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案例精選】高效率和光電壓的單結聚合物太陽能電池

2020-11-24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引言

  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是具備較大前景的下一代光伏電池,可以通過室溫溶液處理法製造,其中,串聯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因其10%的高功率轉換效率而備受關注。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吳宏濱老師課題組,研究了一種新開發的半導體聚合物電池,通過改變活性層的成分和共混物的結構順序來實現對帶狀拖尾的控制,使材料具有高性能光敏層、更高的化合價能級,在電子結中將尾態密度降低到電子受體的導帶以下,在單結器件中實現了類似串聯聚合物電池的效率。

  研究成果

  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吳宏濱老師課題組證明了通過控制PC71BM的LUMO以下的帶尾效應,可以有效緩解和調節基於窄帶隙聚合物PSCs的開路電壓中的基本損耗,並且可以在很寬的範圍內(100 mV)進行調製。通過光電流光譜響應特性分析和結構表徵的實驗結果,我們發現帶尾效應的減少以及電子和空穴準費米能級分裂的增加有助於改善開路電壓。此外,我們在帶拖尾和器件的光電壓輸出之間建立了相關性,提供更多有關高VOC起源的應用,為材料的進一步改進提供理論和實驗指導依據。

  圖1 60wt% PC

  71BM的PSCs共混物的光學性質和的器件性能

  氟取代法對深化的有效性HOMO能級和PTB7-Th作為有希望的電子供體

  本文首先研究了具有規則組成的倒置結構中器件的性能,其中聚合物:PC71BM的比例為1:1.5。在1個太陽光1000 W m-2的光照,模擬AM 1.5G照明情況下,PSCs展現出了非常好的光電性能。 根據器件的J–V特性得出的器件參數,如VOC,Jsc和填充因子(FF)分別為0.815 V,17.52 mA cm-2和72.0%,效率為10.28 %。 與我們以前的報告中PTB7器件的性能相比(VOC= 0.740 V,Jsc= 17.20 mA cm-2,FF = 72.0%和PCE = 9.15%),PTB7-Th器件具有更高的VOC和更高的Jsc,表明氟取代基方法確實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方法。

  通過將EQE數據與AM 1.5G太陽光譜的乘積積分而獲得的理論

  Jsc為17.99 mA cm-2,這與從J–V特徵曲線獲得的值非常吻合(圖1b,表1),這些數據為了進一步增強PTB7-Th器件的VOC和整體器件性能提供了一定的實驗依據。

  表1PC

  71BM在10%至95%之間的重量分數變化範圍

  為了調查

  VOC增強機制,本文分析了器件的暗飽和電流,從圖3a,b中可以看出,所有曲線斜率基本一致,其理想因子值為1.45±0.15。根據VOC的斜率與光強度的自然對數(圖3c),發現大多數設備在照明條件下的理想因子為1.10±0.10,器件之間的電荷動態變化不大。

  圖3a 有源層中具有不同PC

  71BM重量分數的一系列典型器件的暗伏安特性;

  圖3b 黑色實線適合暗J–V的指數增長特徵;圖3c  

  VOC與器件的光強度自然對數

  結論

  本文研究發現單結PSCs材料的PCEs超過10%,該太陽能電池性能可與非晶/微晶矽太陽能電池相比擬,是一種有機串聯元件。通過使用新合成的,具有深HOMO能級的窄帶隙半導體聚合物,以及控制電子受體傳導帶以下的尾態密度和共混物的無序度,該材料在相對較低的光照強度條件下(0.3–0.5太陽照射)PCEs可以達到11%,這是朝著實現經濟的太陽能電池邁出的重要一步,也為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和實驗依據。

  文章信息

  這一成果發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該文章是由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吳宏濱老師課題組完成,

  本研究採用的是北京卓立漢光儀器有限公司 

  「研究級DSR100系列探測器光譜響應度標定系統」,如需了解該產品,歡迎諮詢我司。

  免責說明

  北京卓立漢光儀器有限公司公眾號所發布內容(含圖片)來源於原作者提供或原文授權轉載。文章版權、數據及所述觀點歸原作者原出處所有,北京卓立漢光儀器有限公司發布及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

