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類或將首次發現外星生命。
這並不是我的胡言,而是由NASA親口承認。
檀香山是美國夏威夷州的首府,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於此創立了興中會。而在126年後的2020年6月21日,一場科學界的盛會也在此召開。
檀香山
這就是戈爾德施密特大會,包括NASA(美國宇航局)在內的眾多科學機構都派出代表參與了本次大會。
戈爾德施密特大會標誌
在6月25日的會程中,NASA的科學家公開了一個讓人震驚的事實:根據全新模型,木衛二表面之下可能存在著由液態水組成的海洋,也就是說木衛二的環境存在能夠維持生命的可能性。
要注意,根據NASA科學家的說法,構成木衛二海洋的是「水」,不是亂七八糟的甲烷什麼的。
木衛二
此前的研究就曾發現木衛二存在高數公裡的白色水蒸氣噴泉,這些噴泉的運作十分規律。根據哈勃望遠鏡的觀測數據,木衛二海洋中可能存在氯化物和硫化物。這意味著木衛二海底可能存在著類似地球海洋深處的「熱液噴口」的熱源。
間歇泉
地球上,這些熱液噴口養活了一大堆深海生物。
所以經過研究,NASA的行星學家Mohit Melwani Daswani認定木衛二是太陽系內尋找生命的最佳地點。
NASA也提出了一個探索木衛二的計劃,全新的「歐羅巴快船」將很快啟動(「歐羅巴」為木衛二別稱),預計在2024年啟程去探索木衛二冰層下方的世界,尋找生命跡象和木衛二巖石火山運動。
由於到達木星最短需要13個月,因此探測器最快將在2025年抵達木衛二。這也是我在文初說「2025年,人類或將首次發現外星生命」的原因。
朱諾號探測器
不過為什麼木衛二會成為「尋找生命的最佳地點」?它擁有哪些特殊條件呢?
木衛二由伽利略於1610年發現,是已知的木星第六顆衛星。
與其他木星的衛星不同,木衛二很可能具備適合碳基生命的水熱條件。
早在1979年和1995年,美國的旅行者1號和伽利略號就已分別對木衛二展開了探測。
旅行者1號
其中,旅行者1號在木衛二上發現了布滿條狀溝壑的地形和眾多環形山,而後繼者伽利略號在更近距離接近木衛二後發現,木衛二表面冰層上的裂縫和地球南北兩極的冰蓋運動十分類似。
而且伽利略號還在木衛二表面發現了很多「十字紋」,形似地球火山活動後物質擴散造成的現象。因此科學家認為,造就木衛二地形的應該是一系列的火山噴發或者地底噴泉。
木衛二表面斑紋
由這可以推斷出兩點:
首先是木衛二冰蓋下面應該含有類似地球的海洋,因為只有產生在海洋上的冰蓋才能產生大規模的裂縫條紋。
其次是木衛二擁有穩定的熱源,能夠為木衛二的地質活動提供能量,例如火山噴發、地底噴泉等。
一般星球的熱源都來自其核心,像是太陽的熱源是核心的聚變反應,而地球的熱源是內部重元素的裂變反應。
地核
但木衛二的熱源與上面兩者稍有不同,它的能量主要來自於木星賦予的潮汐摩擦力。
當木衛二運轉到近木點時,其會因木星的引力增加被拉長,當運轉到遠木點時,會因為木星引力的減小而恢復形狀。這一拉一縮造成的摩擦力會加熱木衛二的核心,為其星球活動提供能量。
別小瞧了這些摩擦力,這些摩擦力產生的熱量有時候會促使液態水衝上冰層,形成數百乃至數千米的噴泉。可以想像木衛二內部一定不缺少類似的被加熱的水,甚至還會有富含硫化物的熱液噴口。
熱液噴口
在地球上,火山會造就非常豐富的含硫化合物,當這些化合物在黑底噴出時會形成類似「黑煙囪」的結構。不少深海生物都依賴黑煙囪帶來的硫化物生存,像是著名的管狀蠕蟲。
