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曹務春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趙方慶團隊合作,首次報導了我國六大廣泛分布的蜱種的高質量基因組,並首次闡明了它們的基因組多樣性、群體遺傳結構,以及病原體分布特點。相關成果8月18日發表於《細胞》期刊。
作為一種人獸共患病的重要傳播媒介,蜱能傳播40餘種疾病,可導致死亡或慢性後遺症。而防控蜱及蜱媒傳染病,急需對蜱生物特性的遺傳背景、物種基因組多樣性、病原體—宿主相互作用等關鍵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但此前全球只發布了1個蜱種(肩突硬蜱)的基因組。
上述兩個中國團隊自20多年前就啟動了新蜱媒傳染病發現與溯源研究,鑑定了10餘種新蜱媒傳染病病原及其流行特徵。該研究採用三代測序結合Hi-C技術輔助基因組組裝,最終獲得了六大蜱種高精度基因組圖譜,包括全溝硬蜱、長角血蜱、森林革蜱、亞洲璃眼蜱、血紅扇頭蜱和微小扇頭蜱。
研究人員系統闡釋了不同蜱種的演化歷史及分化時間,並通過比較基因組和差異轉錄組分析,從血紅素利用、鐵代謝、活性氧平衡、細胞與體液免疫幾方面揭示了蜱專性吸血的遺傳學基礎。該研究首次為識別蜱攜帶的大量微生物與新發病原體提供了重要的微生物組數據,為建立重點物種、熱點地域的蜱媒傳染病風險識別與預警提供了重要基礎。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雷嘉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