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光轉變為聲音!物理學家就是這個世界神奇的存在啊

2020-10-18 博科園

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測量光的新方法:使用顯微鼓來聽到光。阿萊曼實驗室(Alemán Lab)的這項技術被稱為「石墨烯納米機械測輻射熱計」,它利用一種有前途的新方法和材料,在高速和高溫下檢測幾乎每種顏色的光。物理學教授,也是俄勒岡大學光學、分子和量子科學中心的成員,也是菲爾和佩妮·奈特加速科學影響校園的研究員本雅明·阿萊曼(Benjamín Alemán)說:這個工具是同類中速度最快、最敏感的工具。

該設備提供了一種替代傳統用電測量光線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在智慧型手機的攝像頭等設備中找到。取而代之的是,這種機械方法捕捉到了由光引起的無限薄鼓振動。物理學家通過聆聽鼓頭吸收光的聲音來獲得測量結果。這項技術的原理類似於在熱天敲鼓的效果,當樂器在管道太陽下加熱時,鼓膜將膨脹,其音調發生變化,發出與在較冷溫度下不同的音調。光波對機械測輻射熱計做了同樣的事情,當光線擊中設備的鼓頭時,膜加熱,膨脹,振動音調改變。

物理學家可以跟蹤這些音調變化,以測量有多少光照射到設備上。阿萊曼實驗室的博士生大衛·米勒(David Miller)說:這是一種非常新,探測光的方法,我們正在使用一種純粹的機械方法將光轉變為聲音,這種方法優點是能夠看到更廣泛的光。傳統探測器在探測高能光(如可見光或X射線)方面非常可靠,但不太擅長測量電磁光譜上的較長波長,包括紅外線和無線電波。這種機械裝置填補了這一空白,並能讓物理學家探測幾乎任何波長的光。

這在天文觀測、熱學和醫學身體成像以及深入紅外線觀察方面尤其有用。該團隊通過首先在蝕刻在矽片上的孔上延伸一層薄薄原子片來構建該設備。然後,使用之前在實驗室中開發的一種技術,將床單切割成類似於蹦床(一種非常非常小的蹦床)。這個裝置寬度是人類頭髮的十分之一,而用於蹦床的材料甚至更小:只有一個原子的厚度,大約比同一根頭髮細一百萬倍。這個系統使用石墨烯,這只是一層原子,儘可能的小。石墨烯是2004年發現的一種材料,是這項技術成功的關鍵因素。

儘管石墨烯是最薄的材料,強度是鋼的200倍,而且具有非凡的柔韌性,其發現者甚至獲得了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它有可能給物理學和工程學帶來革命性的變化。石墨烯的機械特性能讓材料對溫度變化做出令人難以置信的快速反應,這使得它能夠以同樣快的速度測量光。石墨烯為超靈敏和超快的光檢測提供了誘人前景,石墨烯還具有無與倫比的能力,可以測量幾乎任何波長的光,並且可以承受比傳統探測器高得多的溫度物理學家能夠通過其測量光的機械方法來利用石墨烯。

雖然具有光檢測的潛力,但該材料通過使用電阻測量光的傳統方法表現不佳,主要原因是需要將其冷卻到超低溫才能在常規檢測器中使用。當意識到可以通過機械方法將光轉化為聲音時,能夠開啟石墨烯的前景,並創造出超快、超靈敏的設備,其性能優於室溫,而且遠遠高於室溫。它在如此廣泛溫度範圍內工作的能力是該設備在測量光時最具優勢的品質之一。同時還可以在室溫下工作,這是關鍵的便攜性,並且它可以在高溫下工作,這是傳統光探測器不能提供的一個好處

因為當它們開始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分解時,許多探測器將不能達到所謂的「曬傷效應」。石墨烯是一種熱穩定的材料,可以承受200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其多功能性和超靈敏性質使納米機械測輻射熱計在科學、醫學、工業製造和天文學的許多領域成為一種有用的工具研究人員希望這種設備能夠幫助科學家破解太陽和其他恆星的奧秘,通過更安全的熱X射線成像改進醫學診斷,並幫助消防員在火災中看得更清楚,從而拯救更多生命。

