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首次發現三種毒蜱蟲 出門要防止被咬 趕快告訴家裡人

2021-02-08 騰訊網

【註: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蜱蟲(來自網際網路)

近日,義烏市疾控中心在對重要病媒生物監測調查時,在一個農村的放牧羊群中,發現三種蜱蟲同時「生活」在一隻羊羔身上。這三種蜱蟲分別叫

長角血蜱、中華硬蜱和鐮形扇頭蜱

。義烏疾控專家表示,自開展監測工作以來,這個發現在義烏尚屬首次。

春季是蜱的活動高峰期,近期義烏一些醫院也接診了被蜱蟲叮咬的患者。蜱蟲主要棲息在樹林、草地,最喜歡附著在動物身上。因此,在接觸貓、狗、鴿子等動物時,大家要特別注意預防,尤其是喜歡到野外垂釣、散步、露營的市民,更要小心蜱蟲的偷襲。

被蜱蟲叮咬後有怎樣的反應?傷口中心有硬心,周圍有紅斑環,幾天後這個症狀有可能隨著蜱的脫落而消失,也有可能進一步發展為長久的丘疹或瘤狀突起並發癢,癢感可持續數星期。另外,蜱蟲的唾液分泌物、口器斷片可引起慢性炎症反應或淋巴細胞增生性疾病。

對於這則新聞,網友有不同的評論

@金山嶺頂人:

看圖片這麼嚇人,都不敢出去現了。

@小女子77:

吼吼,真可怕,看到圖都頭皮發麻,汗都下來了。這個要提醒家人注意。

@曾經已陌生:

這個在義烏每年都有的,真的很嚇人,我一個朋友去年就被咬了,去山裡真的要小心。

@英雄春少:

好像是2016年的時候,跟朋友去松瀑山玩,回來的時候被咬過,還好當時一個挖筍的本地農民給我處理了一下,要不然命都沒了。

@我的女友見頭像:

都不敢下地幹活了。

@jin友信:

