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少有中國人,但奧賽卻全是中國娃!為啥學霸成不了學霸

2021-01-09 京譽教育一對一輔導

前不久,剛剛結束的第61屆國際奧林匹克競賽數學學科中,中國隊包攬前四,蟬聯團體第一!產生17枚金牌和4個單項獎。

這一消息可能很多人都覺得並不意外,因為在中國大部分學生在中小學階段都經歷過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班,即便是不參加比賽,家長們也熱衷於為孩子選報這樣的培訓班,美其名曰:「開發孩子智力,提高孩子綜合素養。」

按照常理來講,我們的家長在數學上的投入如此巨大,並且培養孩子的觀念如此超前,在數學領域應該很出色才對,為什麼拿了那麼多奧數金牌,最終卻沒有培養出真正卓越的數學家?

這一問題可以說是相當扎心了,前不久,京譽君在網上看到了一組數據。這裡需要說一下,在數學領域裡,「菲爾茲獎」被稱為是數學屆的諾貝爾獎。

以菲爾茲獎為例,2000年以後的14位得主中,至少有8位是獲得過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的。但至今,獲得金牌總數最多的中國,卻還沒有一位中國籍菲爾茲獲獎者,這一數字確實讓人質疑:是奧賽的含金量不夠還是我們培養學生的思路出了問題?在京譽君看來,其實很簡單!

我們的家長根本就沒打算讓自己家的孩子成為數學家!

與其和家長們談如何讓孩子成為數學家,不如談如何能讓孩子在高考中獲得加分甚至是保送則來的會更有意義。

眾所周知,成為學科競賽的國家集訓隊成員是具有高校保送資格的,金牌、銀牌可以破格入圍強基計劃,省一及以上在部分學校綜合評價初審中更有優勢,學科競賽關乎所有優秀學生的切身利益,它的重要性和社會關注度可想而知。

如果學生獲得奧賽獎項會有哪些不同?

1、如果能夠在五項學科競賽中獲得金牌且進入國家集訓隊,就可以直接保送清華北大,且專業任選。

2、如果取得全國決賽的金牌、銀牌,可以獲得降分進清北復交浙科南等名校的機會。2020年開始的強基計劃特意為競賽黨們留了「破格入圍」的機會,五項學科金牌、銀牌可以破格入圍全部36所「雙一流」高校。

3、獲得省一等獎的同學,有機會參加清華北大的金秋營、冬令營,也有推薦招生部門的可能;爭取不到清華北大學科營的機會,其他名校如上海交大、中科大也舉辦了此類學科營。

4、省一等獎的同學除了有機會參加學科營以外,在綜合評價中也有一定優勢,2020年不少高校在綜合評價招生簡章中表示「歡迎有競賽獎項的同學報考」。

原本這些高考政策是鼓勵有天賦及學科優勢的同學參與競賽,但目前已經成為大家增添高考競爭優勢的一種途徑。試問,如果事情一開始的時候就抱著功利性的態度去做,格局又怎麼會變大?

數學競賽沒有錯,只是人心錯了!

2018年2月,一道關於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整治校外補習培訓的禁令徹底摧毀了,暢行中國30年無阻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班」。先是「華杯賽」全國組委會暫停開賽,再是「希望杯」、「學而思杯」、「走美杯」等等一系列賽事終止。最後,教育部連高考加分也取消了。

難道,苦了幾代中小學生的數學競賽真的會就此偃旗息鼓?這根本不是一個數學競賽能背的鍋,在這其中我們都忽略了一個普遍缺乏的常識——真正在數學上有天賦的人,不會靠著一個「奧賽班」學有所成,他需要的是整個邏輯思維和專業性的系統培訓。

而一個沒有天賦,對數學無知無覺的人,也不會靠著一個「奧賽班」學有所成,他需要的是對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的探索。

不是奧賽的錯,是我們的教育方式不同

這說明了中國基礎教育培養的學生應試和競賽能力是非常強的,而美國教育培養的學生則是更加偏向於創新能力。那麼,兩國的教育差異到底在哪裡呢?

