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殺手——致命蜱蟲不得不防手冊

2020-12-04 澎湃新聞

原創 旅行醫學工作組 華山感染 收錄於話題#旅行醫學1個

旅行

殺手

致命蜱蟲

不得不防手冊

Kanas Lake

喀納斯湖

十一長假即將到來,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相信大家更多選擇在國內尋找詩和遠方,那麼不妨和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國內蜱蟲主要分布和傳播的疾病吧,大家旅遊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避讓哦!

十一

小王上周末和公司的同事一起去浙江山區進行團建活動,活動整整兩天時間,又是徒步登山,又是定向越野,還有帳篷露營,穿越在崇山峻岭之中,對於平時一直呆在辦公室的小王來說,終於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大自然,感到興奮無比,但等到回到上海的家中後唯一的感覺就是——累趴下了,回家上樓兩條腿都在顫抖。第二天一早起來洗澡時,突然發現小腿膕窩處怎麼多了一顆黑痣,仔細一看不由嚇了一大跳,居然是一隻蟲子深深嵌入了肉中,自己想用手拔也拔不出來。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打電話請教號稱是「百科全書缺個角」的同事小張該怎麼辦。小張告訴他,可能是蜱蟲叮咬了,而蜱蟲可能會傳播很多致命的疾病,不及時處理可能會有生命危險。嚇得小王趕緊跑到附近的醫院急診,醫生卻告訴他——看不了,沒有一個科會看這種「病」。幾經周折,小王終於打聽到華山醫院感染科有個旅行門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立刻乘風破浪趕了過來。

1

什麼是蜱蟲

蜱又名蜱蟲、壁蝨、扁蝨、草爬子,是一種體形極小的節肢動物寄生物,僅約火柴棒頭大小。蜱蟲可是一個大家族哦,如果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就叫做硬蜱,屬硬蜱科(Ixodidae),多在白天侵襲宿主,吸血時間較長,一般需要數天。就是我:

圖|硬蜱科(Ixodidae)

如果背上沒有盾板的,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Argasidae)。軟蜱多在夜間侵襲宿主,吸血時間較短,一般數分鐘到1小時。就是我:

圖|軟蜱科(Argasidae)

根據2011年的資料,全世界已發現的有接近900種,中國已記錄的硬蜱科約100種,軟蜱科10種。

蜱蟲是一種吸血的寄生動物,常活躍於長長的草叢中,在宿主經過的時候,趁機緊貼宿主身上。把螯肢和餵食管插入宿主的皮膚,然後開始大快朵頤。蜱蟲在宿主的寄生部位通常有一定的選擇性,一般在皮膚較薄,不易被搔動的部位。比如全溝硬蜱寄生在動物或人的頸部、耳後、腋窩、大腿內側、會陰部和腹股溝等處。

蜱在叮刺吸血常常沒有什麼痛感,但由於螯肢、口下板同時刺入宿主皮膚的時候,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腫、急性炎症反應,還可引起繼發性感染。最重要的是蜱蟲叮咬可以傳播多種疾病,比如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萊姆病,Q熱,兔熱病,科羅拉多蜱熱,蜱傳回歸熱等等

2

中國的蜱蟲分布

中國科學家基於大數據分析,通過數據模型推導預測了我國幾大蜱蟲種類的分布。我國適宜蜱蟲生活的地區主要集中在北方,如西北地區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主要可見波斯銳緣蜱、邊緣革蜱和圖蘭扇頭蜱,東北地區如遼寧省、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則可見波斯銳緣蜱、邊緣革蜱、草原革蜱、森林革蜱和嗜群血蜱。中國南方也有蜱蟲分布,包括嗜群血蜱、粒形硬蜱、微小扇頭蜱和血紅扇頭蜱。

銳緣蜱屬:這類蜱主要分布於中國北部地區:西北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華北中部(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河南北部和寧夏)以及東北地區(遼寧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

