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見過蜱蟲嗎?被蜱蟲咬過會有生命危險嗎?被咬了怎麼辦?

2020-12-05 古今奇聞雜談

隨著參與戶外活動的人越來越多,在大自然中,許多隱藏的害蟲殺手和人類項羽的概率也越來越大,最近風頭正甚的便是各地咬死人的蜱蟲了。

如果被蜱蟲要到該怎麼辦呢?自然界中又有哪些能殺人的害蟲呢?那就讓我們往下看吧。

被蜱蟲咬到該怎麼辦

蜱蟲俗稱壁蝨、扁蝨或草爬子,它只有火柴頭大小,多以血液為食。

蜱蟲主要出現在草地或樹林中,所以出外最好噴抹防蚊液,並穿著緊口、淺色、光滑的外衣。而最近,也時常能看見蜱蟲要死人的報導。

在蜱蟲叮咬吸血時,被叮者一般都不會有明顯痛感,但它會造成患部充血、水腫、急性發炎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血小板減少、器官衰竭等嚴重症狀,蜱蟲同時攜帶了很多傳染病源,可能會危及性命。

如果真的被蜱蟲附著或叮咬了,醫生建議千萬不能硬扯!因為蜱蟲會用頭部鑽進皮膚吸血,用力扯它的話可能會讓蜱蟲的頭部和口器都留在皮膚裡,導致過敏或感染。

這時應該塗些有刺激性的藥物,例如綠油精等其他消炎藥膏,讓蟲子受刺激放開口器,再用尖頭鑷子夾出蜱蟲。

實在沒東西,可以用菸頭燙,使蜱頭部放鬆或死亡。幾分後再用尖頭鑷子取出蜱蟲。

蜱蟲的頭部如果在肉中,則會分泌大量的神經毒素,輕者,數年後遇陰雨天氣,患者便瘙癢難忍。

重者,高燒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發森林腦炎,堪稱是能夠殺死人的害蟲。

相關焦點

  • 這種蟲子很毒,要防止寶寶被咬,不然有生命危險!
    這種蟲子很毒,要防止寶寶被咬,不然有生命危險! 假期一過,這氣溫是噌噌的往上漲,越來越熱了。而隨著天氣變熱,我們的老夥計——蚊子,又開始神出鬼沒的潛伏在咱們的身邊了。咱們成年人被咬一下都會很難受,更別說嬰幼兒了,寶寶的皮膚嬌嫩、新陳代謝很快、應激性也比較強,每次被蚊蟲叮咬,那個包塊能十幾天不消退。
  • 被蜱蟲咬傷喪命 致命蜱蟲長什麼樣子
    夏天到了,戶外活動的人喜歡去樹木、草叢較多的陰涼處躲避太陽,但在外遊玩或者進行農耕時要警惕一種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蜱蟲。專家提醒,夏天潮溼悶熱,各類蛇蟲出沒,市民萬一被咬傷,應謹慎對待,出現不舒服時要及時就醫。
  • 被蜱蟲咬傷喪命 一家三人被蜱蟲咬傷兩人喪命
    先是5月底6月初,小舅子和嶽母先被蜱蟲咬傷喪命,被蜱蟲咬傷後因為在當地醫院遲遲未能確診,多器官衰竭而病重不治,令全家沉浸在巨大的悲傷之中。可誰知在宋先生為嶽母處理喪事的過程中,裸露在外的右小臂也不小心被蜱蟲咬了一口,這讓他也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在南京鼓樓醫院救治下,宋先生脫離了危險。
  • 13歲男孩被蜱蟲咬傷 一個月後生命垂危(圖)
    後期會有高熱伴頭痛、全身肌肉痛、無力、食慾缺乏、噁心、嘔吐等。約半數以上患者有不同程度神志、意識變化,如昏睡、表情淡漠、意識模糊、昏迷,亦會出現精神錯亂。  後遺症  少數患者可留有後遺症,如失語、痴呆、吞咽困難、不自主運動,還有少數患者表現為弛緩性癱瘓、癲癇及精神障礙。
  • 信陽又現蜱蟲咬人事件,出現發熱症狀有生命危險