  如果您認為本文存在侵權之處,請與我們聯繫,會一時間及時處理。我們力求數據嚴謹準確,如有任何疑問,敬請讀者不吝賜教。我們也熱忱歡迎您投稿並發表您的觀點和見解。

相關焦點

  • 化學所在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活性層通常由基於聚合物/有機小分子的電子給體和電子受體共混而成。由於富勒烯類受體存在可見區光吸收較弱、分子能級調製範圍小、合成和提純成本較高的局限性,人們逐漸將目光轉向基於非富勒烯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長期以來國內外的多個研究組聚焦於非富勒烯類受體的研究,但基於聚合物給體-非富勒烯受體的太陽能電池效率仍明顯低於聚合物給體-富勒烯受體的太陽能電池。
  • 寬帶隙太陽能電池材料及其疊層器件研究獲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聚合物太陽能電池具有質量輕、柔性及低成本等獨特的優勢,近10多年來受到世界各國科學工作者的廣泛關注。如何在拓寬材料分子吸收的同時,保持高開路電壓是有機光伏領域一個重要研究內容。採用疊層器件結構將兩個具有不同吸收範圍的單結電池串聯起來,可以同時實現寬吸收光譜與高開路電壓,是提升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
  • 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在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聚合物太陽能電池一般由氧化銦錫(ITO)透明正極、金屬負極和夾在兩電極之間由共軛聚合物給體和富勒烯衍生物受體組成的共混活性層所構成,具有結構和製備過程簡單、成本低、重量輕、可製備成柔性器件等突出優點,成為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熱點。
  • 鈣鈦礦和CIGS太陽能電池效率創紀錄 相關公司受關注
    據媒體報導,德國太陽能與氫能 研究中心、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及IMEC的科學家團隊,聯合製成了鈣鈦礦和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光伏組件堆,轉換效率高達17.8%,刷新了世界紀錄。鈣鈦礦/CIGS多結太陽能電池組件的轉換效率預計在未來幾年將超過25%。此項技術完美結合了兩項十分先進的薄膜技術優勢,將來為客戶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太陽能電力。
  • 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與器件製備取得系列進展
    疊層器件結構可有效拓寬太陽能電池的光響應範圍,在提升各種類型光伏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PCE)方面具有重要應用。相相比於單結電池,疊層電池中涉及更多類型的光電活性和電極修飾層材料、且具有更加複雜的器件結構,實現高效率的疊層電池材料與器件製備是一項十分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在關鍵材料方面,高效率疊層有機太陽能電池需要分別具有較寬和較窄光學帶隙的子電池活性層材料以及用於聯結子電池的中間連接層材料。
  • 太陽能聚合物電池的原理及發展前景
    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基本原理  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入射到半導體的異質結或金屬半導體界面附近產生的光生伏打效應(Photovoltaic)。光生伏打效應是光激發產生的電子空穴對一激子被各種因素引起的靜電勢能分離產生電動勢的現象。當光子入射到光敏材料時,光敏材料被激發產生電子和空穴對,在太陽能電池內建電場的作用下分離和傳輸,然後被各自的電極收集。
  • 綜述:聚合物/富勒烯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
    Heeger教授組發現了共軛聚合物和富勒烯之間存在超快的電荷轉移,並在1995年實現了由溶液製備的聚合物/富勒烯衍生物PCBM體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此後,在過去的20餘年裡,人們先後在共軛聚合物吸光材料的設計與合成、器件的工作機理、活性層形貌與電子給-受體分相行為的調控、界面層的影響與低成本器件工藝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並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進展,使得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提高至11%左右。
  • 柔性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
    以美國Uni-Solar公司採用不鏽鋼作襯底為例,不鏽鋼的厚度僅為127um,且具有極好的柔軟性,可以任意捲曲、裁剪、粘貼,既使彎成很小的半徑,作數百次捲曲,電池性能也不會發生變化。而以高分子聚合物聚醯亞胺為柔性襯底製備的非晶矽太陽電池,器件總厚度約100um左右(含封裝層),功率重量比可達到500W/Kg以上,比不鏽鋼襯底非晶矽電池高出近十倍,是世界上最輕的太陽電池。
  • 新型太陽能電池設計與構造 | 《科學通報》專題
    過去20 年中,能源問題位列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十大問題之首,其緊迫性愈加明顯,也引起了各國政府、社會和科學家的極大關注。 能源是人類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和重要生存基礎。作為能源技術的傑出代表,太陽能電池是利用P-N 結的光伏效應將太陽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光電功能器件,是人類減緩乃至解決傳統化石能源的過度消耗及其環境汙染問題的重要選擇。