圖|波斯銳緣蜱

革蜱屬:邊緣革蜱主要分布於西北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華北中部(甘肅,寧夏,山西,陝北,內蒙古和河北的部分地區),以及東北地區(遼北,吉林西部,內蒙古和東北省的部分地區)。草原革蜱沿著中國西部到東北地區均有分布,包括甘南,寧夏,陝北,山西,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此外,青藏高原,川西地區,以及青海和新疆的部分地區也可以見到草原革蜱的分布。森林革蜱主要分布於華北中部和東北地區(甘南,陝西西部,山西,冀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和天津)。

圖|邊緣革蜱

血蜱屬:嗜群血蜱廣泛分布於中部地區(陝南,甘南,河南,山東,重慶,川東,鄂西,湘西和晉南),以及東北地區(遼寧,吉林和黑龍江)。長角血蜱主要分布於中國西南部,包括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湖北,重慶,浙北,遼南,陝南和黔北。

圖|長角血蜱

硬蜱屬:粒形硬蜱主要在中國的南方地區分布,包括雲南,貴州,江西,福建,桂北,浙南,以及安徽,湖南,廣東,重慶和臺灣的部分地區。

圖|粒形硬蜱

扇頭蜱屬:微小扇頭蜱可能橫跨中國南方有著廣泛的分布(雲南,貴州,重慶,湖南,江西,廣西和臺灣)。血紅扇頭蜱的分布覆蓋了中國的中部地區(河北南部,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湖北和川東地區)和中國南方地區(桂南,廣東,湖南,江西,福建,浙江,海南和臺灣西部)。圖蘭扇頭蜱的分布非常局限,僅在新疆部分地區有可能的分布。

圖|血紅扇頭蜱

中國主要蜱種預測分布圖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圖片來源:Fang LQ et al. Lancet Infect Dis. 2015 Dec;15(12):1467-1479.

3

中國的蜱蟲傳染病分布

1、中國主要蜱相關疾病地理分布

蜱蟲可攜帶多種病毒、細菌和原蟲,可以傳播多種疾病。我國報告過的蜱相關疾病包括: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疏螺旋體病(萊姆病),立克次體病,巴貝蟲病,無形體病、米庫爾新埃希體(暫定種)和埃立克體病。從上圖可以看到不同分布地域的蜱蟲傳播的傳染病有所差異。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圖片來源:Yang X et al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0 Jul 16;17(14):5145.

2、嚴重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SFTS)

最近大家可能常常在網絡上看到這個名字很長的疾病,從名字就能看出這個疾病非常地兇險,而且也是跟蜱蟲叮咬相關的。那麼,什麼是嚴重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SFTS)呢?

引起SFTS就是嚴重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SFTSV),這是一種新現的人獸共患病病原體,可以引人的急性出血性病,主要傳播媒介可能是長角血蜱,並且在最初河南省暴發的時候有人傳人的病例報告。

圖|亞洲長角血蜱

2007年,SFTSV最早的暴發始於河南和湖北交界的大別山地區。患者多為山地丘陵地帶的農民,而且都有被蜱蟲叮咬的歷史。臨床症狀通常為高燒,伴隨血小板、白細胞數量急劇減少,因而被稱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重症患者還會出現多個器官損傷甚至死亡。隨後安徽、山東、湖北、遼寧、江蘇等省也發現該病病例,這些省的山區農村人人談「蜱」變色。2008年開始衛生部進行全國範圍內監測,2009/2010年起,全國範圍內的發病例數開始增高,安徽、江蘇、山東、遼寧等省份相繼發現。2011年,科學家第一次明確「蜱蟲病」的病原體為病毒,是一種布尼亞病毒科白蛉病毒屬的新成員。根據病毒最初發現的地點,病毒最早被命名為「大別山病毒」、「淮陽山病毒」等(鄂豫皖三省交界),但是遭到相關地市的強烈反對,認為可能會影響旅遊業的發展。最後的定名,並且通過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ICTV)批准的名稱是現在比較沒有特徵,又比較拗口的——嚴重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圖片來源:Jianbo Zhan rt al. VIROLOGICA SINICA, 2017, 32(1) : 51-62.