1、課程選擇

首先在授課上,兩國在高中教育上雖然都注重「以學生為中心」,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差異。中國老師在教學上,對課程教材的利用比較全面和充分的,對每個知識點的講解上也很詳細和完善,能使學生對知識點理解十分透徹。

但給予學生的思考空間不多,主要通過不斷的練習到達對知識點的融會貫通,考察方式以分數為標準考量一個學生是否學會知識點。但是不得不說的是,學會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知識小達人,基礎都是非常好的。

美國教師在教學中,對課程教材的依賴不是很大,在知識點的講解上常留餘地,大多數的空間都留給學生自我思考,多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以此來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檢驗。

其次,中國高中課堂班級人數較多,教學時間也有限制,教師無法照顧到所有人,學生一般靠自己掌握學習技巧提高學習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掘規律,探索出自己獨特的學習技巧也是對個人能力的一個發掘和鍛鍊提升。

美國高中班級人數較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到每一個同學的需求,更加有利於因材施教。每個學生基本都能夠享受到老師的「私人訂製」服務,能更好的發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有針對性的提升。

2、課程安排

在課程安排上,中美兩國的高中教育都很有針對性,根據學生的年齡階段不同,劃分不同的年級,然後安排相應的課程,布置教學任務。

中國高中教育在新課改後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受升學壓力的影響,在課程安排上還是以理論課程為主,搭配少數實踐課程,課程的內容也相對較多,學習任務較重。但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對如此繁重任務的學習也成功練就了每一個學生的抗壓以及學習承受力。

美國高中教育對課程的安排不具備強制性,學生能夠自己選擇課程,多數課程偏實踐性和應用性。學生在學習之餘,可以選擇的實踐課程和業餘活動也是更加的豐富。所以,美國的學生實踐能力一般是十分優秀的。

3、考評方式

中美高中教育都有各自相應的適合課程體系的考評方式,這是驗收學生知識接受情況和學習能力情況的基準。

中國的考評方式主要採取的是考試製,考試分數基本會被劃分為不及格、及格、中等、良好、優秀幾大等級。學期末、學期中和每個月都會舉行期末考試、期中考試和月考。

根據不同學科的教學需求和教師的要求,還有課堂測驗、章節小考等等。中國高中教育的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考試就是高考,是邁入人生新階段的重要考試。

美國高中的考評方式採取學分制,學分制沒有固定的等級限制,具有較大的彈性。但是美國高中的學分制也有一定的要求,學生在高中4年中必須要修滿一定的分數才可以畢業。

但是在學分的獲得中,美國高中的學生不需要進行大量考試,他們一般是在自我理解和教師幫助下進行自主的社會實踐,以獲取實踐結果作為學分的獲得依據。

奧賽的背後是整個教育系統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也許奧賽獎項可以用金錢來培養,但真正的數學家是金錢買不來的,京譽君也相信,這樣的奧賽模式,終有一天會向更遠的地方邁進。

沒有一種教育體制是完美無缺的,對於家長來說,為自己的孩子找到一條適合他發展哪怕過程並不太平坦但最終也能有所收穫的路,就已經達到我們的目的了!

