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西北大學可持續發展與能源研究所(ISEN)對太陽能進行研究,其研究方向主要分為兩大類:太陽能發電和太陽能燃料。首先,太陽光可以用來發電,比如矽太陽能電池;其次,其能量也可以轉化為其他方式,比如用於製造液體燃料。西北大學化學系教授Michael Wasielewski表示:「所謂的太陽能燃料,實際上是利用太陽光來驅動化學反應,從而產生燃料,比如把二氧化碳帶回燃料中。」
(圖片來源:wttw)
從本質上講,太陽能燃料是將來自太陽的能量轉化為一種可儲存、可使用的能源形式,如液體燃料。想像一下,一塊矽電池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電力來驅動水電解器(而不是送入電網),電解器再將水分解成氧和氫,後者可以轉化為氫燃料。這是一種簡單的太陽能燃料,所使用的是當前通用技術。
由於使用和分配氫燃料的基礎設施不足,這項技術並沒有得到廣泛使用。Wasielewski說:「如果你能開發一種可以應用於當前汽車技術的液體燃料,那就很有吸引力了。例如,你可以利用甲醇來為汽車提供動力。那樣我們就可以像現在一樣擁有標準的燃料加注站了。」
生產太陽能燃料可能需要通過集成系統,將導致氣候變化的二氧化碳從大氣中分離出來,並將其轉化為甲醇或一氧化碳,這是化學工業中經常使用的。原則上,這有助於取代化石燃料,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緩解氣候變化。Wasielewski稱,生產太陽能燃料時,不必局限於有太陽能電池板的集中式設施。最終可能會出現一些系統,將陽光吸收機制和燃料的化學轉化機制整合至一層膜中。
Wasielewski認為,想要真正使用太陽能燃料,可能還需要十年甚至更長時間。ISEN等機構正在努力改進太陽能電池,這也將促進太陽能燃料的發展。他說:「我們正在嘗試一種相對較新的太陽能電池生產方法。普通的矽太陽能電池實際上會丟棄整個光譜藍端的陽光。」ISEN的研究人員嘗試利用一種單線態裂變工藝(singlet fission)來利用被浪費的藍光。「在單線態裂變過程中,當某些分子吸收藍光時,你最終會在系統中以一對的代價得到兩對帶電粒種。」
通常情況下,參與單線態裂變的分子並不複雜:紅色汽車漆中使用的分子便是有效例證。在傳統矽太陽能電池中利用單線態裂變,比如在電池上覆以塗層,可以將其最大效率提高達12%。
ISEN研究人員還在研究其他幾種材料,以製造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太陽能電池,或改進太陽能電池。有機光伏(OPV)由廉價、靈活的材料製成,可用於不同的地方。
結晶鈣鈦礦技術也為捕捉太陽能奠定良好基礎。Wasielewski表示:「這種技術具有成本低、易於生產的優勢。」他指出,在鈣鈦礦方面,西北大學做出了一些開創性工作。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發展面臨一定挑戰,也存在一系列可能的解決方案,包括封裝電池以保護其免受水汙染,以及用錫代替有毒的鉛。Wasielewski說:「挑戰是存在的,但我認為,隨著鈣鈦礦和OPV的展,以及利用單線態裂變等助推效應,將會有很多很酷的東西出現,促進下一代太陽能電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