危險。

【註: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相關焦點

  • 蜱蟲咬傷大意不得 醫生:夏天要多提防這些蟲子
    省疾控中心專家也指出,盛夏蜱蟲滋生,市民出門玩耍或照顧寵物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多加留心。  接連有孩子被蜱蟲咬傷  7月初的一天深夜,山醫大一院小兒外科值班室的門被敲響了,一對年輕夫婦抱著一個沉睡的男童來找醫生。  值班的杜晨醫生,發現男童身上爬著一個黃豆粒大小的蟲子。
  • 被蜱蟲咬傷喪命 致命蜱蟲長什麼樣子
    他去鐵山寺處理嶽母的喪事,當時感覺右小臂被什麼蟲子咬了一口,後來到當地鄉鎮衛生院就醫,因為不能肯定是被蜱蟲咬傷的,就簡單地進行了消毒處理。由於家裡人接連去世,宋先生心裡有點擔心,6月11日他又到縣醫院做了檢查,身體各項指標都正常。6月12日下午,他開始發燒,頭昏、渾身乏力。
  • 這種蟲子很毒,要防止寶寶被咬,不然有生命危險!
    這種蟲子很毒,要防止寶寶被咬,不然有生命危險! 假期一過,這氣溫是噌噌的往上漲,越來越熱了。而隨著天氣變熱,我們的老夥計——蚊子,又開始神出鬼沒的潛伏在咱們的身邊了。咱們成年人被咬一下都會很難受,更別說嬰幼兒了,寶寶的皮膚嬌嫩、新陳代謝很快、應激性也比較強,每次被蚊蟲叮咬,那個包塊能十幾天不消退。
  • 鋼絲球塞進塑料瓶裡,還有這個妙用,看完趕快告訴家裡人
    相信我們大家都對鋼絲球不陌生,我們在吃完飯洗鍋洗碗的時候都會用到它,可是我們平時在使用鋼絲球的時候總會扎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呢?今天呢就讓我們妙招生活幫來教大家一個將鋼絲球改造的方法,讓我們在使用它的時候不會扎手,我們來一起來看一下吧!
  • 蜱蟲「咬死」人 紹興今年首次出現「人傳人」病例
    近日,紹興市首次出現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死亡病例。這是由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蜱蟲叮咬傳播。市疾控中心提醒,夏季是該種疾病的流行季,千萬要當心這種蟲子。首次出現家庭聚集性病例我市近日首次報告的「人傳人」家庭聚集性病例,已有多人確診為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例,目前已出現感染病例,並且死亡率較高。首例感染患者曾在山地附近勞作,經專業人士推測曾遭蜱蟲叮咬。目前,有關部門已經採取了相應的疫情防控措施。市疾控中心有關專家介紹,該疾病主要通過蜱蟲叮咬傳播。
  • 3個清洗草莓的「好幫手」,幫你去農殘殺蟲卵,趕快告訴家裡人吧
    3個清洗草莓的「好幫手」,幫你去農殘殺蟲卵,趕快告訴家裡人吧!以上這三種物品不僅能夠用來清洗草莓,而且在洗葡萄洗櫻桃的時候都可以用到。在這個採摘草莓的季節裡,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朋友們吃得乾乾淨淨的草莓。
  • 踏青小心這些毒蟲毒花
    無獨有偶,當天下午,診室一位中年王姓患者又慌慌張張衝進來,說脖子與臀部可能長了黑色瘤,求趕快醫治。他告訴醫生,清明時去上墳,曾到周圍小樹林轉轉。當護士商丹英利索地從王先生頸部及臀部取下兩隻鮮活蜱蟲,王先生頓時如釋重負。今年第一波蜱咬來了春暖花開,現在正是郊遊踏青的好時機。不過,在外出遊玩的時候,也要警惕蜱蟲的叮咬。
  • 研究:新澤西州首次發現蝙蝠蜱蟲 或帶來健康風險
    【僑報網報導】根據羅格斯大學《醫學昆蟲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新州首次發現一種與蝙蝠有關的蜱蟲。據PIX11報導,該研究稱,這種名叫卡裡奧斯凱萊伊(Carios kelleyi)的蜱蟲屬「軟蜱蟲」,可能會給人類、寵物和牲畜的健康帶來風險。
  • 蜱蟲是什麼?為何被稱為「奪命蟲」?夏季要小心提防,別被咬到
    五月一直有個不好的說法,古人講五月稱之為「毒五月」、「爛五月」。很多年輕人聽到這一說法,都覺得不可思議,無法理解。五月是個特殊的季節,每逢五月,各種毒蟲會增多,比如說蚊子、蒼蠅之類的。在忽視的情況下,也會危及到生命,比如說蜱蟲。很多人對蜱蟲並不熟悉,但它卻被稱為「奪命蟲」。為什麼蜱蟲如此厲害,竟然會奪命呢?今天就來了解下這種小蟲子。蜱蟲在一些地方又被稱之為牛蝨,經常躲在草叢裡。也有些蜱蟲會寄宿在動物身上,其宿主包含了常見的鳥類、爬行動物等。
