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澤西州首次發現蝙蝠蜱蟲 或帶來健康風險

2020-09-09 美國僑報網

【僑報網報導】根據羅格斯大學《醫學昆蟲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新州首次發現一種與蝙蝠有關的蜱蟲

據PIX11報導,該研究稱,這種名叫卡裡奧斯凱萊伊(Carios kelleyi)的蜱蟲屬「軟蜱蟲」,可能會給人類、寵物和牲畜的健康帶來風險。攜帶萊姆病的鹿蜱就是「硬蜱蟲」的一種。

這種「軟蜱蟲」是一種寄生於蝙蝠的寄生蟲,已知分布在美國48個州中的29個州。根據這項研究,這種「軟蜱蟲」在新州的美世郡(Mercer)和蘇塞克斯郡(Sussex)被確認。

專家表示,在新州的蝙蝠身上發現這種「軟蜱蟲」是一件不尋常的事,這促使蝙蝠專家著手處理,也許這些扁蝨正變得越來越常見。

在其他州,也有蜱蟲叮咬人類的報導。寄主蝙蝠通常會聚集在閣樓和穀倉等結構中。

羅格斯媒介生物學中心的一名博士生表示:「我們需要知道,如果你把蝙蝠從鐘樓、閣樓或室內其他地方趕走,以這些蝙蝠為食的蜱蟲可能會留下來尋找新的血液來源。」

相關焦點

  • 首次在蝙蝠體內發現6種全新的冠狀病毒,但與新冠、SARS無密切關係
    史密森學會全球衛生項目的研究人員,在緬甸的蝙蝠體內發現6種全新的冠狀病毒。據悉,這是首次在全球範圍內發現這6種冠狀病毒。該研究結果於4月9日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研究人員稱它將有助於了解蝙蝠冠狀病毒的多樣性,並為全球發現、預防和應對可能威脅公眾健康的傳染病提供更多信息,特別目前正在發生的COVID-19大流行。
  • 蜱蟲研究有了重大突破
    聊點科技【蜱蟲研究有了重大突破】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曹務春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趙方慶團隊合作,在蜱及蜱媒傳染病防控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闡明了我國6大蜱種的基因組多樣性、群體遺傳結構,以及病原體分布特點。8月18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細胞》在線發表了相關研究論文。
  • 研究顯示:氣候變暖會導致,蜱蟲從狗的身上轉移到人類身上
    一般情況下它們很少騷擾人類,但是最近科學家發現,這種可怕的寄生蟲會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反而對人類產生了更大的興趣。養狗的朋友都會知道狗身上最容易招惹蜱蟲了,但是科學發現當還環境溫度達到37.8攝氏度的時候,蜱蟲對人的興趣比對狗高出了2.5倍。而在低溫環境下,它們更喜歡狗的味道。
  • 研究顯示:氣候變暖會導致,蜱蟲從狗的身上轉移到人類身上
    一般情況下它們很少騷擾人類,但是最近科學家發現,這種可怕的寄生蟲會隨著全球氣溫的升高,反而對人類產生了更大的興趣。養狗的朋友都會知道狗身上最容易招惹蜱蟲了,但是科學發現當還環境溫度達到37.8攝氏度的時候,蜱蟲對人的興趣比對狗高出了2.5倍。而在低溫環境下,它們更喜歡狗的味道。
  • 研究發現新型蝙蝠絲狀病毒並鑑定其特徵
    先前研究結果證實蝙蝠是MARV的自然宿主;而Lloviu病毒(LLOV)和邦巴利病毒(BOMV)的發現表明蝙蝠可能攜帶有更多新型絲狀病毒。日前,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聯合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王林發團隊對新發現的一株蝙蝠絲狀病毒(命名為:勐臘病毒,MLAV)進行了特徵鑑定,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Nature Microbiology(《自然-微生物學》)。
