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比亞一黑犀牛長3隻角 專家:四五十年才一遇

2020-11-25 閩南網

  據外媒報導,有角的犀牛常見,但你見過3隻角的犀牛嗎?非洲國家納米比亞的埃託沙國家公園(Etosha National Park),早前出現了一隻3角黑犀牛,實屬罕見。

  發現角黑犀牛的退休長者吉普森(JimGibson)指,當時自己坐在野生動物園的吉普車上,距離犀牛隻有40多米。他表示,這次是自己一生人中首次目睹3角犀牛,感到非常慶幸。

  專家指3角犀牛極為罕見,通常要四五十年才能一遇。

  黑犀牛通常有兩隻角,而印度及爪哇犀牛更通常只有一隻角。有犀牛專家推斷,3角黑犀牛之所以會長多一隻角,原因是其仍在母親子宮內時出現細胞突變,令其頭上多長一角。

相關焦點

  • 納米比亞政府拍賣 3頭黑犀牛獵殺指標
    新華社溫荷克6月1日電 納米比亞環境與旅遊部6月1日在該國主流媒體刊登廣告,拍賣2016年狩獵季3頭黑犀牛的獵殺指標。 刊登在《納米比亞人報》的這一廣告說,狩獵截至今年11月,對象為3頭無繁殖能力的雄性黑犀牛,狩獵需要納米比亞環境與旅遊部官員全程跟隨。
  • 新疆兵團八十九團一綿羊長6隻角(圖)
    新疆兵團八十九團一綿羊長6隻角(圖) 來源:人民網-新疆頻道    2015年10月28日10:31 據古麗巴哈提介紹,這隻羊是2015年4月份出生,出生時與其他小羊崽沒有什麼兩樣,後來在生長過程中就長出6個犄角,非常奇特,雖然它頂著6隻犄角,但是絲毫不影響進食,性情也好,而且爬山特別厲害,我們決定精心餵養著這隻六角羊,不出售也不宰殺。
  • 科學家設計出FIT系統:能通過足跡照追蹤黑犀牛
    據外媒報導,追蹤瀕臨滅絕的黑犀牛的行蹤很重要,但在納米比亞的荒野中這麼做可能相當具有挑戰性--尤其是如果不想給它們貼上標籤的話。這就需要設計一個新的足跡識別系統。這種基於軟體的裝置被稱為足跡識別技術(FIT),是由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的科學家設計。
  • 犀牛:它是陸生動物中最強壯的動物之一!
    非洲的白犀牛和黑犀牛都有兩隻角,而亞洲只有蘇門答臘犀牛有兩隻角,其餘的兩個品種都只有一隻角。犀牛角從皮膚中長出來,質地很硬,每年可以長7.6釐米。有17500隻犀牛生活在非洲及亞洲的野外1200隻在動物園養殖。現存的5種犀牛中,其中3種處於絕種的邊緣,其餘2種也將絕種。犀牛是有蹄動物,前腳和後腳都有3個趾頭。
  • 來自納米比亞的象牙:黑市賣一公斤240元,出國暴利40倍
    從2011年至今,納米比亞有超過230頭大象死於盜獵,其中90%以上發生在贊比西, 在西南部和中部則有超過100頭黑犀牛因犀牛角而被獵殺。除了這兩個標誌性的物種,涉及其他動物的盜獵和非法交易也層出不窮。「生意鏈」在贊比西的首府卡蒂馬穆利洛,通過中間人牽線,澎湃新聞記者認識了Booysen Kabula,一位30歲的本地人。
  • 戀愛的犀牛們——黑犀牛西非亞種滅絕,發舊文紀念。
    今天的消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表示,黑犀牛西部亞種Diceros bicornis longipes已於11月10日野外滅絕。這已經不近幾十年來犀牛家族唯一的訃告了。縱觀動物界,只有那些以獵殺別人為業的殺手和它們的獵物才擁有出色的視覺,因為光是傳播速度最快的信息媒介。而對於犀牛來說,它們是吃齋的善人,巨大的體型又意味著極少有殺手能威脅到它們的安全。所以無一例外的,犀牛都生著一雙與它們的體型極不相稱的小眼睛。雖然眼神兒不好,不代表犀牛是個混混沌沌的蠢物。    不管是尋找食物和水源還是社交,犀牛主要仰仗它們的嗅覺。
  • 非洲一狂暴大象掀翻黑犀牛
    非洲一狂暴大象掀翻黑犀牛
  • 世界第一頭人工授精白犀牛體重已達300公斤
    它的第二隻角已經開始生長。  「萊拉」今年1月出生時體重為58公斤,3月份長到100公斤,5月份體重超過200公斤。成年犀牛的體重在1500公斤至3700公斤左右。  2004年,布達佩斯動物園獸醫與德國和奧地利專家合作,用人工授精方法使母犀牛懷孕,但最終流產。
  • 廣東長隆誕下黑犀牛寶寶
    10月3日,廣東長隆集團再傳喜訊:黑犀牛「addy」誕下雌性黑犀牛寶寶,小寶寶體重達34公斤。 許維堅 攝中新網廣州10月3日電 (王華 許維堅)10月3日,廣東長隆集團再傳喜訊:黑犀牛「addy」誕下雌性黑犀牛寶寶,小寶寶體重達34公斤。
  • 福州驚現神秘小動物 藍色「娃娃魚」長著六隻角
