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蜱蟲作怪殺不盡 夏季蟲子來襲如何防治(圖)

2020-12-06 搜狐青島
在張先生家中抓到的類似蜱蟲的蟲子。


  剛裝修三個月時間,家裡就不斷爬出一種大肚子的蟲子,乍一看,竟然像是蜱蟲!近日,市民張先生遇到了這樣的煩心事,記者將這一問題向相關專家請教,經鑑別,這種昆蟲應為擬裸蛛甲,而不是蜱蟲,這種昆蟲不會像蜱蟲那樣傷害人類。進入夏天蟲子活躍,很多市民為其所擾,對於常見的幾類蟲子該如何應對?專家也給支了招。

  「蜱蟲」作怪還殺不盡

  27日,市民張先生撥打本報熱線96663反映,他家裡出現了一種小蟲子,不知道是什麼名字,而且殺都殺不盡。「家裡剛進行了裝修,也就是3個月時間。5月底搬進去,就發現了這種蟲子。」張先生告訴記者,在裝修之前,沒有見過這種蟲子,一開始數量不多,偶爾一隻兩隻,「最近幾天,這種蟲子越來越多了!」更為驚人的是,乍一看,這種蟲子跟蜱蟲的樣子很像,莫非是那種會咬人的害蟲?

  張先生仔細觀察了這種蟲子:有殼,比較硬,一碰它,它會像西瓜蟲一樣蜷縮起來,個頭比較小,跟小米粒差不多大小,不會飛,也不會咬人,爬得也不快,但是生命力很頑強,如果殺蟲劑直接噴向它的話,能殺死這種小蟲,而在家裡噴完殺蟲劑,然後關門關窗悶一下的話並沒有效果。「我每天都能弄死十幾隻,但是第二天就又有了。」

  懷疑是新地板作怪

  「這種蟲子只有門口和走廊有,客廳偶爾會有,我分析是爬過去的,但是廁所、廚房等容易滋生蟲子的地方卻沒有這種小蟲。」張先生仔細觀察過家中的糧食,沒有發現被吃掉的痕跡。不認識這種蟲子,又不知道是從哪裡來的,又害怕這種蟲子有什麼危害,張先生都不知道怎麼解決這個大難題。

  張先生告訴記者,他懷疑這些蟲子是從新裝的地板裡爬出來的,「可能是沒有經過處理就賣給我們了。」但是張先生又想到,這些地板買自正規的生產廠家,從網上也能夠找到其信息,感覺不太可能出現這種問題。「能不能幫我找專家看看,這種蟲子是什麼名字?它可能從哪裡來的,怎麼防治啊?」無奈之下,張先生就想到了向本報求助。

  擬裸蛛甲危害範圍廣

  張先生給自己家裡爬出來的蟲子拍了一些照片,並傳給了記者。記者看到,這種蟲子的樣子的確與蜱蟲模樣有些像。隨後,記者將照片傳給了青島市白蟻防治研究所技術服務部,沒多久,技術人員隋賀告訴記者,從圖片看,應為擬裸蛛甲。「但要明確鑑定的話必須有標本,建議市民拿標本到我們所來諮詢鑑定。」據介紹,這種昆蟲危害範圍比較廣,糧食類、藥材、絲綢製品、毛製品等均可受到其破壞。但這種昆蟲出現在居民家中非常少見。

  隋賀介紹,對於張先生懷疑地板夾帶來的蟲子,是有可能的。「可能有蟲卵或者幼蟲夾帶在木材中,在適合的環境下發育。」

  ■延伸

  夏日蟲擾人,如何對付?

