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生活·健康 | 夏日外出玩耍,請注意蜱蟲侵擾!

2020-11-25 上遊新聞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 重慶市疾控中心供圖

今年的夏天悶熱而多雨,但依舊阻擋不了市民們周末外出踏青遊玩的熱情。就此,重慶市疾控中心發布了病媒生物監測情況,近期市內多地出現蜱,特別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夏季是蜱蟲高發期,野外踏青或者幹農活的時候,要警惕一種叫「蜱」的生物,被它咬一口,可能危及生命……

這些地方需小心「致命蜱」

重慶市疾控中心相關人士介紹,蜱,屬於蛛型綱蜱蟎亞綱,是廣泛分布的吸血節肢動物,分為硬蜱和軟蜱。其蟲體橢圓形,外表呈紅褐色或灰褐色,擁有4對步足和強悍的吸血口器,但其大小只有芝麻大小,因此往往容易被市民忽略。

▲吸血前後的蜱蟲

蜱蟲發育過程有卵、幼蟲、若蟲和成蟲四個時期。游離蜱主要棲息於陰暗潮溼的地方,最常棲息的地方是樹葉尖上,還有草地、牆壁、石縫及動物巢穴處。成蜱多寄生於大型家畜或野生動物,幼蟲及若蟲則多寄生於小型哺乳動物。人或動物從中經過時會攀爬到身上,主要附著在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柔軟部位。

蜱在吸食脊椎動物血液的過程,會傳播多種病原,引發各種嚴重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畜共患病,有「致命蜱」之稱,市民應高度警戒。

可傳染217種感染性微生物

重慶市疾控中心相關人士表示,蜱幼蟲、若蟲和成蟲都需尋找宿主寄生吸血,與蚊子不同,蜱叮上人以後不易更換地方連吸數天,吸血量高,吸血後體型增長几十倍。目前所知蜱類通過叮咬可傳播至少217種感染性微生物(包括病毒、螺旋體、立克次體、細菌、原生動物等)、寄生蟲以及蜱癱毒素,是目前所有醫學媒介生物中傳播病原種類最多、涉及範圍最廣的一類媒介生物。大家所熟知的萊姆病、森林腦炎、蜱傳出血熱、蜱傳斑疹傷寒等均是蜱傳疾病。

我國2010年首次報導的新發傳染病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SFTS),就是蜱蟲叮咬傳播的新型布尼亞病毒引起的。該病在河南、湖北、山東、安徽等11個省市發生或流行,臨床表現以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為主要特徵,部分患者病情發展迅速,因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人體皮膚上的蜱蟲

新聞多知點:

防蜱這些要注意

防止蜱傳播疾病的最佳方法是避免成為蜱蟲的宿主,那麼市民朋友應該怎麼做呢?

1、野外遊玩做好個人防護:避免在草地樹林長時間坐臥,儘量在步道行走;

穿淺色有衣領、緊口的長袖衣褲,紮緊領口、袖口和褲腳;外露部位塗擦驅避劑;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噴灑驅蟲劑。

2、定期或離開野外時做好檢查:每天檢查自己和孩子是否有蜱蟲;脫衣服,仔細查看所有的皮膚表面,特別注重頭皮、耳後、頸部、腋下、腰部、大腿內側和膝窩;有些未吸飽血的蜱體積很小,需仔細查看皮膚上黑色或棕色的斑點;定期檢查寵物,特別是野外玩耍歸來,檢查的部位也是要注意耳朵後面、頸部、腋窩後面,是容易被蜱蟲叮咬的地方,要注意檢查。

處理咬傷「4不要」

此外,由於蜱的口器非常特別,處理不當,很可能會把它的口器留在皮膚裡,造成潛在的危害,切勿恐慌,謹記「4不要」。不要拍打;不要硬拔;不要捏爆;不要用火或者其他東西刺激它。

市民如果被蜱蟲咬傷,最好及時趕往醫院,由醫生用專業的工具處理後消毒。如果醫院遠,可能不能及時趕到醫院,建議用尖頭小鑷子輕輕地一點一點緩慢地把蜱蟲取出來,穩定、壓力均勻地向上提拉,扭轉/猛拉動蜱可能會導致蜱的口器殘留在皮膚中。