管狀蠕蟲
按照上面的推測,木衛二的海底應該也有類似的熱液噴口,可能也會噴射含硫的化合物。
木衛二也會因水電解產生一定的氧氣,在其十分稀薄的大氣層中就含有一定比例的氧氣,其海洋中可能也溶解有一定的氧氣。
同時伽利略號飛船採集到的數據也表明,木衛二很可能含有一個類似地球的鐵核心。因為木衛二在木星磁場的影響下可以激發出一個自己的感應磁場,這意味著其內部很可能存在著一個類似海水的傳導層和一個金屬內核。
講了這麼多就是想說明一個事情:木衛二的冰層之下很可能涵蓋一個擁有豐富水熱條件的、適合生命誕生和維持的世界。
除此之外,構成生命的有機物可能很早就到了木衛二。
一般我們認為,地球生命最早起源於遠古海洋中有機物的碰撞,而這些有機物則來自於外太空。
形成於星際空間的有機物隨著星體間隕石交換來到地球上,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偶然反應出可以自我複製的DNA,最終構成今天的地球生命。
這一推測也被歐洲航天局的「羅塞塔」號探測器部分證實,它在目標彗星上發現了有機物——甘氨酸。而甘氨酸正是構成地球生命的20種胺基酸之一。
2013年,藉助全新信號處理技術,NASA重新處理了伽利略號探測器拍攝的木衛二表麵條紋圖片,證明了木衛二表面存在黏土礦物質的痕跡。這表面木衛二曾經遭受過小行星的猛烈撞擊並留下了礦物殘骸。
而且在木衛二厚厚的冰層上也有與地下海洋的物質交換通道——間歇泉,就是文章剛才說的被摩擦力加熱噴出的水柱。在間歇泉工作的時候木衛二表面冰層得以暫時融化,部分抵達木衛二表面的有機物得以進入地下海洋開始演化旅程。
有了上面兩個條件,看上去在木衛二上發現生命是十拿九穩的事情啊。不過也正因如此,人類目前可能也不敢讓探測器登陸木衛二。
要是地球生物跑到木衛二上了該怎麼辦?
雖然在衛星出發前都會進行徹底的消毒,長期太空旅行帶來的輻射也會二次消滅附著飛船的微生物,但是哪怕僅僅是一點點的漏網之魚,在木衛二的優越條件支持下可能也會汙染這顆星球。
地球上能夠經歷這些惡劣條件還能存活下來的傢伙太多了,別的不說,單說大名鼎鼎的「水熊」。
它能夠在接近絕對零度的-272攝氏度存活2分鐘,在-200攝氏度的環境中存活數天,也可以在181攝氏度的高溫中存活2分鐘。
其次它可以在5700格雷的射線下活蹦亂跳,一般10-20格雷的射線即可殺死人類。而且它還能抵禦5.7萬倫琴的輻射,一般500倫琴即可殺死人類。這意味著原子彈可能都對水熊無可奈何。
水熊還可以在真空存活,能夠承受600兆帕斯卡的壓強,約為6倍馬裡亞納海溝的水壓(最深約10994米),約為正常大氣壓的6000倍。
水熊還能通過休眠數百年來等待惡劣環境轉優。
可以看到,如果探測器沾染了水熊並且沒能完全殺滅它的話,它完完全全能在木衛二上開創屬於自己的世界。
更何況地球上像水熊這麼牛的生物還有一大票,僅憑目前人類的除菌技術誰都不敢保證100%除菌。
因此究竟該如何對木衛二展開詳細的探測科學界一直有很大的爭議,很多人認為,從降低風險的角度看,目前最好還是留木衛二一片淨土吧。
太陽系早就確認不存在其他高級智慧生命,不過尋找到低級生命的可能還是有的。
這麼多年人類做的無非就是在證明自己在宇宙中究竟是否孤獨。
我們一直堅信,宇宙這麼大,總有和我們一起走的朋友。
或許在若干年後,我們就能見到它們了。
喜歡文章歡迎點讚、收藏、轉發,記得關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