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隻殘暴獅一起上才能搞定的遠古巨獸,與猛獁象有得一拼

2021-01-14 動物的影像聲色

犀牛和大象似乎是一對兒天生的冤家,有大象的地方往往也會有犀牛。比如非洲大象和非洲犀牛,亞洲大象和亞洲犀牛(民國時期滅絕)。此外,在遙遠的更新世時代亞歐大陸曾有一種渾身長滿長毛的猛獁象,它們的身邊同樣伴隨著一種渾身長滿毛的犀牛——披毛犀。

披毛犀身體結構

披毛犀跟今天的犀牛相比,體型要大出不少。今天體型最大的非洲白犀,體長最多不過4米多,體重能夠接近5噸。而更新世時代的披毛犀,體長最多可以達到5.5米,最大的披毛犀體重可以達到7噸以上。

冰天雪地裡的披毛犀

如果要比較戰鬥力的話,今天的犀牛就遠不能與披毛犀相提並論了。今天的犀牛所憑藉的無非是鼻端的兩隻尖角,這兩隻尖角呈一前一後分布,前面那隻角的長度一般在60~90釐米左右(最高記錄為158釐米,但很少有能夠長到100釐米以上的),後面那隻角的平均長度大約在50釐米左右。聽起來,白犀牛的角已經夠長了,但是如果跟披毛犀相比的話,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披毛犀喝水

根據古生物學家發掘出的披毛犀化石分析,這種犀牛的鼻端同樣長著兩隻角,分布結構跟今天的非洲白犀差不多。不過披毛犀前面那只比較長的角通常都在120釐米以上(最高記錄超過了200釐米),後面那只比較短的角也有七八十釐米左右的長度。有道是一寸長一寸強,有了這樣兩隻又長有鋒利的尖角,披毛犀的戰鬥力絕對不容小覷。

殘暴獅捕殺披毛犀

古生物學家們推測,以披毛犀的速度,如果全力衝刺起來的話,那一隻長角甚至可以將今天的非洲象一角貫穿。某種程度上來說,披毛犀的戰鬥力比同時期的猛獁象還要強悍(猛獁象力量更強,但象牙是彎曲的不利於戰鬥)。

遠古巨獸的滅亡之路

我們都知道在更新世時期,地球上生活著迄今為止最大的貓科動物——殘暴獅(其實跟老虎的血緣關係更近)。但繞是殘暴獅如此兇猛,也需要三隻一起協作,才能勉強搞定一隻披毛犀。因為披毛犀不僅戰鬥力強,而且防禦力同樣不是今天的犀牛能比的。披毛犀除了厚實的皮甲之外,混上上下還覆蓋了一層厚厚的長毛,若是今天的獅子老虎去獵殺披毛犀,只怕就很難突破披毛犀的防禦。


面壁思過:

披毛犀雖然勇猛,但是遇到人類也都白搭。在距今一萬年左右的時候,由於環境的變化和人類的大量捕殺,披毛犀和猛獁象一前一後地滅絕了。不過猛獁象的滅絕還算悲壯,畢竟它們的威名人所共知,而披毛犀就有些冤枉了,很多人甚至不知道這種生物曾存在過…… 

相關閱讀:

