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一(美國加州整合學院心理學碩士)
「你的孩子搞小團體!」上小學或中學時,我曾聽到老師這樣向家長抱怨。那時候覺得特別的委屈,我們只是同幾個合得來的同學常常在課間課餘聊天而已,上學時課業負擔這麼重,我們哪有時間和精力去「搞」啊?
到了為人父母的年紀,我現在也經常聽到家長老是抱怨「小朋友搞小團體越來越早了,幼兒園就分撥兒了,和這個好同那個不好的。」 小小的孩子就會拉幫結派,這正常麼?跟父母的教育有關嗎」
一、小小年紀就「拉幫結派」正常嗎?
如果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一兩歲的孩子大多都是獨俠客,兩個孩子一起玩兒也都是各玩兒各的,很少有合作發生。但是到了三四歲,他們突然對同齡人產生了興趣,反而對大人不是很熱衷了。三四歲的孩子,有點兒像青春期的青少年,喜歡扎堆兒。他們很快就可以找到同自己「一樣」的玩伴,並為彼此的相似而自豪。因此,我們常會聽到他們說「**是我的朋友,***不是我的朋友。」當問及原因,他們會給一些大人覺得奇怪的理由,比如「**穿那樣的裙子,***不喜歡動感超人,等等。」這是一個觀察力和想像力極強的年齡,他們不斷地在辨別、判斷—什麼是我,什麼不是我……
所以說在某個年齡段,孩子會有組小團體的需要。當然這種傾向有可能被家長的偏好所影響。比如在矽谷有的家長就會就從小教育孩子該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加入「對」的團隊,對孩子的交友觀影響深遠。當然,國內也不乏這樣「現實」的家長——從小要跟好學生、好孩子玩,不要跟成績差、愛搗亂的小朋友交朋友……
由此看來,小團體存在有自然因素,也有人為因素。
二、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的小團體呢?
孩子組小團體了,家長沒必要過於擔心或過分幹擾,可以從下面幾個跟孩子溝通:
正視小團體的存在,觀察了解它的組成成員和原因。家長可以給予類似這樣的評論:「我發現你經常和你們班的A、B、C同學在一起,他/你們是好朋友麼?」
對小團體表示由衷的興趣和關心。比如:你和大家在一起都做/玩兒什麼呢?要是給你們的團隊起個名字,該叫什麼呢?為啥?
當獲得更多信息後,同孩子一起探索人與人之間的共性和個性。如果孩子分享了小團隊的共同愛好,比如「你們都喜歡收集遊戲卡片」,不要著急指出孩子和朋友間的不同,而是不斷地溝通,表示自己對孩子社交生活的興趣,給孩子空間來表達探索,直到讓孩子自己發現人與人的相同和不同。
與孩子分享自己童年朋友的記憶,以及自己現在生活中朋友的概念和意義。
三、那些被小團體排斥的孩子,大人如何幫助TA?
雖然組小團體本身沒有錯,但是那些沒有被接納成為組員的孩子怎麼辦?有一些孩子,總是在小團體的邊緣「流浪」,怎麼都加入不了。這些孩子通常有以下特點:
1.喜歡獨來獨往
2.常在別人玩的時候「搗亂」
3.對大人比對同齡人感興趣
4.不知如何加入他人的遊戲
5.語言表達有挑戰/障礙
6.對衝突和異議容忍能力差
落單兒的小朋友如果有以上的所有特點,並伴有重複性動作,比如搖晃、打手,請尋找專業人士評估自閉症的可能性。
如果沒有自閉症的表現,成人可以試著幫助小朋友提高社交能力,學習如何與他人一起遊戲。推薦我最喜歡用戲劇遊戲療法。
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是我做兒童心理健康顧問時發生的。
在一個以華裔為主的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正在自由活動,他們在教室裡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區做手工、玩玩具,或看書、跳舞。
在戲劇區,我發現一群4歲左右的墨西哥裔女孩,穿著粉色的連衣裙,正在翩翩起舞。其中一個女孩跳得特別好,顯然是領舞。跟在她身後的三個女孩,自由發揮著,她們時不時互相望一下,嘻嘻地笑著。
而在她們邊緣,有個華裔小女孩,婷婷,帶著個小眼鏡,穿著打扮有些中性化。她繞著她們走來走去,很羨慕很嚮往的樣子,跟著她們時不時的笑笑。我在一旁觀察了一會兒,發現這個小女孩不知如何加入,打算幫她一下。
我試圖和舞蹈隊搭話:「你們跳得好美啊,是哪裡學的?還是自己的創造啊?」 領舞美美地笑答道:「我放學後媽媽帶我去學芭蕾舞。」 「那你現在是在教你朋友們跳舞嗎?」 領舞驕傲地點了點頭,她的學生們也紛紛點頭笑笑。然後她們又開始紛紛起舞。
我轉頭看到婷婷眼巴巴的看著大家,就問她:「你看起來對她們的舞蹈課很感興趣,想不想加入她們?」 婷婷低著頭,靦腆地搖了搖頭。我猜她可能怕被拒絕,想保護自己,就隨她。
不一會,婷婷突然開始邁大步,一邊踢腿一邊走路,在地毯中央穿過舞蹈隊。舞蹈隊馬上抱怨起來。
我建議她們把地毯分兩邊,舞蹈隊佔一大半,婷婷佔一小半,井水不犯河水,各跳各的。這樣相安無事了一段時間,舞蹈隊伍裡的一個隊員抱怨地方不夠大,想去婷婷的那一邊跳,婷婷也想去她們那邊。領舞突然建議:「為什麼要分開啊?我們大家一起跳吧!」 於是大家混在一起,開心地「群魔亂舞」一番。
這個故事可以給大人們一些啟示:當團隊界限清楚時,團隊外的孩子有加入和不加入團體的自由,大人不要過分幹涉,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去探索,他們自己會整合,團隊的重組也是有可能發生的。對於一些比較害羞,缺乏社交能力的小朋友,大人可以適當幫助他們表達自己,解決衝突,融入團隊。
圖片來源:123RF圖庫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