相關焦點

  • 《重生之神級學霸》:實驗、論文、諾獎……科研狗的逆襲之路
    這是一個充滿著論文、實驗、諾獎的偽學霸文。雖然我看它是為了看個爽文結果發現並不是,但是無可否認這個故事還是不錯的,雖然某種程度上有點科普過度。主角前世生物系研究生畢業,畢業後做了某高考培訓機構的金牌講師,然後重生回了剛剛施行高考的年代。
  • 南京高中學霸自學大學化學 與諾獎得主英語對話
    原標題:化學學霸劉天嘯 高中學習大學知識 劉天嘯對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爾納爾教授 今年3月30日,南京一中迎來了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莫爾納爾教授,學校的幾位化學學霸獲得與諾獎得主對話的機會,高二(2)班的劉天嘯就是其中一位。
  • 學霸記不全自己手機號 卻拿了數學全球金獎
    圖/瀟湘晨報記者辜鵬博  紅網長沙12月16日訊(滾動新聞記者 沈顥)你印象中的數學學霸是個什麼樣子?在一堆摞起的草稿紙前奮戰的解題神人?  16歲的譚澤睿不喜歡做題,為此還專門退出了奧賽班;但就是這個高二學生,拿下了「丘成桐中學數學獎」全球唯一金獎。在這場全球範圍中學生數學競技比賽中,譚澤睿脫穎而出的砝碼是發現了可查文獻裡沒有出現的數學問題。
  • 斬獲國際「奧賽」獎項!濟外三名「學霸」在國際天文、物理思維挑戰...
    其中,該校選手王文青獲得英國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奧林匹克銀獎,王振宇和盧子樾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思維挑戰中國區成績優秀獎。近年來,不少中國學生在國際比賽中屢獲大獎,那麼國外的奧賽和思維挑戰賽都考些什麼?含金量有多高?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揭開神秘面紗。
  • 最早的學霸是誰?
    「學霸」這個詞,現在就是指學習特別好的人。
  • 清華智班名單出爐:30名學霸賽神匯聚,男女比例令人心酸
    如果你一定這樣說,我不得不說你無知了,因為圖靈獎就是計算機領域的最高獎,沒有之一。還因為,諾貝爾獎中,就沒有計算機領域的獎。設立諾貝爾獎的時候,還沒有計算機方面的研究成果。 現在知道姚期智院士有多牛了吧,他現在擔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這樣的牛人在清華,所以清華大學計算機學科有多牛是可以想像的了。
  • 又美又智慧 人狠話不多…今年諾獎得主可去好萊塢
    美成這樣,說是奧斯卡頒獎現場我也信啊 …… 美國科學家詹妮弗 · 杜德納,上臺領獎只講三句話:為啥搞科學,喜歡咯 5 秒鐘講完,沒有各種花式感謝,這就叫人狠話不多 法國科學家埃馬紐埃爾 · 卡彭蒂耶,沒致辭先開玩笑:頒獎嘉賓是卡梅隆 · 迪亞茲,臺上三個強大女性,剩下那個男人是不是查理(迪亞茲電影角色
  • 韓國偶像界學霸:林時完成績單公開科目全優 金泰希高中所有科目滿分
    在公開的成績單中,對張根碩的評語是「心地善良、不說謊、親切」和「開朗活潑」。此外,宋仲基還獲得過表彰獎、功勞獎、模範學生獎等,可謂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在成大主修經營管理輔修新聞放送,是成均館學校電視臺的主播,新聞放送社團的團長,還是學校校刊封面模特和招生廣告模特,所以被稱為「成大校草」風靡學院路。
  • 成都學霸獲國際生物奧賽金牌 每天學13個小時
    時隔六年,成都學生終於再次斬獲國際奧賽金牌。此次比賽是在越南河內舉行,中國代表團一共派出了四名學生參賽,除了茅傲嶽之外,還有湖南長沙一中的魏澤林、河南鄭州外國語學校的王遠卓以及湖北華師一附中的周華瑞。昨日下午,記者聯繫上剛剛通過海關的茅傲嶽,電話裡他的聲音非常沉穩,似乎感受不到他獲得了國際金牌的興奮。
  • 浙江女學霸高考719分,卻直接拒絕清華的錄取通知書,這是為啥?
    就在不久之前,浙江女學霸高考719分,卻直接拒絕清華的錄取通知書,這是為啥?這其中又發生了些什麼呢?1.榮獲奧賽一等獎,從不把問題留到明天這個高考719分的女學霸名叫邵奕佳。這麼一看,當個學霸真是好啊,不僅能在我國眾多名校間隨意選擇,還能自由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專業課程,真是令人欽佩。對於邵奕佳的成功,除了自己的持久努力,父母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她的多年求學過程中,父母一直在幫助邵奕佳保持良好和快樂的學習心態,從不逼她做不願意做的事。