很快,2012年韓國和日本也發現了相關病毒,且患者沒有中國旅行史,說明SFTSV的分布其實比較廣泛。截止2016年10月,我國已有23個省份有相關病例報告,每年發病人數呈上升態勢,但是病死率相比剛開始的時候有顯著下降(從30-40%到現在的5.3%)。目前流行於安徽、河南、湖北、山東、江蘇、遼寧等地丘陵地貌的農村地區。每年發病始於3月,高峰在5月至7月份(佔比95%以上),持續到11月,這與蜱蟲的活動習性相關。研究發現山羊和綿羊來源的長角血蜱體內發現了SFTSV,提示這些動物可能是該病毒的中間宿主。

密切接觸血液和分泌物可以導致SFTSV的人傳人(跳過了蜱蟲),並且曾經有醫院內傳播的發生。

4

如何防治蜱蟲叮咬

1、如何預防蜱蟲叮咬

太長不看版

噴塗含有DEET(避蚊胺)、氯菊酯或派卡瑞丁等驅蟲化學物質的驅蟲液,或用驅蟲化學物質處理衣物

減少皮膚暴露,穿著淺色衣物

將褲腿塞進襪子裡

避免涉足蜱蟲大量滋生的區域

認真檢查全身,並幫助兒童和寵物進行檢查

被叮咬了則儘快拔除,並注意觀察相關症狀

預防蜱傳疾病最重要的是預防蜱蟲叮咬,而預防蜱蟲叮咬最重要的是減少皮膚暴露。以下是防蜱DRESS CODE:

DRESS CODE: 預防蜱傳疾病史預防蜱蟲叮咬,最重要的是減少皮膚暴露。

長袖配長褲,褲腿塞進襪子裡,鞋子不要露腳趾。沒錯,就像穿秋褲那樣。必要時可用膠帶纏住衣物的各個開口處。

儘量穿淺色衣物,以便於發現身上的蜱蟲。

在皮膚暴露部位噴塗含有DEET(避蚊胺)、氯菊酯或派卡瑞丁等驅蟲化學物質的驅蟲液,或用苄氯菊酯(撲滅司林)對衣物、鞋襪進行處理可以幫助你在兼顧安全的同時做林子裡最靚的仔。

蜱蟲喜歡待在草木繁盛處,所以出遊時好好走在路中間,別老想著往草叢樹叢落葉堆裡鑽。

回家後儘快衝淋,並檢查全身是否有蜱蟲。隱秘的角落一定不要放過!包括頭髮裡、耳朵、腋窩、肚臍、腰部、雙腿間、膕窩後。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可以請家人一起debug。如果帶著寵物出遊,記得也給自家主子認真進行全身檢查,發現蜱蟲儘快求助獸醫處理。

蜱蟲可通過附著在衣物和背包跟你一起回家,因此出遊時使用的物品也要認真檢查。高溫可殺死蜱蟲,使熱水清洗或烘乾機處理衣物可幫助去除蜱蟲。

檢查狗等寵物有沒有被蜱蟲叮咬的重點部位包括耳部、眼瞼、項圈、前腿後部、後腿之間、足趾間,尾巴周邊區域

2、蜱蟲叮咬後怎麼辦?

如果發現被蜱蟲叮咬,那麼你需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靜,儘快移除蜱蟲。

不要用菸頭燙、塗指甲油等「民間土法」,你需要做的不是等蜱蟲自己脫落,而是在不傷害自己的同時儘快移除它。因此,準備一個乾淨的尖頭鑷子即可。

第一步:在儘量靠近皮膚表面處用鑷子夾住蜱蟲。

第二步:用鑷子垂直向上拔出,注意力量持續、穩定輸出,不要輕攏慢捻抹復挑或試圖大力出奇蹟,這會使蜱蟲的口器斷在皮膚裡。如果口器斷在皮膚裡了,可以嘗試用鑷子的尖頭拔出口器。如果還是失敗了,無法用乾淨的鑷子順利地拔出口器,那麼......就隨它去吧,讓皮膚自己癒合。

第三步:拔除蜱蟲後,用外用酒精或肥皂水徹底地清洗被叮咬地部位和雙手。

第四步:處理蜱蟲:把蜱蟲丟進酒精裡,裝進密封袋或其他密封容器裡,用膠帶緊緊纏住;再或者,把蜱蟲丟進馬桶衝走。一定不要用手擠壓蜱蟲!

