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美貿易協議第一階段階段籤字完畢,中美貿易按階段再次走向正軌。與此同時,川普在科技,尤其是高科技領域鉗制中國的決心從沒改變,隨著去年年底籤署《國防授權法案》,川普政府對我國的科技戰從未放鬆,美國對中國日益增長的技術實力感到恐懼,因為隨之而來的是中國經濟影響力的增強。
麥肯錫諮詢公司曾發布過一份《2020年中國經濟展望》的報告,報告指出,中美兩國將會在科技領域變得更加脫鉤,將成為兩個獨立的市場。他們預測,高科技領域將會成為2020年美中摩擦的關鍵點。
其實更早,中國的目光更遠大,我們已經吹響了向高科技領域進攻的集結號,那就是《中國製造2025》計劃。這個計劃是我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由百餘名院士專家制定,它為中國製造未來10年設計出了頂層規劃和路線圖,將會推動我國到2025年邁入世界製造強國行列 ,可謂雄心勃勃,前程遠大。
川普現在之所以要下定決心要打科技戰,那是因為在目前,中國還在某些領域嚴重依賴美國的高科技產品,比如晶片和微晶片等行業,在美國準備關閉這些科技產品的供應大門的情況下,中國不得不通過發展技術,獲得技術獨立。但有分析認為,美國在高科技領域和中國脫鉤根本就是場科技戰,脫鉤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是中國也不必為科技戰憂心忡忡,由於我們消費者基數很大,並且市場永遠對外國公司開放,我國目前已經成為世界高科技應用的最大市場,雖然川普政府已經採取了很多遏制措施,但就中國市場的開放性而言,高科技在中國大面積的推廣、應用、升級是一個不爭事實。
畢竟,科技發明出來,如果不投入到生產領域,或者和市場對接,那麼再好的科技也只能是空中樓閣,而中國卻是具備這方面最豐厚的土壤。
隨著中國吹響了2025的高科技製造集結號,其實,中國最近幾年的科技發展領域可謂搶眼,我國在尖端技術領域專利申請數量已經全球領先。
據最新的報導:日本經濟新聞和日本Astamuse公司的聯合調查結果顯示,過去十年,中國超出美國,在尖端科技研發領域專利申請數量全球領先。
專家在調查中列出十個尖端技術發展方向,即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機、再生醫學、無人駕駛車輛、區塊鏈、計算機安全、虛擬實境、無人機、導電聚合物和鋰離子電池,在2010年至2019年,上述領域專利申請約有34萬件,中國佔大約四成,美國和日本各佔20%。
此外,調查中還指出,2017年,中國在上述十個領域當中的九個領域中的專利申請數量全球領先。十個領域當中49%的專利申請來自中國,只有一個領域,量子計算方面,美國的專利申請數量超過了中國。
同時據統計,在中國的高科技領域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控股和華為的專利申請數量領先,尤其是最近幾年,華為在通訊領域的5G應用方面更是成果斐然,而相關人士認為,5G領域將是下一個世界工業革命的突破口。
那麼你認為中國會打贏這場高科技戰嗎?百家號一個人的浩瀚相信,我們會贏,笑到最後的,必定是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