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當我第一次聽說《小圓》的時候,我也是受番名影響而將其為是一部萌豚向的美少女動畫而並沒有太大興趣。而從那時很久後的最近,在看完新房昭之導演的《再見絕望先生》後,被其神奇的思想內核以及畫風所驚異。當然對於新房昭之早已有聽說過其最為代表的《物語》系列動畫作品,但由於當時看見其內容的坑太多太大所以就沒進,不過按如今來看,進坑《物語》估計也是時間的問題。而在看完《絕望先生》之後,順藤摸瓜看見了同是新房昭之導演的《小圓》,這一次,我便選擇了看下去。
然而,在點進去之後,卻看見了staff表中一個我一直不敢接觸的名字,虛淵玄,也就是老虛。早在以前,對於初入二次元的我來說,還沉浸在京阿尼所創作的關於愛與夢想的青春世界中,對於以悲劇著稱的老虛是我一直所難以接受的。而如今或許是緣分,終於得以與之接觸,該來的終究還是要來。(我大意了啊,沒有閃)
在《絕望先生》之後,同樣出自新房導演的《小圓》固然也沒有讓我失望。怪誕詭異的畫風,富有意味的分鏡,配以恰到好處卻又超脫靈魂的背景音樂,畫面與情感早已融為一體,等到反應過來之時早已是噴湧已久。細節之處細膩得一絲不苟,情感把控與調動展現得神乎其神,以及其最有代表性的「魔女結界」中的既抽象而處處展現著現實的黑暗童話風格。這讓那個曾追求於唯美寫實畫風的我看見了一個不一樣的美,不一樣的世界。所以單從這部番的外觀,便足以讓我震撼。
然而,這部番最震撼人心的依然還是其劇情以及其所表達的感情內容。在設定上,主角團五人分別與外來生物QB籤訂契約,QB能夠實現主角們一個無論什麼事情都能實現的願望,而與之作為「代價」,則是成為魔法少女,去消滅世界各地中危害著人類的魔女,而這份設定,卻成為了劇情的最大伏筆......
面對著各種的命運,少女們懷著各種的希望與憧憬,為了愛情,紗耶香選擇成為魔法少女;為了親情,杏子選擇成為魔法少女;為了活下去,巴麻美也被迫選擇了成為魔法少女;為了一句話的承諾,曉美焰也選擇了成為魔法少女。而只有小圓,她有著圓滿的家庭,安穩平凡的生活,卻在最後也選擇了成為魔法少女......而這些懷著希望的魔法少女,代表著愛與正義的吉祥物的她們,卻殊不知早已陷入了這個所謂宇宙的陰謀之中,隨著劇情的一步步發展,隨著qb所隱瞞的事實漸漸的揭露。曾經懷抱著希望的少女們,卻一步步成為了絕望的犧牲品......正因如此,動畫在第三集開始,隨著巴麻美學姐的死去,這部動畫的真正面目才漸漸地揭露它本源的意義。(簡單點說,就是老虛開始動手了)而也因此,本片中的悲劇內容才成為了這部番的為人稱道的閃光處,手起刀落,每一刀都不含糊拖沓,在留給觀眾驚訝之餘,也賦予觀眾深沉的思考......
而這場悲劇的內核,則表現在主角們的演出當中。而就個人感覺而已,本番最為無辜的人則莫過於紗耶香。為了自己所愛之人能夠重新拉起小提琴,她把自己身上唯一的奇蹟賦予了在他身上。然而隨著QB所隱瞞的事實被揭露,得知成為魔法少女的真正代價,則是將自己靈魂化成靈魂寶石的實物存在,所謂肉體也僅僅只是一副空殼這一事實之後,紗耶香自己所堅守的理念,自己戰鬥的理由,也頓時分崩離析。
但這也不是最致命的,在隨後得知自己的朋友的所愛之人與自己是同一個人之後,紗耶香自認為自己殭屍般的存在早已無法與之競爭,只能站在黑暗的角落,看著他們兩情相悅。而這份想法,便成為了壓垮紗耶香最後一根稻草,伴隨著後悔的眼淚落下,她最後所堅守的價值觀,也隨著自己的靈魂寶石一同破碎......魔法少女的盡頭,便是成為魔女——擁有等量的希望,就要背負等量的絕望。
而看見紗耶香的毀滅,作為曾經與其相殺相愛的杏子自然也不會袖手旁觀。對於杏子來說,她也曾是將自己的願望給予了自己以外的人,為了讓父親的傳道能夠為人所接受,杏子選擇了成為魔法少女,然而願望越是不符合常理,就越會孕育出扭曲的悲劇。杏子的父親因為接受不了自己的信徒是由魔法而得來的,於是精神崩潰的父親,便帶著除杏子外的家人一同自殺。杏子也因此扭曲自己的價值觀,成為了功利主義者,為了自己能夠存活下去,她放棄了初心,即使是看見魔女的使魔為禍人間,但也選擇等到其成長為魔女才將其消滅,這一切,不再是為了愛與正義,而是為了自己。只有為了自己,所謂戰鬥所謂希望才是站得住腳。對於杏子,或許說,甚至我可以將自己代入其中。
