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虐霸王龍「嫁接」了誰的基因?--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0-11-21 中國科學技術館

     電影《侏羅紀世界》中出現了霸王龍的升級版—— 一隻混血恐龍暴虐霸王龍!它融合了影片中多種動物的基因,主要有著霸王龍的氣質和攻擊力、迅猛龍的敏捷、南方巨獸龍鋸齒一般的牙齒、樹蛙的隱身功底、蛇的夜視能力以及靈長類的超高智商! 


35427


1.霸王龍


    霸王龍體長可達15米,高可至6米,是暴龍類中最大的恐龍。顎骨碩大,3000千克左右的驚人咬力在當時的陸地上無人能敵,是名副其實的暴君。

    暴虐霸王龍的基本屬性都是基於霸王龍的,尤其是其霸主氣質和強悍攻擊力。



35428


2.迅猛龍


    影片中的二號明星,但比兇殘的霸王龍更令人心悸。牙齒後側有明顯鋸齒邊緣,可捕食行動迅速的獵物;大腦較大,非常聰明;喜歡集體出動,擅長神出鬼沒。

    暴虐霸王龍完美繼承了迅猛龍的速度和鋒利的爪子、相應的語言和團隊協作意識。


35429


3.南方巨獸龍


    曾是地球史上最厲害的掠食者之一, 牙齒單薄而鋒利,邊緣帶有鋸齒且向後彎曲,善切割,能撕裂獵物。

    暴虐霸王龍可怕的咬合力和撕咬速度可能源於其基因。


35432


4.樹蛙 


    冷血動物的體溫與環境一致,自身對外的紅外輻射與背景溫度的紅外輻射相等。因此,基於紅外輻射量來探測目標的熱感應器無法發現冷血動物。

    暴虐霸王龍可調整自身體溫,從而實現紅外隱形這一逆天特技,便是來自於樹蛙的基因。


35430


5. 蛇


    蟒蛇和巨蟒等蛇頭部的頰窩器就像紅外線夜視鏡一樣,可以察覺周圍環境的熱源。

    暴虐霸王龍能利用紅外線感知在夜間活動的溫血動物,它很可能融合了這類蛇的基因。


6.烏賊


    遇強敵時會以「噴墨」方法迷惑敵人並逃生。影片中的烏賊體內則含有能使皮膚變色的色素體。

    暴虐霸王龍也可利用這一技能進行偽裝,很可能被「嫁接」了烏賊的基因。


35431


7.高級靈長類


    作為人類近親,聰明程度直逼人類。

    暴虐霸王龍能夠設置陷阱、拆除自身的追蹤裝置,顯然是融合了高級靈長類動物如黑猩猩或闊鼻猴基因的緣故。

相關焦點

  • 詳解《侏羅紀世界》中經過基因改造的暴虐霸王龍
    暴虐霸王龍項目暴虐霸王龍項目在電影中,亨利·吳博士將這種「狂暴龍」稱為第一代經過基因改造的恐龍,這種說法其實不準確,嚴格地來說,所有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都是經過基因改造而來,目的就是讓它們能夠適應現代地球的環境
  • 《侏羅紀世界》兩部電影 暴虐霸王龍和暴虐迅猛龍到底誰最厲害?
    暴虐霸王龍和暴虐迅猛龍都是利用了很多動物的混合基因而培育成功的,它們的身上最看重的一點就是含有迅猛龍的基因,這一點在後來的行為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而暴虐迅猛龍的形象就如同和迅猛龍是在同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只不過比迅猛龍大多了,而它們最後都能瘋狂的攻擊人類,可以說是非常出色的。
  • 《侏羅紀世界》兩部電影暴虐霸王龍和暴虐迅猛龍 怎麼死的那麼慘
