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聚合物電池的原理及發展前景

2020-11-25 索比光伏網

 1. 有機/

聚合物太陽能電池

的基本原理

  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入射到半導體的異質結或金屬半導體界面附近產生的光生伏打效應(Photovoltaic)。光生伏打效應是光激發產生的電子空穴對一激子被各種因素引起的靜電勢能分離產生電動勢的現象。當光子入射到光敏材料時,光敏材料被激發產生電子和空穴對,在太陽能電池內建電場的作用下分離和傳輸,然後被各自的電極收集。在電荷傳輸的過程中,電子向陰極移動,空穴向陽極移動,如果將器件的外部用導線連接起來,這樣在器件的內部和外部就形成了電流。對於使用不同材料製備的太陽能電池,其電流產生過程是不同的。對於

無機太陽能電池

,光電流產生過程研究成熟,而有機半導體體系的光電流產生過程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聚合物電池也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內容之一,在光電流的產生原理方面,很多是借鑑了無機太陽能電池的理論(比如說其能帶理論),但是也有很多其獨特的方面,現介紹如下:

  一般認為有機/聚合物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過程包括:光的吸收與激子的形成、激子的擴散和電荷分離、電荷的傳輸和收集。對應的過程和損失機制如圖1所示。

圖1 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光電轉換過程和入射光子損失機理

  1.1 光吸收與激子的形成

  當太陽光透過透明電極ITO照射到聚合物層上時,不是所有的光子都能被聚合物材料所吸收的,只有光子能量hν大於材料的禁帶寬度Eg時,光子才能被材料吸收,激發電子從聚合物的最高佔有軌道(HOMO)躍遷到最低空軌道(LUMO),留在HOMO中的空位通常稱為「空穴」,這樣就形成了激子,通常激子由於庫侖力的作用,具有較大的束縛能而綁定在一起。對於入射到地面的太陽光譜從其能量分布來看,大約在700nm處能量是最強的,因而所使用的激活層材料其吸收光譜也應該儘量的接近太陽的輻照光譜,並且在700nm處達到最強的吸收,這樣有力於激活層材料對光的吸收和利用。但是從目前研究的聚合物材料來看,其吸收光譜均不能與太陽光譜很好的匹配。

  1.2 激子擴散和電荷分離

  通常情況下,光激發產生的激子要經過一定的路徑,傳輸到合適的位置才能進行解離。在傳輸過程中激子遷移的動力是擴散。當束縛的激子擴散到由半導體/金屬、有機層/有機層、有機層/無機層所形成的界面處可以完成激子的解離。但是激子的擴散長度是有限的,一般在10nm左右,距離界面10nm以外的激子是得不到解離的,對光電流沒有貢獻。當激子遷移到界面處,並在界面處解離成功才能形成自由的載流子(正、負電荷),自由的載流子在內建電勢或是外加電場力的作用下,會產生定向的運動,從而使兩種載流子分開。

  1.3 電荷的傳輸和收集

  電子在聚合物中的傳輸是以跳躍的方式進行的,遷移率比較低。如MEH-PPV(聚2-甲氧基-5-(2'-乙基-己氧基)-1,4-亞苯基亞乙烯基)的空穴遷移率是10-7cm2/V·S,聚噻吩的是10-5cm2/V·S,而在這兩種材料中電子的遷移率要遠低於空穴的遷移率。向兩個電極傳輸的正負電荷,最終會傳輸到電極處被各自的電極收集。因而電荷的收集效率也是影響光伏器件功率轉換效率的關鍵因素。主要影響電荷收集的因素是電極處的勢壘,再有就是激活層與電極界面的接觸情況。

  2. 有機/

聚合物光伏器件結構

  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是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的一個組成部分。圍繞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研究,在過去的幾年中取得了大量成果,從材料的選擇到器件結構的優化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進。在器件設計方面有機太陽能電池出現了四種結構:單層器件、雙層或多層器件、複合層器件、層壓結構器件,圖2給出了這四種方式結構示意圖。採用這些器件結構的耳的在於通過提高有機分子材料中電荷分離和收集的效率來得到較高的電池轉換效率。