拔出蜱蟲的參考圖

3、什麼時候需要看醫生?

做完這些以後,記得觀察自己一段時間。如果你在移除蜱蟲後30天內出現以下症狀:

皮疹

頭痛

發熱

明顯疲乏

肌肉酸痛

關節腫痛

請及時去醫院就診。一定要告訴醫生近期你被蜱蟲叮咬,叮咬部位及在何地被叮咬,這將有助於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

4、是否保留蜱蟲去化驗?

有些小夥伴們可能會好奇是不是應該將蜱蟲保留起來拿去做測試,然而疾控部門並不建議這麼做。因為並沒有官方標準控制做測試的實驗室的測試質量,普通人很容易被錯誤結果誤導;而且即使蜱蟲上真帶有病毒,也並不代表被叮咬的人一定就感染了。

5

總結

伴隨人們與大自然日益親近,被蜱蟲叮咬和患病的機率與日俱增,然而由於缺少對蜱的認識,經常被認為得了「怪病」,引起恐慌。當我們了解了蜱蟲的分布和特性,知曉蜱蟲可能引起的疾病,才能更好地進行預防和處理,從而減少治療延誤。祝願各位在金色的秋天擁抱大自然,同時遠離蜱蟲的襲擾。

參考文獻及來源:

1.https://en.wikipedia.org/wiki/SFTS_virus

2.http://virosin.org/article/doi/10.1007/s12250-016-3931-1

3.https://www.virosin.org/article/doi/10.1007/s12250-016-3858-6

4.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010095

5.https://www.cdc.gov/ticks/index.html

6.https://magazine.medlineplus.gov/article/understanding-and-preventing-tick-bites

