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蜱蟲咬傷喪命 一家三人被蜱蟲咬傷兩人喪命

2020-12-01 中華網

被蜱蟲咬傷喪命,一家三人被蜱蟲咬傷兩人喪命。

近日,家住江蘇盱眙鐵山寺附近的宋先生(化姓)一家可謂是禍不單行被蜱蟲咬傷喪命。先是5月底6月初,小舅子和嶽母先被蜱蟲咬傷喪命,被蜱蟲咬傷後因為在當地醫院遲遲未能確診,多器官衰竭而病重不治,令全家沉浸在巨大的悲傷之中。可誰知在宋先生為嶽母處理喪事的過程中,裸露在外的右小臂也不小心被蜱蟲咬了一口,這讓他也在鬼門關走了一遭。在南京鼓樓醫院救治下,宋先生脫離了危險。

被蜱蟲咬傷喪命 一家三人被蜱蟲咬傷兩人喪命

蜱蟲

為什麼蜱蟲叮咬後會生病呢?

小小蜱蟲究竟是什麼?咬一口怎麼還會致命?原來,蜱蟲體內有一種可怕的病毒,叫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也稱新型布尼亞病毒),這種病毒可以通過蜱蟲叮咬而傳播給人,引起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病是首先在中國發現的。

目前,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在國內的流行主要分布在江蘇、安徽、河南、山東、湖北、河北、遼寧等多個省份,當然,主要集中在以上省份的山區、丘陵和森林地帶的農村地區,而發病的人群,主要是經常在戶外勞動或熱衷野外運動的人。除了在中國,鄰近的日本、韓國、朝鮮等國家和地區,也有很多的病例報導。而南京鼓樓醫院目前接診到的約160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患者大都來自江蘇和安徽交界處的農村地區,如盱眙、滁州、明光等地。

被蜱蟲咬傷喪命 一家三人被蜱蟲咬傷兩人喪命 

宋先生被蜱蟲咬傷後留下的疤痕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呈現季節性的發病。發病季節絕大多數在5-11月,5-7月為主要高峰期,9月份為次高峰期,不同地區可能略有差異。原因是蜱蟲在這個季節範圍裡會大量生長、繁殖並在野外環境中活動,同樣,這與人群也會在這個季節廣泛地開展生產勞動以及戶外活動有關。今年4月份以來,南京鼓樓醫院感染科已經收治了17例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的患者,其中有兩例患者因為到院太晚、病情過重,經搶救無效死亡。

被蜱蟲叮咬後,2天至1月後都有可能發病

南京市鼓樓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吳衛華介紹,被蜱蟲叮咬後,人最短在2-3天後發病,也有會在1個月左右起病,通常1-2周左右。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一旦起病,最典型的病程可分為發熱期、多器官功能衰竭期、恢復期三個主要的過程。大多數人會表現為急性發熱,體溫一般在38.0℃以上,伴有畏寒、食欲不振、乏力、肌肉酸痛,早期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症狀為主,部分患者有出血傾向,表現為皮膚瘀點瘀斑、牙齦出血、球結膜出血,少數患者病情危重,可出現意識障礙、肺出血、腦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重症患者多合併神經、精神症狀,預後較差。

該病病死率達12.7%-32.6%,而且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僅有對症支持治療。老年患者、合併基礎性疾病者、治療不及的患者往往到院後往往病情偏重,預後較差。但大多數患者經早期、及時、積極治療後一般預後良好。少數患者可遺留神經系統後遺症。吳衛華提醒,被蜱蟲叮咬後出現發熱請及時就醫。

高發季如何預防蜱蟲咬傷?

首先,應儘量避免在蜱類主要棲息地如草地、樹林等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此類地區,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提倡穿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裡;穿淺色衣服可便於查找有無蜱爬上;針織衣物表面儘量光滑,這樣蜱不易粘附;每天的旅遊活動結束後,旅遊者還要仔細檢查他們的身體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發現蜱後立即清除。必需在野外作業或露營時,衣服和帳篷等露營裝備可用殺蟲劑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驅避劑等。

值得指出的是,在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患者的尿液、糞便、唾液中檢出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密切接觸患者血液、排洩物、分泌物等可導致感染。家人特別是陪護的家屬要注意自我保護,接觸患者時注意帶防護設施,避免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或嘔吐物等,因為,除了蜱蟲叮咬可以感染病毒發病以外,正常人也可以通過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或嘔吐物而感染,近年來,我們醫院已經陸續發現並確診了多例家人照顧病人而感染的的實例。因此,和其它通過蟲媒傳播的疾病不一樣,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可以人傳人,了解這一點非常的重要,特別對已經患病者的家人來講,需要提高警惕,防止照顧病人而感染髮病。

被蜱蟲咬傷喪命 一家三人被蜱蟲咬傷兩人喪命

蜱蟲咬傷後如何緊急處理?

