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科裡來了一位被蜱(pí)蟲咬傷的患者。蜱(pí)也叫壁蝨,鱉吃,俗稱狗鱉、草別子、牛蝨、草蜱蟲、狗豆子、牛鱉子。在四川方言中有叫逼煞(讀音shà)等。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於牲畜等動物皮毛間。不吸血時,小的才幹癟綠豆般大小,也有極細如米粒的;吸飽血液後,有飽滿的黃豆大小,大的可達指甲蓋大。關於這種蟲之前也是在網上看到類似的文章,現在在現實中碰到了我想寫篇文章讓更多人了解這種蟲並且讓更多人知道如何處理以及避免被咬傷的機率。
患者是在山上採茶時被咬傷的,當時以為是普通蟲便想用手去掃 。而這種蟲咬上之後它的口器會使勁往皮膚裡鑽,越鑽越緊,單純用手去除很可能就是斷其身子,而口器依然緊緊鑽在你的皮膚裡,這位患者就是。好在患者沒有忽視這一殘剩在皮膚裡的一點,她隨及立即去了就近的診所,那裡的醫生將剩餘的清除了,建議她來醫院進一步檢查。
我們收到這位患者入院時她的局部皮膚紅腫,癢感,中央有蟲咬的痕跡,我們立即給患者做了對症處理,現在患者恢復已出院。
對於這種蟲,它主要出現在夏天,如果發現被咬的時候,不要生拉硬扯,小心弄傷自己的皮膚和預防蜱蟲的口器斷在皮膚裡面,主要方法就是可以用酒精、煤油、塗在它的腦部,還有可以用香菸燙蜱蟲或是點蚊香,它就會自己鬆口出來。當取下蜱蟲後,傷口一定要消毒,如果還有蜱蟲的口器斷在皮膚力量,要馬上去醫院手術取出來。它跟普通蚊蟲叮咬並不一樣,被咬傷後有紅腫,有的會出現發燒,噁心,嘔吐,頭痛,被咬不可怕,可怕的是蜱蟲自身攜帶的病毒一旦進入血液中重者會引起心力衰竭等。蜱蟲咬傷潛伏期很短,一般幾個小時,至幾天發病,不會潛伏几個月,甚至一年的。預防蜱蟲措施:比如穿防護服,紮緊褲腳、袖口和領口等,就算是暴露在外的皮膚,也要塗好驅蟲劑,當離開的時候,要檢查一下身上有無蜱蟲,不然帶回家裡都不知道。所以夏天到了希望大家儘量不要去蟲草較多的地方,叢林,山上等,安全第一。
小蟲雖小,危害甚大
蜱蟲叮咬不可輕視
一定要做好防護
敬請轉發提醒
!!!
(程瑤,就業於安慶中醫醫院,業餘愛好看書,寫作,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