而最後秉持著如此觀念的杏子,卻遇見了那個如曾經的自己那般為別人而付出願望的紗耶香,她想要去拯救,但卻也無法挽救其變為魔女的結局。看著曾經的自己,那個曾經對世界充滿天真與希望的自己,即使現實將其摧毀,即使現實不可改變,那麼既然無法拯救,那麼與之一同毀滅,或許也算是一種圓滿,與其最後成為為禍的魔女,不如在最後選擇做回理想主義者,再一次堅信自己曾經的信念,並與之一同化為灰燼......杏子最後的戰鬥,則是面對化作魔女的紗耶香,她選擇用上了自己全部的魔力,與紗耶香一起同歸於盡,而在這份共同毀滅下杏子所想要拯救的,不單單是紗耶香,更是那個早已迷失的自己。——拜託了,神啊,經歷了這樣的人生,至少讓我做一次幸福的夢吧。
而這一集的最後,便是這部番中我個人最喜愛的ED——《And I'm home》。無論是去上課的路上,亦或是下課回去的路上,我都一直單曲循環這首歌,想要好好體會這份毀滅背後的絕望,也想嘗試找出這份悲劇背後為人所看不見卻依然在燃燒的希望——「如今真切地存在於這裡,玩笑般的每天,好想看看我的未來......」
而個人覺得在這部悲劇裡,結局最好的或許便是巴麻美學姐。經歷不幸車禍的巴麻美,面對QB的出現所帶來的所謂願望,她沒有得選擇,為了自己得以存活,她只能選擇成為魔法少女。既然是靠著契約才能活下來,那麼死在與魔女戰鬥之中也算是最好的歸屬。而或許唯一的遺憾便是在於,巴麻美獨自忍受著自己一人作戰的孤獨與恐懼,在遇見小圓紗耶香時,好不容易擁有了可以依靠的夥伴,卻在這一剎那的幸福之間身首異處。然而,她至死那一刻也不知道所謂魔法少女背後的陰謀,也不知道魔法少女的結局便是成為魔女的悲劇。很多時候,「不知道」也是一種幸福,因為知道太多,所承受的痛苦也更多,或許某種程度上來說,巴麻美是主角當中唯一一個死在幸福當中的角色。而在劇情上,隨著巴麻美學姐的死去,故事也將美少女童話升格到了殘酷的現實,她的死是這部悲劇的開端,也是老虛動的第一刀,但卻是力度最小最為溫柔的一刀。(妙啊老虛,qnmd)
曾經追尋愛與善良的魔法少女最終成為代表悲傷與絕望的魔女,選擇了唯一的奇蹟,就等於放棄了所有的一切。懷抱希望而誕生的魔法少女,如今再無希望可言。而在杏子與紗耶香的毀滅後,在整部片都充斥著絕望時,終於到了本番主角最高光的兩人,曉美焰與小圓。對於曉美焰這個角色,或許說她是這部番裡最為神秘的人物。出場便是高冷瀟灑,對任何事情不聞不問,待人處事無情冷漠。而比起與魔女作戰,她似乎更喜歡去追殺那個不斷勸人成為魔法少女的QB,也正因如此,動畫中直到最後一集小圓才變成魔法少女。
然而,故事描述完紗耶香與杏子之後,便開始描述曉美焰的過去。曾經的曉美焰是個笨手笨腳體質虛弱的軟妹子,而面對虛弱而無助的她,小圓則向她伸出了友誼之手,而也是因為小圓把曉美焰從魔女的襲擊中救了出來,有著自閉性格的曉美焰的心中便射入了一絲陽光,小圓便成為了曉美焰的全部。而在最後與小圓面對最終boss時,想要拯救小圓的曉美焰,最終成為了魔法少女,而她的願望,便是回到過去,拯救小圓。而也因此,曉美焰成為了擁有回到過去能力的魔法少女。因此動畫中的故事,也僅僅只是曉美焰的一次輪迴,但殊不知的是,她早已輪迴了上百次,而這一切,僅僅只是因為某次輪迴中,小圓拜託曉美焰回到過去阻止自己成為魔法少女,所以這也便是曉美焰追殺QB的原因。
因為一句話,便讓其甘願遇上上百次輪迴,儘管最後都會以悲劇收場。她開始疲倦,疲倦於巴麻美學姐脆弱的心靈,疲倦於紗耶香的排擠與不理解,疲倦於無論如何都打不過的boss魔女之夜。同樣是輪迴,與《Re0》不同的是,曉美焰更接近平常人的心靈,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擁有著屹立不倒的心靈,不是每個人都是「菜月昴」,也不是每一個「菜月昴」都能拯救所有人。