  像張先生這樣,被小小的蟲子打擾到正常生活的例子,其實還有不少先例。自2009年搬進了安慶路17號2號樓,市民單女士家中就不斷出現一種黃色的小螞蟻,它們啃食家中的食物,特別是對甜食非常喜好。單女士後來得知,整棟樓的很多居民家都發現了這種螞蟻。居民多次清理,卻一直沒能根除。2011年11月22日,專家初步辨認,這種螞蟻應該是小黃家蟻。

  2010年12月,家住夢境江南小區的羅女士不斷在家中牆壁上看到一種白色蟲子,而這些蟲子是從地板與牆壁的相接處爬出來的。她懷疑這種白色蟲子是白蟻,擔心會對孩子造成傷害。隨後,青島市白蟻防治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實地鑑定發現小白蟲不是白蟻,而是書蝨。據了解,書蝨也具有一定危害性,會損壞書籍、字畫等,需要及時發現進行相關處理。

  另外,有市民反映家中廁所有小飛蟲,麵粉裡飛出蛾子等情況,雖然蟲子不大但是天天受其擾也非常煩人。隋賀告訴記者,青島地區7~9月,氣溫高、溼度大,易發生多種害蟲的危害,這段時間是蛾蚋、蟎蟲、小黃家蟻、蟑螂等城市害蟲的高發期。關於家庭蟲害的滅治事宜,市民遇到困難可以與青島市白蟻防治研究所技術服務部聯繫,電話是83832037。記者 韓小偉 林剛

  俗稱蛾蠅、蛾蚋、蝶蠅,是一種小的雙翅目昆蟲,是洗手間、衛生間、廁所常見的飛蟲。主要孳生在含有腐敗有機質的淺水域,化糞池、汙水池、廁所、浴室洗臉臺、地板積水、廚房的水槽、潮溼的抹布等都能培養出大量的蛾蚋。室外的淤積排水溝、化糞池和一些有機質較高的積水容器中,也能發現蛾蚋幼蟲的蹤跡。

  危害:白斑蛾蚋、星斑蛾蚋經常出現在廚房、浴室牆壁上,且全身長滿細毛,容易攜帶病菌,容易汙染食物、散播大腸桿菌。隋賀介紹,蛾蚋危害並不大,只要用藥噴灑下水道、角落等處就能滅治。

  青島現階段危害嚴重的蟑螂種類主要為德國小蠊。它是室內蟑螂中最小的一種,體長在15毫米以下,成蟲為棕黃色,在前胸背板上有兩條平行的褐色縱紋。德國小蠊的繁殖速度比一般蟑螂要快得多,經半個月左右其幼卵即可長成成蟲,群體數量比一般蟑螂多幾倍乃至幾千倍。

  危害:德國小蠊對人們造成的危害與其他蟑螂類似,主要是它們在活動期間將許多有害物質及病菌等傳播到人們的食品及用具中,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它能傳播數十種疾病,包括細菌性痢疾、傷寒、肝炎等三四十種疾病,其屍體還能導致人體過敏,誘發哮喘等疾病。

  蟎蟲屬於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蜱蟎亞綱的一類身體微小的動物,身體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數種類小於1毫米。世界上已發現蟎蟲有50000多種,僅次於昆蟲。進入夏季,青島由於溫度升高、溼度變大進入蟎蟲高發期。最常見的有塵蟎、粉蟎、蠕蟎、疥蟎等。調查表明,成年人約有97% 感染蟎蟲,其中以塵蟎為主。塵蟎的屍體、分泌物和排洩物都是可致病的過敏原。

  危害:革蟎、恙蟎、疥蟎、蠕蟎、粉蟎、塵蟎和蒲蟎等可叮人吸血、侵害皮膚,引起「酒糟鼻」或蠕蟎症、過敏症、尿路蟎症、肺蟎症、腸蟎症和疥瘡,嚴重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

  俗稱夾板,屬於革翅目的昆蟲,體長5~50毫米 。腹部伸縮自如,末端有由尾毛特化成的尾鉗,雌蟲尾鉗平直 ,雄蟲彎曲,生長在土壤中,落葉堆或巖石下,食性雜食。

  危害:有些蠼螋危害花卉、貯糧、貯藏果品、家蠶及新鮮昆蟲標本,有的種類是蝙蝠和鼠的體外寄生者。市民應儘量保持房屋的乾燥,尤其是衛生間要保持乾淨就可以了,可以用氣霧殺蟲劑噴殺,可以灑生石灰滅治。