    昨晚,網友跟小編報料:網友的溮河區親戚大約在一周前,被蜱蟲咬過了!目前出現發熱症狀,來醫院排查新冠,結果得了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網友稱:親戚被蜱蟲咬了,導致血小板計數,白細胞數,低的嚇人!小編在網上查詢類似事件發現被蜱蟲咬傷後有不少人得了「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蜱蟲叮刺人引發疾病機理(資料圖片)蜱蟲的個人防護和處理(資料圖片)據悉,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SFTS)是一種經蜱蟲傳播、由新布尼亞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 奪命蜱蟲 被蜱蟲咬傷如何處理?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 有3人遭蜱蟲叮咬,其中2人是在校內被咬。而武漢胡女士端午爬山時被蜱蟲咬傷,幾天後才發覺,只能被迫挖肉取蟲。蜱蟲有芝麻綠豆大小,頭部會扎進肉中,被咬後嚴重可致人死亡,2010年蜱蟲就曾致河南18人亡!  蜱的危害  蜱叮人後可引起過敏、潰瘍或發炎等症狀,更為嚴重的是蜱可傳播多種疾病。
  • 夏季來臨謹防被蜱蟲叮咬
    最近,玉環一醫院一天接診5個被蜱蟲咬傷的市民,被它咬傷會有麻煩  哪些人容易招惹蜱蟲?如果被咬了怎麼辦?看看市疾控中心專家如何說  最近,玉環一家醫院一天就接診5個被咬市民,幾乎每天都收治被叮咬的病人。台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夏季來臨,謹防被蜱蟲叮咬。  每天都有人被蜱蟲咬傷  「5人當中最小的才40天,家長一直沒發現寶寶手臂被咬了,直到晚上洗澡時發現才匆匆趕來醫院。」
  • 蜱(pí)蟲,被我們忽略的危險
    最近科裡來了一位被蜱(pí)蟲咬傷的患者。蜱(pí)也叫壁蝨,鱉吃,俗稱狗鱉、草別子、牛蝨、草蜱蟲、狗豆子、牛鱉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讀音shà)等。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於牲畜等動物皮毛間。
  • 遇到蜱蟲(狗豆子或草爬子)叮咬怎麼辦?1家3口被咬2人喪命
    蟲子雖小但可致命夏季是寄生蟲類高發的季節,特別是在農村或者野外出行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避免蚊蟲叮咬,蚊子還好說,可被一些寄生蟲叮咬卻很可能是致命的三人被咬兩人喪命>近日江蘇省盱眙縣的一名男子就被蜱蟲咬了一口險些喪命,在南京鼓樓醫院的緊急救治下才脫離了危險,更為關鍵的是,這名男子是在給親人處理喪事的工程中在野外被蜱蟲咬傷,而他的兩位親人正是被蜱蟲咬傷而喪命。
  • 女子在家被蜱蟲咬後 不敢回家重新裝修房屋(圖)
    桑潔在父親家借住了一段時間後,帶著女兒回到家中,儘管四肢腫脹、暈眩的症狀比被咬時有所好轉,但在此期間,她還出現了高燒的症狀,深夜被送到重慶市第三人民醫院輸水。  現在只要回到家中,桑潔每天坐臥難安,儘管截止到昨天,距離她被蟲咬傷已過了3個多月,但桑潔仍覺得身體會出現各種各樣奇怪的毛病。
  • 廣東18年不見蜱感染 瀋陽曾現「食人蟲」就是蜱
    工作人員甚至還曾在廣東山區的野鼠身上發現帶「毒」的蜱,可傳播萊母病和斑點熱,但未在城市中的老鼠身上發現。蜱感染屬傳染病要上報記者從中山二院、中山三院、省醫、省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廣州各大醫院了解到,醫院從來沒有接到過有人被蜱蟲咬的病例。