圖2 四種典型聚臺物太陽能電池的結構

  3. 有機/聚合物光伏器件的材料

  作為聚合物光伏器件的共軛材料必須具備這樣的功能:分子鏈中存在共軛體系並能通過部分離域的π和π』軌道完成光吸收和電荷傳輸過程;可溶性聚合物可通過溶液旋轉塗膜、刮塗成膜、絲網印刷、層壓旋轉塗膜或電化學等方法成膜。

  目前常用於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的聚合物材料主要包括聚噻吩(PTH)衍生物、聚苯乙炔(PPV)衍生物、聚苯胺(PANI)以及其它類聚合物材料。這類聚合物都具有大的π-共軛體系,存在較寬的π與π﹡能帶,可通過摻雜或化學分子修飾來調整材料的電導性,使帶隙降低,通常為2.0~2.2eV,可有效地吸收太陽光。例如MEH-PPV具有很強的吸收峰且吸收係數很高,在吸收峰最大值時200nm厚的聚合物薄膜就可吸收90%的入射光。在所有這類聚合物中,PTH和PPV的光電性能以及特有的分子構架使得其在聚合物太陽能研究中較為活躍。除了共軛聚合物外,富勒烯族材料由於具有良好的π共軛體系、高的電子親和能與離子活化能、大的可見光範圍消光係數以及光穩定性較強,因而在聚合物光伏電池研究中也頗為看好。碳納米管由於其獨特的納米性能也受到青睞。

  具有多功能光電特性的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材料應該通過分子設計將朝如下方向發展:

  (1)具有可調的電、光特性,如:帶隙、電子親合能及傳輸特性;

  (2)加工簡單,可製成大面積薄膜並厚度可控;

  (3)與受體材料相溶性好,可製成內部微結構均一的複合體;

  (4)材料及製備技術成本要低。

  4. 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應用前景及發展方向

  聚合物光電池經過一系列的改進之後,有望使用於一定的商業用途。由於性能參數接近於非晶矽光電池的水平,以及原料便宜、製造簡單的優勢,聚合物光電池已經可以應用於非晶矽光電池的所有應用領域。聚合物光電池在具體實際應用上,初期應用目標是民用電器如計算器、電子表、小型儀表及兒童玩具等的電源。這些應用所需光源強度多為室內照明光源強度:0.1~1mW/cm2。特別要指出的是由於這類光電池是全固體組成,將特別適用於即將興起的手提式個人數據處理器(PDA)、手機、行動電話、電子圖書及電子報紙的電源。

  儘管聚合物光電池的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獲得了較高的開路電壓,但聚合物光電池同目前應用領域佔主導地位的無機光電池相比,其主要問題仍然是光電能量轉換效率較低,較低的填充因子(Fill factor)及短路電流限制光電能量轉換效率。較低的光電流是由於較低的光吸收以及光電流產生和傳輸中的較大損耗造成的,而低的填充因子則是由於低的電荷傳輸和高的複合所致。因此目前各國研究人員的研究方向大多數集中在:

  (1)改善光吸收,主要是使用具有近紅外或者紅外吸收的聚合物或染料;

  (2)改善光電流的產生,使用具有高流動性的聚合物及高有序相的液晶材料;

  (3)使用具有高遷移率的無機納米材料;

  (4)器件製備過程的優化與穩定性的探索;

  (5)對聚合物光伏器件物理理論及實驗技術的探索。

  聚合物固體薄膜太陽能電池器件的優化工作可通過器件物理的進一步優化來實現:

  (1)通過選擇合適的金屬電極使之達到歐姆接觸,從而有效地收集光生載流子:

  (2)優化D/A的匹配,同時調整共軛聚合物的帶隙使之能更好地吸收太陽光:

