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郭聞
據央視新聞、人民日報等報導:
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邁出關鍵一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020年12月31日發布,國藥集團中國生物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已獲國家藥監局批准附條件上市,保護效力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及國家藥監局相關標準要求,未來將為全民免費提供。
PART.
1
疫情還未遠去。
這周,最令同學們關注的消息,恐怕莫過於杭州市報告發現了一例境外輸入復陽無症狀感染者,系某民辦培訓機構外教。
最近,河北疫情形勢也很是嚴峻。
看到這些消息的時候,同學們是否不自禁地想起了去年上網課的日子?
現在的淡定與當初的惶恐顯然有很大的不同。
因為我們有「不怕」的底氣。
這種底氣來自於我們經歷過的上一年,每一位同學,都是富有經驗的防疫者,這讓我們有信心對付可能發生的疫情反覆。
「不怕」的底氣還來自於國家給予我們的力量。
沒有對比便沒有傷害,疫情發展至今,我們都看到了各國抗疫的局面。
中國在出現疫情後,便立刻組織起了有效的防疫抗疫機制。那一刻,充分展示了我們國家在社會組織機制上的應急能力。如今,我們全國大部地區都恢復了往日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秩序,只是時不時有零星疫情出現,提醒我們現在還是非常時期。
而歐美國家的感染人數仍在不斷上升,死亡率也在上升,口罩、社交距離、減少外出等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仿佛浮雲,很多人仍是「你高興就好」的生活建議。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兩種結果?用我們學過的理論來解釋,其實很好理解:說起來,無論是抗疫,還是扶貧脫困奔小康,其實都反映了一個現實,那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制度優勢。
初中思政課上提到過「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種優越性在現實中的體現,就是我們所生活的當下。
所以在疫情發生時,我們大部分人都願意接受一時的不便,待在家裡阻斷病毒的傳播;願意承擔一時的損失,嚴格執行管控措施;願意犧牲個人的利益,顧全大家的利益。
反觀一些國家,傳染與死亡的陰影仍然籠罩在頭頂,疫情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不知幾時會揮下,然而缺少有效的約束,傳染渠道無法有效阻斷。沒有共同的信仰與目標,所能顯示出的只能是這樣的放任自我。
面對疫情,雖然我們也會害怕,但最終會安心。因為我們有先進和強大的社會制度做靠山。
2020年,那麼艱難困苦的環境我們都走過來了,還有什麼可以害怕的呢?
「不怕」的底氣更來自於我們新年收到的這第一份大禮包——國產新冠疫苗全民免費接種。
中國人民至上的執政理念由此體現得淋漓盡致。
PART.
2
在疫情過程中,「免費」兩個詞被屢屢提及,這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也構成了貫穿我國疫情的關鍵詞。
回望這段走過的路程,和當下歐美各國的疫情現狀,確如俄羅斯媒體所說:免費救治是中國抗疫成功的重要秘訣。國外媒體雖然看到了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免費醫療服務的重要性,但這也正是歐美國家最難以實現的。因為在美國,大部分醫院是私立的。同時,只有在新冠病毒檢測結果為陽性的情況下,保險公司才會支付檢測費用。
據人民日報報導,曾有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約有14%的美國成年人因為無法負擔高昂的費用而放棄治療。同時調查發現,即使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也有9%的人出於經濟原因放棄治療。
而中國,所有的確診病人治療費用都得到了減免。國家醫保局的數據顯示,確診住院患者人均醫療費用是2.15萬元。重症患者人均治療費用超過15萬元,少數危重症患者治療費用達到幾十萬元,甚至超過百萬元,醫保均按規定予以報銷。截至2020年7月19日,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的醫保結算,涉及醫療費用約18.47億元。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說,全國4萬多名外地醫務人員帶著設備器材馳援湖北,為患者提供了超常規的醫療和護理服務,這些成本很難充分體現在上述費用中。如果考慮這些,費用將會更高。
這也正體現了我們國家舉國一心、調動各方資源共同應對公共衛生事件的體制優勢。
PART.
3
再一次宣布大規模免費,是武漢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措施後,進行了全民免費核酸檢測,當時武漢全城990多萬人在10天內全部完成檢測。
彼時,是2020年5月,全國經濟剛剛步入正軌,武漢剛「解封」一個月,各項經濟工作還在重新啟動。
這樣大規模的免費檢測,需要巨大的成本和工作量,而國家仍毅然拍板決定排除一切困難進行免費檢測。國家衛健委表示,武漢對全市居民進行核酸檢測的目的,是進一步明確疫情範圍,推動社會經濟和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復。
最終的檢測結果,安了武漢當地居民的心,也安了全國人民的心。
就在前天,我們浙江再次派出了103人的核酸檢測醫療隊,攜帶了數十臺套檢測設備、25萬份檢測試劑,飛赴河北石家莊和邢臺參加社區大規模核酸檢測,協助當地疫情防控。
無論是局部地區的疫情反覆還是零星個例的病例發現,人群核酸檢測都是免費的。中國自始至終堅持著這一理念——人民群眾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這就是「免費」帶來的無法估量的價值和意義。它背後彰顯的是,我國政府以人民為本的執政思維,即最重要的是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彰顯的是公開、透明的執政方針。
PART.