  又稱法老蟻,個體小,繁殖快,特別是每年的6月至9月是其繁殖與活動旺季。小黃家蟻常在醫院、賓館、飯店、食品加工車間內大量繁殖。在居民樓中,小黃家蟻可以通過牆體縫隙、上下水管道,管道井等處向外擴散,且擴散速度相當快。

  危害:小黃家蟻食性很雜,人們吃的糖、蛋糕、肉等都是它們的美味,該蟻在有傳染性的物體上爬行,會直接攜帶傷寒桿菌、痢疾桿菌、鼠疫桿菌及多種致病性病毒,從而引發多種疾病。他們還會侵入居室叮咬人體引起紅斑 、疼痛、奇癢,尤其是愛叮咬嬰兒嬌嫩的皮膚,引發疾病。文/圖

相關焦點

  • 市民家中發現咬人蟲子懷疑是蜱蟲 專家稱是跳蚤
    張女士在家中發現了一種咬人蟲子,她懷疑是蜱蟲。經專家初步判斷,應是跳蚤 本報記者李暉攝  最近,家住城南三興園小區的張女士飽受蟲子的困擾,這種蟲子咬了人身上紅一片,奇癢無比,用殺蟲劑也殺不死。張女士懷疑這是蜱蟲。
  • 夏季來臨謹防被蜱蟲叮咬
    最近,玉環一醫院一天接診5個被蜱蟲咬傷的市民,被它咬傷會有麻煩  哪些人容易招惹蜱蟲?如果被咬了怎麼辦?看看市疾控中心專家如何說台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夏季來臨,謹防被蜱蟲叮咬。  每天都有人被蜱蟲咬傷  「5人當中最小的才40天,家長一直沒發現寶寶手臂被咬了,直到晚上洗澡時發現才匆匆趕來醫院。」玉環人民醫院急診外科醫生鄭勝利告訴記者,5月11日當天,白班的醫生已接診了2個被蜱蟲咬傷的市民,輪到他夜班時,又接診了3個被咬傷的市民。
  • 蜱蟲是什麼?為何被稱為「奪命蟲」?夏季要小心提防,別被咬到
    在忽視的情況下,也會危及到生命,比如說蜱蟲。很多人對蜱蟲並不熟悉,但它卻被稱為「奪命蟲」。為什麼蜱蟲如此厲害,竟然會奪命呢?今天就來了解下這種小蟲子。蜱蟲在一些地方又被稱之為牛蝨,經常躲在草叢裡。也有些蜱蟲會寄宿在動物身上,其宿主包含了常見的鳥類、爬行動物等。
  • 夏天看到這蟲子千萬別拿手去拍 夏季防蟲有學問
    夏季還有哪些生僻的蟲子,可以讓人這麼怕怕?   隱翅蟲   隱翅蟲是非常不起眼的小蟲。它們也算是甲蟲,只不過堅硬的前翅很小,只能遮蓋到腹部的前兩節。它們的後翅是膜質的,可以用來飛行,不用的時候摺疊隱藏在前翅下面,所以才有了「隱翅蟲」這個名字。
  • 但夏季另一種蟲子危害比它大得多
    跟沈先生一樣遇到這種黑蟲的市民黃阿姨說,她用手捏了蟲子之後,手上有股臭味,洗了手還是有味道,大半天都消散不掉。她家裡有小寶寶,很擔心這種蟲子咬人。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館長殷海生告訴海岸君,他家也曾遭這種蟲子「入侵」。這是土壤裡常見的土蝽,對人體沒什麼傷害,也不傳播疾病。在土壤肥厚、植物多的小區比較多見。近期上海雨水較多,氣溫上升得也很快,很適合土蝽的生長。
  • 蜱蟲咬傷大意不得 醫生:夏天要多提防這些蟲子
    隨著暑期來臨,不少太原市民帶著孩子到野外玩耍,沒想到一些孩子竟被黃豆大小的蟲子叮咬。幸虧家人處置妥當,找醫生將蟲子「灌醉」後完整取出。最近一段時間,山醫大一院小兒外科已接診了3名被蜱蟲叮咬的小患者。省疾控中心專家也指出,盛夏蜱蟲滋生,市民出門玩耍或照顧寵物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多加留心。
  • 小蟲子大麻煩,炎熱夏季蜱蟲肆虐,南京出現二三十例蜱蟲叮咬病例
    人類是生物鏈中最頂級的一個生物,所以很多動物見到人類就害怕,只要人類不去招惹它們,那他們一定會對人類敬而遠之,其中現在一些小飛蟲也是這樣,因為只要一靠近人類的身體,就會被人類一個巴掌拍死,但這隻代表大多飛蟲,有一半些蟲子非常的特殊,它們深知人類特別強大,但是它們還是要上前靠近,因為這種蟲子就是專門靠吸取人類血液或生存。
