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歐巴馬是它粉絲,但我認為《三體》不是科幻,而是人類簡史

2020-12-05 大臉貓花花

網上曾經流傳一種說法:世界上分為兩種人,看過三體的,和沒看過三體的。

據說劉慈欣的《三體》剛剛在美國出版時,發生了一件趣事。當時的總統歐巴馬讀完了《三體》第一、二部後,為了第三部竟然動用總統特權!

原來,當時第三部英文版還沒翻譯出版,歐巴馬等不及了,就讓白宮親自給作者劉慈欣發了郵件——內容是:

「你好,美國總統歐巴馬先生看了您的三體之後,十分喜歡,能否發一下後續的作品,很著急。」

劉慈欣沒當回事,以為這肯定是假冒的,就把郵件給刪了。

直到美國外交部找到中國外交部協調此事,中國外交部又找到劉慈欣,大劉才知道那封郵件是真的,於是給歐巴馬送去了中文版新書。

後來,歐巴馬甚至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當面跟劉慈欣催更:

「你下部小說什麼時候寫出來?寫好了能不能寄我一本?」看完這本書,我覺得當個美國總統不算什麼,每天和國會處理的不過是些瑣事。」

雖然它迷倒了全世界的科幻迷,但我認為,剝去科幻的外衣,《三體》本質上其實是一部人類簡史。

01地球文明不過是襁褓中的嬰兒,而人類是一群無畏的無知者

量子物理的瓶頸,以及近日觀察到的中子星碰撞產生的引力波,似乎不是證明愛因斯坦對了,而是更佐證了大劉的科幻。

我們引以為傲、飛速發展的科技,在廣袤宇宙中微不足道。

而其實地球文明的科學,從來沒有過真正意義上的發明,只不過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發現規律。

或許,我們渾然不知,自己的科學早已被高級文明鎖死。

反而是漸漸退化和丟失的人文,成為人類的最後一塊遮羞布。這或許才是真實的宇宙。

02當下的中國,就好像掩體紀元中的人類

我們不再抬頭觀察宇宙,不再思考虛無縹緲,而是學會了「好死不如賴活」的「腳踏實地」。

不思考的結果,是缺少思想;沒有思想,便也談不上信仰。

於是這個時代只剩下了金錢至上、娛樂至死的世俗之道。

娛樂圈沒有藝術,有的是推銷性暗示和滿足性幻想;文化圈缺少思想,有的是生存哲學和實用主義。

在文字越來越精美、情節越來越精巧的現代文學中,我們再難找到詩和遠方。

然而《三體》的文字中同時含有思想和詩意,已經是高端到魚和熊掌得兼了。

三體超越了所謂的軟硬科幻,以科幻的軀殼承載了人文的裡子,重要的情節都可以在並不漫長的人類歷史中找到映射。

比如人類對英雄的膜拜和唾棄,比如人類在面對危機時的鴕鳥思維,哪裡是在寫未來、寫科幻?根本就是人類現狀。

03不是基於人類歷史向未來推演,而是借推演未來而追溯過去

通過架空時間軸、抽象社會軸,把人類的歷史頑疾毫不留情甚至略帶偏執地放大了,卻也打臉打紅、罵人罵痛,以旁觀者的冷酷,鞭撻了人類的傲慢與偏見、幼稚與低能、盲從與無知。

大劉可能在板凳十年冷之中,讀了很多哲學和歷史本原的東西,所以才能把人類提倡的所謂美好,以赤裸裸地文字展現出來。比如仁愛、比如民主、比如平等、比如人性。

歷史長河中被美好粉飾的陰暗面,無不成為未來人類滅絕的阿喀琉斯之踵、達摩克利斯之劍。

未來可能不會像三體中那樣演繹,畢竟人類不會這麼傻,但數得清的歷史卻讓我們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

幸好大劉仍然在黑暗中點了兩把火炬,這是人類社會的救藥。

回歸敬意,就是大劉所說的「弱小和物質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回歸文明,就是大劉所說的「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這是三體作為文學作品的最高價值,也是給讀者的最大啟示。

高曉松說這是他近十年看過的最好小說,如高曉松所言,偉大的文學作品無法分類。因為,偉大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深度和信息密度,早已跳出了文學類別。

此外,《三體》在國內也有不少商業大咖粉。

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對它推崇備至;柳傳志、周鴻禕將其奉為圭臬。

它是第一部獲得「科幻界諾貝爾獎」雨果獎的亞洲科幻作品,它被稱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一部比一部好看。

今天我想給那些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推薦下這本書,這本書真的值得看一看,看後感覺眼界都開闊了很多,而且對價值觀、人生觀都有啟迪。

現在,全套三本只要46元,一頓飯的錢,讓你收穫的卻是重新認識世界的感覺!

