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建築特點及功能

2020-11-23 觀點地產網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寺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古羅馬世俗建築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例如,羅馬帝國各地的大型劇場,觀眾席平面呈半圓形,逐排升起,以縱過道為主、橫過道為輔。觀眾按票號從不同的入口、樓梯,到達各區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臺高起,前有樂池,後面是化妝樓,化妝樓的立面便是舞臺的背景,兩端向前凸出,形成臺口的雛形,已與現代大型演出性建築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羅馬多層公寓常用標準單元。一些公寓底層設商店,樓上住戶有陽臺。這種形制同現代公寓也大體相似。從劇場、角鬥場、浴場和公寓等形制來看,當時建築設計這門技術科學已經相當發達。古羅馬建築師維特魯威寫的《建築十書》就是這門科學的總結。

  古羅馬建築能滿足各種複雜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巴拉丁山上的弗萊維王朝宮殿主廳的筒形拱,跨度達29.3米。萬神廟穹頂的直徑是43.3米。公元一世紀中葉,出觀了十字拱,它覆蓋方形的建築空間,把拱頂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無需連續的承重牆,空間因此更為開敞。

  把幾個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組合起來,能夠覆蓋複雜的內部空間。羅馬帝國的皇家浴場就是這種組合的代表作。古羅馬城中心廣場東邊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中央用三間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個跨度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結構水平很高。劇場和角鬥場的龐大的觀眾席,也架在複雜的拱券體系上。

  拱券結構得到推廣,是因為使用了強度高、施工方便、價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約在公元前2世紀,這種混凝土成為獨立的建築材料,到公元前1世紀,幾乎完全代替石材,用於建築拱券,也用於築牆。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層方錐形石塊或三角形磚保護,再抹一層灰或者貼一層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牆體前再砌一道石牆做面層的作法。

  古羅馬建築的木結構技術已有相當水平,能夠區別桁架的拉杆和壓杆。羅馬城圖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達到25米。公元一世紀建造的羅馬大角鬥場,可容5萬觀眾,只用了5~6年時間就建成。它建在一個填沒的湖上,地基竟沒有明顯的沉陷。

  公元2世紀中葉建造的巴爾貝克太陽神廟,周圍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徑2米,都是用獨塊花崗石加工而成的。神廟後牆上8米高處,砌有三塊各重約500噸的大石塊,可見當時起重能力之大。

  公共浴場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設施。從火房出來的熱煙和熱氣流經各個大廳地板下、牆皮內和拱頂裡的陶管,散發熱量。據維特魯威《建築十書》記載,劇場的座位下埋有銅質的共鳴甕,以改善音質。此外,至遲在公元1世紀中葉,已經在窗上安裝幾十釐米見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羅馬城集中了古羅馬建築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國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規模很大的各類建築物。

  古羅馬建築藝術成就很高。大型建築物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羅馬人開拓了新的建築藝術領域,豐富了建築藝術手法。

  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新創了拱券覆蓋下的內部空間,有莊嚴的萬神廟的單一空間,有層次多、變化大的皇家浴場的序列式組合空間,還有巴西利卡的單向縱深空間。有些建築物內部空間藝術處理的重要性超過了外部體形。

  發展了古希臘柱式的構圖,使之更有適應性。最有意義的是創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組合,如券柱式和連續券,既作結構,又作裝飾。帝國各地的凱旋門大多是券柱式構圖。出現了由各種弧線組成的平面、採用拱券結構的集中式建築物。公元2世紀上半葉建於羅馬郊外的哈德良離宮,是成熟的實例。

  公元4世紀下半葉起,古羅馬建築潮趨衰落。15世紀後,經過文藝復興、古典主義。古典復興以及19世紀初期法國的「帝國風格」的提倡,古羅馬建築在歐洲重新成為學習的範例。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20世紀20~30年代。

  古羅馬建築的書籍和圖畫在明代末年開始傳入中國。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從義大利索來《羅馬古城輿圖》畫冊3卷,存放北京耶穌會圖書館。1672年,義大利傳教士阿萊尼帶兩冊《廣輿圖說》到中國。這些書裡有羅馬角鬥場、浴場。神廟和羅馬街市的圖畫。此外,17世紀初北京耶穌會圖書館裡有過3冊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但古羅馬建築對中國建築沒有發生實際影響。

