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混凝土完爆現代材料:已防2000年海水侵蝕

2020-12-08 網易科技

「對我們來說,這些古羅馬的防波堤不僅僅止水一個歷史謎團,」布龍教授最後表示。「它在現代建築設計中或許仍將佔有一席之地。」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譯者|止水

兩千年前,羅馬的設計者們建起了宏偉的防波堤和海港橋墩。日前,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羅馬帝國雖然早已湮滅在歷史的洪流中,但這些巨大的混凝土建築物卻仍然屹立不倒,給那些現代工程師們也上了寶貴的一課。

比起蜚聲世界的羅馬鬥獸場,這些矗立在義大利海岸線上,已經半沉入水中的混凝土建築物或許很難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但這些在水下浸泡著的建築物的材料裡,卻蘊藏著奇蹟。這些由火山灰和生石灰混合組成的港工混凝土,經受住了兩千年的海水侵蝕,仍然屹立不倒。更令人驚嘆的是,它們的結構強度甚至比剛混合時的結構強度還要強。

在杜邦先鋒公司(DuPont Pioneer)長期研究著羅馬古蹟建築遺產的研究員菲利普·布倫(Philip Brune)表示:「這些羅馬防波堤和海港橋墩的材料裡蘊藏著非常大的科學可能性,作為一名工程師,我可以毫不誇張地講,這是人類有史以來使用過得最耐用的材料。」

但相較之下,現代的混泥土材料只可以承受數十年的海水腐蝕。

這些古羅馬的建築材料究竟為什麼會那麼耐用成了一個懸而未解的謎團。

美國猶他大學的古羅馬混凝土建築研究專家瑪麗·傑克遜(Marie Jackson)表示:「考古學家們那兒或許會有』配方』。」

公元一世紀的博物學家老普林尼曾寫為這些混凝土建築寫過一首頌歌:「當它們與海浪相遇,被海水淹沒,就會變成一整塊堅石,無懼浪潮。」

然而,這並不是「配方」的全部:我們既要知道如何混合配料,也要知道如何「烘焙蛋糕」。

最後,傑克遜和她的同事們主持開展了一項名為「羅馬港工混凝土的研究」(Roman Maritime Concrete Study),深入觀察了這些從古羅馬防洪堤和橋墩上取下的混凝土樣品的微觀結構。

「這些像巖石一樣的混凝土所表現出的性能就像處在海底環境中的火山沉積物,」傑克遜教授這樣說道。

現代混凝土在設計時剔除了對環境因素的考慮,而這些古羅馬混凝土在設計時卻容納進了對環境因素的考慮。

根據科學家們本周一在《美國礦物學家》雜誌(American mineralogist)上發表的一份研究顯示,這些古羅馬混凝土裡面充斥著許多微小的,仍在不斷生長當中的晶體。這些晶體像裝甲板一樣,或許可以讓這些混凝土材料不容易出現斷裂的情況。

科學家們還將這些古羅馬混凝土樣品送去進行了一連串先進成像儀器的測試,並進行了光譜分析。這些測試揭示出了一個非常少見的化學反應,他們發現鋁託勃莫來石晶體(aluminous tobermorite crystal)從另一種名為鈣十字沸石(phillipsite)的礦物質中長了出來。

參與了這項研究的布龍教授(Brune)將這一發現稱之為「重大成就」,並形象地將它比之為科學家們咬了一口混進了神秘食材的美味蛋糕,並發現烘焙師用的是有機黑巧克力。

在這些古羅馬混凝土「蛋糕」裡,最為關鍵的「食材」最後被證明是海水。傑克遜教授表示,當海水滲進這些古羅馬混凝土的微小縫隙中時,它同混凝土中的鈣十字沸石發生了化學反應,並生成了鋁託勃莫來石晶體。

「鋁託勃莫來石晶體很難生產,」傑克遜教授這樣說道,除此之外,要合成一小塊鋁託勃莫來石晶體還需要非常高的溫度。這些蘊藏在古羅馬混凝土建築物中的秘密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一種生產託勃莫來石的更好方法,這具有很高的工業應用前景。