  • 義烏首次發現三種毒蜱蟲 出門要防止被咬 趕快告訴家裡人
    全網追蹤】 蜱蟲(來自網際網路) 近日,義烏市疾控中心在對重要病媒生物監測調查時,在一個農村的放牧羊群中,發現三種蜱蟲同時「生活」在一隻羊羔身上。這三種蜱蟲分別叫 長角血蜱、中華硬蜱和鐮形扇頭蜱 。
  • 蜱蟲「咬死」人 紹興今年首次出現「人傳人」病例
    有一種蟲子,不能隨便拍,也不能硬拽,否則可能帶來嚴重後果近日,紹興市首次出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死亡病例。這是由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蜱蟲叮咬傳播。市疾控中心提醒,夏季是該種疾病的流行季,千萬要當心這種蟲子。
  • Sci Rep:非洲出血熱病毒在多種非洲蝙蝠中廣泛傳播
    由人類的出血熱案例,可以反映出蜱蟲的地理分布。近期,德國科學家證實,在非洲多地的蝙蝠中,都發現了大量個體攜帶了非洲出血熱病毒。非洲出血熱是一種高致病性的病毒,可能導致人類出現急性發熱到急性出血熱的多種嚴重症狀,導致了感染案例中10%-30%的死亡率。科學家以前一直以為,被蜱蟲感染的遷徙鳥類,也可能攜帶了非洲出血熱,但並沒有相關證據證實。
  • 蜱蟲是如何跑到毛孩子身上的?
    目前我們常見的蜱蟲有硬蜱、軟蜱、以及一種來自南非的蜱類。硬蜱一般生活在森林、灌木、開闊的牧場、草原、山地的泥土中;而軟蜱大多棲息在圈舍、野生動物的洞穴、鳥巢和人類居住的房屋的縫隙中。蜱蟲們不會爬樹也不會跳躍,就像蜘蛛一樣只能靜靜的等待寄主經過的時候,在草上張開前爪,爬到寄主身上然後吸食新鮮血液。當然自然界的每一種生物都有其自身的生存技能,就像蝙蝠通過自帶的回聲定位系統辨別方向和障礙物,蜱蟲也有屬於它們的探測器官。
  • 夏季來臨謹防被蜱蟲叮咬
    台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夏季來臨,謹防被蜱蟲叮咬。  每天都有人被蜱蟲咬傷  「5人當中最小的才40天,家長一直沒發現寶寶手臂被咬了,直到晚上洗澡時發現才匆匆趕來醫院。」玉環人民醫院急診外科醫生鄭勝利告訴記者,5月11日當天,白班的醫生已接診了2個被蜱蟲咬傷的市民,輪到他夜班時,又接診了3個被咬傷的市民。
  • 研究發現吸血蝙蝠生病時也會主動「社交隔離」
    研究顯示,當吸血蝙蝠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它們仍然會做出親社會的行為,比如與非近親的同類分享食物。但他們會減少與近親以外的同類的梳毛行為。患病兒童的父母將繼續照顧這些有健康風險的兒童。這種體現父母之愛的行為不僅僅人類才有。吸血蝙蝠通常會給自己的後代和其他蝙蝠梳理毛髮,他們也分享食物。但在有蝙蝠生病的時候,行為會有些許不同。吸血蝙蝠是一種哺乳動物,一般在夜間活動。吸血蝙蝠都是群居動物,成群地居住在山谷洞穴的頂壁。
  • 澳維州發布公共健康預警 呼籲民眾避免觸摸蝙蝠
    澳維州發布公共健康預警 呼籲民眾避免觸摸蝙蝠 2018-05-11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中新網5月11日電 澳洲新聞網援引《時代報》11日刊文稱,澳大利亞維州發布公共健康預警
  • 「殺手」蜱蟲,千萬別小看它!