  • 青島20多人被這種蟲子咬後各項器官衰竭,其中4人死亡
    這蟲子命大。肚子破了都還可以爬。」「這個蜱蟲以前多的是,我小吋放牛,牛身上總是有蜱蟲,吸血吸得圓鼓鼓的,有一次我腿上有點癢,一看也粘上蜱蟲,並咬出血了,不過沒事,二天就好了!」這是兩位網友對這種蟲子的描述,當然,他們也是很幸運的,畢竟他們都健康無事。但青島發生的事兒讓人很是震驚。
  • 深圳市華富滅蜱蟲防治價格
    深圳市華富滅蜱蟲防治價格環創生物防治是一家專業的PCO有害生物防治服務機構,是經深圳市工商局註冊登記、深圳市白蟻防治管理所、PCO協會批准的城市害蟲綜合治理公司,專業殺臭蟲、殺白蟻、殺蟲、滅老鼠的公司,是集深圳白蟻防治、深圳殺蟲、滅鼠滅四害、深圳殺臭蟲、深圳殺白蟻、深圳滅蟑螂治理銷售於一體的大型專業深圳有害生物環保服務公司
  • 蜱蟲「咬死」人 紹興今年首次出現「人傳人」病例
    有一種蟲子,不能隨便拍,也不能硬拽,否則可能帶來嚴重後果,這種蟲子就是在夏季出沒的蜱蟲。這是由一種新型布尼亞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蜱蟲叮咬傳播。市疾控中心提醒,夏季是該種疾病的流行季,千萬要當心這種蟲子。首次出現家庭聚集性病例我市近日首次報告的「人傳人」家庭聚集性病例,已有多人確診為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例,目前已出現感染病例,並且死亡率較高。
  • 青島六醫:夏季來臨 警惕「奪命之蟲」
    夏天到了,進行戶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大家出遊時多會選擇公園、森林、山丘等自然環境優美、樹木草叢較多的地方,青島六醫感染科專家提醒您,在外遊玩或者進行農耕活動時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警惕一種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蟲子——蜱蟲叮咬,預防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的發生。
  • 叮~你有一份家庭害蟲防治指南待接收
    蟲子和鯊魚相比哪個更可怕?無論你住在擁擠熱鬧的城中村還是在明亮寬敞的高檔小區防蟲都是一項必修課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科學地防治害蟲一、害蟲的分類與識別城市昆蟲種群非常龐大,其中只有一部分昆蟲是對人類生產生活和身體健康有害。
  • 兒子住校突然成了"花臉" 原來是隱翅蟲在作怪(圖)-廣西新聞網
    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記者 馮耀華 實習生 羅琮竣 文/圖核心提示每逢7-10月是隱翅蟲頻繁出沒的季節,近日有不少市民向本報反映,又有人被隱翅蟲灼傷!家住魯班路的顏女士說,她的兒子小睿在學校宿舍就多次被隱翅蟲爬到臉上,導致面部長起紅斑,疼痛難忍。
  • 拍死個蟲子皮膚竟然潰爛了!這幾種蟲千萬別用手拍
    直到看了醫生,吳先生才知道,自己打死的並不是螞蟻,而是一種類似飛螞蟻的隱翅蟲。醫生還說,最近幾乎每天都有人被隱翅蟲叮咬。專家表示, 隱翅蟲 不會主動蟄人,如果發現它爬到皮膚上, 千萬不要拍打,可以用嘴吹掉,或者用水衝掉。蜱蟲:嚴重的可致人死亡△蜱蟲吸血後會變大還有一種蟲子也不能隨便拍,也不能硬拽,這就是在夏季出現的蜱蟲。
  • 3歲寶寶全身出紅包都是蚊子惹的禍,夏季除了蚊子還要防三種蟲子