  (3)優化相分離複合材料的網絡形態來提高載流子的產生和傳輸效率,同時要求電荷載流子在複合體異質結的不同組分中吸收和遷移達到最大。

光伏行業最新動態,請關注索比光伏網微信公眾號:solarbe2005

投稿與新聞線索聯繫:010-68027865 劉小姐:news@solarbe.com

掃碼關注

相關焦點

  • 全聚合物非富勒烯疊層太陽能電池
    全聚合物太陽電池在可攜式充電、光伏一體化建築和新型可穿戴電子器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但目前其光電轉換效率仍無法滿足產業應用要求,還需開發具有窄帶隙、高遷移率和高穩定性的聚合物材料,優化器件結構並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
  • 綜述:聚合物/富勒烯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
    適時地回顧這20年走過的歷程將有利於進一步推進該領域的發展和推進大面積印刷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板產業化進程。該綜述主要回顧了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活性層中的聚合物材料由寬帶隙向窄帶隙材料的認識和發展過程;器件工藝的同步發展,包括活性層形貌、界面功函數調控以及非真空過程製備電池的實現等;對器件工作機理的逐步理解,包括電荷轉移(CT)態、載流子遷移率等對開路電壓、短路電流和填充因子的影響等和對未來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材料、器件結構、工藝及集成應用等方面的建議和展望。
  • 科學家開發出太陽能電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科學家開發出太陽能電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發布時間: 2020-05-09 11:46:50   來源:科技部  作者:
  • 雲斯寧最新綜述:聚合物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論文詳細地討論了聚合物作為電池組件在DSSCs中扮演的角色,分析了影響聚合物DSSC性能的因素及提升電池整體工作性能的策略,對聚合物在新一代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潛能和挑戰進行了評估。考慮到玻璃襯底的脆弱性和形狀的限制,聚合物材料還可以用來代替剛性的玻璃基板以實現柔性的DSSC。本文對DSSC聚合物對電極、聚合物電解質及聚合物基板進行了綜述,對聚合物在DSSC中的性能提升的影響因素和策略進行了分析和討論,對聚合物在DSSC中的優勢、缺點、挑戰進行了評估,特別關注了聚合物DSSC潛在的應用前景。
  •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DSSCs)未來應用前景廣闊
    而上世紀90年代出現的納米TiO2有機半導體複合太陽能電池和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工藝條件簡單,成本較低,有可能成為21世紀太陽能電池的新貴。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極有可能取代傳統矽系太陽能電池,成為未來太陽能電池的主導  能源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當前,許多國家都把發展新能源作為應對金融危機、加快經濟復甦的重要舉措。
  • 矽太陽能電池的結構、發電原理及其應用前景
    其實可供製造太陽電池的半導體材料很多, 隨著材料工業的發展、太陽電池的品種將越來越多。      矽太陽能電池發電原理:   太陽電池是一種對光有響應並能將光能轉換成電力的器件。能產生光伏效應的材料有許多種,如:單晶矽,多晶矽, 非晶矽,砷化鎵,硒銦銅等。它們的發電原理基本相同,現已晶體矽為例描述光發電過程。
  • 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前景及市場分析
    因此非晶矽太陽能電池在小電力市場上被廣泛使用,但在發電市場上則較不具競爭力。 其它薄膜型中較值得一提的是曬化銅銦薄膜型太陽能電池,因它有非晶矽薄膜型太陽能電池所不能達到的高效率與可靠度。就效率而言,它在很小的單位面積上已經可達到16%以上,且沒有可靠度方面的問題,但由於其量產技術尚未完全成熟,特別在大面積基板上形成的場合中,各元素比例的均一性等問題,都是今後發展研究的課題。
  • 聚合物-金屬絡合的陰極界面材料助力超柔有機太陽能電池
    華中科技大學周印華教授《自然·通訊》:聚合物-金屬絡合的陰極界面材料助力超柔有機太陽能電池柔性電子領域快速發展,在生物/醫療傳感及通訊、可穿戴電子設備等新興領域應用前景廣闊。相應地,對於與之相匹配的柔性、可拉伸形變的能源供給器件有重要需求。
  • 聚合物電池的工作原理_聚合物電池的優缺點
    打開APP 聚合物電池的工作原理_聚合物電池的優缺點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4-16 14:28:03   聚合物電池的工作原理   聚合物電池的原理與液態鋰相同,主要區別是電解液與液態鋰不同。
  • 工藝路線漸成熟 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前景被看好
    資本的頻頻動作引起業界關注與討論,薄膜太陽能電池也不負眾望,其快速增加的市場份額呈現出欲分太陽能電池市場的強勁勢頭。是什麼原因讓資本更加青睞薄膜太陽能電池?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與企業。  「從戰略上來講,企業資本轉向薄膜太陽能電池方向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目前,多晶矽技術前景、產能以及市場飽和度與市場的需求存在一定偏差。」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及發展前景