  • 美女學霸放棄中科大保研,獲美國全獎直博,願學成回國投身醫療
    不負時光不負己,不忘初心,方得成功。這是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15級學生孫瑞矯的真實寫照。從中學階段的學霸,到剛入校的一團混亂,再到科研學習不耽誤、文體社工兼顧之,她接受暫時不優秀,但不允許自己永遠平淡。2019年,她放棄了保研中科大,選擇了美國休斯頓大學全獎直博,她說:「學成歸來發展我國的醫療科技,這樣的遠方我終會到達」。
  • 兩位杭州學霸代表中國隊閃耀國際生物奧賽
    其中,中國代表隊的姚前、徐潤田、邵承駿、賈宏哲4名同學發揮穩定,不負眾望地榮獲三金一銀!4位代表中國參加第31屆國際生物學奧賽學生合影。其中左一為姚前,右一為邵承駿本端記者了解到,這支金牌戰隊裡有2名杭州選手。
  • 電子科技大學學霸:她年級前1%,放棄中科大保研,獲美國名校全獎
    從中學階段的學霸,到剛入校的一團混亂,再到科研學習不耽誤、文體社工兼顧之,她接受暫時不優秀,但不允許自己永遠平淡。在重排時間、有所捨棄、改變方法後,孫瑞矯的成績進入了年級前1%,績點3.93,收穫國家獎學金,拿下健身操舞比賽四川省第一名、數學建模競賽四川省一等獎,並成為優秀團幹部、優秀畢業生。
  • 國獎零距離,來看看別人眼裡的學霸!
    接下來小編還會繼續展示 各學院的學霸代表 來一起深度探索 國獎學霸的練成秘籍吧 臨床醫學院
  • 清華學霸演講:哪有天生學霸 一切都是厚積薄發
    不少小夥伴感慨良多,默默放下了手機:所謂天生學霸,不過是厚積薄發!這段視頻的演講者狄迪,是清華大學碩士生。他通過幾位學霸同學的事跡,向我們展示出清華人敢於擔當、自信的一面。短短11分鐘視頻,你可以迅速接觸到數位清華學霸!厲害了,學霸!
  • 親爹得過「準諾獎」,伯父是畢卡索好友,僅學霸家族的冰山一角
    三位諾獎得主,有的從曾祖父開始就全家上無一不是學霸;有的受到父親的教導,獻身於探索宇宙的未知;也有的成為了歷史上第4位女性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衝破著長久以來許多人對於女性不擅長理科的刻板印象......
  • 四本超經典學霸流小說,硬核乾貨十足,學霸文中絕對不可錯過的仙草!
    今天推薦四本學霸流小說,內容硬核而不失有趣,送給書荒的你! 1.《重生之神級學霸》 志鳥村,450萬字(完結) 【導讀】重生八十年代,主搞生物,非常硬核,乾貨很多,時代背景、人物劇情等都描寫非常出色。因為一本書愛上一個學科系列。
  • 右腦發達的娃可能是「學霸」?右腦開發的「黃金期」,父母要知曉
    專家認為,左腦支配的是右半身,主要完成的任務是語言、邏輯和分析等思維;而右腦支配的是左半身,它就像一個活潑的孩子,愛好藝術,在感覺和記憶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這是左腦比不了的。但大腦的工作方式需要協調統一,人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奇蹟。對於現在的孩子而言,他們更多的思維方式集中在左腦,比如寫作業、算算術,就連記憶的方式也依賴於「死記硬背」。
  • 「科學突破獎」獲得者莊小威的學霸人生
    科學突破獎 " 還面向年輕科學家評選 " 新視野獎 "。該獎由多位大佬於 2012 年共同創立:谷歌創始人謝爾蓋 · 布林、Facebook 創始人馬克 · 扎克伯格及其夫人、中國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馬化騰、俄羅斯網際網路投資家尤裡 · 米爾納及其夫人、DNA 檢測公司 23andMe 的創始人之一安妮 · 沃西基。
  • 諾貝爾獎歧視中國?那些年,與諾獎擦肩而過的中國人
    與諾獎擦肩而過的中國人沈從文是現代作家中成書最多的一個 ,創作跨度比較大,代表作有《邊城》、《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等。諾貝爾文學獎歧視中國?,不符合無產階級文學觀。有網友會覺得諾獎評委會是故意拿莫言來歧視中國人,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來證明這一點,但有兩個奇怪的地方讓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