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尖端科技網際網路+:讓我們領先快一步
「網際網路+」作為網際網路思維領先的實踐成果,為我們追求美好的生活夯實了技術基礎,對推動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現在跟著GE,迅速了解一波當下最新最酷的科技成果吧!今天的世界,又酷了一點點。 1、把太陽能電池穿在身上來自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緊急科學中心和東京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超薄太陽能電池,即使受到拉、擠壓,甚至在水中浸泡過之後也能發電。 可貼在衣服上的太陽能電池是可穿戴設備的理想電源,但這種電池必須穩定、結實,還具有足夠的光電轉換率。同時滿足以上條件可並非易事。
科學家們研發出的超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是一種兩面均塗有彈性體的超薄電池,不僅可拉伸、可水洗,還能保持高達7.9%的光電轉換率。哪怕是在水中浸泡了2個小時,光電轉換率也下降很少。也就是說,將這種電池貼在衣服上隨意搓揉後還能正常使用。 項目負責人Takao Someya表示:「這種材料可以用於製作『可穿戴式太陽能電池』,還可以為健康監測裝置提供電源, 比如可以為人體異常狀況提供早期預警的心跳和體溫監測設備「。該材料在其它聯網可穿戴設備上的應用潛力也很大。聽起來就很酷吧! 2、一言不合,用平板電腦開飛機上天? 在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工作的工程師正在打造一個允許飛行員利用平板電腦操縱飛機的系統。這一系統被稱為ALIAS,即機組人員駕駛艙自動化系統。目前,該系統已經在西科斯基S-76直升機和塞斯納208輕型飛機上投入使用。 項目經理Graham Drozeski表示,ALIAS有助於提升飛行安全,減少機組成員數量。該系統可以支持從起飛到著陸的整個飛行過程的操作,即使在飛機系統出現故障等特殊情況下,依然能夠可靠工作。 DARPA表示, 該計劃汲取了過去50年來飛機自動駕駛方面積累的成果和經驗,以及遙控飛行器自動控制等領域的最新進展。 3、一隻筆,10秒就能識別癌症組織!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科研團隊開發了一種小型,一次性的筆式手持設備MasSpec Pen。這支筆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可以在手術期間快速精準地識別癌變組織,大約10秒鐘之內出結果,比現有技術快150倍。
大家知道,手術中徹底切除癌變組織對於癌症患者的治療來說至關重要。 這種設備可以為外科醫生提供重要的診斷信息: 哪部分組織需要切除,哪部分組織可以保留,進而助力提升手術治療的效果並且降低癌症復發的可能性。 那麼這支神奇的筆到底是如何精準識別癌症組織呢? 是靠識別「指紋」! 當然,這不是警察叔叔在犯罪現場努力尋找的手指指紋,而是癌細胞特有的「指紋」。無論是正常細胞還是癌細胞,都會有自己的代謝產物,但是癌細胞的新陳代謝與正常細胞是有區別的,代謝產物也有明顯不同。醫生可以通過MasSpec Pen 提取和分析它們,獲取組織的分子「指紋「,再經由設備快速分析,進而識別出癌症組織。 在戰勝癌症的道路上,人類又前進了一步! 4、變廢為寶– 居然連它也能派上用場! 近日, 克萊姆森大學的科學家們研究出了一種新的方法,利用人類代謝產物:尿液和二氧化碳,生成可以食用的營養物質! 這項新發明是針對未來太空旅行而研發的。要知道,航天飛行成本極高,每增加一點重量,就要多耗費一些火箭燃料。據報導,每運送一升水到太空,成本竟然高達4.8萬美元!因此,每次載人航天飛行,飛船搭載哪些物品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如果能讓太空人在太空中代謝產物「變廢為寶」,充分發揮利用價值,則可以提升飛船自給自足的水平,進而讓人類的浩渺的太空中能夠飛得更久,飛得更遠。 克萊姆森大學的科研人員表示,一種名為「解脂耶氏酵母菌」的酵母菌能生產出歐米珈-3脂肪酸,後者是一種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在食物昂貴並匱乏的太空,一盤這種酵母培養物組成的糊狀膏或許就是合適的營養食物呢。而這種厲害的「解脂耶氏酵母菌」酵母菌株是可以利用尿液培養培養的。 太空人需要從尿液中分離出尿素,把尿素和酵母菌株放在一個容器中,並往容器裡添加藍藻並注入二氧化碳。藍藻能提供酵母菌株生長所需的糖分,二氧化碳則可以把糖分餵給酵母菌株,這樣,酵母菌株就能成功生長了。 雖然不知道這種食物的味道如何,不過一切能助力人類遨遊太空的努力,我們都要點個大大的贊! 看了這麼多難以想像的奇蹟,現在是不是對我們未來的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憧憬呢。GE網際網路+,與你一起用科技改變生活。
本文為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鳳凰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