博科園|研究/來自:俄勒岡大學

參考期刊《自然通訊》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健康|聲音的奧秘---世界萬物都是因為聲音才存在的
    每個生命體,每個器官,甚至每個細胞都有自己特定的振頻,人的思想、情緒和感受也有特定的振動頻率,當人體處於恐懼,沮喪、憤怒、不安等不良情緒狀態時,這些情緒的頻率就會影響到細胞原有的振動頻率,而當我們身體上的器官的頻率被破壞,就會導致身體上的疾病...那麼在這個有聲的世界裡,聲音的奧秘是什麼呢?
  • 愛是這個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
    就在即將放棄的時候,老人的兒子突然撥通了家裡的視頻,手機中傳來了老人兩歲半孫子的聲音:奶奶,我愛你,奶奶,我愛你……孫子的聲音不斷地在老人耳邊重複著,過了一會老人竟神奇地醒來了,心跳也正常了。兩歲半的孫子用一句「奶奶,我愛你」,竟神奇般地喚醒了老人,這就是愛的力量!
  • 這個景區有個噴泉,很神奇,噴水的高度是由人的聲音大小來控制!
    在中國有一處景區,有個噴水泉噴出來的高度是可以由我們人發出的聲音大小來控制的。是不是覺得很神奇,對它很好奇啊!現在馬上來給大家聊聊,就是在安徽池州市石臺縣裡的醉山野。還在遠處就可以清晰聽到譁譁噠噠的瀑布流水聲,站在棧道上聽著瀑布從上而下奔騰下的聲音,看著在石間處順勢往下流淌著的溪水,清澈見底,冰爽舒服。深呼吸著大自然裡的新鮮空氣,,還有四周時而響起的鳥聲,混合著瀑布聲,仿佛奏成了悅耳的樂曲,心情舒暢極了。
  • 物理學家:當人類真的掌握了量子力學,這個世界就失去了意義
    這個領域是到至今人們對世界最奇特的認知。這個領域也被人們及廣大科學家認為,最不可能突破的領域。量子領域就像一把鎖,鎖住了人們對這個世界的幻想。在過去法國就有一位物理學家提出了這樣的概念,如果在宇宙中有一股力量能讓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以確定的狀態停止下來,那你就已經知曉了這個宇宙的過去和將來。物理學家,當人們真的掌握了量子力學,這個世界就失去了意義。
  • 「完美流動」的聲音是怎樣的?物理學家有了記錄
    物理學家們在實驗室裡創造了一種完美流體,並記錄下了這種「完美流動」的聲音。「完美流動」的聲音是怎樣的?有人認為是森林中小溪的潺潺流動聲,也有人認為是水罐中叮咚作響的水聲。對物理學家來說,完美流體有更具體的定義,在量子力學定律範圍內,它是具有最小摩擦力(或粘度)的流體。
  • 如何把光轉變為物質?
    遺憾的是,物理學家一直以來未能觀察到能量向物質的轉換。如今,一場實驗即將創造歷史!把光轉化成物質,這是科幻小說裡常見的創造物質的方式,當然在現實中,物理學家仍無法實現這個願望。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它指出,一個質量為m的物質相當於一個能量為E的純能量體,即能量為E的光子,兩者自然能夠自由轉化。只是,如果把能量E轉化成有質量的物質,那麼其質量為E除以c^2,c^2就是光在真空中傳播速度的平方(9×10^16米2/秒^2)。
  • 物理學家曹則賢:世界上80%的物理學家根本不懂物理
    「其實這個世界上80%的物理學家根本不懂物理。」 近日,在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共同舉辦的以「開物與頓悟」為主題的藝術與科學論壇上,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曹則賢給大家潑了一盆「冷水」。走進物理,見識一些真正的物理學家,或許能讓我們把求索的目光略抬高一點、放遠一點。
  • 平行宇宙真的存在?物理學家:我們可能在多重世界做出不同的選擇
    但是多年來,理論物理學家和量子物理學家們一直在試圖對現實中的「多重世界(many worlds)」作出解釋。來自美國的物理學獎表示,「多重平行世界」的假設具有必然的可能性,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在不同的世界中做出不同的決定。一個人不只是「一個人」,在遙遠的地方還可能有一個你甚至多個你……可能很多人都會對這句話不解,甚至認為說出這句話的人一定是個瘋子。
  • 走進聲音的世界 魔術般的白噪音淺談
    我們在媽媽的子宮當中聽到的聲音代表著最為溫暖的愛的聲音,聽到別人的咒罵聽到的是最影響心情的聲音,聽到海浪的聲音是最為寬廣的聲音,甚至我們還能通過樹木聽到大自然的聲音,聲音的世界如此神奇,但是你真的走進過聲音的世界麼?
  • 物理學家計劃用光創造物質,逆向證明質能方程