蜱常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一旦發現有蜱已叮咬、鑽入皮膚,可用酒精塗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出蜱,或用菸頭、香頭輕輕燙蜱露在體外的部分,使其頭部自行慢慢退出。燙蜱時要注意安全,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取出後,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診斷是否患上蜱傳疾病,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即使未發現被蜱叮咬,從疫區旅行回來的人員也應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等症狀,應對疫區的蜱傳疾病保持警惕。

發現蜱蟲時,無論是在人體或動物體表,還是游離在牆面、地面,千萬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取然後燒死;如不慎皮膚接觸蜱蟲,尤其是蜱蟲擠破後的流出物,要進行消毒。

吳衛華特別提醒,如果有蜱蟲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熱等疑似症狀或體徵,應及早就醫,並應該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

相關焦點

  • 被蜱蟲咬傷喪命 致命蜱蟲長什麼樣子
    江蘇:一家子三人被蜱蟲咬傷,兩人身亡  近日,江蘇盱眙鐵山寺附近的宋先生(化姓)一家可謂禍不單行先是5月底6月初,小舅子和嶽母先後被蜱蟲咬傷後,因在當地醫院遲遲未能確診,多器官衰竭而病重不治。可誰知在宋先生為嶽母處理喪事的過程中,裸露在外的右小臂也不小心被蜱蟲咬了一口,這讓他也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他去鐵山寺處理嶽母的喪事,當時感覺右小臂被什麼蟲子咬了一口,後來到當地鄉鎮衛生院就醫,因為不能肯定是被蜱蟲咬傷的,就簡單地進行了消毒處理。
  • 三人被蜱蟲咬傷兩人喪命 蜱蟲咬傷後如何緊急處理
    近日,家住江蘇盱眙鐵山寺附近的李先生一家可謂是禍不單行。5月底6月初,他的小舅子和嶽母先後因被蜱蟲叮咬去世。6月9日,李先生在送丈母娘骨灰去墓地的路上也被蜱蟲叮咬後生命垂危,在鼓樓醫院經過近20天的搶救治療終「化險為夷」,今天已準備出院。
  • 1家3口被咬2人喪命
    蟲子雖小但可致命夏季是寄生蟲類高發的季節,特別是在農村或者野外出行的時候一定要小心避免蚊蟲叮咬,蚊子還好說,可被一些寄生蟲叮咬卻很可能是致命的三人被咬兩人喪命>近日江蘇省盱眙縣的一名男子就被蜱蟲咬了一口險些喪命,在南京鼓樓醫院的緊急救治下才脫離了危險,更為關鍵的是,這名男子是在給親人處理喪事的工程中在野外被蜱蟲咬傷,而他的兩位親人正是被蜱蟲咬傷而喪命。
  • 13歲男孩被蜱蟲咬傷 一個月後生命垂危(圖)
    森林腦炎  潛伏期長的可達35天  森林腦炎是由黃病毒屬中蜱傳腦炎病毒所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傳染病,蜱為其傳播媒介。  潛伏期  一般為10~15天,最短2天,長者可達35天。接種後,可以預防患上被蜱蟲咬傷引發森林腦炎。一旦被蜱蟲咬傷,再接種疫苗,就不起作用了。「因為抗體形成的時間,沒有發病的時間快!」專家說,對於目前周通的情況,已經不適合用疫苗來治療。  4問蜱蟲  1 蜱蟲愛在哪兒「作案」?  蜱(pí),也叫壁蝨,俗稱草扒子、狗鱉、草別子、牛蝨等。
  • 奪命蜱蟲 被蜱蟲咬傷如何處理?
    而武漢胡女士端午爬山時被蜱蟲咬傷,幾天後才發覺,只能被迫挖肉取蟲。蜱蟲有芝麻綠豆大小,頭部會扎進肉中,被咬後嚴重可致人死亡,2010年蜱蟲就曾致河南18人亡!  蜱的危害  蜱叮人後可引起過敏、潰瘍或發炎等症狀,更為嚴重的是蜱可傳播多種疾病。
  • 女子在家被蜱蟲咬後 不敢回家重新裝修房屋(圖)
    第二天一早,她把五歲的女兒送到了父親家,然後到渝中區一家皮膚專科醫院檢查。因為沒有辦法證明是被蟲子咬傷,醫生根據她的症狀開了一些擦的外用藥物後,診斷為皮炎。  桑潔再不敢回家。在朋友的幫助下,她搬進一家酒店居住。「我不在家時,第一件事情就是請來殺蟲公司消毒。」殺蟲公司撬開她家剛裝修2個月的木地板,在地板上發現了類似咬桑潔的蟲。
  • 被蜱蟲咬過會有生命危險嗎?被咬了怎麼辦?
    如果被蜱蟲要到該怎麼辦呢?自然界中又有哪些能殺人的害蟲呢?那就讓我們往下看吧。被蜱蟲咬到該怎麼辦蜱蟲俗稱壁蝨、扁蝨或草爬子,它只有火柴頭大小,多以血液為食。蜱蟲主要出現在草地或樹林中,所以出外最好噴抹防蚊液,並穿著緊口、淺色、光滑的外衣。而最近,也時常能看見蜱蟲要死人的報導。