  • 男子被紅火蟻蜇咬致休克
    記者從市中醫院了解到,該院近日接診一例被紅火蟻蜇咬至過敏性休克的病例。據悉,經過搶救治療,目前該患者恢復情況良好已渡過危險期,已經由ICU轉入普通病房進行後續治療。國慶長假期間,中山的劉叔叔像往常一樣清晨出門散步,呼吸新鮮空氣舒展活動筋骨,可是劉叔叔出門沒多久,家裡人就接到街坊通知說看到劉叔叔暈倒在戶外。
  • 蚊子、牛虻、蜱蟲,農村的3種吸血害蟲,各有絕招,一個比一個狠
    現在還在三伏天裡面,高溫多雨的季節,在農村去地裡幹活,除了要冒著酷熱的天氣之外,各種蚊蟲的叮咬,也是非常煩人的。這個時候咬人吸血的害蟲,最常見的就是蚊子了,但是在農村的野外,除了蚊子之外,還有牛虻和蜱蟲兩種害蟲,也是特別的厲害。這三種吸血的害蟲讓我們防不勝防,各有各的絕招,牛虻和蜱蟲雖說不如蚊子常見,但被咬一口可真夠人受的,一不小心還會有生命危險。
  • 郊遊要小心,被這個蟲子咬後會致命!已有幾人不幸死亡
    郊遊很好,但也有風險,特別要注意蚊叮蟲咬,被咬後也可能致命! 近日,青島市第六人民醫院接診了20餘位被蜱(pí)蟲咬傷的患者,他們大部分病情較重,其中四人不幸身亡。
  • 夏季來臨謹防被蜱蟲叮咬
    台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夏季來臨,謹防被蜱蟲叮咬。  每天都有人被蜱蟲咬傷  「5人當中最小的才40天,家長一直沒發現寶寶手臂被咬了,直到晚上洗澡時發現才匆匆趕來醫院。」玉環人民醫院急診外科醫生鄭勝利告訴記者,5月11日當天,白班的醫生已接診了2個被蜱蟲咬傷的市民,輪到他夜班時,又接診了3個被咬傷的市民。
  • 大蜈蚣咬了小朋友的腳丫…小小蟲子可能致命!
    「當時,我只感覺大腿根部被什麼刺了一下,還以為是被蚊子咬了。」張阿姨說,「回家洗澡的時候卻發現,大腿這裡腫了一個包,我就懷疑自己被蜱蟲咬傷了。」果不其然,張阿姨的確是被蜱蟲咬了,而且整個蟲身已嵌入皮層,急診科醫生進行了針對性的治療。
  • 市民家中發現咬人蟲子懷疑是蜱蟲 專家稱是跳蚤
    張女士在家中發現了一種咬人蟲子,她懷疑是蜱蟲。經專家初步判斷,應是跳蚤 本報記者李暉攝  最近,家住城南三興園小區的張女士飽受蟲子的困擾,這種蟲子咬了人身上紅一片,奇癢無比,用殺蟲劑也殺不死。張女士懷疑這是蜱蟲。
  • 一家三人被蜱蟲叮咬兩人身亡
    想到此前嶽母和小舅子的遭遇,李師傅很害怕,辦完喪事後,他立刻去鄉衛生院,醫生讓他自己用酒精消毒一下,再消消炎;然而,第二天李師傅仍不放心,又到縣裡的醫院,醫生查了血象後並未發現異常,而且當時也沒有發熱等症狀,李師傅還暗自慶幸,可能咬自己的蟲沒有毒。
  • 齊魯網對話蓬萊蜱蟲叮咬康復者 致命蟲或為「草爬子」
    對話康復者:致命毒蟲或為「草爬子」     「當時是在地裡幹活,回來後的第二天,正在看電視的時候,忽然覺得腳腕子上痒痒,手一摸過去發現是被草爬子咬了,腫了一片。」緊接著,王女士撩起褲管,記者看到了王女士腳腕上被咬過的傷痕,「這就是留下的疤,已經快兩個月了,還沒下去。」
  • 帶寶寶公園玩耍,一定要警惕這些「小蟲子」!
    有些寶寶被蜱蟲吸血之後的1~2天會出現畏寒、發熱、頭暈、頭痛、噁心、嘔吐等全身症狀,這就是「蜱咬熱」。     蜱蟲和蚊子、蒼蠅一樣,都是傳播媒介的一種,本身並不是病原體,但如果它咬了有病的動物,便會把病原體(病毒、細菌、寄生蟲)傳播給寶寶,使寶寶患病。
  • 慢生活·健康 | 夏日外出玩耍,請注意蜱蟲侵擾!
    就此,重慶市疾控中心發布了病媒生物監測情況,近期市內多地出現蜱,特別提醒廣大市民朋友,夏季是蜱蟲高發期,野外踏青或者幹農活的時候,要警惕一種叫「蜱」的生物,被它咬一口,可能危及生命……這些地方需小心「致命蜱」重慶市疾控中心相關人士介紹,蜱,屬於蛛型綱蜱蟎亞綱,是廣泛分布的吸血節肢動物,分為硬蜱和軟蜱。
  • ...蜈蚣咬傷、蜱蟲鑽進肉裡……出遊遭遇「蟲蟲隊」怎麼辦?最全...
    桑毛蟲是桑毒蛾的幼蟲,蟲體有無數毒毛,毒毛中心為空心管道,中有毒液,毒毛脫離後隨風飄揚,接觸人體後即可發病。 刺毛蟲皮炎是刺毛蟲的毒毛刺傷皮膚引起的炎症反應。我國常見的是黃、綠刺毛蟲。皮損多發生於面、頸、手、前臂等暴露部位,皮膚被毒刺刺傷後一般先有刺痛、灼熱感,隨即在刺傷部位出現紅腫或大片腫脹,一般全身症狀較輕,重者可能引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