    然而,蚊子叮咬帶來的癢痛感,不失為人們夏天的一大煩惱,蚊蟲的叮咬會引起皮膚的過敏,不光是蚊子,夏季要還注意其他蟲子的叮咬,特別是對於小寶寶來說,避免蚊蟲叮咬更加重要。安徽的一個三歲的寶寶,前幾天,全身長出很多紅包,紅包不斷的變得紅腫,導致寶寶經常哭鬧不停,沒有辦法正常休息。
  • 青島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科專家:夏季戶外活動警惕「奪命之蟲」
    半島記者 齊娟 報導本報6月30日訊 夏天到了,進行戶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青島第六人民醫院感染科專家提醒,在外遊玩或者進行農耕活動時應警惕一種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蟲子——蜱蟲。專家介紹,蜱蟲俗稱狗鱉、草別子等,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於牲畜等動物皮毛間。蜱蟲叮咬可引起多種疾病,其中「蜱蟲病」,又叫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該疾病進展快,重症患者可進展為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 蜱蟲咬人與農藥股大漲
    而記者發現,上述三家公司遭遇爆炒的原因,或許與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蜱蟲咬人事件有關,特別是農藥中一款「毒死蜱」的產品,傳聞是專殺蜱蟲的奇妙藥劑,而上述幾家農藥公司都在生產該產品。  蜱蟲咬人農藥股漲停  近日,河南信陽商城縣多人因為被蜱蟲叮咬染病致死,引起輿論強烈關注。9月8日晚,河南省衛生廳新聞辦公室通報疫情,當地共監測發現病例557例,死亡18例。
  • 夏天遇到這些蟲子千萬不要拍!嚴重可致命
    夏季蚊蟲多,看到蟲子, 你會習慣性將它拍死嗎? 但要注意—— 有些蟲子,千萬不能亂拍! 每年被蟲子叮咬的新聞當中, 總有幾條要命預警 「福建女子發熱一周,多次核酸陰性…竟是因這蟲子」 「青島一醫院接診20名蜱蟲咬傷者,4人死亡!」
  • 為夏季遠離蟲蟲困擾支招
    跟沈先生一樣遇到這種黑蟲的市民黃阿姨說,她用手捏了蟲子之後,手上有股臭味,洗了手還是有味道,大半天都消散不掉。她家裡有小寶寶,很擔心這種蟲子咬人。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館長殷海生告訴海岸君,他家也曾遭這種蟲子「入侵」。這是土壤裡常見的土蝽,對人體沒什麼傷害,也不傳播疾病。在土壤肥厚、植物多的小區比較多見。近期上海雨水較多,氣溫上升得也很快,很適合土蝽的生長。
  • 昆蟲、疾控、皮膚科專家教你夏季遠離蟲蟲困擾
    雨過天晴的夏季夜晚,家裡的窗臺上來了許多黑色小蟲,有硬殼,還有翅膀!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市民向本報反映,家中飛進「不速之客」,把它打死後臭味很久不散,這種蟲子是啥?會不會對人體有害?這種蟲子有臭腺,遇到刺激時會發出難聞的味道,不要徒手捉它或打死、踩死它。「許多昆蟲有趨光性,晚上開燈時要注意拉窗簾或者關緊紗窗,防止它們從縫隙鑽進來。」疾控專家:夏季需警惕「吸血」的蟲子土蝽對人體沒什麼危害,不過夏季衣服穿得少,暴露的部位多,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吸血的蟲子——蚊子、跳蚤、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