    作為《侏羅紀世界》系列電影中的兩個重要的角色,暴虐霸王龍和暴虐迅猛龍卻成了最大的反派,雖然在影片中有著精彩的表現,但無奈是大反派,結局卻只能滅亡,不過誰也不曾想過到暴虐霸王龍和暴虐迅猛龍卻死的那麼慘,因為它們不是死在人類的槍口下,而是死在了同類的手裡。
  • 方舟附加生物之暴虐霸王龍!
    跟小編之前講過的腕龍、冥河龍mod有點相似,暴虐霸王龍是《侏羅紀世界1》裡的主角!以霸王龍的基因為主體,加入了迅猛龍、樹蛙、墨魚等生物的優質基因,使得這隻被製造出來的生命擁有極強的戰鬥力、超高的智力,還有與迅猛龍交流、改變自身紅外輻射,甚至「隱身」的能力!
  • 《侏羅紀世界》: 暴虐霸王龍逃出籠子,「血洗」公園
    暴虐霸王龍的基因組成令人不慄而寒,高度的智商,可怕的體質,殺戮的本性,讓整部電影籠罩上一層不安與緊張。還有就是大草原上奄奄一息的梁龍,遍體鱗傷,痛苦的呻吟,歐文的慰撫和克萊爾的淚水,悲傷足以滲出銀幕。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霸王龍的世界,看看這種兇狠的動物是如何血洗公園的。故事發生在第一部電影《侏羅紀公園1》故事後的22年。
  • 方舟:可以隱身的暴虐霸王龍,還是第一次見
    暴虐霸王龍的嘴比南巨大,按照正常邏輯,嘴大咬合力也大,由此得出,暴虐霸王龍比南巨強(沾沾自喜)。面目猙獰,這次和帥字不能沾邊了,不過小編覺得,暴虐霸王龍更有真實感,有點現實生活中霸王龍的感覺。暴虐霸王龍的眩暈值很高,但是畢竟是陸地生物,使用飛行坐騎猥瑣射暈就可以了,吃的也是普羅米肉,馴服沒什麼難度。馴服後的暴虐霸王龍是可以直接騎乘的,也可以選擇裝備鞍具來增加護甲。
  • 侏羅紀世界中,為什麼布魯聽暴怒霸王龍的話,而不聽暴虐迅猛龍?
    從第一部裡面和三隻迅猛龍兄弟並肩作戰,到第二部和歐文「舊情復燃」,打敗了不可一世的暴虐迅猛龍,最後以勝利者的姿態回歸叢林。看來,恐龍界的智商擔當,不是開玩笑的。但很有網友反映,布魯在《侏羅紀世界1》中,跟著男主叢林中找四處破壞的暴虐霸王龍時,沒有聽從人類攻擊它,反而在一番交流之後轉向攻擊人類。
  • 科幻電影中的六大巨獸,金剛上榜,暴虐霸王龍實力墊底!
    第六名:暴虐霸王龍暴虐霸王龍登場於電影《侏羅紀世界》,體型比普通霸王龍還要龐大,是人工培育而來,擁有霸王龍,迅猛龍,樹蛙等生物的基因,不但聰明,而且善於偽裝,戰鬥力不俗。在電影中曾經一口終結了暴虐霸王龍,一張血盆大口不知道是多少生物的噩夢。
  • 詹姆斯全能進化恐怖表現 侏羅紀世界暴虐霸王龍
    暴虐霸王龍-詹姆斯  就像人們懷念22年前史匹柏的創世大作《侏羅紀公園》一樣,人們也在感慨今年的總決賽有點回到黑白雙雄爭霸的時代,只不過,如今勒布朗-詹姆斯一個人的霸氣似乎有點過剩,就如同《侏羅紀世界》中那頭暴虐霸王龍,暴虐霸王龍是成年樹蛙、霸王龍、迅猛龍、蛇和烏賊的DNA結合體,因為擁有這些物種的特質,讓他成為了生物圈的霸主——現如今的詹姆斯又何嘗不是如此,看看他那些匪夷所思,動輒30+甚至40+
  • 暴虐霸王龍再次登場,《侏羅紀世界:白堊紀營地》曝光恐龍大騷亂
    (預告見文末我發布的視頻)就像上面說的,這部動畫劇集設定在《侏羅紀世界1》恐龍出逃期間,6個青少年來到恐龍島的另一面遊玩,而暴虐霸王龍出逃導致公園的通訊和各種設施的癱瘓,於是他們被困在恐龍島上,四周都是各種龐大的恐龍,他們該如何逃出生天?
  • 獵豹基因缺失,恰是進化所為--中國數字科技館
