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正式舉行「華為手機開放日」活動,面向媒體和消費者開展了深度交流和溝通。作為此次開放日活動的重要「驚喜」之一,華為首次對外開放了神秘研發基地—「 2012 實驗室」,展示了其在尖端科技上的創新投入和研發成果。
作為華為創新研發的核心實驗室, 2012 實驗室承擔著特殊的作用,是探索未來方向的主戰部隊。華為堅持「用今天的研發投入構建明天的競爭力」,其每年用於研發的投入可比肩Intel、Google這樣的全球頂級科技企業,在 2016 年研發投入更是高達 110 億美金,在巨大的研發支持下, 2012 實驗室集結了最令外界關注的核心科技。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在「華為手機開放日」期間直言:「一個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不可能走太遠。」為此華為持續投入研發,其 2012 實驗室不僅肩負華為探索未來的目標,更為華為的研發和生產提供最底層的技術支持。
「華為手機開放日」中,華為面向媒體和消費者開放參觀了 2012 實驗室技術支持的部分測試實驗室,包括機械可靠性實驗室、多媒體實驗室、天線OTA實驗室、環境測試、自動化測試中心、安全攻防實驗室、終端開放實驗室、產品體驗測試實驗室等。在開放活動中,媒體和消費者不僅親眼見證了嚴苛到「變態」的華為終端產品極端測試,更是對測試背後的尖端技術成果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和認識。
如今,華為終端已經具備了自動化測試線體,極大地促進了測試效率的提升。例如,在老化前測試中,傳統的人機互動測試需要用人來進行按鍵、喊話、顯示、重力感應等測試,根據產品的不同通常需要6- 8 個人來完成,而現在華為基於自動化測試流程,只需要一名員工對機器進行管理,大大節省了人力。
(圖註:終端產品體驗測試實驗室)
華為領先的終端仿生自動化整機體驗測試實驗室更是反映出尖端技術帶來的巨大改進能力。該實驗室使用的是華為自主研發的第四代自動測試系統,這套系統的核心是仿生機器人,可模擬人手操作進行測試,但相比人手能實現更好的精度和速度,以及更小的觸點面積,如仿生機械臂完全模仿人手,具備每秒米級的移動速度、二十分之一毫米的移動精度、百分之一牛頓的壓力控制精度和每秒 20 次的點擊頻率,模仿人手點擊、拖動、劃拽等操作,測試更加專業。
基於體驗測試的專業結果,華為得以從應用場景入手,改進手機的體驗。一個生動的實例是在所有廠商都在針對「搶紅包」優化系統時,華為選擇從底層解決這個問題,在晶片底層監測是否有紅包,針對監測狀況提升數據優先級,實現快人一步的搶紅包,這是華為獨一無二的優勢。
在本次的「華為手機開放日」活動中,華為不僅秀出了尖端科技的研發實力與成果,更展現出了開放和與消費者真誠溝通的姿態。主動揭開「面紗」,讓消費者走進華為、更多地了解華為,用實際行動傳遞了「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