  • 一家三人被蜱蟲叮咬兩人身亡
    剛剛辦理出院的52歲李師傅(化姓),來自盱眙,家裡短短一個月當中三人因蜱蟲叮咬致病,其中小舅子和嶽母先後因「蜱蟲病」去世。被恐懼籠罩的一個月一家三個人發「怪病」 兩人不幸身亡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鼓樓醫院感染科病房,已經痊癒的李師傅即將辦理出院手續。回想5月下旬以來的一幕幕,依舊驚魂未定。
  • 廣東18年不見蜱感染 瀋陽曾現「食人蟲」就是蜱
    何劍峰說,一些農村小孩還曾拿蜱來玩,農村人也常說「牛蜱」、「羊蜱」、「草蜱」,其實就是附在各種動物或植物上的蜱。據悉,廣東省疾控中心從1992年已開展對蜱及其傳播的疾病的研究和監控,發現蜱既可以傳播細菌,也可以傳病毒,還可以傳播立克次體(一種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物質)。
  • 全面解讀無形體病 被蜱蟲咬了該怎麼辦?
    (據新華網)  昨日,長沙市疾控中心有害生物防治科李平非副主任醫師說,長沙也分布有蜱,但沒有發現因蜱咬傷而患上人粒細胞無形體病的患者。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熱伴全身不適、頭痛、乏力、肌肉酸痛等疑似症狀,應及早就醫。
  • 蜱(pí)蟲,被我們忽略的危險
    最近科裡來了一位被蜱(pí)蟲咬傷的患者。蜱(pí)也叫壁蝨,鱉吃,俗稱狗鱉、草別子、牛蝨、草蜱蟲、狗豆子、牛鱉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讀音shà)等。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於牲畜等動物皮毛間。
  • 夏末秋初蚊蟲肆虐 被蟲咬傷切勿拖延
    專家提醒,夏末秋初高溫伴隨雨水頻發,蚊蟲依舊肆虐,被蟲咬傷切勿輕視。被小小跳蚤咬一下竟然要住院,這是怎麼回事呢?主治醫師彭友華介紹,沈先生患的是蟲咬性皮炎,且由於延誤治療誘發了自身敏感性皮炎。蟲咬性皮炎醫學上也叫「丘疹性蕁麻疹」,常發於暴露部位,如臉、頸、四肢等,通常表現為紅色水腫性丘疹,表面可出現水皰及大皰,皮損中心可見叮咬痕跡,有刺痛、灼疼、奇癢的感覺,嚴重者損傷的部位可出現膿皰瘡以及發燒的症狀。這是一種被昆蟲、節肢動物叮咬,或因接觸昆蟲的毒毛而引起的皮膚炎性反應。
  • 夏季經常被蟲咬,不僅光癢,嚴重的還會致命,謹防夏季這3種蟲!
    這就是平常常說的由於蟲咬所引起的皮炎,蟲子叮咬所引發的皮炎由於被叮咬程度,出現的症狀也因人而異,往往小孩的反應更為強烈一些。 針對這些常見的蟲咬皮炎,及時給予清熱涼血,解毒燥溼的中藥外敷,如苦參、馬齒筧,薄荷等,同時再搭配爐甘石洗劑
  • 夏天被蜱蟲咬了怎麼辦?拍打、硬拔、捏爆、火燒都是錯的!
    受訪者供圖警惕:蜱吸血過程會傳播多種病原蜱,屬於蛛型綱蜱蟎亞綱,是廣泛分布的吸血節肢動物。據重慶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監測,近期市內多地出現蜱。成蜱多寄生於大型家畜或野生動物,幼蟲及若蟲則多寄生於小型哺乳動物。人或動物經過時會攀爬到身上,主要附著在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柔軟部位。
  • 夏天被蟲子咬該怎麼辦 這幾種蟲咬傷需注意
    前段時間網上報了這樣一則消息:一浙江姑娘半夜在床上「中招」了:她在睡夢之中突然被一陣刺痛驚醒,打開手機電筒,赫然發現床上有一條蜈蚣,而她的腳已經顏色青紫,高度腫脹了……夏季來臨,需要預防蟲咬傷!這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蟲咬皮炎,是由於我們接觸蟲子毒液或蟲體的粉毛後引起的皮膚水腫發炎現象。具體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主要取決於人體對這些毒素的反應大小。孩子皮膚嬌嫩,水分足,接觸蟲子毒素的部位若是在組織疏鬆地方,如眼瞼、唇部、生殖器等,炎性滲出顯著,可發生高度腫脹,需要特別關注。對於過敏體質人群,在沒有接觸蟲子的身體部位也可能會出現皮疹。
  • 狗狗被蜱蟲咬了該怎麼辦?
    主要傷害之三:森林腦炎這是一種主要由全溝硬蜱傳播的疾病,也被叫做蜱傳腦炎,腦炎病毒可以在這種蜱蟲的身體裡保存很久,通過叮咬、吸血的過程傳染給其他動物。主要表現為被蜱蟲叮咬之後出現發熱、乏力、頭痛、肌肉痛、嘔吐、昏迷、癱瘓等等,同樣是比較危險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