相關焦點

  • 獲雨果獎的《三體》,為何楊振寧稱看不下去,歐巴馬卻強烈推薦?
    楊振寧回答到:不是,我想原因是因為我對於現實世界更發生興趣,所以就覺得這個虛構的東西不能跟現實世界比。我想這是主要的道理。對於現實世界的複雜性,跟它裡頭這個奇怪又妙的事情了解多了,就覺得科幻小說沒法子跟這個比。
  • 歐巴馬:劉慈欣的《三體》讓我覺得當美國總統太卑微,太弱小了
    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助理曾給劉慈欣寫過這樣一份郵件:「你好,美國總統歐巴馬先生看了您的三體之後,十分喜歡,能否發一下後續的作品,很著急」當時劉慈欣看了後,以為是誰在惡作劇,就直接把郵件刪了,沒想到後來,外交部竟然派人來了解此事,劉慈欣這才確信這是真的,不是誰搞的惡作劇!
  • 科幻神壇《三體》中的宇宙文明,最強神級文明不是邊緣和歸零者
    3.魔戒文明雖然書中對魔戒文明的描述很少,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一些東西中感受到魔戒文明的力量,至少比三體文明更強大。4.歌者文明絕對是人類攻擊的最強的文明,也是毀滅地球的文明。直接給你一個——二向箔。如果說三體文明是歌者文明的蟲子,那麼地球文明就是螞蟻。
  • 被歐巴馬催更的《三體》,楊振寧卻說:我看過,但是看不下去
    歐巴馬曾催更《三體》可能有人好奇歐巴馬和劉慈欣是因為什麼有了聯繫呢?因為歐巴馬迷上了劉慈欣創作的《三體》科幻小說。歐巴馬非常喜歡《三體》,當時的《三體》三部曲並未全部問世,但是歐巴馬卻已經迫不及待想看下去,於是給劉慈欣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對他進行了催更。
  • 歐巴馬為看《三體》向作者催稿,外國同行為劉慈欣獲獎打抱不平!
    此外,他還說自己很喜歡《三體》中的「史強」,說他雖然是個混蛋,但很討人喜歡。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甚至對公眾「安利」:「我非常喜歡《三體》!強烈推薦!如果你對中國歷史、虛幻現實和科幻小說也感興趣,你也會喜歡這本書的。」
  • 連歐巴馬都痴迷《三體》,為何楊振寧卻連連搖頭,實在是看不下去
    之前人們認為一個粒子,與它的鏡像除了自選方向不同之外,其他的性質完全相同,但是楊振寧卻發現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並不是守恆的。這個理論推翻了物理學的基本認知,因而楊振寧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榮譽。而這樣一位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卻表明自己曾經看過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可是看不下去,這是為什麼呢?
  • 劉慈欣的《三體》究竟多偉大?歐巴馬坦言:原來美國總統如此渺小
    小編在社交網站上看到過這樣對「三體」的評價,「評論劉慈欣的《三體》是件困難的事情,因為選擇的角度太多了。在我看來,寫一部好的科幻小說或是一部適合評論家的科幻小說並不難,但是當作家的心思並不是用在這些上面,而是捎帶著完成了這兩件事的時候,就並不是那麼容易了。」很多人很難想像「三體」受到追捧。從普通人到大國領導人,都是劉慈欣的粉絲。
  • 《三體》不只是一本科幻小說,還是人類面對災難最冷酷的觀察報告
    能夠令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馬雲這些大人物慾罷不能的《三體》,到底有什麼魅力?觀察室接下來15天,每天一條微頭條,介紹《三體》這本中國最好的科幻小說!《三體》講的就是一場思想實驗,在人類毀滅沒有發生的前提下,為大家編織了一個人類毀滅的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普通人可能會決定人類的命運,導致整個族群毀滅!《三體》一本小說給我最大的觸動是,在信息化時代,普通人也能夠改寫歷史。
  • 歐巴馬表示:讀完《三體》我才發現,原來美國總統如此渺小
    原來,《三體1》《三體2》被翻譯並介紹到美國的時候,歐巴馬便成為了《三體》的忠實粉絲。他後來表示,他最大的享受,就是在工作之餘,讀一下這套書。讀了《三體》,歐巴馬對記者美智子感慨道:「《三體》實在是太有想像力了,讀起來十分的有趣。故事的背景都十分的強大。
  • 《三體》到底哪好?歐巴馬是它的鐵粉,曾親自動用特權尋找
    《三體》中賦予三體人雖然是需要腦洞大開才能想像的處境,但卻是與地球人一樣的人性。雖然據說最終的大結局是人類終於像被拍死蟲子一樣被二維化了,但我想相比科學的進步,人性的這一點點不同其實是最寶貴的,它讓滅絕即使到來也沒什麼可以恐慌。
  • 雷軍和歐巴馬怎麼都愛看《三體》?科幻只是幌子,這才是真正目的
    《三體》,是一本在中國科幻界舉足輕重的小說,作者劉慈欣,更是被評價:以一己之力,拉高了整個中國的科幻水平。現在,三體已經風靡全球,在日本,書店一周印10次是不夠的;在美國,即使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本人更是親自向作者催更;在中國,它受到馬雲、馬化騰、雷軍等商界大亨的喜愛,粉絲遍地開花。這是怎樣的一本書?
