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號"火星車靠核電闖太空 核能利用可微型化

2020-12-02 中國新聞網

  本周登陸火星的「好奇號」探測器此刻正在遙遠的紅色土地上張望。對「非專業航天愛好者」來說,要從外形上區分「好奇號」和它的前輩、比如「勇氣號」「機遇號」,其實遠比想像來得簡單:

  「好奇號」身上,那對早已被視為太空飛行器標誌的「翅膀」——太陽能電池翼片——消失了。

  收起慣常的「翅膀」,正是為了飛得更遠。「好奇號」是人類建造的首輛核動力火星車。而且,隨著人類不斷走向深空,太空飛行器對核能的依賴也會越來越大。

  事實上,將於明年隨「嫦娥三號」登月的我國首輛月球車,也將裝載核動力裝置。這將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將核動力應用於太空探測的國家。

  核能利用也可以「微型化」

  普通人也許慣於將核能與核電站、核潛艇等「大傢伙」聯繫在一起,但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告訴記者,在太空飛行器上,核能是以另一種「微型化」的方式被利用的。「好奇號」上搭載的核動力裝置,是一枚重約45公斤、發電功率140瓦的核電池。

  原理並不難解釋:電池中的放射性核燃料不斷進行衰變,釋放出熱量;經過溫差熱電轉換器的作用,最終形成電流。

  與核反應堆靠的是裂變反應發電不同,核電池基於衰變反應,能量釋放遠不如裂變劇烈(不加控制的裂變就是核爆炸)。

  但衰變釋放的能量也不容忽視。日本福島核事故中,搶險人員之所以要迅速重建被破壞的堆芯冷卻系統,就是為了導出核燃料衰變產生的熱量。否則,高溫會熔解金屬保護殼,導致嚴重核洩漏。

  歐陽自遠告訴記者,無論是「好奇號」,還是中國的月球車,核電池中使用的燃料都是鈽238。鈽238的半衰期有80多年。這個時間足夠長,使鈽238能支撐電池持續工作幾十年。

  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研究員李國欣告訴記者,鈽238衰變時,表面溫度可以達到五六百攝氏度,足以讓鈽金屬塊呈現出熾熱的紅色。在核電池中,它相當於一個熱源。這種核電池,更規範的名稱是「放射性同位素溫差電池」。它的能力雖不足以讓火箭升空,卻可以用於小規模供電,比如,讓火星車以低速移動,並與地球通話。

  讓飛行器對惡劣環境「免疫」

  李國欣告訴記者,對深空探測來說,核電池意義重大。在太空中,飛船能依靠的只有太陽能與核能。飛船距離太陽越遠,陽光越是微弱,太陽能電池板的發電能力就越低;為保證飛行器的能量供應,就需要應用核電源。

  歐陽自遠表示,「好奇號」火星車自重近1噸,大約是2004年登陸火星的「機遇號」和「勇氣號」的5倍,對能量的需求也更大。核電池不僅不受光照影響,對其他惡劣的外部環境,比如真空、極冷、極熱、宇宙輻射等,也基本「免疫」。

  歐陽自遠告訴記者,我國的月球車實際上同時使用太陽能和核能作為能源。月球的自轉一周是28天,等於說一個「月球夜」會持續14天。黑暗中的月面,溫度驟降到零下100多攝氏度,為防止車載儀器被凍壞,休眠中的月球車就得靠核電池的能量來保溫,並維持與地面的通訊。而一旦新一個白晝來臨,太陽能電池就能重新驅動月球車工作。據了解,從上世紀中葉起,核電池就在太空領域應用。但隨著美蘇太空競賽的冷卻,人類探索深空的腳步放緩。而在近地軌道,核電池的性價比不及太陽能發電。此外,目前全球鈽238主要產自俄羅斯,燃料來源的局限也拖累了核電池的應用。

  中國自主研發邁出大步

  據歐陽自遠介紹,我國月球車搭載的核電池,是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牽頭研發的。

  記者沒能採訪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相關負責人。但從該院官方網站上,同樣可以收穫不少信息。綜合該網站過去幾年陸續刊登的文章,從2004年開始,該院正式啟動航天用同位素電池的研發;到2006年,研製出我國第一顆鈽238同位素電池;2008年通過了專家組的鑑定。這顆電池的研製成功,填補了我國長期以來在該研究領域的空白,標誌著我國在核電源系統研究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據原子能院的官網文章介紹,第一顆「國產」同位素電池的各項指標均超過了預期要求,研製全過程安全無誤,功率為百毫瓦級。