相關焦點

  • 註冊建築師複習資料:古羅馬建築——人類建築史上的新階段
    他的副手阿格裡巴繼續大規模地進行建築,羅馬建築達到了又一個高峰。2、古羅馬留給建築史的偉大貢獻發明了火山灰為活性材料的天然混凝土。創造了很完美的拱券結構體系。創造了新的建築類型:如角鬥場,萬神廟,公共浴室。開拓了建築的內部空間,內部空間結合十分複雜。
  • 一級建築師備考指導:古羅馬建築的特徵、材料及拱券技術
    古羅馬建築的特徵、材料及拱券技術  1.古代羅馬建築的特徵  古羅馬建築直接繼承並大大發揚了古希臘建築成就,開拓了新的建築領域,豐富了建築藝術手法,在建築型制、技術和藝術方面的廣泛成就達到了奴隸制時代建築的最高峰,表現為建築類型多樣,型制發達,樣式手法豐富,結構水平高,初步建立科學的建築理論
  • 古羅馬建築能遙遙領先於他們的時代,原來有這麼多黑科技!
    古羅馬的工程師們能夠建造許多不同種類的宏偉建築,並且它們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目前,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仍然可以看到他們在工程和技術方面的成就。這向我們展示了古羅馬的工程師們對如何建造各種各樣的建築,以及他們著名的高架渠有著高超的理解力,這些建築直到今天仍令我們驚嘆不已。
  • 解密古羅馬建築千年不毀的原因 因為水泥?
    ▲古羅馬建築歷久不衰,原來是水泥有秘方。
  • 古羅馬建築屹立兩千年不倒的秘密:古代「超級」水泥
    其壯觀美麗並且屹立千年不倒的建築也是令世人震驚的奇觀。以至於即使技術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依然沒有建築設計師能夠效仿千年前的建築。 最近,工程師們從古羅馬建築的混凝土中發現了使這些古老建築經受兩千多年風風雨雨的秘密。
  • 古羅馬混凝土配方堪稱「完美」
    古羅馬混凝土配方堪稱「完美」 史上「最耐用」建築材料或可應對海平面上升 2017-07-11 科技日報 唐芳 小】 語音播報   據《華盛頓郵報》網站近日消息,研究古羅馬古蹟工程的杜邦公司研究員菲利普
  • 英國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最著名景點卻是古羅馬建築?
    巴斯距離倫敦約100英裡的路程,四周是英國典型的田園風光,城內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典雅建築,中古時期的古老建築和新式建築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埃文河從城裡靜靜流過,城市漂亮、典雅。街道兩側的櫥窗裡,商品精巧而富有創意。
  • 穿越電影看古羅馬發明
    萬神殿、人民聖母教堂、納沃納廣場、四河之泉噴泉、維多利亞聖母教堂、聖彼得廣場、聖天使堡(這裡有一條暗道可直接通往梵蒂岡教皇宮)……儘管《天使與魔鬼》中大部分呈現的是和基督教有關的建築,在我看來,最令人心醉神往的還是以萬神殿為代表的古羅馬建築。
  • 107件展品再現古羅馬的科技輝煌
    原標題:107件展品再現古羅馬的科技輝煌   1月1日,重慶科技館,市民正在參觀古羅馬競技場地窖模型。當日,「羅馬帝國機械與科技展」在此舉行。1月1日,目前全球唯一以古羅馬「科技與文明」為主題的世界巡迴展覽——「羅馬帝國機械與科技展」中國內地首站在重慶科技館正式亮相,以107件展品再現了古羅馬的科技輝煌。據悉,展覽將持續到5月3日,市民可前往免費參觀。   據介紹,此次展覽由市科協、市科委主辦,重慶科技館、義大利佛羅倫斯良匠國際有限公司承辦,從軍事機械、工程機械、羅馬帝王、生活娛樂等四個方面展示了當時的科技成果。
  • 科學家發現古羅馬水泥 比現代水泥更堅固原因
    科學家發現古羅馬水泥 比現代水泥更堅固原因2017-07-06 14:11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Alan責任編輯:leijunhua 羅馬帝國早已不復存在,但古羅馬人的建築卻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最引人注目的是,古羅馬人製造的水泥被譽為世界最堅固耐用的水泥。
  • 神奇的發明玻璃:生於古埃及,發展於古羅馬,傳承創新於歐洲
    說起玻璃發展壯大,具有更大的美學價值則要歸功於古羅馬人的創造,古羅馬人發明了吹制玻璃的工藝,使得玻璃可以隨心製作成不同的樣式。此外古羅馬人的統治擴張和發達的貿易往來將玻璃工藝帶到歐洲的每一寸土地,為玻璃在未來人們生活中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打下了基礎。今天就讓我們走近玻璃發展的歷史,看看這個神奇的發明走過了什麼樣的傳奇之路。
