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適者生存」是人類進化史中永恆不變的規律,智齒也是如此。在原始人類時期,由於他們進食的食物比較粗糙,所以牙槽骨都很堅固。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進食的食物越來越精細,對我們頜骨的刺激漸漸減小,於是頜骨開始慢慢退化,最終無法容納所有的牙齒。再後來智齒的萌出推遲到成年18~30歲,就是智力發育的時候,所以叫智齒,又叫立事牙。
一、智齒長在哪?有幾顆?
一般智齒屬於最裡面的第三磨牙,由於個體差異,智齒的數量也不同,有0~4顆不等,有的甚至多於4顆。智齒的生長也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智齒在成年以後會漸漸萌出,有的人智齒終身不會萌出,還有的人根本就沒有智齒。
二、智齒分哪幾型?
1.近中傾斜阻生
這種智齒的牙冠抵向鄰牙,朝向口外傾斜,這也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
2.遠中傾斜阻生
這種智齒和近中傾斜阻生相反的方向生長,牙冠朝向喉嚨,牙根抵在鄰牙。
3.垂直阻生
這種智齒和正常牙齒的生長方向一模一樣,但是由於牙槽骨的空間位置有限,所以智齒會被鄰牙阻礙而長不出來。
4.水平阻生
這種智齒完全與鄰牙呈直角而生長,即牙冠直接垂直頂住鄰牙生長。
5.頰向阻生
這種智齒的牙冠朝著臉頰的方向生長。
6.舌向阻生
這種智齒的牙冠朝著舌頭的方向生長。
7.倒置阻生
這種智齒是牙冠朝著牙槽骨深部倒著生長,少見,但是也有。
三、智齒不疼,需不需要拔呢?
站在醫生的立場上,一般是需要拔掉智齒的,因為智齒很少會長出來,就算長出來,也長不正。只要被鄰牙阻礙就會長不正,於是會形成阻生智齒,顧名思義,就是牙齒在萌出過程中會受阻,但是牙齒還是要長,所以就會對周圍的鄰牙或者牙齦造成損害。
如果鄰牙阻礙它生長,就會對自身造成磨損,同時影響牙齦,造成智齒冠周炎,比如牙冠一半萌出,一半被牙齦覆蓋,所以與周圍的鄰牙就會形成一個盲袋,吃進去的食物容易瀦留在這裡,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細菌滋生,引發炎症。
但有些特殊情況下是可以保留的,比如智齒位置矯正,沒有冠周炎發作,有正常的咬合關係。
四、拔智齒有危險嗎?
一般情況下,牙齒能不拔就不拔,因為牙齒周圍有神經,拔牙的時候有可能會損傷到神經,所以醫生一定要結合患者的智齒情況綜合分析拔牙方案。
對於已經有部分萌出牙冠的牙齒可以直接將牙齒切斷,分成幾部分取出,但是一般牙根都比較深,有可能有遺留殘牙的可能。
還有部分根本沒有萌出牙冠的智齒,需要切開牙齦,再將牙齒切斷,在切的過程中還有切到鄰牙的危險。
拔智齒相比於普通拔牙還是有一定風險的,嚴格的說,拔智齒也可以算是一種小手術。所以,建議有拔智齒需求的患者一定要選擇去正規的醫院以及請有經驗的口腔醫生來操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