  • 白宮科學狂歐巴馬:沒看《三體》之前,我不知道美國總統這樣渺小
    歐巴馬成為美國總統那一年,劉慈欣已經有了「劉電工」的綽號,「電工」是他的職業,但不是指的真的電工,而是高級「電力工程師」,他的《三體2:黑暗森林》在當年夏天出版,這部小說給他帶來了國內如潮的好評和名聲。
  • 深度解讀劉慈欣《三體》為什麼這麼火 連歐巴馬都是忠實粉絲
    2015年8月23日憑藉《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為亞洲首次獲獎。2015年10月18日憑藉《三體》獲第六屆全球華語科幻文學最高成就獎。2015年11月入選「中央電視臺2015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人。2017年6月25日,憑藉《三體3:死神永生》獲得軌跡獎最佳長篇科幻小說獎。
  • 歐巴馬看完《三體2》,發郵件「催更」:快出版《三體3》英文版!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去年這部電影算是一匹黑馬,給中國電影產業帶來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帶動了我國觀眾對於本土科幻作品的關注。在這部經典的電影中,很多人可能都注意到了有客串的明星,但是有很多人沒有關注到其中的一個細節,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也在電影中客串出演。雖然鏡頭也是短短的幾秒鐘,但是讓美國的總統客串電影角色這種事情還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 《三體》的魅力有多大?歐巴馬:能否發一下後續的作品,很著急
    他在一次採訪中說到:《三體》實在是太有想像力了,十分有趣。故事背景十分宏大。讀完後,我第一次發現美國總統竟如此渺小和無趣。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平時國會和我的工作都是在斤斤計較於一些很小的事情,而不是去擔心外星人入侵。"
  • 連歐巴馬都痴迷《三體》,為何楊振寧卻直接搖頭?實在是看不下去
    之前人們認為一個粒子,與它的鏡像除了自選方向不同之外,其他的性質完全相同,然而楊振寧卻發現粒子在弱相互作用下並不是守恆的。這個理論推翻了物理學的基本認知,因此楊振寧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榮譽。而這樣一位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卻表示自己曾經看過著名的科幻小說《三體》,但是看不下去,這是為什麼呢?
  • 1篇文章,10分鐘帶你看完,讓歐巴馬催更的國產科幻大作《三體》
    《三體》: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三體》這個系列,在2015年榮獲有"科幻界諾貝爾獎"之稱的"雨果獎",一舉將國產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平。美國前任總統歐巴馬更是這本書的鐵桿粉絲,甚至動用白宮和外交部向劉慈欣催更。
  • 研究發現:4光年外「三體「星球可能存在生命,人類要小心了
    研究發現在4光年外的「三體」行星上可能有生命,所以人類應該小心這顆名為「比鄰星B」的行星與地球質量相同,是一顆類地行星。公轉周期大約有11個地球日,距離母星約750萬公裡。很多人看到它距離母星750萬公裡可能會認為它不可能有生命,但現實中並非如此。雖然它離母星很近,離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也很近,但比鄰星和太陽不同。
  • 趣談《三體》:披著科幻的外衣,講著醜陋的人類文明史
    無論一部作品有多偉大,都會有讚揚和批評,《三體》也是一樣的,褒獎的部分自然不用多說,光"黑暗森林法則"就讓人讚不絕口,連歐巴馬都驚呼,看完「三體」,當美國總統是個*啊!至於反面,有人說劉慈欣的文筆不好,有人說人物不豐滿。但無論如何,《三體》已經成為世界級的科幻小說。今天,我想脫下它的科幻的外殼,談談科幻以外的事情。
  • 卡梅隆對談劉慈欣:中國應該拍《三體》,要拍好的話要六部曲
    「我讀過你的《三體》,裡面有很多關於超光速運動的東西,但要在科學上實現這一點需要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這不是魔法,你在寫這個故事的時候確實遵循了科學的規則——它是可以碰觸到的,是時間和努力的結果。劉慈欣說:「中國觀眾對我們自己的科幻電影的反應還不是很清楚。我認為,中國科幻小說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多種文體並存、多種發展並存。有硬科幻小說,也有很有文學性和通俗性的科幻小說。我不想看中國科幻電影被某種作品框起來。這不是一個樂觀的局面。但現在說還為時過早,我們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