    用光來創造物質在數十年前,科學家格雷戈裡·布萊特和約翰·惠勒提出,將光轉化為物質是可能的。然而,長期以來人們認為這超出了科學家的能力。現在,來自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CL)的物理學家們正試圖在一項具有突破性意義的實驗中證明這種預言。根據布萊特-惠勒過程,把兩個光子互相碰撞將會產生一個帶負電的電子及其反粒子—正電子。不像沒有靜質量的光子那樣,電子和正電子都有很小的質量。到目前為止,試圖證明布萊特-惠勒過程的實驗還沒有成功,因為這需要使用大量的高能粒子。
  • 聲音頻率為什麼可以療愈身心
    中國古代,老祖宗創造「藥」這個詞,就是」樂」(樂)加上草字頭,變成「藥」。草藥轉變為頻率,作用於人體。
  • 嚴老師:世界還存在著一個嶄新的世界、神奇的世界
    世界還存在著一個嶄新的世界、神奇的世界嚴老師達摩祖師從印度到中國來傳教、傳氣功,興起禪宗、佛教以及禪宗氣功。在一個廟宇講經,上臺一坐,一句話不說,坐了一會兒就走啦。他在收··就是慧可,他在收這位弟子的時候,這位弟子在他門前跪了很多天,積雪,雪淹沒了身體暈倒過去了,仍然在那裡沉埋於雪,最後達摩大師出來啦!出來啦問他有什麼所求,他想拜達摩大師為師,達摩大師說你有什麼要求?他說:請達摩大師給他安心,達摩大師說:你把心拿來了。
  • 物理學家發現了不應該存在的黑洞合併現象
    這一事件揭示了宇宙加速膨脹的無形過程:時空振動,兩個超大質量黑洞發出巨大而突然的聲音。信號持續了十分之一秒,但這足以使LIGO幹涉重力波觀測儀和VIRGO幹涉觀測儀的探測器記錄下來。正如新研究的作者所寫,來自遙遠星系的簡訊號引發了許多問題,尤其是在與黑洞的形成和演化有關的領域。
  • 聲音最大能有多大?
    耳朵可以說是一種進化的創新,它能夠使我們記錄周圍的聲音並將其轉變為信息——如果沒有耳朵,對人類來說,大多數聲波是難以覺察到的,只有部分最為響亮的聲音會反映為我們皮膚上的振動。耳朵賦予了我們一種神奇的能力,其能夠以非常細微的方式感受到微小的聲音,並告訴我們聲音的位置和它的含義,使我們能夠相互交流。人類之間的交流最主要的形式為:我們的大腦通過複雜的空氣壓模式向另一個大腦發送信息。這是多麼地不可思議啊!
  • 材料從導體轉變為絕緣體的「誘變」因素
    根據教科書理論,它應該是一種導電金屬,但在現實世界中,它的作用就像一種絕緣體。來自日本理化學研究所新興物質科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掃描隧道顯微鏡,對這種材料的結構進行了高解析度的觀察,揭示了它為什麼會表現出這種現象。長期以來,人們都知道,當晶體材料的結構中每個重複單元中的電子數為奇數時,晶體材料應該是良好的導體,但當電子數為偶數時,晶體材料可能是差的導體。
  • 因為真空是空的所以不能傳播聲音嗎?科學家的發現或改寫物理書!
    「真空」的意義「真空」一詞,意義上是虛空,沒有任何東西存在。但在量子力學的理論裡,世界上沒有絕對虛無的空間。對於「真空」這一名詞實際的意義,物理屆眾說紛紜,不過主要有兩種說法。在工業和真空科學裡,「真空」指的是,當容器中的壓力低於大氣壓力,低於大氣壓力的部分即為「真空」;另一種說法是,凡壓力低於大氣壓的容器裡的空間,皆稱為「真空」。
  • 我就是要把記憶與情感轉變為一種美|博爾赫斯誕辰
    散步時,餐桌上,閒談中,這位失明者的聲音始終如一,清醒或者恍惚若夢。這聲音破譯著詩的靈感,將「失明」描述為一種徐徐降臨的夏日黃昏,在提起死亡、記憶與噩夢的時候也絲毫不會顫抖,因為他說他命中注定要思考一切事物、一切經驗,這一切的出現就是為了讓他去運用它們去製造一種美。本文摘編自《巴黎評論》、《博爾赫斯:最後的訪談》以及《博爾赫斯談話錄》。
  • 誰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是愛因斯坦、牛頓還是霍金?
    (牛頓的思維確實很不一般,普通人碰到這種事往往會想到要自謙或是要謹慎交友上去,而牛頓想到了科學探索的方法——第一性原理,天才啊)初中的時候知道了法拉第,了解到了發電機背後的神奇原理(賽車馬達常拆出來玩),頓時感覺發電機真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而法拉第在心中則有了偉人天才的地位,以為牛頓只是搞搞理論研究,而法拉第才是真的能將理論化為實踐
  • ...蟻人面前不堪一擊,這個物理學家是認真的嗎?揭秘漫威中的量子世界
    這位量子物理學家說,超人可能很厲害,但他在蟻人面前不堪一擊。你可能會認為,一個可以縮小到螞蟻大小的超級英雄的電影在現實中沒有多少科學根據,但根據加州理工學院的量子物理學家Spyridon Michalakis的說法,在虛構的「蟻人」世界背後還真的有一點科學依據。
  • 誕生 100 年,這個簡單的物理模型難倒了無數物理學家
    真實世界中的許多系統中,也存在著同樣的競爭。水結成冰,湯被煮沸……這種突然而徹底的物態轉變,在20世紀之前對人們來說還是神秘的。科學家觀察到,物質常常是逐漸變化的:將一堆原子微微加熱,體積會微微膨脹。但是如果在材料的臨界點附近輕輕推動一下,它就會變成與之前完全不同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