古羅馬人從義大利的一處採礦場那兒,開採了一種特殊的火山灰。而傑克遜教授正試圖用舊金山的海水和存儲量更為豐富的火山巖石來重製這種耐用的混凝土材料。目前,在傑克遜教授的實驗室的烤箱和廣口瓶裡已經擺放著一些實驗樣品了,她將通過測試這些樣品,來尋找類似化學反應的證據。

如果人們對製造防波堤真得感興趣,真得想要保護海岸線環境的話,那麼傑克遜教授的實驗如果成功了的話,混凝土材料將在人類歷史當中,扮演起一個更為重要的角色。

在2014年開展的一項研究裡,一個由歐洲氣象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團隊預測,如果未來90年的發展趨勢和過去30年一樣的話,那麼建築起用以抵禦海水的防波堤的成本將高漲至每年710億美元。另一方面,假若我們不去抵禦的話,那麼沿海洪災每年或將對我們造成數萬億美元的財產損失。

現代防波堤的設計裡混進了鋼筋。傑克遜教授表示,在未來,我們或將在海岸線上看到一排排「大煞風景」的,混進了鋼筋結構的「古羅馬防波堤」。古羅馬沒有使用過鋼筋,但他們的活性混凝土本身就已經足夠堅韌了。

「對我們來說,這些古羅馬的防波堤不僅僅止水一個歷史謎團,」布龍教授最後表示。「它在現代建築設計中或許仍將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來源:網易科學人 責任編輯:郭浩_NT5629