    蜱蟲俗稱壁蝨、草爬子、狗豆子蜱蟲根據成蟲軀體背面殼的質化程度(變硬)分為硬蜱和軟蜱全世界已發現的約800餘種硬蜱科約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我國有記錄的硬蜱有100多種,軟蜱有10多種蜱是許多脊椎動物體表的暫時性寄生蟲是一些人獸共患病的傳播媒介和貯存宿主(1)發育過程中形態變化
  • 海外最新研究揭示蝙蝠攜帶新冠病毒可能直接感染人
    奧利瓦爾所在的機構——非營利研究組織生態健康聯盟(Eco Health Alliance)也與中國研究者有長期合作。奧利瓦爾近日揭示了他在收集的數千隻中國蝙蝠樣本中的驚人發現:「我們總共發現了大約400種新的冠狀病毒。這意味著有400個可能導致一場疫情爆發的候選病毒。」
  • 慢生活·健康 | 夏日外出玩耍,請注意蜱蟲侵擾!
    就此,重慶市疾控中心發布了病媒生物監測情況,近期市內多地出現蜱,特別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夏季是蜱蟲高發期,野外踏青或者幹農活的時候,要警惕一種叫「蜱」的生物,被它咬一口,可能危及生命……這些地方需小心「致命蜱」重慶市疾控中心相關人士介紹,蜱,屬於蛛型綱蜱蟎亞綱,是廣泛分布的吸血節肢動物,分為硬蜱和軟蜱。
  • 毒王蝙蝠:體內又發現6種高危冠狀病毒,人類恐面臨新的威脅!
    這是一項官方資助的PREDICT的計劃中的一部分,目的是識別有可能從動物傳播到人類的病毒,而毒王蝙蝠顯然是科學家最「喜歡」的研究對象,因為它們體內的環境,非常適合成為病毒的病毒的宿主!目前認為蝙蝠身上可能攜帶了上千種未知病毒。
  • C位勢不可擋:安諾三代測序助力蜱蟲基因組喜登Cell
    該研究基於組裝獲得的高質量參考基因組,首次闡明了蜱蟲基因組與群體遺傳結構多樣性,解析了蜱蟲吸血的遺傳機制,揭示了蜱媒病原體的分布特徵,為深入開展蜱蟲及蜱媒病的機制研究奠定了基礎。>蜱蟲是專營吸血性節肢動物,能夠通過叮咬將細菌、原生動物、真菌、線蟲、病毒等病原體傳播給人類、牲畜及野生生物,引起萊姆病、立克次氏病等多種疾病的發生,且具有持久性和復發性感染等特點,會導致有機體死亡或出現慢性後遺症,威害人類健康。
  • 我國科學家在蜱及蜱媒傳染病防控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伴隨著生態文明加速發展,人們與自然環境互動日益頻繁,被蜱蟲叮咬和患病的機率與日俱增。但由於缺少對蜱的認識,患蜱媒傳染病經常被誤認為得了「怪病」,給人們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帶來困擾。張振威 攝據了解,我國共有2科9屬130餘種蜱蟲,以往由於缺乏基因組數據支撐,蜱的遺傳多樣性及其分布規律研究一直難以深入開展。此次在《細胞》上發表的研究,對覆蓋我國27個省市6大蜱蟲種類的678組樣本進行深度測序,首次闡明了我國6大廣布蜱種的基因組多樣性與群體遺傳結構,以及病原體分布特點,為深度研究蜱及蜱媒傳染病提供了極為寶貴的資源與重要理論依據。
  • 如何跟親友解釋研究蝙蝠有什麼用?
    答:不同的蝙蝠種群中攜帶有大量的已知和未知的病毒,冠狀病毒是其中一類。我們過去10年間在中國南方的蝙蝠種群中就發現了上百種的新型冠狀病毒,但大多數目前對人類健康沒有威脅。中菊頭蝠 Rhinolophus affinisQ王女士:你們怎麼來判斷這些新型冠狀病毒對人類健康沒有威脅?還有科學家既然之前就發現了這麼蝙蝠攜帶相似的病毒,怎麼不早點判斷一下?
  • 青島蜱蟲作怪殺不盡 夏季蟲子來襲如何防治(圖)
    剛裝修三個月時間,家裡就不斷爬出一種大肚子的蟲子,乍一看,竟然像是蜱蟲!近日,市民張先生遇到了這樣的煩心事,記者將這一問題向相關專家請教,經鑑別,這種昆蟲應為擬裸蛛甲,而不是蜱蟲,這種昆蟲不會像蜱蟲那樣傷害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