  雖然功率與「好奇號」電池的140瓦左右的功率還有距離,但據歐陽自遠介紹,只要研發成功第一顆電池,就可以說突破了同位素發電的主要技術難點。今後,如果要做大功率,只需相應地增加核燃料鈽238的使用量。他表示,在我國未來的深空探測計劃——比如火星探測中,核電池可能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記者 張懿)

相關焦點

  • 核能的微型利用:好奇號上核電池能持續供電14年
    事實上,「好奇」號只能算是第一個核動力的火星車。早在阿波羅號宇宙飛船的時代,就有核電池的身影。在NASA的名單上,使用過核電池的太空探測器有一長串,包括執行火星任務的「維京」,探測外太陽系的「先驅者」、「旅行者」、「尤利西斯」、「伽利略」、「卡西尼」以及「新地平線」等。
  • 嫦娥三號探測器用核能電池 核動力小型化世界第一
    我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發射在即,為了能夠在月球上過夜;嫦娥三號需要長時間經受嚴寒帶來的極大挑戰。為了突破這一難關,我國嫦娥三號,將攜帶核能電池(是一種核動力裝置)飛天。如能成功,就將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核動力應用於太空探測的國家。  那麼,什麼是核能電池?其作用是什麼?
  • 中國已造出國產核電池 將裝上嫦娥三號月球車
    本周登陸火星的「好奇號」探測器此刻正在遙遠的紅色土地上張望。對「非專業航天愛好者」來說,要從外形上區分「好奇號」和它的前輩、比如「勇氣號」「機遇號」,其實遠比想像來得簡單:「好奇號」身上,那對早已被視為太空飛行器標誌的「翅膀」——太陽能電池翼片——消失了。收起慣常的「翅膀」,正是為了飛得更遠。「好奇號」是人類建造的首輛核動力火星車。
  • 美國新一代核動力火星車好奇號將於年底發射
    美國媒體公布的該國下一代火星車「好奇」號的效果圖
  • 好奇號火星車拍攝到UFO不明飛行物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是一個汽車大小的火星遙控設備。它是美國第一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其使命是探尋火星上的生命元素。12歲的華裔小學生馬天琪在美國太空總署舉辦的為火星探測車命名作文比賽獲得冠軍,得以用好奇心命名這輛迄今為止最大的火星探測車。 好奇號是一個六輪火星車,體積與緊湊型汽車相似,經過3.54億英裡的太空旅行,著陸在火星赤道附近廣闊的遠古碰撞隕坑。
  • 好奇號火星車不為人知的秘密
    好奇號火星車依然在火星上工作,講個它的非常有意思細節。好奇號(Curiosity)火星車,人類歷史上最貴最高大上的一個火星探測器,沒有之一了,價值25億美元,150億人民幣還多。。。。既然是火星車就要在火星上跑來跑去的是不?好奇號就是靠六個獨立驅動的高大上輪子完成的。每個輪子直徑50釐米,和汽車輪胎差不多。
  • 國產火星車安裝四塊太陽能電池板,背後是核能與太陽能的抉擇
    而幾天後將要發射的隸屬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毅力號,將使用一個原本作為好奇號備用能源的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為火星車提供能源。早在1959年,世界上第一個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就由美國人研製出來,輕質穩定、工作壽命長、環境耐受性好等特點立即吸引了航天工作者的目光,並在後來的太空探索中廣泛應用,從阿波羅11號登月飛船到旅行者一號,再到「好奇號」火星車,核電池在美國人的太空探索事業中逐步有了舉足輕重的位置。
  • 國產火星車安裝四塊太陽能電池板,背後是核能與太陽能的抉擇
    而幾天後將要發射的隸屬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毅力號,將使用一個原本作為好奇號備用能源的放射性同位素熱電機為火星車提供能源。火星車使用的太陽能板與生活中見到的太陽能板別無兩樣,如果非要找不同,無非就是用料更講究、堅固耐用,進行防塵塗層處理,防止太陽能板被沙塵覆蓋,降低光線透過率,導致電池輸出功率下降,同時影響電池的熱性能,導致電池溫度升高,性能降低。
  • 「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高點拍攝360度全景照片
