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曾經流傳一種說法:世界上分為兩種人,看過三體的,和沒看過三體的。
據說劉慈欣的《三體》剛剛在美國出版時,發生了一件趣事。當時的總統歐巴馬讀完了《三體》第一、二部後,為了第三部竟然動用總統特權!
原來,當時第三部英文版還沒翻譯出版,歐巴馬等不及了,就讓白宮親自給作者劉慈欣發了郵件——內容是:
「你好,美國總統歐巴馬先生看了您的三體之後,十分喜歡,能否發一下後續的作品,很著急。」
劉慈欣沒當回事,以為這肯定是假冒的,就把郵件給刪了。
直到美國外交部找到中國外交部協調此事,中國外交部又找到劉慈欣,大劉才知道那封郵件是真的,於是給歐巴馬送去了中文版新書。
後來,歐巴馬甚至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當面跟劉慈欣催更:
「你下部小說什麼時候寫出來?寫好了能不能寄我一本?」看完這本書,我覺得當個美國總統不算什麼,每天和國會處理的不過是些瑣事。」
雖然它迷倒了全世界的科幻迷,但我認為,剝去科幻的外衣,《三體》本質上其實是一部人類簡史。
01地球文明不過是襁褓中的嬰兒,而人類是一群無畏的無知者
量子物理的瓶頸,以及近日觀察到的中子星碰撞產生的引力波,似乎不是證明愛因斯坦對了,而是更佐證了大劉的科幻。
我們引以為傲、飛速發展的科技,在廣袤宇宙中微不足道。
而其實地球文明的科學,從來沒有過真正意義上的發明,只不過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地發現規律。
或許,我們渾然不知,自己的科學早已被高級文明鎖死。
反而是漸漸退化和丟失的人文,成為人類的最後一塊遮羞布。這或許才是真實的宇宙。
02當下的中國,就好像掩體紀元中的人類
我們不再抬頭觀察宇宙,不再思考虛無縹緲,而是學會了「好死不如賴活」的「腳踏實地」。
不思考的結果,是缺少思想;沒有思想,便也談不上信仰。
於是這個時代只剩下了金錢至上、娛樂至死的世俗之道。
娛樂圈沒有藝術,有的是推銷性暗示和滿足性幻想;文化圈缺少思想,有的是生存哲學和實用主義。
在文字越來越精美、情節越來越精巧的現代文學中,我們再難找到詩和遠方。
然而《三體》的文字中同時含有思想和詩意,已經是高端到魚和熊掌得兼了。
三體超越了所謂的軟硬科幻,以科幻的軀殼承載了人文的裡子,重要的情節都可以在並不漫長的人類歷史中找到映射。
比如人類對英雄的膜拜和唾棄,比如人類在面對危機時的鴕鳥思維,哪裡是在寫未來、寫科幻?根本就是人類現狀。
03不是基於人類歷史向未來推演,而是借推演未來而追溯過去
通過架空時間軸、抽象社會軸,把人類的歷史頑疾毫不留情甚至略帶偏執地放大了,卻也打臉打紅、罵人罵痛,以旁觀者的冷酷,鞭撻了人類的傲慢與偏見、幼稚與低能、盲從與無知。
大劉可能在板凳十年冷之中,讀了很多哲學和歷史本原的東西,所以才能把人類提倡的所謂美好,以赤裸裸地文字展現出來。比如仁愛、比如民主、比如平等、比如人性。
歷史長河中被美好粉飾的陰暗面,無不成為未來人類滅絕的阿喀琉斯之踵、達摩克利斯之劍。
未來可能不會像三體中那樣演繹,畢竟人類不會這麼傻,但數得清的歷史卻讓我們找不到任何反駁的理由。
幸好大劉仍然在黑暗中點了兩把火炬,這是人類社會的救藥。
回歸敬意,就是大劉所說的「弱小和物質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回歸文明,就是大劉所說的「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
這是三體作為文學作品的最高價值,也是給讀者的最大啟示。
高曉松說這是他近十年看過的最好小說,如高曉松所言,偉大的文學作品無法分類。因為,偉大作品所蘊含的思想深度和信息密度,早已跳出了文學類別。
此外,《三體》在國內也有不少商業大咖粉。
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對它推崇備至;柳傳志、周鴻禕將其奉為圭臬。
它是第一部獲得「科幻界諾貝爾獎」雨果獎的亞洲科幻作品,它被稱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三體》共3本,分別是:《三體I》——地球往事、《三體II》—— 黑暗森林、《三體III》—— 死神永生,一部比一部好看。
今天我想給那些還沒有看過《三體》的朋友推薦下這本書,這本書真的值得看一看,看後感覺眼界都開闊了很多,而且對價值觀、人生觀都有啟迪。
現在,全套三本只要46元,一頓飯的錢,讓你收穫的卻是重新認識世界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