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線蟲基因組存在DNA甲基化現象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線蟲基因組存在DNA甲基化現象

  中新社深圳10月18日電(記者 鄭小紅)中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首次證實線蟲基因組中存在DNA甲基化現象,從而改寫了傳統觀念中線蟲中沒有該表觀遺傳修飾的歷史,同時也使以DNA甲基化序列做靶標進行抗寄生蟲藥物研發成為可能,為抗旋毛形線蟲病的藥物開發提供了全新思路。

  吉林大學和華大基因合作完成的旋毛形線蟲不同發育階段DNA甲基化差異分析的相關研究成果,18日在國際著名期刊《基因組生物學》上發表。

  DNA甲基化是一種典型的表觀遺傳修飾現象,其功能和分布在當前研究中受到廣泛的關注。而線蟲是研究基因發育調控等生物學過程的重要模式動物,但令人驚奇的是作為最常見的模式動物之一,在秀麗隱杆線蟲中並不存在DNA胞嘧啶甲基化現象,從而使之成為生命樹上的一個特例。更進一步延伸,傳統的觀點認為所有線蟲都不存在DNA甲基化現象。

  在該項研究中,科研人員採用MethylC-Seq測序技術對11種線蟲的DNA甲基化進行了研究,發現另一種寄生線蟲——旋毛形線蟲是唯一具有甲基化現象的種屬,且首次證實了在線蟲中存在DNA甲基化。