但是,即使如此,她也沒有放棄拯救小圓的本心,她脫下了那副代表軟弱的眼鏡,用冷漠偽裝成自己堅強的壁壘,沒有人理解她,也沒有人可以依靠,即使是與小圓的疏遠也要為其忍受,而在這背後,便是無數次輪迴血與淚後的結果。但即便是如此,現實依舊仍是無法走出的迷宮,這份無盡輪迴的答案,究竟何去何從。在本番中,曉美焰是最悲情的人物,不計回報,默默忍受,為了小圓甚至甘願將自己逼入絕路,但最後到頭來一無所獲。而曾經有過的唯一一絲幸福,便是最開始與小圓相遇的那一刻。而支持著她如此做法的,便是其內心中比希望更深邃,比絕望更熾烈的感情——愛。但遺憾的是,也正因為這份情感,將其推入無盡的深淵之中......
在最後,與主角團其他四人不同的便是小圓,她有著安穩的生活,圓滿的家庭,倘若說願望是為了從奇蹟中獲得幸福,那小圓根本就沒有成為魔法少女的必要。而在另一方面,其他人都在QB的騙局中不知其意味的情況下成為了魔法少女,而只有小圓一直觀望到最後,她清楚地明白著魔法少女的一切,因此她完全有理由去拒絕這一切,選擇偏安一隅度過安穩的一生,但最終,她還是出現在那個本應只有曉美焰一個人戰鬥的戰場,選擇了成為魔法少女,然後許下了願望——「想把所有的魔女在誕生前消滅,所有的宇宙、過去和未來的所有魔女,由我親手.......」
——「在最慘烈最殘酷的現實面前,個人意志總是渺小又無力,它打垮你的身體,踐踏你的感情,擊碎你的信仰,背叛你的祈願,那麼即便如此你依然還會熱愛這個世界嗎,依然還會選擇不顧一切而堅持理想嗎,此時鹿目圓給出了她的答案,如果有人說懷抱希望是錯誤的,我會說不是那樣的,無論多少次我都會如此反駁對方,就這樣小圓許下最後一個願望,她帶走了所有魔法少女的絕望,讓她們可以作為一個懷抱希望的少女而生,也可以作為一個懷抱希望的少女而死,而這份最後的光明與救贖,讓先前所有的黑暗與苦難都有了意義,這一刻,理想主義浴火重生」
而最後在本番中,這一切悲劇的始作俑者,便是QB這隻外來生物,在這段故事中,它充當著世界中絕對理性的存在。一切從大局出發,生命只是消耗品,肉體只是累贅,人類也僅僅只是碳基生物,為了所謂宇宙的穩定,面對少女們的滅亡,一切都覺得值得。但是這也引出了一個極為科學、現實以及哲學的觀點,QB永遠都無法理解人類的感情,它僅僅以為這只是計算之中的隨機變量,而也因此,它永遠都無法理解為何曉美焰要輪迴多次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也不理解為何到最後小圓的願望,也無法預料劇場版中曉美焰那不知何處而來的力量,因為,在絕對理性的世界中,不存在愛。
當然,在TV版動畫完結之後,即使留下了許多坑,但無可厚非地,也算是一場比較好的結局。但是,醒醒,劇本是老虛寫的!所以果不其然的,在劇場版出來填坑的時候,儘管給出了全員存活的結局(感謝老虛吧,起碼他留手了),但也自然給出了這段故事最為真實而又不失意味的結局——以剝離一半的小圓作為代價,讓這個世界得以存在了魔與神的分立,而這也意味著,到頭來,希望與絕望在這世界上依然都是各佔一半。
在以前,普通的魔法少女動漫,無論是製作方亦或是觀眾,都不大會在意魔法少女從何而來又從何而去,而其誕生的意義也自然無人探討。而在《小圓》中,它不但成為了作品中最核心的內容,也同時伴隨著真相的浮現,隨之而來的則是對人性、道德以及哲學的拷問,將原本只是代表愛與正義的吉祥物般的魔法少女,放在了暗含著殘酷與現實的人性天平上,一端是憧憬與夢想,另一端則是靈魂與人生。「魔法少女」的偽裝之下所覆蓋的,則是現實之下對於社會倫理的思考。動畫將故事化作為圈套,將不單單是故事的主角蒙入鼓中,更是將那些奔著看美少女的死宅們套入麻袋然後一頓社會毒打。但即使如此悲劇,在隨著故事最後小圓許下的願望,則將這部悲劇從冰冷的現實泥潭中升華到了具有人文思考、哲學思辨的維度,從而去探討關於愛與希望的意義.......