4
第三次便是這新年的疫苗免費大禮包。
1月1日,我國首批新冠疫苗開始對重點人群進行接種,預計2月中旬完成接種。根據國家整體部署,明確了9類重點人群包括:冷鏈物品檢驗檢疫人員;口岸裝卸運輸人員;交通運輸人員;出國工作學習人員;邊境口岸工作人員;醫療衛生人員;社區工作者等。
眼下,我們省的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緊急接種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全省共有接種單位1726家,已接種新冠病毒疫苗55.98萬劑次。如果同學們的父母是醫護工作者或者是從事以上職業的,你們一定更了解接種情況。
疫苗的研發成功,疫苗免費背後的意義和價值比上一次更令人振奮。想一想,上次還只是人數千萬級別的免費,這一次,涉及的將是幾億甚至十幾億人。
根據英國科學家在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上發文估算,對於一款有效性可達100%並能提供終身保護的新冠疫苗,要達到群體免疫需要有60%至72%的人口接種。如此說來,那麼我們國家就需要有近10億的人進行接種。這個數字令人吃驚,但它隱含著我們國家的決心和對人民的深情,讓人感動。
說起來,國家能夠下這樣的決心,做這樣的決定,還取決於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壯大。
這一次,我們直觀地看到了疫苗的免費,而日常,在我們不怎麼注意的角落,全民醫療的國家支持也在不斷加大。
比如說幾乎每年都會有修改的醫保名目,體現的也是綜合國力的發展。我們有時候會聽家長們討論,什麼病列入醫保名目可以報銷啦,什麼項目檢查不用自費啦,就是這個意思,這些費用由醫保報銷了,國家在其中加大了投入。如果家裡有慢性病人,就能非常直觀地感覺到這幾年醫藥費的下降。比如因為帶量採購,有的藥甚至可以從十幾元一片降到幾元,極大地緩解了病人的經濟壓力。
國家興,則人民安。
PART.
5
新冠疫苗的出現,對全世界人民來說都是個大好消息,我們終將見到病毒在人類科技面前敗退。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立即開顏和釋懷。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因為技術和各方面限制,並沒有條件研發疫苗,他們只能從國外購買疫苗,如今還在為疫苗配額的稀少和價格而發愁。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如果較貧窮國家的人不能接種疫苗,那麼「病毒將繼續傳播,全球經濟復甦將被推遲」。
他說這話的背景是,自研製出疫苗後,富裕國家憑藉資金和技術優勢佔據了大部分疫苗產能,取得疫苗供應優先權,甚至一些富裕國家爭相囤貨,訂購了遠遠超過本國公民需要數量的疫苗;廣大發展中國家只能排在發達國家之後分享所剩不多的份額。按目前的疫苗分配模式,發展中國家要實現疫苗接種人口全覆蓋將落後於發達國家一到兩年。
「結束這一流行病和重新開放經濟的最快方法是,從保護世界各地風險最高的人群開始,而不是僅僅保護某些國家的全部人口。」譚德塞說,否則疫情的結束仍然遙遙無期。
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說,國際社會應樹立共贏理念,摒棄零和思維,共同反對損人利己、囤積居奇、蠻橫壟斷的行徑,尤其要反對「疫苗民族主義」。
從始至終,中國都樂意與世界分享人類共同的科技進步,一貫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在疫情期間,我們一直向世衛組織和聯合國全球人道主義應對計劃提供資金援助,通過多種渠道毫無保留地與各國分享抗疫經驗。去年的「時事開講」裡,我們多次談到中國對世界的無私奉獻:浙大一院編寫了《新冠肺炎防治手冊》,向全球無償提供防疫抗疫經驗;中國發布的《抗疫白皮書》;中國的全球馳援……
如今,隨著中國新冠疫苗上市,我們在對本國公民進行接種的同時,又第一時間向印度尼西亞、埃及、巴西和墨西哥等國提供了中國製造的疫苗,阿聯、巴林等國也給予中國國藥集團開發的滅活疫苗正式註冊……
在去年10月舉行的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致辭時宣布: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為實現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擔負性作出中國貢獻。
如今,中國正在以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承諾。
而疫苗之外,就在前幾日,中國宣布「天眼」將在4月1日正式對全球科學界開放,徵集來自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
這,就是中國之於世界的開放態度,包容的心胸,合作的姿態。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