  旋毛形線蟲是分布極為廣泛的病原體,其感染對象為包括人在內的各種哺乳動物等。研究人員發現在旋毛蟲的不同生活周期中,DNA甲基化程度變化顯著,旋毛形線蟲從出生到成熟的轉變期間,DNA甲基化出現了顯著上調。此外,研究人員還特別發現DNA甲基化過程對調控寄生狀態的基因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該研究同時表明,DNA甲基化序列可能可以作為一種全新的藥物靶標,為對抗旋毛形線蟲病的藥物開發提供新的途徑。(完)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首次構建豬脂肪和肌肉DNA甲基化圖譜
    由四川農業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主導,中、美、英、加等四國共12個單位的50多位研究人員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豬脂肪和肌肉組織的基因組甲基化圖譜》,22日在國際著名學術雜誌《自然-通訊》上發表。
  • 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所等在DNA甲基化參與調控大豆與大豆胞囊線蟲...
    大豆胞囊線蟲(Soybean cyst nematode, SCN; Heteroderaglycines)病是引起大豆減產的病害之一,研究大豆-線蟲互作機制對提出新的病害防控策略、培育抗胞囊線蟲病的大豆新品種具有重要意義。
  • 北大團隊首次單細胞水平上剖析早期胚胎甲基化動態
    為了進一步了解在精子和卵母細胞受精後,基因組大規模去甲基化的同時,著床前胚胎是否存在從頭加甲基化,並分別探討父母親本來源的DNA甲基化在胚胎發育中的重編程規律,該團隊通過全基因組DNA甲基化組高通量測序對人類的植入前胚胎進行了系統分析。
  • 大型人類基因組甲基化分析研究揭示表觀遺傳變異普遍存在
    隨著研究的深入,表觀變異通常被認為是導致基因沉默的啟動子超甲基化事件,與許多人類疾病有關。但關於人類基因組中罕見的表觀遺傳變異存在和分布的相關研究仍較少。為了解相關問題,西奈山伊坎醫學院遺傳與基因組科學副教授Andrew Sharp領導進行了一項大規模表觀遺傳研究。
  • 美國科學家發現引發癌症的關鍵——DNA甲基化不平衡的特定位點
    近日,美國的研究人員通過DNA修飾測序,發現了引發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關鍵:DNA甲基化不平衡的特定位點。在全基因組掃描中,我們往往很難定位與癌症關係最密切的基因變異。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通過放大多個正常組織和癌症組織中與DNA甲基化失衡相關的關鍵基因位點,能夠在更廣泛的統計信號下發現引發癌症的新線索。
  • DNA甲基化 |「雙面間諜」或將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思路!
    毫無疑問,胞嘧啶甲基化的缺陷與發育異常、遺傳疾病以及癌症有關。最新的一項研究中,La Jolla免疫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了DNA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之間的平衡是如何阻止基因組不穩定性,進而阻止癌症發展的。
  •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 m6A選擇性甲基化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級中心生物信息室宋述慧課題組,研究發現了RNA的選擇性甲基化現象,並探索了其可能的產生機制。  此外,在對數據的深度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m6A的甲基化存在組織或細胞的特異性和選擇性。
  • 研究發現DNA甲基化的不完全重置
    生物體內的每個細胞都具有相同的DNA序列(基因組),是DNA序列的差異性表達(基因開啟和關閉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細胞類型。甲基化往往出現在不活躍的基因上,而這項研究首次對原始生殖細胞上的甲基化情況進行了全基因組研究。  研究人員利用Illumina測序平臺生成了高解析度的甲基化圖譜,標註了原始生殖細胞中DNA去甲基化的時機和位點。
  • 基因組印記是DNA甲基化影響基因表達的重要例證
    維持性甲基化酶可以在甲基化的DNA模板鏈的指導下,使其互補鏈中對應位置上的CpG發生甲基化,從而在子代細胞中恢復豪代的甲基化狀態。如果用基因打靶的方法除去主要的DNA甲基化酶,小鼠的胚胎就不能正常發有而死亡,可見DNA的甲基化對基因表達調控是重要的,不過,DNA甲基化與基因活性的關係並不是絕對的。
  • 昆明植物所雙子葉胚乳型種子基因組DNA甲基化研究獲進展
    在植物中,DNA甲基化主要發生在CG、CHG和CHH序列上(其中H代表非G的鹼基類型),分別由MET1、CMT3和RNA指導的DRM2甲基轉移酶來維持;同時,開花植物中還存在DNA的主動去甲基化過程,由DNA糖基化酶通過剪切修復機制實現。目前在植物中主要發現三類DNA糖基化酶即:DME,ROS1,DML2和3。因此,基因組最終的甲基化水平是由DNA甲基轉移酶和去甲基化酶的活動共同決定。
  • 基因研究新突破:科學家揭開DNA甲基化之謎
    甲基化是由一種叫做甲基轉移酶的酶來完成的,這種酶以特定的模式用甲基修飾DNA,在DNA上形成表觀遺傳層。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努力分辨出哪種酶負責哪種模式。有了這些知識,你就可以用人工甲基化體構建生物模型,模仿你想要引入DNA的菌株的甲基化模式。這樣你可以確保「生存」介紹了DNA,」專家說,本文的第一作者Torbj rn lsh j從導航系統Biosustain詹森。 當科學家們試圖將外來DNA引入宿主生物,例如細菌或酵母時,常常會遇到甲基化的問題。
  • 水稻全基因組DNA腺嘌呤甲基化圖譜被繪製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谷曉峰課題組繪製了全基因組腺嘌呤甲基化修飾圖譜,並發現其參與生長發育、光合作用、逆境適應等生物學功能。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培育高產、穩產、優質等綜合性狀優良的水稻品種是科學研究和生產中的重大需求。作為兩個主要亞種,秈稻和粳稻具有不同的農藝性狀,相對而言秈稻產量較高,粳稻食用品質更好。
  • Alpha助力DNA甲基化表型調控新發現
    作者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塔頓布朗拉赫曼症候群(Tatton–這兩種疾病具有相同的臨床特徵,這就非常有意思了:這預示著組蛋白修飾和DNA甲基化修飾可能存在機制上的關聯性。首先,研究人員通過全基因組分析和ChIP-seq分析方法發現,組蛋白甲基化修飾H3K36me2和H3K36me3的富集區域非常類似,且明顯區別於其他組蛋白甲基化修飾如H3K9me3和H3K27me3所劃分的區域。
  • DNA甲基化
    好多讀者說找不到我們公眾號了大家星標一下,下回就能正常看到推送了喲~DNA甲基化在DNA共價修飾中,最主要的就是DNA甲基化。在DNA鹼基上增加甲基基團的化學修飾稱為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DNA甲基化在除酵母以外的所有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多發生於胞嘧啶的第5位碳原子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5mC)。在哺乳動物中,5mC大多發生於CpG二核苷酸中,而CpG常常在基因5′-端的調控區成簇串聯排列,構成CpG島,大小為300〜3 000 bp。
  • 測出植物寄生型線蟲基因組序列
    科學家們在7月出版的《自然—生物技術》期刊上報告說,他們測出一種植物寄生型線蟲的基因組序列,這是首次測出已知植物寄生型多細胞動物的基因組序列,從而讓大家能夠瞥見無性動物的原始生命之光,這類根結線蟲的雄性對後代的衍生沒有貢獻。
  • Cell Host & Micro:科學家發現瘧原蟲基因組中存在DNA的甲基化修飾
    文中,研究者發現,瘧原蟲基因組中較低水平的DNA甲基化對於其生存至關重要;DNA的甲基化是一種DNA修飾的過程,其在機體發育和疾病發展過程中非常重要。另外DNA甲基化也和許多人類疾病相關,包括癌症、神經性疾病等。
  • 研究發現RNA介導DNA甲基化參與調控草莓成熟
    Genome Biology 期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郎曌博研究組和植生生態所張一婧研究組合作完成的題為Downregulation of RdDM during strawberry fruit ripening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RNA介導DNA甲基化通路在草莓果實成熟過程中的調控作用
  •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蛇類基因組
    中國科學家首次揭示世界上海拔分布最高的蛇類基因組 2018-08-黃松 攝   中新網成都8月1日電 (記者 賀劭清)記者8月1日從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獲悉,北京時間2018年8月1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PNAS(《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關於溫泉蛇研究的最新成果「比較基因組學研究解析變溫動物蛇類對高海拔環境的適應」。溫泉蛇。
  • 動物所發現DNA甲基化調控胚胎左右不對稱發育
    動物所發現DNA甲基化調控胚胎左右不對稱發育 來源:中科院動物所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9-13   今日/總瀏覽:1/3197
  • DNA甲基化是怎麼形成的?
    基因甲基化 DNA 甲基化是最早發現的基因表觀修飾方式之一,可能存在於所有高等生物中。DNA 甲基化能關閉某些基因的活性,去甲基化則誘導了基因的重新活化和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