    打開APP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穩定性及發展前景 發表於 2018-03-01 17:14:29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科學家們在最新研究中發現,一種鈣鈦礦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轉化效率或可高達22.1%,為目前市場上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的2倍,能大幅降低太陽能電池的使用成本。
  • 薄膜太陽能電池發展前景詳細分析
    前言 晶體矽材料依然在太陽能光電池材料中佔據主導地位,但是,最近幾年在薄膜光電池技術上也有了很多突破。在2005年的時候,晶體矽在太陽能光電池市場佔到95%以上的份額。 你準備好將太陽能代入你的家庭了嗎?目前薄膜太陽能技術的發展預示著一個人人都能通過太陽能獲得清潔能源的美好將來。
  • 【客戶案例精選】高效率和光電壓的單結聚合物太陽能電池
    引言  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是具備較大前景的下一代光伏電池,可以通過室溫溶液處理法製造,其中,串聯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因其10%的高功率轉換效率而備受關注。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吳宏濱老師課題組,研究了一種新開發的半導體聚合物電池,通過改變活性層的成分和共混物的結構順序來實現對帶狀拖尾的控制,使材料具有高性能光敏層、更高的化合價能級,在電子結中將尾態密度降低到電子受體的導帶以下,在單結器件中實現了類似串聯聚合物電池的效率。
  • 侯林濤、曹鏞院士等人:高效低成本半透明聚合物太陽能電池!
    導讀:半透明建築的光伏系統(發電外牆,遮擋物,屋頂和窗戶)需要具有柔性,半透明性,環境友好性,高產質量輕等特點的太陽能電池。本文製備出一種新型高效低成本全柔性微孔半透明聚合物太陽能電池,而且能夠在實際應用中滿足色彩要求。
  • 一種新方法可大幅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
    實習生  郭子朔據美國科學促進會科技新聞共享平臺7月25日報導,一個集合法國、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材料科學家的國際團隊發現一種方法,使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得以大幅提高。這項發表在《材料化學學報A》上的最新研究表明,有機分子的有序結構可被應用於生產太陽能。
  • 有機太陽能電池熱穩定性差?來點聚合物受體試試!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溶液處理的有機太陽能電池(OSC)由於其質輕、柔性好、色彩豐富且易於製造等優點而備受關注,特別是近年來非富勒烯受體材料(NFA)已成功應用於高性能OSC,在提高電池效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功率轉換效率(PCE)超過17%。
  • 第一代太陽能電池發展現狀及前景預測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一、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產量分析2003-2012年全球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產量呈逐年上升的態勢,從2003年的237MW增長至2012年的15708MW,年複合增長率超過50%。從各類太陽能電池的市場份額看,2003-2012年期間單晶矽電池的佔比一直在30%-40%之間波動,且從2007年開始,隨著多晶矽電池成本的進一步下降,其佔比逐年上升至2012年的42%。2013年上半年,全球單晶矽太陽能電池產量達到8568MW。
  • 高分子材料內部結構影響太陽能電池效率
    25日報導,一個集合法國、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材料科學家的國際團隊發現,高分子聚合物內部結構排列有序,可使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得以大幅提升。這項最新研究發表在《材料化學學報A》上。 太陽能電池板和蓄電池是當下前景最被看好的兩種發電方式。截至2017年,全球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發電總功率達到400千兆瓦。太陽能行業的飛速發展,主要依賴於電池價格的持續降低和其效率的不斷提高。
  • 改變聚合物結構可提高太陽能電池效率—新聞—科學網
    (或無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 基於有機聚合物的太陽能電池非常重要,因為與傳統的無機太陽能電池中使用的聚合物相比,有機聚合物便宜且容易處理。然而,迄今為止,轉化效率最高的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都還無法滿足實用所需。
  • 中國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
    尤其是在柔性襯底上製備的薄膜電池,具有可捲曲摺疊、不怕摔碰、重量輕、弱光性能好等優勢,未來應用前景廣闊。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易形成良好的背電極和高質量的PN結,且較容易製成柔性組件。目前,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實驗室轉換效率已達21.7%,組件全面積轉換效率已接近16%,其產業化技術也在逐步完善。隨著此技術大規模生產後良品率提升,國產化改進優化後生產成本降低,將越來越具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