被遺忘的亞洲犀牛


二哥新開的公眾號,目前已更新三篇,還望大家多多支持。

↓↓↓↓↓↓


長按下圖二維碼識別並關注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那一隻長角甚至可以將非洲象一角貫穿 三隻獅子一起上才能搞定
    此外,在遙遠的更新世時代亞歐大陸曾有一種渾身長滿長毛的猛獁象,它們的身邊同樣伴隨著一種渾身長滿毛的犀牛——披毛犀。披毛犀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與其同屬真犀科的巨型犀牛板齒犀生存在一起。今天的犀牛所憑藉的無非是鼻端的兩隻尖角,這兩隻尖角呈一前一後分布,前面那隻角的長度一般在60~90釐米左右(最高記錄為158釐米,但很少有能夠長到100釐米以上的),後面那隻角的平均長度大約在50釐米左右。聽起來,白犀牛的角已經夠長了,但是如果跟披毛犀相比的話,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 史前巨獸猛獁象究竟是怎麼滅絕的?
    —阿諾德 在史前時期,當時的人類還未完全主宰地球,和人類一起主宰地球的是各種史前巨獸,比如:劍齒虎,洞獅,洞熊,猛獁象等。然而除了人類之外,它們都因為各種原因滅絕了。 很多人認為這些動物滅絕的原因是人類,但現在科學界認為,我們錯怪人類了,有一些動物的滅絕其實並不是人類直接造成的,比如:猛獁象。
  • 史前巨獸猛獁象究竟是怎麼滅絕了?真的不是人類所為嗎?
    在史前時期,當時的人類還未完全主宰地球,和人類一起主宰地球的是各種史前巨獸,比如:劍齒虎,洞獅,洞熊,猛獁象等。然而除了人類之外,它們都因為各種原因滅絕了。 很多人認為這些動物滅絕的原因是人類,但現在科學界認為,我們錯怪人類了,有一些動物的滅絕其實並不是人類直接造成的,比如:猛獁象。
  • 遠古巨獸去哪了?
    科學家們發現許多體重超過數十噸的恐龍的化石,2-3隻恐龍的身體連接起來就和足球場一樣長,人類在其面前就如同螞蟻。直到萬年以前,地球陸地上依舊生活著體型高大的長毛犀牛、猛獁象等一些巨獸,但是後來它們也消失了。為何現在地球的陸地上再也看不到這樣的史前巨獸了呢?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說法。空氣含氧量下降導致物種變小?
  • 3種雖然已經滅絕,但是有希望復活的遠古巨獸
    地球誕生至今,已經有45億年了,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地球上誕生過很多的生物,不過 由於種種原因,這些生物,絕大部分都滅絕了,它們死後,屍體被埋入了泥土裡,形成了化石,在多年以後,被人類發現,人類可以通過這些化石,可以大概了解到這些史前巨獸 ,生前的形態,還有生活習性,甚至隨著科技的發展,一些史前巨獸
  • 已經滅絕的史前巨獸:洞獅
    ,但是地面上已經落下一層雪花。稀疏的樹木間,一群猛獁象正在向前移動,一些體型小一點的食草動物跟在這些龐然大物後面。在一顆樹後,一頭體格健壯的洞獅站在那裡,厚厚的毛髮使它感覺不到絲毫的涼意。洞獅目不轉睛地盯著前方的目標,它邁開步子,向前奔去。
  • 消失的遠古野味:猛獁象
    儘管猛獁象體型巨大,狩獵難度很大,但是一旦狩獵成功,回報是巨大的,一頭猛獁象最少有三、四噸肉。這麼大量的肉一時半會是吃不完的,所以也就產生了燻制、風乾、天然冷凍這些保存肉的方法。肉以外的部分也得到充分利用,有密集長毛的象皮可以禦寒,象骨可以製作各種工具。考古學家甚至還發現了1萬5000年前用猛獁象的骨架和象牙做成的小屋,大約有4.5米高,外邊還覆蓋著動物皮毛。
  • 史前巨獸即將復活,科學家準備「喚醒」猛獁象,是對是錯?
    根據研究顯示,大約在公元前180萬年之前,伴隨著地球的氣候開始變得寒冷,一種體型龐大,身體都被厚厚的毛髮覆蓋的史前巨獸出現在地球上,它們主要生活的是如今的歐亞大陸北部。後來,大約在1萬年之前,地球的冰川時期結束,地球的氣候開始逐漸回暖,再加上人類的祖先那個時候開始逐漸進入了農耕時代,讓猛獁象的生存空間急劇縮小,最終,猛獁象從地球上徹底滅絕了。
  • 史上有哪些可以稱作是「遠古巨獸」的生物?
    在整個生物的進化史上,能夠稱得上是「巨獸」的生物太多了,僅僅是從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末期的恐龍時代就有不下幾百種能稱得上是「巨獸」的恐龍,比如比如霸王龍、阿根廷龍、地震龍等等。那麼,除了恐龍時代的巨獸外,還有哪些遠古巨獸呢?我們一起來從「海陸空」三個空間維度盤點幾種。
  • 已經滅絕的巨型殘暴獅,是否能夠獵殺非洲白犀牛?
    殘暴獅是已經滅絕的一個物種,曾經在距今200萬年前的美洲地區空前繁盛,而在1萬年以前滅絕。從目前發現殘暴獅化石的地點可知,當時其分布區域在美洲應該算是比較廣泛的,從加拿大平原一直到南美印第安山脈都有它們的身影。