文字:喻一奇 阮巧玲 周晶雨 張昊澄

原標題:《旅行殺手——致命蜱蟲不得不防手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被蜱蟲咬傷喪命 致命蜱蟲長什麼樣子
    夏天到了,戶外活動的人喜歡去樹木、草叢較多的陰涼處躲避太陽,但在外遊玩或者進行農耕時要警惕一種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蜱蟲。專家提醒,夏天潮溼悶熱,各類蛇蟲出沒,市民萬一被咬傷,應謹慎對待,出現不舒服時要及時就醫。
  • 「殺手」蜱蟲,千萬別小看它!
    蜱蟲俗稱壁蝨、草爬子、狗豆子蜱蟲根據成蟲軀體背面殼的質化程度(變硬)分為硬蜱和軟蜱全世界已發現的約800餘種硬蜱科約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我國有記錄的硬蜱有100多種,軟蜱有10多種蜱是許多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1)發育過程中形態變化
  • 慢生活·健康 | 夏日外出玩耍,請注意蜱蟲侵擾!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 重慶市疾控中心供圖今年的夏天悶熱而多雨,但依舊阻擋不了市民們周末外出踏青遊玩的熱情。就此,重慶市疾控中心發布了病媒生物監測情況,近期市內多地出現蜱,特別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夏季是蜱蟲高發期,野外踏青或者幹農活的時候,要警惕一種叫「蜱」的生物,被它咬一口,可能危及生命……這些地方需小心「致命蜱」重慶市疾控中心相關人士介紹,蜱,屬於蛛型綱蜱蟎亞綱,是廣泛分布的吸血節肢動物,分為硬蜱和軟蜱。
  • 蜱蟲咬傷大意不得 醫生:夏天要多提防這些蟲子
    家長不敢硬來,連夜帶孩子到醫院求助了。  杜晨仔細觀察發現蟲子很可能是吸血的蜱蟲。確切地說,蜱蟲不是「蟲」,屬於蛛形綱動物,也是寄生蟲的一種。被蜱蟲附著後要取下來,必須得取完整,因為有很多寄生蟲、致病菌「藏匿」於蜱蟲體內,一旦入侵到人體內後果不堪設想。看到蟲子緊緊扎進孩子的皮膚裡,杜晨沒敢硬來,而是取了一點酒精滴到蟲子身上。很快,蟲子便被「灌醉」了。
  • 齊魯網對話蓬萊蜱蟲叮咬康復者 致命蟲或為「草爬子」
    齊魯網蓬萊9月9日訊(記者 張曉博)根據媒體的報導和齊魯網記者的實地調查,蓬萊因蜱蟲叮咬致死的病例已經為數不少。這種致命的大毒蟲到底是什麼?是不是突然間出現在了蓬萊的漫山遍野?9日下午,記者在蓬萊南吳家村見到了一位曾被一種叫「草爬子」咬傷並已經逐步康復的患者王女士。
  • 動物界中的十大致命殺手(組圖)
    如果有人問你,你能想到的最致命的動物都有哪些?你能說出幾個呢?獅子、鯊魚和眼鏡蛇可能是人們都能想到的,但是那些外表看似柔弱,體型很小的動物也會是致命的殺手嗎?排在動物10大致命殺手第一位的會是什麼呢?趕快和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遇到蜱蟲(狗豆子或草爬子)叮咬怎麼辦?1家3口被咬2人喪命
    蟲子雖小但可致命夏季是寄生蟲類高發的季節,特別是在農村或者野外出行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避免蚊蟲叮咬,蚊子還好說,可被一些寄生蟲叮咬卻很可能是致命的三人被咬兩人喪命蜱蟲也叫狗豆子或者草爬子,在農村和野外是一種很常見的寄生蟲,多寄生在狗、牛羊等寵物和牲畜身上。有時候人在草叢或者樹林裡走動的時候也會被蜱蟲咬到。
  • 你有見過蜱蟲嗎?被蜱蟲咬過會有生命危險嗎?被咬了怎麼辦?
    隨著參與戶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在大自然中,許多隱藏的害蟲殺手和人類項羽的概率也越來越大,最近風頭正甚的便是各地咬死人的蜱蟲了。如果被蜱蟲要到該怎麼辦呢?自然界中又有哪些能殺人的害蟲呢?那就讓我們往下看吧。
  • 全球最致命動物殺手 蒼蠅竟是第一名?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7月16日消息,全球最致命動物殺手,蒼蠅竟是第一名?
  • ...蜈蚣咬傷、蜱蟲鑽進肉裡……出遊遭遇「蟲蟲隊」怎麼辦?最全...
    隱翅蟲不咬人,但它的體內有一種強酸性的毒汁,被拍死在皮膚上會迅速釋放出毒液,引起過敏性皮炎,出現條索狀或斑片狀的水腫性紅斑、水皰或膿皰,又癢又灼痛。皮炎的嚴重程度與皮膚接觸到的毒液多少有關。 隱翅蟲皮炎怎麼防?