  • 全面解讀無形體病 被蜱蟲咬了該怎麼辦?
    疑似被咬後患了一種叫無形體病的病症。據河南省疫控中心負責人介紹,自2007年5月首次出現疫情以來,截至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監測和報告245例疑似無形體病例,死亡2例,主要集中在信陽市商城、溮河區、光山和平橋區。(據新華網)  昨日,長沙市疾控中心有害生物防治科李平非副主任醫師說,長沙也分布有蜱,但沒有發現因蜱咬傷而患上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的患者。
  • 狗狗被蜱蟲咬了該怎麼辦?
    在幾種比較常見的寄生蟲問題當中,蜱蟲算是常見又最危險的一種,那麼這次我們就來解答一下這個關於蜱蟲的問題。(為了避免閱讀不適,所以不會出現密集、可怕的蜱蟲圖片)【一】蜱蟲是一種怎麼樣的寄生蟲?蜱蟲也叫草爬子、扁蝨,它的品種其實很多,全世界有800多種,而我國目前發現了100多種。
  • 夏天被蜱蟲咬了怎麼辦?拍打、硬拔、捏爆、火燒都是錯的!
    夏天是被蜱蟲叮咬的高發期,家住江北區珠江太陽城的市民唐女士險些中招。「我出門遛狗,回到家給小狗洗澡時發現一隻蜱蟲附著在小狗的腿上。」經寵物醫院專業處理後,唐女士感到一絲後怕:「這次遭殃的是小狗,如果是家裡小孩被咬,後果恐怕更嚴重。」
  • 蜱蟲咬傷大意不得 醫生:夏天要多提防這些蟲子
    最近一段時間,山醫大一院小兒外科已接診了3名被蜱蟲叮咬的小患者。省疾控中心專家也指出,盛夏蜱蟲滋生,市民出門玩耍或照顧寵物時,一定要做好防護,多加留心。  接連有孩子被蜱蟲咬傷  7月初的一天深夜,山醫大一院小兒外科值班室的門被敲響了,一對年輕夫婦抱著一個沉睡的男童來找醫生。
  • 夏天來臨 在加拿大被這種蟲咬一口 有可能癱瘓甚至死亡!
    去年,美國有一個叫Evelyn的小姑娘被蜱蟲咬了之後,完全無法站立,即使在父母的幫助之下也無濟於事。1975年美國康乃狄克州萊姆鎮發生此病流行,1980年才被命名為萊姆病,並確定其發生與硬蜱叮咬有關。最常見的症狀是皮膚會出現不會癢也不會痛的紅斑,稱為遊走性紅斑,通常發生於被叮咬後一周,大約有25%的人不會生紅斑。
  • 三人被蜱蟲咬傷兩人喪命 蜱蟲咬傷後如何緊急處理
    5月底6月初,他的小舅子和嶽母先後因被蜱蟲叮咬去世。6月9日,李先生在送丈母娘骨灰去墓地的路上也被蜱蟲叮咬後生命垂危,在鼓樓醫院經過近20天的搶救治療終「化險為夷」,今天已準備出院。  蜱蟲體內有一種可怕的病毒,叫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也稱新型布尼亞病毒)。
  • 美洲花蜱正在移民加拿大,被咬以後再也不能吃紅肉
    CBC記者Marcy Cuttler報導說,造成沃特斯對紅肉過敏的罪魁禍首是美洲花蜱(Amblyomma americanum,亦稱美洲鈍眼蜱和孤星蜱)。這種蜱蟲原本生活在美國東南部,但是隨著氣候變暖,近年來它們也開始附在動物和鳥類身上偷越國境,北上加拿大。美洲花蜱在叮咬時釋放出一種名叫alpha gal的蛋白質。
  • 身上出現這個「小黑點」,非常危險!千萬當心!
    一種可以致病甚至危及生命的蟲子可能正向你靠近……尤其身上冒出「小黑點」的時候千萬不要大意近日,安徽一家長發現8歲的亮亮在出門玩耍回家後頭頂上多了一個小黑點,湊近一看,竟然是一隻圓滾滾的小蟲子點擊播放 GIF 0.0M安徽曾有多人被蜱蟲咬傷身亡2019年5月,舒城縣湯池鎮魯畈村一位五十多歲大媽在山上摘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