    圖中山峰A大約距離好奇號火星車29.1公裡,該山峰高度為1900米(與最近隕坑底部的距離)。(騰訊太空訊  悠悠/編譯)如圖所示,這是好奇號火星車拍攝崎嶇的沙質基巖,圖中山峰B大約距離好奇號火星車28.4公裡,該山峰高度為1200米(與山麓底部的距離)。
  • 解讀NASA「好奇號」火星車:正在尋找火星生命
    好奇號機械手臂可從表面拿起樣本並將它們放進車裡加熱,探測器可收集散發的氣體,對它們進行分析,為巖石和土壤是如何形成的提供線索。
  • 科學網—美國好奇號核動力火星車發射升空
    美國「好奇」號火星車26日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 好奇號火星車目前在哪裡? - 袁萌專欄
    美國航天局NASA近日公布了一份好奇號火星車目前所在位置的彩色圖片如下:        從上圖可見,好奇號火星車目前所在的位置是在名為」JohnKlein」的巖石附近。好奇號在這裡完成了第一次火星鑽孔實驗,並且傳回了測試數據。圖中的紅色地域的「慣性」較高,夜晚外界溫度下降較為緩慢。
  • 核動力保證「好奇號」火星車能超長服役-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騰訊科技訊(悠悠/編譯) 據美國太空網站報導,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將於兩個星期後將著陸火星表面,將開始宏偉的火星勘測計劃,預計能夠持續工作兩年時間。但是火星並不缺乏有待發現的謎團,這個汽車大小的火星究竟能夠在火星表面持續工作多長時間呢?
  • 「火星車」好奇號測量山的重力
    圖像描繪了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左圖)和阿波羅16號任務期間駕駛的月球車。
  • 圖解「好奇」號火星車如何降落火星
    「好奇」號登陸火星通過一套非常複雜的機械程序,以下揭示整個登陸的工作流程:隨著「好奇」號火星科學實驗室抵近火星軌道,火星車此時正完全處於著陸隔熱系統的包裹之中,在穿過火星大氣前,「好奇」號將進入火星中部區域上方2188英裡,即3522公裡的位置。
  • 中國完成核動力載人快速火星飛船方案研究 採用大功率核電推進
    利用該模型,可獲得核電推進系統優化設計的基本參數,為未來載人火星飛船設計提供了重要設計手段。「空間大功率核電推進方案研究」工作的順利完成,充分發揮了502所在空間推進領域的技術優勢和總體部的抓總作用,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在空間核電推進領域搶佔了先機,進一步鞏固了其在空間推進領域的領先地位。
  • 技術解析核電池:一塊用半世紀 遨遊宇宙全靠它?
    圖為登月太空人艾倫·賓從阿波羅12號上取出核電池的畫面。實際上,從阿波羅12號,一直到阿波羅17號都使用了核電池,型號為SNAP-27。  這是被遺棄在月球上的核電池SNAP-27,使用了3.8千克的鈽238,熱能功率達1480瓦,轉化的電功率為73瓦。
  • 「好奇號」火星車首次拍到火星重力波狀雲層
    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雖然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通常聚焦觀測火星表面,但有時也會朝向上方觀測火星雲層。
  • 「好奇號」火星車和它搭載的軟體
    我們已經知道,好奇號上的軟體大部分都是用C語言寫成的,這些代碼加起來大概有250萬行。有人可能會感到詫異,這樣複雜的系統怎麼能寫出來而且能讓它好用?下面是來自Erlang程式設計師的觀點。 首先來些基礎的。「好奇號」火星車使用的是核動力,它能持續的受控的方式提供給火星車能量。這個能量源同時還要負責平時對火星車進行加熱——這是在火星表面極端天氣環境下對火星車的必要保障。
  • 好奇號火星車離奇失蹤?發生了什麼?為何科學家說移民火星有望了
    序:當全世界的人們都在與冠狀病毒激烈的搏鬥時,遠在萬裡之外的好奇號火星車又離奇失蹤,不禁人們又會問火星上發生什麼了?好奇號火星車離奇失蹤好奇號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2011年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它的主要目的是探索火星,2012年8月6日,「好奇號」成功登陸火星表面。今年是好奇號登陸火星的第五年。在過去的五年中,「好奇」號向地球傳送了大量火星數據和初步探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