拔出蜱後,用酒精或者肥皂水清洗傷口和手。如果有可能拔下來的蜱不要扔掉或破壞,可以留給醫生鑑定檢查。

自行清除蜱後數周內開始出現皮疹或發熱症狀,請及時就醫,向醫生詳細闡述遭到蜱叮咬的時間、部位以及最有可能粘附上蜱的地點。

相關焦點

  • 大連人外出購物請注意!
    大連人外出購物請注意!一、外出購物如何做好防護 1.外出購物前建議提前列好購物清單,做好購物路線規劃,儘量減少購物次數和縮短購物時間。建議錯峰出行購物,避免人員聚集。
  • 蜱蟲咬傷大意不得 醫生:夏天要多提防這些蟲子
    隨著暑期來臨,不少太原市民帶著孩子到野外玩耍,沒想到一些孩子竟被黃豆大小的蟲子叮咬。幸虧家人處置妥當,找醫生將蟲子「灌醉」後完整取出。最近一段時間,山醫大一院小兒外科已接診了3名被蜱蟲叮咬的小患者。省疾控中心專家也指出,盛夏蜱蟲滋生,市民出門玩耍或照顧寵物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多加留心。
  • 夏季來臨謹防被蜱蟲叮咬
    羅大叔生活在農村,事發前幾天,曾上山砍柴。回來後發現自己腋窩處,有個硬硬的紅疙瘩,痒痒的。一開始以為是蚊子之類叮咬的,也沒多大在意,隨手抹了點風油精。  不料睡一夜後,這紅疙瘩非但沒褪去,反倒越來越癢,越來越痛。紅疙瘩上還有個黑乎乎的東西,像「黑痣」一樣長在上面,摳都摳不掉。感覺不對勁的大叔,在家人的催促下,連夜到了醫院。
  • 小蟲子大麻煩,炎熱夏季蜱蟲肆虐,南京出現二三十例蜱蟲叮咬病例
    在生活當中,很多人都小看蜱蟲這種東西,大家一直以為不就是一個蟲子,打死不就好了?所以大家並沒有覺得它多可怕,但是為什麼被蜱蟲叮咬就能引發起如此嚴重的問題呢?但其實蜱蟲這種東西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麼簡單,而這些重症患者被這種東西叮咬之後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併發症狀,嚴重的患者還會引起嚴重的心肌炎,甚至還會高燒不退等等,這種現象都是非常嚴重和危險的,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並不能小看這種蜱蟲,也不能對此掉以輕心。
  • 女白領端午小長假出遊爬山感染蜱蟲 醫生挖肉取蟲
    驚魂未定的她趕到醫院檢查,原來是被蜱蟲咬了,而且還在不斷吸血,醫生急忙挖肉取出正在飽餐的蜱蟲,對創口清洗、消毒、縫合,胡女士當天平安回家。  到神農架爬山腰間莫名長「黑痣」  端午小長假的第一天,43歲的胡女士(化名)和幾位同事相約到神農架爬山。
  • 大量不明小黑蟲侵擾深圳人,穿這顏色衣服要留心
    深圳市疾控中心消毒與病媒生物防制所主管技師劉陽介紹,這種蟲通常生活在小葉榕樹上,深圳的小葉榕樹特別多,所以這種蟲也就很常見。它叫——薊馬是昆蟲綱纓翅目的統稱。幼蟲呈白色、黃色、或橘色,成蟲黃色、棕色或黑色;取食植物汁液或真菌。體微小,體長0.5-2mm,很少超過7mm。
  • 研究:新澤西州首次發現蝙蝠蜱蟲 或帶來健康風險
    【僑報網報導】根據羅格斯大學《醫學昆蟲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新州首次發現一種與蝙蝠有關的蜱蟲。據PIX11報導,該研究稱,這種名叫卡裡奧斯凱萊伊(Carios kelleyi)的蜱蟲屬「軟蜱蟲」,可能會給人類、寵物和牲畜的健康帶來風險。
  • 「殺手」蜱蟲,千萬別小看它!
    蜱蟲的發育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包括卵、幼蟲、若蟲和成蟲4期。卵孵化後,蜱蟲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必須要吸血才可以繼續發育繁殖。它們吸血的範圍很廣,包括許多陸生哺乳動物(人、貓、狗、羊、牛)、鳥類,少數爬行類和極少的兩棲類哺乳動物。(2)吸血前後的形態變化平時蜱蟲是扁的,吸血後就變得圓滾滾,在不同發育時期,吸血後可膨脹十幾倍,甚至一百倍,可見它吸血量之大。蜱蟲通過探測動物的體溫、呼吸、身體震動和氣味,來尋找宿主。
  • 外出小心!3歲女孩去看油菜花,回來爸媽看得膽顫心驚