    綠色的蜘蛛,背部是一張長滿皺紋的老人臉。藍色的「娃娃魚」,腦袋上長著六隻角。昨天,分別有福州讀者撥打95060報料,說見到如此罕見的動物。那麼,它們是誰?三突花蛛背部是張﹃老人臉﹄  綠色怪蜘蛛背著「老人臉」  昨天上午9點,福州市民雷先生正開車上班,突然看到前擋風玻璃下,有一點翠綠色在移動,仔細一瞧
  • 實拍南非黑犀牛白犀牛為爭領地大打出手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4日報導,南非東開普省一隻黑犀牛和一隻白犀牛為爭領地大打出手,導遊韋恩•霍沃斯(Wayne Howarth)錄下了這難得一遇的場景。白犀牛是現存體型最大的犀牛,體重可達3500千克,是除非洲象以外最重的陸地哺乳動物。
  • 納米比亞一羚羊雙角向下倒長(圖)
    據英國《每日郵報》5月18日報導,近日,一位名叫埃迪安 羅索夫(Ettiene Rossouw)的野生動物攝影師在納米比亞拍攝到了一組羚羊的照片。照片中的一隻羚羊長著與眾不同的犄角,向下倒長,令人稱奇。
  • 論黑犀牛的生活困境及應對措施
    論黑犀牛的生活困境及應對措施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油思源一、黑犀牛的生活現況2018年3月19日,肯亞Ol Pejeta在21世紀,肯亞政府終於察覺到黑犀牛面對的危機,建立了Ol Pejeta保護區,保護區是今日最大的黑犀牛保護區。在人們的努力下,黑犀牛的數量近幾年略有回升,也是在這幾年,肯亞政府發布了關於偷獵者的法律。這樣看來,這種生物的前景似乎一片光明。可在2019年11月,我親身造訪Ol Pejeta保護區後,才發現事情並不像人們想的那麼樂觀。
  • 英國向坦尚尼亞捐贈3隻黑犀牛
    新華網三蘭港6月19日電(記者陳靜)英國兩家機構共同捐贈的3只黑犀牛日前正式落戶坦尚尼亞東北部姆科馬濟國家公園。
  • 最長壽犀牛去世 黑犀牛是嚴重瀕危動物
    最長壽犀牛去世 黑犀牛是嚴重瀕危動物時間:2019-12-30 18:4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最長壽犀牛去世 黑犀牛是嚴重瀕危動物 當地時間27日,世界上最長壽的雌性黑犀牛在坦尚尼亞死亡,享年57歲。
  • 盧安達從南非引進東非黑犀牛
    新華社基加利5月2日電(記者呂天然 楊孟曦)東非國家盧安達2日從南非引進首批10頭東非黑犀牛。這一物種在盧安達幾乎滅絕,該國最近一次記錄黑犀牛出現是10年以前。   盧安達發展委員會當天發表聲明說,該委員會與非盈利性保護組織「非洲公園」將於5月上半月從南非引進20頭東非黑犀牛,這些黑犀牛將生活在盧安達東部的阿卡蓋拉國家公園。   聲明說,盧安達已做好充分準備迎接東非黑犀牛,並將確保其安全。黑犀牛的到來將為當地居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盧安達旅遊業和全國人民都將從中受益。
  • 填補物種空白 查德從南非引入6頭黑犀牛
    查德3日從南非引進6頭黑犀牛,填補40多年前黑犀牛在這個非洲中部國家滅絕後出現的物種空白。 4頭雌性、兩頭雄性黑犀牛當天由警方護送,從南非阿多公園出發,抵達港口城市伊莉莎白港,在那裡乘飛機前往4800公裡外的查德扎庫馬國家公園。
  • 三隻殘暴獅一起上才能搞定的遠古巨獸,與猛獁象有得一拼
    此外,在遙遠的更新世時代亞歐大陸曾有一種渾身長滿長毛的猛獁象,它們的身邊同樣伴隨著一種渾身長滿毛的犀牛——披毛犀。披毛犀身體結構披毛犀跟今天的犀牛相比,體型要大出不少。今天體型最大的非洲白犀,體長最多不過4米多,體重能夠接近5噸。而更新世時代的披毛犀,體長最多可以達到5.5米,最大的披毛犀體重可以達到7噸以上。
  • 他們鋸下黑犀牛的角 卻被眼前的發現驚呆了
    一群獸醫在南非伊莉莎白港的克拉嘉卡瑪野生動物公園(Kragga Kamma Game Park)展開「合法割除犀牛角」(legal de-horning)行動,以保護黑犀牛免受偷獵者的殺戮——沒了牛角的犀牛,對偷獵者來說失去了經濟價值,被獵殺的概率會降低很多。據介紹,偷獵犀牛在南非非常猖獗,有傳言說,馬上會有一批無良偷獵者潛入該動物園。
  • 「一紅二黑三白」,文玩人千萬不要碰!
    今天,迷妹就來給大家講講文玩人都應該避免去碰的「一紅二黑三白」。鶴頂紅「一紅」指的是鶴頂紅,不過這裡的鶴頂紅並不是武俠小說講述的能致人死命的毒藥,而是珍稀鳥類盔犀鳥的頭骨。盔犀鳥生活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中,它的頭胄部分是實心的,外紅內黃,一般用來製成鼻煙壺、皮帶扣,雕刻小動物或山水人物藝術品,也有人將其加工成手串、戒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