相關焦點

  • 古羅馬混凝土配方堪稱「完美」
    ·布魯恩稱,古羅馬混凝土是人類歷史上最耐用的建築材料。這種含有火山灰的混凝土具有凝結力強、堅固和不透水的特點,非常適合建造海洋建築,或有助於人類應對海平面上升。   古羅馬人早就掌握了不透水混凝土的「完美配方」。這種混凝土由水凝水泥製成,可在水中或潮溼條件下凝固。從公元前22年開始,羅馬人就在今天以色列的凱撒利亞古城港口建造水下混凝土建築,2000多年後,這些海洋建築物仍完好無損。
  • 古羅馬防波堤為綠色混凝土提供新思路
    原標題:古羅馬防波堤為綠色混凝土提供新思路  一段浸沒在地中海深處的古羅馬防波堤,經歷了長達2000多年的海水侵蝕衝擊,依舊堅而不摧,究竟是什麼讓其如此「厲害」?  通過ALS光束線的光譜鑑定,研究人員認為在C-A-S-H中鋁替代矽的特定方式可能是海水混凝土的凝聚力和穩定性的關鍵。  另一個突出之處涉及到混凝土的水化產物。從理論上講,在用矽酸鹽水泥製成的混凝土中,C-S-H類似於結合了天然存在的層狀礦物,被稱為雪矽鈣石和六水矽鈣石。可惜的是,這些理想的晶體結構在現代常見的混凝土中無處可尋。
  • 科學家發現古羅馬水泥 比現代水泥更堅固原因
    科學家發現古羅馬水泥 比現代水泥更堅固原因2017-07-06 14:11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羅馬帝國早已不復存在,但古羅馬人的建築卻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最引人注目的是,古羅馬人製造的水泥被譽為世界最堅固耐用的水泥。
  • 古羅馬水泥牆不倒之謎
    趙熙熙大千世界古羅馬人建造的混凝土海牆在2000多年的時間裡經受住了海浪的衝擊。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已經發現了關於這種混凝土如此「長壽」的秘密。現代混凝土使用的是一種水和波特蘭水泥(一種主要由石灰石和黏土製成的細粉)的混合物將小石塊黏在一起。但它在幾十年內就會降解,尤其是在惡劣的海洋環境中。
  • 解密古羅馬建築千年不毀的原因 因為水泥?
    古羅馬(Ancient Rome)有許多迷人的歷史奧秘,他們的建築歷久不衰更令人印象深刻,有些古蹟甚至在海邊受海水衝擊2000年之久,都沒有因侵蝕而摧毀,甚至越來越堅固!科學家特別研究古羅馬人製造水泥的配方和現代有什麼不同,結果令人驚訝地讚嘆古人 「好有智慧」!
  • 中國耗時最長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30年,其中有啥意義?
    這項實驗並不像大家想像中的那樣高大上,科學家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30年,然後實時監控鋼筋混凝土發生的變化,那麼其中有什麼意義呢?鋼筋混凝土是現代建築當中最為常用的建築材料,人類在大海當中的建設,同樣採用這兩種材料。不過,大海的環境與陸地的環境有很大的不同。海水當中含有非常大的鹽分,這些鹽分能夠腐蝕人類的建築物。別說鋼筋混凝土,就算是萬噸巨輪的船底,同樣會受到海水的腐蝕。
  • 中國耗時最長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30年,其中有啥意義?
    鋼筋混凝土是現代建築當中最為常用的建築材料,人類在大海當中的建設,同樣採用這兩種材料。不過,大海的環境與陸地的環境有很大的不同。海水當中含有非常大的鹽分,這些鹽分能夠腐蝕人類的建築物。別說鋼筋混凝土,就算是萬噸巨輪的船底,同樣會受到海水的腐蝕。如此一來,被腐蝕的鋼筋混凝土很快便會失去作用,人類在海邊建造的海港或者是堤壩,都會面臨倒塌的危險。
  • 北京易晟元 打造混凝土防護「鎧甲」
    修葺一新的混凝土表面光滑,摸上去細膩柔潤。「這段海底防浪牆噴塗了我們北京易晟元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的納米膠,從日本引進的,採用先進的納米技術製作而成,現已實現全部國產化。這種材料可以快速滲透至混凝土內部4釐米以上的深度,實現混凝土表層一定深度範圍內的毛細孔或細裂縫自我封閉或自我修復,好像給混凝土穿上了鎧甲。還可以在鋼筋表面生成鈍化膜有效抑制鋼筋腐蝕,顯著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 一千多年前的神殿使用的竟是現代建築材料,而且屋頂毫無支撐
    羅馬,第一個大都會,一座擁有2700年歷史、以休閒和美食聞名天下的古城。公元1年,羅馬生活著100萬人,是當時全球最大的城市。我們在現代城市裡見到的各種組成要素,2000年前的羅馬已經具備。如今,500多座古羅馬建築依然巍峨挺立在「永恆之城」的中心地帶,隨處都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公元前509年,羅馬成為共和國,古羅馬人開始譜寫建造城池的宏偉詩篇。他們用的不是石頭,而是一種全新的建築材料:混凝土。和早期的砂漿不同,羅馬人在配方中加入火山灰,從而創造了堪比現代混凝土的超強粘性。他們由此可以建造複雜的拱門和圓頂。
  • 古羅馬建築特點及功能
    舞臺高起,前有樂池,後面是化妝樓,化妝樓的立面便是舞臺的背景,兩端向前凸出,形成臺口的雛形,已與現代大型演出性建築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羅馬多層公寓常用標準單元。一些公寓底層設商店,樓上住戶有陽臺。這種形制同現代公寓也大體相似。從劇場、角鬥場、浴場和公寓等形制來看,當時建築設計這門技術科學已經相當發達。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寫的《建築十書》就是這門科學的總結。