  • 大面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世界記錄效率
    在串聯疊層太陽能電池中,寬帶隙的頂電池吸收短波長的太陽光,窄帶隙的底電池吸收未被寬帶隙頂電池利用的長波長太陽光;通過使用不同帶隙的半導體材料,可以減小單結電池中載流子熱弛豫導致的能量損失,同時還可以拓寬太陽能光譜的利用範圍,從而提高電池的轉換效率。開發具有理想匹配能隙的雙結疊層太陽能電池,理論上可以獲得44%以上的轉化效率,遠高於單結電池的理論效率(~33%)。
  • 2019太陽能電池中國最高效率出爐,漢能佔1/3
    此次共發布了包括砷化鎵(GaAs)電池、銅銦鎵硒(CIGS)電池和高效矽異質結(HIT/SHJ)電池在內的5大類型,12種不同結構太陽電池的中國最高轉換效率,漢能佔1/3。
  • 柔性非晶矽薄膜太陽能電池技術解析
    而以高分子聚合物聚醯亞胺為柔性襯底製備的非晶矽太陽電池,器件總厚度約100um左右(含封裝層),功率重量比可達到500W/Kg以上,比不鏽鋼襯底非晶矽電池高出近十倍,是世界上最輕的太陽電池。從製備工藝上看,由於此結構電池採用卷對卷(rolltoroll)工藝製造,便於大面積連續生產,降低成本的潛力很大,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 雲斯寧最新綜述:聚合物在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論文詳細地討論了聚合物作為電池組件在DSSCs中扮演的角色,分析了影響聚合物DSSC性能的因素及提升電池整體工作性能的策略,對聚合物在新一代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潛能和挑戰進行了評估。作為備受國際學術界和工業界關注的新一代太陽能電池(DSSCs),聚合物作為電池組件引起全球科研人員的極大關注。一方面,導電聚合物優異的性能特點有望取代昂貴的鉑催化材料而廣泛的應用於DSSCs對電極催化材料。
  • 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是清潔能源時代的寵兒。太陽能電池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重要裝置,其光電轉化效率和穩定性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日前,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教授王連洲課題組基於近些年在太陽能電池、快充型儲能電池和集成型太陽能充電電池領域的新探索,在《儲能材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柔性太陽能充電系統》的綜述。
  • 全聚合物非富勒烯疊層太陽能電池
    全聚合物太陽電池在可攜式充電、光伏一體化建築和新型可穿戴電子器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但目前其光電轉換效率仍無法滿足產業應用要求,還需開發具有窄帶隙、高遷移率和高穩定性的聚合物材料,優化器件結構並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
  • 柔性太陽能電池的探索之路
    在國內,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永舫自2000年開始從事共軛高分子轉入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研究。他告訴《中國科學報》:「有機聚合物太陽能電池與傳統矽基太陽能電池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可以做成柔性和半透明,整體耗能低很多。」尋找電池器件材料20世紀50年代,太陽能電池開始興起並發展至今,現在應用比較普遍的是矽基太陽能電池。
  • 南大譚海仁團隊:創世界紀錄效率的大面積全鈣鈦礦疊層太陽能電池
    在串聯疊層太陽能電池中,寬帶隙的頂電池吸收短波長的太陽光,窄帶隙的底電池吸收未被寬帶隙頂電池利用的長波長太陽光;通過使用不同帶隙的半導體材料,可以減小單結電池中載流子熱弛豫導致的能量損失,同時還可以拓寬太陽能光譜的利用範圍,從而提高電池的轉換效率。開發具有理想匹配能隙的雙結疊層太陽能電池,理論上可以獲得44%以上的轉化效率,遠高於單結電池的理論效率(~33%)。
  • 中南大學鄒應萍教授課題組:單結有機太陽能電池能量轉換效率新紀錄
    論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542435119300327相關進展中科院化學所李永舫院士課題組:全小分子非富勒烯有機太陽電池效率超過10%中科院化學所李永舫院士和張志國副研究員:為高性能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構建強吸收窄帶隙聚合物受體
  • 南京大學Nature Energy:24.8% 全鈣鈦礦串聯電池最高效率
    (來源:微信公眾號「納米人」ID:nanoer2015)窄帶隙PSC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結合使用基於Pb的寬帶隙鈣鈦礦(〜1.8eV)和基於Pb-Sn的窄帶隙鈣鈦礦(〜1.2 eV)來構建全串鈣鈦礦聯太陽能電池(PSCs),有可能實現比單結PSCs(25.2%)更高的效率。
  • 有機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面對能源的巨大需求和日趨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太陽能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寶庫,新型的太陽能電池技術得到了廣泛的重視。有機太陽能電池(OSC)具有質量輕、超薄、柔性、易於大面積製備等諸多優點,在可攜式、柔性電池、光伏建築供能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