  • 古羅馬混凝土完爆現代材料:已防2000年海水侵蝕
    「對我們來說,這些古羅馬的防波堤不僅僅止水一個歷史謎團,」布龍教授最後表示。「它在現代建築設計中或許仍將佔有一席之地。」這些古羅馬的建築材料究竟為什麼會那麼耐用成了一個懸而未解的謎團。美國猶他大學的古羅馬混凝土建築研究專家瑪麗·傑克遜(Marie Jackson)表示:「考古學家們那兒或許會有』配方』。」公元一世紀的博物學家老普林尼曾寫為這些混凝土建築寫過一首頌歌:「當它們與海浪相遇,被海水淹沒,就會變成一整塊堅石,無懼浪潮。」
  • 古羅馬水泥為何能堅挺千年
    水泥是現代建築中常用的材料。古羅馬帝國留下的一些水泥建築在海浪的衝擊中能堅挺千年不倒,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美國猶他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為探索古羅馬水泥的秘密,分析了義大利波佐利港從古羅馬時代遺留下來的水泥建築。他們在新一期《美國礦物學家雜誌》上報告說,古羅馬的水泥成分包括火山灰和石灰石等,它們被放入木製模子中,再放入海裡構成建築。 關鍵是,古羅馬水泥在接觸海水後,海水會溶解火山灰中的一些成分,再在這些空隙中慢慢形成新的礦物如含鋁雪花鈣石。
  • 古羅馬水泥牆不倒之謎
    古羅馬水泥成分包括火山灰和石灰石等,它們被放入木製模子中,再放入海裡構成建築。古羅馬水泥在接觸海水後,海水會溶解火山灰中的一些成分,再在這些空隙中慢慢形成新的礦物,如含鋁雪花鈣石。這些礦物不僅強度高,還將原有建築連成了更牢固的整體。科學家將從義大利波佐利港古羅馬時代遺留下來的水泥建築中採集的混凝土樣本送到了加利福尼亞州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
  • 建築風格分類大全 建築風格有哪些
    2、按建築物的類型分住宅建築風格、別墅建築風格、寫字樓建築風格、商業建築風格、宗教建築風格、其他公共(如學校、博物館、政府辦公大樓)建築風格等。3、按建築方式來分(1) 哥德式建築風格:盛行於眾世紀1050-1550,以宗教建築為多,主要的特點是高聳的尖塔,超人的尺度和繁縟的裝飾,形成統一向上的旋律。
  • 以實用為核心,輔之以人文、藝術等,古羅馬時期教育注重務實精神
    比如雅典城邦就非常注重教育對於孩子的身心教化功能,並且主張運用多種形式的、不同層面的方法進行教育。有學校的老師教育,有名言神話故事的啟示性教育,還有文學、藝術、音樂、實踐等諸多方面的教育。可以看出古希臘人在教育方面還是有一手的,而在其之後的古羅馬則更加推動教育體系的完善化。
  • 為什麼羅馬在黑暗的中世紀能保留下來許多古羅馬遺址?
    市中心也從中心的古羅馬廣場周圍轉移到了臺伯河對岸的梵蒂岡地區。羅馬進入六十世紀的時候,人口為100,000人,但是到了570年,由於戰爭、圍困和饑荒,羅馬人口已經下降到了30,000人。直到最近一段時間,羅馬的人口數量仍然很少:在中世紀的後半段羅馬人口開始有所增長之後,羅馬教皇與阿維尼翁(Avignone)教皇之間的衝突使人口再次下降約一萬人。
  • 古羅馬水泥為何能堅挺千年:原因真是太神奇
    ­  古羅馬的水泥居然能堅挺數千年,這讓不少科學家大呼不可思議,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  據《美國礦物學家雜誌》報導稱,美國猶他大學科學家們認真分析了古羅馬時代遺留下來的水泥建築,其之所以能夠保留數千年,主要還是海水的功勞。­  原來,古羅馬水泥在接觸海水後,海水會溶解火山灰中的一些成分,再在這些空隙中慢慢形成新的礦物如含鋁雪花鈣石。
  • 古羅馬|「奴隸制」推翻國王「絕對化」
    前言古羅馬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在公元前6世紀末到公元前1世紀末,這個時候是古羅馬的共和時代。在共和時代的古羅馬,貴族元老院逐漸成為統治核心,元老院貴族通過任命執政官,控制古羅馬軍政大權。而古羅馬原先的森都裡亞大會,則逐漸形同虛設,古羅馬原先的氏族制度,自然也走向了沒落。
  • 原始古羅馬,來自美索不達米亞的復古風
    相信小夥伴們都聽過周杰倫的《愛在西元前》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這首歌裡唱的就是古巴比倫時期的文明啦~古羅馬古埃及也不止是血腥的鬥獸場,還有許多偉大的發明和建築。今天和大家一起看一組設計很酷的「古羅馬」首飾~義大利設計師 Emanuela Duca 剛剛推出新一季珠寶系列——「Burst」,設計靈感源自古羅馬遺蹟。設計師大膽運用鍍黑純銀材質,塑造出巖石般的粗糙質感,表面點綴鑽石、金箔、金珠等不同風格的裝飾元素,風格原始而質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