。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薛丁格其實是在反對這只可憐貓半死半活的「疊加態」。
  • 怎樣了解量子?或許你要先解開薛丁格貓的生死之謎……
    薛丁格的貓是物理學的四大神獸之一,並非是指某種動物,而是一種思維實驗。而對於經典的薛丁格的貓思維實驗,現在已經成為了量子力學的代名詞,究竟薛丁格的貓是生是死?和量子之前又有怎樣的聯繫呢?出品:"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以下內容為科普作家、《上帝擲骰子嗎?
  • 量子的孤立性導致,量子糾纏只能發生在微觀物體
    量子糾纏,這是前些時期十分火熱的一個物理詞彙,量子通訊衛星的誕生更是將量子糾纏的熱度推向了巔峰,雖然很多人至今還並未理解量子糾纏的本質,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量子糾纏已經成為了量子力學的基本特徵之一,不過在量子力學剛剛發展的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量子糾纏並未得到物理學屆的一致認可,反而遭到了很多保守物理學家的挑戰與攻擊
  • 量子糾纏和靈魂伴侶
    在明代朱熹先生是作為權威的,所以王陽明先生的學說一開始比較難以被人接受的。物理學的革命新思想誕生時,我們是否有能夠接受的胸懷呢?量子糾纏將引發物理學的革命。正如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家彭羅斯爵士所言,我們的時空觀念都將經歷一次比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更為深遠的革命。面對這激動人心的物理學變革時代,我們準備好了嗎?也許這個變革來自於東方文明。
  • 量子信息理論揭示了量子糾纏與熱力學、多體理論、量子計算的聯繫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些特徵中的每一個都可以在經典物理學中呈現或模仿:能量可以是粗粒度的經典能量——如果沒有其他的,可以通過蠻力;波可以疊加;在波長知識和波的位置之間的權衡中可以找到互補性和不確定性。但薛丁格的量子糾纏效應思想沒有任何經典的對應物,糾纏是量子物理學的特徵。
  • 102思維模型:量子思維一在糾纏中躍遷
    1、量子的概念量子(quantum)是現代物理研究微觀世界的的重要概念。即一個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單位,則這個物理量是量子化的,並把最小單位稱為量子。量子一詞來自拉丁語quantus,意為「有多少」,代表「相當數量的某物質」,它最早是由德國物理學家M·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的。
  • 靈魂真的是量子糾纏的產物嗎?
    網友的解釋小編沒太搞懂,所以 就去查了相關資料,就查出來的資料而言,小編覺得有一種量子糾纏理論來解釋靈魂的某些特異特徵也是蠻有意思的。現代物理學的研究讓物理學理論越來越接近事物的本質,比方說量子力學理論,就讓人類更加深入的研究微觀領域變成一種可能。
  • 百年的超越:量子物理學與量子計算機
    但是在5年之後的1905年,愛因斯坦用普朗克的理論解釋了光電效應,即一束光的能量也是一份份傳輸的,並且和頻率相關,這個理論有點類似牛頓的光的顆粒說,但是結合了波的頻率性質。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佐證了普朗克的量子理論至此,能量按照一份一份的傳遞的量子學說開始深入人心。而普朗克的量子理論、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都獲得了諾貝爾獎。
  • 量子四重奏:量子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量子通信
    現在一般把普朗克、愛因斯坦等人發展起來的經典量子論稱為舊量子論,以區分玻爾、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等人發展起來的量子力學。裡面產生一系列與常識相悖的現象,以致量子論的奠基人愛因斯坦等人都拒絕接受。特別是海森堡提出不確定性原理,剝奪了愛因斯坦一貫信奉的決定論。更有趣的是量子力學的主要奠基人——波動力學的創立者薛丁格也拒絕接受不確定性原理。薛丁格提出的波動力學能完美描述微觀粒子在被測量前的行為,但是一旦發生測量,波動力學好像就失效了。然後海森堡提出的矩陣力學又完美接棒解釋了測量後的粒子行為。
  • 量子理論、量子糾纏和量子加密通信
    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都基於量子糾纏,量子會不會發生糾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