不得不說的是,在看完這部現象級動畫之後,自己仿佛又回到了當初看《Clannad》的時候,但其後勁卻來得比《CL》更為兇猛。雖然已經看過《絕望先生》來作為預防針,即使在我看來《小圓》的致鬱對我並沒有造成太多「傷害」,但卻依然有些另外的東西想如鯁在喉那般騷動著我不安的心靈,而那份「東西」,便是思緒。而這也便是我這次開始認同老虛的原因,雖然我鍾愛的京阿尼的動畫明顯與這部番明顯有著巨大的區別,但無獨有偶而讓我為之欣喜的是老虛的這部作品與京阿尼都不會將自己動畫所表達的思想進行總結,它會提出問題,讓我們自己去尋找答案,而這也正是我從假期開始以來的「24歲迷茫期」中一直所尋找的。
當然了,當初《CL》讓我花了足足兩個星期的時間才能清醒過來,當然看完之後也有立馬為其寫過文章,但因為太過感性出於羞恥便把其刪掉,而在兩周之後才去寫《CL》的真正的觀後感,然而想要在看完《小圓》一個星期後的今天達到清醒,定然是不現實的。太多的東西想去思考,太多的東西想去書寫,然後最終卻什麼都寫不出來,有一說一這也是我從讀書以來一直寫不好作文的原因,所以對於劇場版而言,它無論是畫風、bgm、鏡頭表現乃至感情內核都比原來tv版動畫都更上一個檔次,然而可惜的是個人能力不足,也難以繼續為此細說。所以這篇觀後感,在除了借鑑了漫評up主的許多凝結智慧結晶的文案之外,剩下也僅僅只是自己感性衝昏頭腦而溢出的產物以及笨拙的文字罷了。
我記得在我讀小學的時候,有過那麼一篇叫《落難的王子》的寓言故事——
「 有一個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聽不得悲慘的故事。每當左右向他稟告天災人禍的消息,他就流著淚嘆息道:「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
可是,厄運終於落到了他的頭上,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中,他的父王被殺,母后受辱自盡,他自己也被敵人擄去當了奴隸,受盡非人的折磨。當他終於逃出虎口時,他已經成了殘廢,從此流落異國他鄉,靠行乞度日。
我是在他行乞時遇到他的,見他相貌不凡,便向他打聽身世。聽他說罷,我早已淚流滿面,發出了他曾經有過的同樣的嘆息:
「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
誰知他正色道——
「先生,請別說這話。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頭上,誰都得受著,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於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落難的王子撐著拐杖遠去了。有一天,厄運也落到了我的頭上,而我的耳邊也響起了那熟悉的嘆息:
「天哪,太可怕了……」
希望與絕望,一直都是我所探討的人生課題之一。對於作為功利主義者的我來說,到底是有多麼堅強的人,才能一直保持對生活的希望,或許是我沒有見過如此堅強的人,或許即使見過也選擇將其視作不存在,又或者,是我沒有經歷過人們口中或書上所為人稱道的大風大浪。希望這顆寶石,我根本拿捏不準。在《絕望先生》中,經常把「絕望」掛在口中的系色望,卻是對希望滿懷著欲望與憧憬,而把「希望」標榜在理念上的可符香,卻是心中滿是絕望的腹黑少女,那份名為希望的東西,最終化為尖刺,刺穿了舌頭,帶來辛辣的諷刺,述說著這個希望外衣下的世界實際上充斥著無邊的絕望。而在早在很久前我看過的《少女終末旅行》中,尤裡所說的「與絕望和睦相處」到底又是怎樣的一種思考。
《少女終末旅行》——活著的意義?