  • 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材料——混凝土碳化的剋星
    澡港水利樞紐2002年6月建成即投入使用,運行至今其船閘、靠船墩和泵站側翼牆等表面出現了較嚴重的混凝土表面破損、露筋、碳化過快的情況,嚴重影響到了結構的安全性及耐久性。澡港水利樞紐管理部門分階段對裸露的混凝土結構進行修復及防碳化處理。今年,管理部門對碳化過快的船閘、泵站等部位又組織實施了防碳化處理。我司自主研發的水泥基滲透結晶防水材料作為防碳化材料在該工程中應用,效果甚好。
  • 英媒揭曉羅馬海堤混凝土配方之謎
    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 英媒稱,這是一個一直困擾現代工程師的謎題。為什麼2000多年前的羅馬時期海堤能保存至今,而現代的鋼筋混凝土海堤只能用幾十年?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7月3日報導,如今,美國的科學家們認為,他們找到了問題的答案,而這可以讓現代海防工事也能經受住時間和海浪的考驗。科學家發現,當海水與羅馬建築師使用的火山灰和石灰混合時,會產生越來越多的連生礦物,從而形成難以穿透的凝聚力。
  • 我國耗時最長的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30年,究竟有啥意義?
    比如我國就一項實驗,將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中,靜待其變,這項觀察長達30年之久,堪稱耗時最長的實驗,究竟有啥意義?把鋼筋混凝土放入海水中的目的,是為了海洋建設工程做準備,如果在海洋裡建造大型建築工程,這些建築物一旦到了海水中,就可能會因為海水的腐蝕問題,出現建築不穩,甚至倒塌的情況,所以一定要研製出性能極好的混凝土,來做基層鋪墊。為了研究出哪種材質性能更好,以防將來浸泡在海水中的鋼筋受到腐蝕以後,影響穩固性,導致海上工程倒塌,科學家們開展了漫長的實驗和等待。
  • 一級建築師備考指導:古羅馬建築的特徵、材料及拱券技術
    古羅馬建築的特徵、材料及拱券技術  1.古代羅馬建築的特徵  古羅馬建築直接繼承並大大發揚了古希臘建築成就,開拓了新的建築領域,豐富了建築藝術手法,在建築型制、技術和藝術方面的廣泛成就達到了奴隸制時代建築的最高峰,表現為建築類型多樣,型制發達,樣式手法豐富,結構水平高,初步建立科學的建築理論
  • 古羅馬建築屹立兩千年不倒的秘密:古代「超級」水泥
    最近,工程師們從古羅馬建築的混凝土中發現了使這些古老建築經受兩千多年風風雨雨的秘密。,這種混凝土能夠耐受大約120年。 古羅馬混凝土和砂漿中使用的火山砂使得這個時期的建築物能夠保持很長時間,最近,研究人員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發現,羅馬混凝土的精確配方使得它比現代建築物更耐久。 研究人員使用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寫下的古老配方混合了一批砂漿。工程師讓這些砂漿硬化六個月之後,用顯微鏡觀察。
  • 鋼筋混凝土建築壽命究竟能有多長?
    而「使用年限」就是單純的指使用的時間,過了「設計使用年限」之後,混凝土建築物由於風蝕,不可抗力的破壞(地震),雨水的侵蝕等等,導致建築物需要一定的維修,才能達到設計使用年限內的建築物的標準。所以,即便是過了設計使用年限的房子,住人一般是沒有問題的。
  • 水泥業創新發展 鋼筋混凝土改變人類生活
    而現代水泥,正是從第一次工業革命起步,並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無論城市還是鄉村,無論摩天大廈還是普通民居,我們這個世界越來越為水泥混凝土所塑造。一座座長虹般的大橋,將密西西比河、長江天塹變通途;一條條巨蟒似的海底隧道,讓英法、歐亞水下聚首。正是水泥將砂、石、鋼筋膠結得如磐石一樣堅強;水泥混凝土鑄成的鐵路、公路,延時了城市的喧囂,讓現代的氣息蔓延推廣。
  • 粉煤灰高聚物混凝土:顯著提高了抗極鹼侵蝕的能力
    一些廢品可以重新用於聚合物混凝土中,例如用於結構的預製熱固化元件。然而,關鍵的耐久性問題是抗極端鹼侵蝕能力低。約翰尼斯堡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高溫熱處理(HTHT)可以將粉煤灰高聚物混凝土中的這種有害機理降低一半。
  • 聚羧酸外加劑在現代混凝土中的應用
    0前言混凝土是當今世界各種各樣結構工程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廣的建築材料,在工程領域發揮著其它材料無法替代的作用,已成為現代社會文明的基石。自1824年矽酸鹽水泥發明後,混凝土就開始使用,其後經歷了四個發展階段:初始混凝土時期;幹硬性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時期;流動性混凝土時期;現代混凝土時期。自上世紀70年代高效減水劑的問世和應用揭開了現代混凝土的時代,現代混凝土是建立在高性能減水劑為代表的化學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兩大混凝土科學技術進展基礎上的六組分混凝土。
  • 結構混凝土的「革命」—輕骨料混凝土
    輕骨料混凝土定義輕骨料混凝土是一種有別於傳統混凝土製備方法的新型混凝土,是為了滿足現代建築對於強度、穩固性等方面的要求而出現的。目前普通混凝土的應用就已經消耗了大量的天然骨料,對砂、石的大量開採已造成了耕地破壞、山林遭毀等問題。而雲砼石為後建築時代高強輕骨料,符合GB/T17431.1-2010《輕集料》標準,並通過SGS檢測符合歐盟RoHS指令,屬綠色環保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