    蜱蟲也叫草爬子、壁蝨,常在4月至10月間出沒,多生活在森林、灌木叢和開闊的草地草原中,也常常寄生在一些動物身上。 (不過都市中除大型公園、植被茂盛地區外,一般社區內極少有蜱類生存,無需過分擔心生活在都市裡會感染上該病。) 如何預防蜱蟲叮咬: 1.穿長袖衣服,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裡。穿淺色衣服可便於查找有無蜱附著。
  • ...蜈蚣咬傷、蜱蟲鑽進肉裡……出遊遭遇「蟲蟲隊」怎麼辦?最全...
    01 蜂蜇傷:衝洗傷口、擠出毒液、塗小蘇打 居家生活,收取陽臺上晾曬的衣物被子時,要小心夾帶蜜蜂或馬蜂。 在野外儘量穿長袖,戴帽子,要避免使用香味濃烈的化妝品,如香水。
  • 小黑蟲侵擾深圳人,到底是啥?會不會咬人?專家這樣說
    對此,深圳市公園管理中心副主任梁治宇表示,這種小蟲叫榕管薊馬,通常生活在小葉榕樹上,在深圳的90多萬株行道樹中,大約一半是榕樹。春天榕樹抽枝發芽,榕管薊馬則更多,且加上前段時間天氣潮溼,榕管薊馬飛行較低,便飛到身上、窗戶、晾曬的衣服上。天氣回暖時,這種情況便會減弱。薊馬是昆蟲綱纓翅目的統稱。
  • 女童耳朵上長癤子竟是吸血蜱蟲 寄生一個多月後才被發現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劉蓉通訊員李琪彬)七歲的小夢(化名)跟媽媽說耳朵疼,媽媽查看後發現她的左耳耳垂背後長了一個直徑一釐米多的腫物,起先以為是長了個癤子之類的膿包,沒想到在醫院檢查後發現竟然是一隻吸了一個多月血的蜱蟲。  據小夢媽媽回憶,一家人在國慶時回了鄉下老家,小夢經常在草叢裡和小貓、小狗還有牛一起玩,估計就是在那時被蜱蟲寄生的。
  • 醫生支招:教你辨別是否被蜱蟲叮咬
    近年來,被蜱蟲叮咬的新聞屢見不鮮,如果不小心被叮咬了,如何鑑別是不是被蜱蟲叮咬?如果真的不幸被叮咬應該怎樣正確處理?為此,網易健康連線北京朝陽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劉方,請她來為大家進行解讀。   聞蜱色變:如何鑑別自己是被蜱蟲叮咬了?
  • 冬季,居家生活環境中,如何提早入手,防止來年蚊子侵擾?
    冬季,居家生活環境中,如何提早入手,防止來年蚊子侵擾?冬季來臨後,氣溫普遍較低,長江中下遊區域基本不再看到蚊子的身影,這個時候,是不是可以放鬆蚊子的防治工作呢?在冬季,居家生活環境中,如果能提早入手,往往能在防止來年蚊子侵擾方面達到較好效果。具體原因有:冬季,一方面是蚊蟲潛伏區域較為集中,多為隱蔽的衛生死角,點位可控;另一方面是「蚊二代」尚未誕生,需要消殺的個體數目相對較小。
  • 青島蜱蟲作怪殺不盡 夏季蟲子來襲如何防治(圖)
    在張先生家中抓到的類似蜱蟲的蟲子。  剛裝修三個月時間,家裡就不斷爬出一種大肚子的蟲子,乍一看,竟然像是蜱蟲!近日,市民張先生遇到了這樣的煩心事,記者將這一問題向相關專家請教,經鑑別,這種昆蟲應為擬裸蛛甲,而不是蜱蟲,這種昆蟲不會像蜱蟲那樣傷害人類。
  • 貓經常外出玩耍,這次居然帶了一隻烏龜回家一起吃飯
    原標題:貓經常外出玩耍,這次居然帶了一隻烏龜回家一起吃飯!一網友平日裡經營著一家蔬菜店平時就會餵養附近的流浪貓目前有5-6隻流浪貓會到店裡蹭飯半年多前,一隻母貓帶著3隻小貓咪來網友店裡但沒過多久便帶著另外兩隻走了給網友留下在這隻白貓於是網友給他起名「小小白」平時小小白喜歡到蔬菜店旁邊的空地玩耍因此網友平時就讓小小白自由進出店裡
  • 帶寶寶公園玩耍,一定要警惕這些「小蟲子」!
    帶寶寶公園玩耍,一定要警惕這些「小蟲子」! 2018年05月31日 17:53:32 | 作者:立秋 | 來源:荔枝網 | 點擊:正在獲取...
  • 蜱蟲是如何跑到毛孩子身上的?
    目前我們常見的蜱蟲有硬蜱、軟蜱、以及一種來自南非的蜱類。硬蜱一般生活在森林、灌木、開闊的牧場、草原、山地的泥土中;而軟蜱大多棲息在圈舍、野生動物的洞穴、鳥巢和人類居住的房屋的縫隙中。蜱蟲們不會爬樹也不會跳躍,就像蜘蛛一樣只能靜靜的等待寄主經過的時候,在草上張開前爪,爬到寄主身上然後吸食新鮮血液。當然自然界的每一種生物都有其自身的生存技能,就像蝙蝠通過自帶的回聲定位系統辨別方向和障礙物,蜱蟲也有屬於它們的探測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