在《魔法少女小圓》這部番中,或許我又可以進一步接近我所尋找的答案,魔神參半的世界,註定著絕望與希望都會佔據世界的一半。我們大多數人都如小圓一樣,生活充實,平凡而圓滿,但可惜的是,若想要擁有這個世界的希望,那麼便先要負起這個世界的絕望與詛咒,因為伴隨著每個巨大奇蹟誕生的,是與其等量的詛咒。就如小圓的所許下的祈願一樣,在向世界拉起希望之弓的時候,背負起這個世界所有的絕望與詛咒,此時此刻,絕望成為了最好的護身符。
在我小的時候,我一直都很好奇著。為什麼會有莎士比亞《麥克白》、《哈姆雷特》、《奧賽德》、《李爾王》這四大悲劇的存在,為什麼人們會對悲劇如此的稱道以至於成為我們教材上的經典。魯迅說過——悲劇就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所以悲劇以毀滅到最後換來了觀眾的眼淚與悲傷嗎?不,應該不是那樣的,因為這僅僅只看見了「毀滅」而不是「價值」。
或許在我看來,「失而復得」這個詞更為適合悲劇,與其說是悲劇成為某種替罪羊代替觀眾去失去某種事物而讓觀眾更加珍惜現有的事物,但倒不如說,悲劇令人們看見毀滅的時候,或許還能得到點什麼——看見主角們的毀滅,讓自己去思考這份毀滅背後的意義以及其所表達情感的含義,就如杏子與紗耶香的同歸於盡,以及最後曉美焰的成魔,去思考那份比希望更深邃,比絕望更熾烈的情感,去思考他們毀滅的背後所帶來感動與感悟。而在此之後才會發現,真正的希望,漸漸地誕生在那片被絕望佔據的土地裡.....此時此刻,所謂希望與絕望早已混為一體,不分彼此。(魔愛神,神卻愛世人,而凡人卻想看魔神搞百合......)
——「談到老虛,我們總是繞不開悲劇這一話題,其實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你看,在每一場戰鬥中,在每一次冒險中,在每一場劫難中,誰不是希望所有人一起活著回去,可我們面對的早已不是童話故事,不是《數碼寶貝》不是《百變小櫻》,當我們在夢想的盡頭看到黑暗,當我們用無私的奉獻換來背叛,用不懈的努力換來失敗。痛苦沉默之後你會發現,在這個類似『黑暗森林』法則下的世界中,總有那麼幾個傻孩子,點著微弱的燭光,在黑夜中呼喚著愛與和平,她們走過的地方雖然很快又被黑暗吞噬,但當這些微光聚在一起,定能點燃那名為『圓環之理』的存在,即使我們終將忘記 鹿目圓 這個名字,即使這個世界依然存在黑暗與絕望,但每個人都會本能地守護這個世界,因為我們都知道,這裡曾是某個人用生命守護的地方」
所以對於悲劇,在我看來,它既讓我幻想破滅,但卻又讓我抱有幻想;既給予我絕望,給予我希望;既讓我去睜眼看見現實與殘酷,也讓我憧憬美好與溫柔;既讓我深陷幻夢中,也讓我初醒道別離......
所以依然的,即使在最不合時宜的時候,我遇見了這部動畫,但這份緣分,其實不可多得,與其說是相見恨晚,不如說是可遇不可求,畢竟若果是放在之前,對於老虛,對於《小圓》,或許我還沒到能夠接受與願意去理解的能力與心境,說白了終究還是too young too simple(老虛,是我錯怪你了啊,但我還是想對你說聲cnm)。但無論如何,我很慶幸,我並沒有錯過這部番,或許它來得晚一點,但幸運的是,即使不合時宜,但一切卻都來得剛剛好。
希望與夢想並不能讓我們安穩地走下去,或許還會成為我們寸步難行的累贅。在這些美好詞彙漂亮話背後所掩蓋的,則是我們難以忍受的孤獨與沉重。對於我個人而言,所有的一切都是相對的,最終只有死亡才是絕對,離去從來不曾拖泥帶水,冰冷而無情,但同時它終將是神聖的,並不是所有人都值得與應當獲得這份恩賜,它不是一面用以逃避的擋箭牌,也不是能夠讓我們隨意把玩之物的存在,而只有絕望,才能配得上是向死亡的敬意 。嗯,所以,帶上那份暫時不曾發光的希望,好好與絕望和睦相處而活下去吧,即使到頭來所謂希望也僅僅只是一場幻夢,但也值得我們窮其一生去守護它。
——
「來品嘗這花兒吧
那劇毒印在親吻之後
名為希望的尖刺
刺穿了舌頭
若是死在這裡的話
對你來說是損失哦
但你的靈魂我絕對不會交給任何人
這些都是你教給我的啊
絕望,是最好的護身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