    確實,生物學家通過野外採集血樣發現,非洲獵豹不是一般地缺乏基因多樣性。染色體檢測結果顯示,大多數獵豹都是近親繁殖,這種近親繁殖對物種的危害包含兩種情況:一是在通常基因背景下,會讓危險的返祖現象佔上風,結果造成生理缺陷、死胎或不育的情況;二是導致種群的基因千篇一律,會失去抵禦流行病的能力,失去適應環境變化的多樣性基因。
  • 《侏羅紀世界3》曝概念圖,新海龍出現,暴虐霸王龍回歸衍生作
    2、暴虐霸王龍有望回歸《侏羅紀世界:露營白堊紀》。雖然《侏羅紀世界3》要等到明年,但是今年也會有一部《侏羅紀》系列作品推出,那就是環球跟Netflix合作推出的動畫劇集《侏羅紀世界:露營白堊紀》,這部劇集會設定在侏羅紀系列的世界觀當中,具體是在《侏羅紀世界1》暴虐霸王龍出逃期間,幾個小孩在恐龍島上的遭遇。
  • 《侏羅紀世界》霸王龍的鬥爭,滄龍竟成最後贏家!
    導讀:兩隻霸王龍的戰爭,誰是最後贏家 《侏羅紀世界1》可以說是一部很精彩的電影了,裡面高超的技術還有逼真的恐龍模型都讓這部電影有種讓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就像真正營造了一個和恐龍在一起的空間。上一期的更新裡面我們就說到基因雜交技術產生的暴虐霸王龍因為其自身可以迷彩偽裝和體溫控制雙重buff的恐龍追趕下跑出籠子,暴虐霸王龍就這麼略施小計在籠子上抓了兩道抓痕,然後完美偽裝自己,便逃了出來。它才逃離籠子,現在它對整個世界都會充滿好奇,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它會進行無差別的虐殺,它會殺死所有的生物來認識自己是什麼。克萊爾說它已經擁有了自我人定意識?
  • 《侏羅紀世界2》中的可憐蟲,暴虐迅猛龍
    尤其是片中的主角——暴虐霸王龍,利用自身調節紅外線的特殊能力騙過探測器,攻擊來查看的歐文一行人,藉以撞開圍牆上的緊急部分而成功逃出,繼而開始大肆攻擊人類和其他恐龍。它的目的甚至不僅是為了獵食——而僅僅是為了享受殺戮(歐文與克萊爾尋找作大死的主角小盆友二人組、而發現受襲擊的素食恐龍群,歐文分析後得出這一結論。話說這動機和人類或者是狼什麼的有區別麼······)。
  • 導電的奧秘--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長生不老」的動植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
  • 粉紅噪音--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植物和昆蟲的博弈--中國數字科技館
    陳曉亞研究團隊發現:取食含有棉酚的食物,會誘導棉鈴蟲P450基因CYP6AE14的表達,且誘導程度與棉鈴蟲對棉酚的抗性正相關。如果抑制棉鈴蟲P450的活性,就能顯著降低棉鈴蟲對棉酚的耐受性。  陳曉亞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植物介導的昆蟲RNA幹擾(RNAi)技術:將與昆蟲基因匹配的雙鏈RNA在植物中表達,取食了這類轉基因植物的昆蟲的相應靶基因的表達會受到抑制。這一技術的顯著優點是能夠特異性地抑制昆蟲防禦基因的表達,從而抑制昆蟲取食,達到抗蟲效果。這為農業害蟲的安全有效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為開發新一代安全有效的抗蟲植物奠定了基礎。
  • 地動儀--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