  • 史前巨獸歸來:克隆猛獁象有戲
    近日,對這些史前巨獸和它們的當代近親亞洲象及非洲象進行的一項詳細基因分析,揭示了猛獁象在基因層面上發生的一系列適應性變化,這些變化讓它們能夠長期在嚴酷的環境下繁衍生存。同時,研究人員也指出,這項成果的取得讓最終實現對猛獁象的克隆又更近了一步,並且認為對這種史前巨獸的克隆將是「不可避免」的。
  • 遠古時期的地球,有哪些可以稱作是「遠古巨獸」的生物?
    地球上才迎來了生命大爆發,這一次的生命大爆發就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在寒武紀生命的物種和數量有著非常大的提升,但是根據目前已經發現的化石來看,從生命誕生剛開始到石炭紀,地球上都沒有出現過大型的生物在地球的進化史上有很多史前巨獸。目前人類已知的史前巨獸有恐龍,那麼除了恐龍還有哪些遠古巨獸呢?我們先來盤點一下陸地上的遠古巨獸。
  • 殘暴獅能捕獵白犀牛嗎?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殘暴獅殘暴獅是迄今為止發現的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這一點僅從它的頭骨長度就能看出,殘暴獅的頭骨長度平均在40公分左右,而現在最大的貓科動物雄性東北虎的頭骨長度平均也只有36公分左右,而且殘暴獅的體長平均在4米左右,體重平均在350公斤左右,也就是說殘暴獅是比東北虎都要大很多。
  • 殘暴獅的祖先是原始獅?重半噸敢獵殺1噸重的野牛,還不懼短面熊
    想像一下,如果殘暴獅出現在你面前的話,是不是只要一爪子就能把人拍碎了?雄獸平均重約320-470公斤,最大的甚至重達半噸,雌獸平均重約290-350公斤。無論是雄獸還是雌獸,都比如今的獅子大了很多。很明顯,殘暴獅的體重比劍齒虎、似劍虎和異劍虎還要重,但是遠小於短面熊。殘暴獅也有強有力的牙齒與雙頜,顱骨上的肌肉系統也很發達,其咬合力甚至能達到1600公斤。
  • 都是遠古巨獸,當猛獁象和恐龍相遇,誰才是最強王者?
    ,霸王龍的體重最重可以超過14噸,體重上霸王龍和猛獁象有的一拼,但是在其它的硬性指標上,霸王龍可以說是碾壓猛獁象。,每根牙齒的長度在36cm,擁有巨大的咬合力,同時在奔跑和移動敏捷性上,霸王龍都有壓倒性的優勢,可以說霸王龍一個繞後,猛獁象都毫無辦法,基本就面臨被屠殺的命運。
  • 猛獁象、劍齒虎的滅絕造成了什麼後果?
    作者丨江氏小盜龍 北美洲給人的印象是廣闊而狂野,這片大陸上生活著像棕熊、美洲獅、灰狼、美洲野牛、駝鹿這樣的大型動物。其實就在幾萬年前,像猛獁象、劍齒虎這些更加強悍的巨獸還遍布北美洲,但是它們最終都消失了。巨獸的消失到底對北美洲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其中又給我們留下什麼啟示呢?
  • 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的最大的貓科動物-殘暴獅
    殘暴獅也稱美洲擬獅,獅子滅絕亞種,史上最大的貓科動物。殘暴獅是冰河時期 (距今二百萬年左右)遊弋於北美大陸眾多食肉動物中體形第二大的一類,而在美洲的貓科猛獸中則絕對是龐然大物了。40000到10000年間的史前遺蹟,其中有舊石器時代的人類祖先在巖畫中對洞獅的生動描繪。
  • 兇猛的殘暴獅能不能打過科迪亞克棕熊?
    昨天,有小夥伴留言說:讓我分析一下殘暴獅與科迪亞克棕熊的戰鬥力對比。今天它來了。殘暴獅是史上最大的貓科動物之一,而科迪亞克棕熊是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動物(北極熊嚴格意義上說是生活在浮冰上的),這兩種動物的對決可以說是頂級食肉動物之間的較量。
  • 遠古時期五大巨獸,圖三滅絕上萬年,如今或有望通過克隆「復活」
    美洲擬獅,可能是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最大的貓科動物,美洲擬獅的體重接近半噸,能對比自身大上數倍的獵物發起攻擊,在美洲大陸上屬於頂尖掠食者,但在後來的發展中因為食物匱乏而走向了滅絕。洞熊,更新世時期亞歐大陸上的頂尖掠食者之一,它們和巨型短面熊統稱為更新世的兩大巨熊。
  • 只為了超高顏值! Mammut猛獁象原來這樣的"拼"
    來自瑞士的頂級戶外品牌Mammut猛獁象在2016年的春季推出了視覺大片,名曰"心跳測試"。看著眼前的三座寒冷峭壁,艾格峰、莫希峰和少女峰、以及由人形拼成的鮮紅心電波,有人認為這種戶外帶感的視效直接刺激了腎上腺素,就想馬上奔向遠大理想;也有人說行為藝術這東西都開始戶外了,真是越玩越新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