  • 防蟲tips,請查收你的夏季實用防蟲手冊
    氣溫升高 是蚊蟲叮咬的高發期 人們極易遭到叮咬 感染多種疾病 輕則皮膚長包又疼又癢 重則傳染疾病威脅生命 夏季防蟲很重要 這份實用防蟲手冊
  • 一家三人被蜱蟲叮咬兩人身亡
    李師傅說,他們家住江蘇盱眙鐵山寺附近,村民們對於蜱蟲並不陌生,可並不知道這個指甲蓋大小的蟲子叮咬可能致命。5月20日李師傅的小舅子在盱眙當地不治身亡,「當時就是發高燒,咳血,病情來得很急,也就幾天時間,當地醫院一直沒有做出明確診斷。」李師傅說,小舅子也才50歲出頭,身體一直很好,悲劇來得太過突然。
  • 研究顯示:氣候變暖會導致,蜱蟲從狗的身上轉移到人類身上
    一般它們會挑選宿主身體比較隱蔽的位置,也就是不容易搔抓到的部位,而且這些部位往往皮膚都比較薄;蜱蟲在吸食血液的時候會將自己的前端顎體整個扎進皮膚裡,吸血以後體型會增大數倍。最為可怕的是,這種寄生蟲在被發現以後並不會像是蚊子、跳蚤之類的逃跑;而是在受到驚擾以後,還會一直往皮膚裡鑽,如果使勁拔出的話,它會分泌更多的有毒唾液,如果拔的用力過猛的話整個顎體還會斷在皮膚裡;這樣會給宿主造成更為嚴重的傷害,而且這種寄生蟲能夠傳播非常多的病毒,有些甚至致命。
  • 研究顯示:氣候變暖會導致,蜱蟲從狗的身上轉移到人類身上
    一般它們會挑選宿主身體比較隱蔽的位置,也就是不容易搔抓到的部位,而且這些部位往往皮膚都比較薄;蜱蟲在吸食血液的時候會將自己的前端顎體整個扎進皮膚裡,吸血以後體型會增大數倍。而是在受到驚擾以後,還會一直往皮膚裡鑽,如果使勁拔出的話,它會分泌更多的有毒唾液,如果拔的用力過猛的話整個顎體還會斷在皮膚裡;這樣會給宿主造成更為嚴重的傷害,而且這種寄生蟲能夠傳播非常多的病毒,有些甚至致命
  • 武漢發生蜱蟲咬人事件 女白領被迫挖肉取蟲(圖)
    夏天才剛開始,蜱蟲就開始偷襲換上清涼裝的市民。醫生檢查確認,這顆活的「黑痣」就是蜱蟲。蜱蟲的頭部和兩隻「腳」已經深深埋入她的皮膚,周圍的皮膚組織已經出現感染和紅腫,如果放任不管它會越鑽越深。  急診科主任艾芬介紹,在充分考慮了蜱蟲的特點和危害後,當天醫生花了2個小時為胡女士做了擴創取異物切除術,小心挖除部分感染組織,蜱蟲取下來時還是活的。隨後胡女士接受清創消毒,縫合傷口後平安回家。
  • 蜱蟲正在濟南這些地方「瘋狂作案」,最高密度12.6隻/米!
    監測發現蜱蟲高發,提醒大家防範。濟南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所王東表示,調查發現,監測現場蠅類密度可達20-30隻/籠日,鼠跡5處/千米。監測區域農村外環境蜱蟲的平均密度約為1.35隻/米,山坡蜱蟲密度可高達12.6隻/米;宿主動物中,羊只帶蜱指數9隻/只,家犬帶蜱指數3隻/只,家禽暫未發現有蜱蟲寄生。 據介紹,蜱又稱壁蝨或扁蝨,俗稱草爬子、八腳子、狗豆子,是一類專性寄生的節肢動物,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蜱蟎目、蜱總科,分硬蜱科和軟蜱科。
  • 狗狗體外驅蟲防雷手冊,鏟屎官你都做對了嘛?
    今天就為各位鏟屎官準備了防雷手冊,一起來了解一下狗狗體外驅蟲吧。皮膚表面的寄生蟲比如蝨子、跳蚤、蜱蟲等。體外滅蚤防咬,防控耳蟎、疥蟎、蠕形蟎等皮膚寄生蟲,體內殺滅腸道線蟲,心絲蟲。每月一次,每個動物一支,滴在犬貓後背部,給藥簡單,輕鬆搞定驅蟲。
  • 這些蟲不能拍,嚴重可致命
    這些蟲不能拍,嚴重可致命 2020-06-13 05: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警惕海鮮中潛伏的「殺手」!
    很多人認為蝦蟹類吃的就是一個新鮮,熱衷於醉蝦、醬蟹等生食做法,或者處理時不注意,被鋒利的蟹鉗蝦尾等劃傷後不消毒。然而,這些朋友們要注意了,當心海洋創傷弧菌找上你!我國每年都有因為感染「海洋創傷弧菌」而生病、去世的事故發生。
  • 千萬別大意,夏天這種小蟲子可能會致命!
    若不及時取出:輕者,數年後遇陰雨天氣,患者便瘙癢難忍。重者,高燒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發森林腦炎。 此外,蜱蟲還是很多危險傳染病病毒的攜帶者。 今年,河南商城就有18人被蜱蟲叮咬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