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發現引發癌症的關鍵——DNA甲基化不平衡的特定位點

2020-11-28 澎湃新聞

原創 轉網 轉化醫學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Cathy

導言: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為DNA化學修飾的一種形式,能夠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改變遺傳表現。近日,美國的研究人員通過DNA修飾測序,發現了引發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關鍵:DNA甲基化不平衡的特定位點。

在全基因組掃描中,我們往往很難定位與癌症關係最密切的基因變異。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通過放大多個正常組織和癌症組織中與DNA甲基化失衡相關的關鍵基因位點,能夠在更廣泛的統計信號下發現引發癌症的新線索。

這項研究由美國新澤西州哈肯薩克大學醫學中心、約翰·瑟勒癌症中心(JTCC)、哈肯薩克子午線發現與創新健康中心(CDI)以及喬治敦倫巴第綜合癌症中心的作者於6月29日聯合發表在核心期刊《基因組生物學》上。題目為「Allele-specific DNA methylation is increased in cancers and its dense mapping in normal plus neoplastic cells increases the yield of disease-associated regulatory SNPs」

研究人員通過對癌症組織和健康組織的整個基因組進行DNA修飾測序並分析,發現了癌症和其他疾病風險的關鍵:DNA中甲基化不平衡的特定位點。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和CDI的成員,Catherine Do博士說:「我們的等位基因特異性甲基化的密集圖譜(即基因變異導致的DNA甲基化失衡)將有助於其他科學家將他們的工作重點放在與疾病最相關的基因變異上。因為我們還深入研究了這種現象的機制,以了解它如何導致疾病易感性,所以我們的研究將有助於為個性化藥物和藥物開發確定新的生物途徑。」

負責這項研究的CDI實驗室主任Benjamin Tycko博士說:「癌細胞是可恨的,但在我們的方法中,我們讓它們為研究發揮作用。在癌組織中,這些等位基因特異性甲基化的「足跡」比正常組織中更為豐富。但由於Catherine的研究表明,它們是由相同的生物途徑產生的,所以我們可以利用我們的緻密圖譜來了解癌症和非癌性疾病的起源,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經精神疾病和心臟代謝疾病。」

目前的研究已經建立了在這類方法中最大的高質量數據集之一。在這項研究的DNA樣本中,有來自89名健康對照組的各種組織類型,加上JTCC腫瘤學家和外科醫生治療的三種腫瘤的16種癌症樣本:B細胞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和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一種常見且難以治療的腦腫瘤)。

研究人員從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中識別了15112個等位基因特異性甲基化位點,其中1838個位點位於疾病易感性統計信號附近。他們已經將這些數據公開,這樣其他科學家就可以在「後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中檢驗新的假設。

在這項新發現中,這篇論文還報導了非編碼突變(不改變蛋白質序列)「可能通過對基因表達的長期調控作用而在癌症中發揮作用。」論文中引用的一個具體例子是一種導致TEAD1基因中等位基因特異性甲基化的突變,有證據表明,這種突變在侵襲性和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中過度表達。

另一個發現是,某些與疾病相關的基因變異可以存在於「染色質沙漠」中,即DNA中很少或沒有特定生物信號的位點,但這些位點是由等位基因特異性甲基化的足跡所揭示的,並且可能在細胞發育的不同階段開始活躍。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CDI多發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研究所所長David Siegel博士說:「這可能是確定癌症如何發生的關鍵性突破,並為我們提供更好的治療機會。在多發性骨髓瘤中發現導致TEAD1等基因表觀遺傳激活的非編碼突變,可能有助於我們確定開發新療法的最有希望的靶點。」

哈肯薩克子午線健康中心腫瘤科主任Andre Goy博士說:「像這樣先進的表觀遺傳學研究將在不久的將來推動臨床決策,著眼於DNA甲基化和基因表達的最詳細變化,可以幫助我們解開癌症是如何開始的謎團,以及如何戰勝癌症。」

喬治敦倫巴第綜合癌症中心的Louis M.Weiner博士說:「我非常看好這項研究的成果,這一研究對我們了解癌症及其潛在生物機理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些貢獻也可能應用於其他疾病。這項研究發現更充分地證明了將不同機構和專業的研究人員聚集在一起可以取得非常卓越的成果。」

參考:

【1】Do, C., Dumont, E.L.P., Salas, M. et al. Allele-specific DNA methylation is increased in cancers and its dense mapping in normal plus neoplastic cells increases the yield of disease-associated regulatory SNPs. Genome Biol 21, 153 (2020). https://doi.org/10.1186/s13059-020-02059-3

【2】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6-scientists-uncover-signposts-dna-cancer.html

【3】https://genomebiology.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3059-020-02059-3

原標題:《【新發現】美國科學家發現引發癌症的關鍵——DNA甲基化不平衡的特定位點》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DNA甲基化 |「雙面間諜」或將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思路!
    毫無疑問,胞嘧啶甲基化的缺陷與發育異常、遺傳疾病以及癌症有關。最新的一項研究中,La Jolla免疫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了DNA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之間的平衡是如何阻止基因組不穩定性,進而阻止癌症發展的。
  • 基因研究新突破:科學家揭開DNA甲基化之謎
    甲基化是由一種叫做甲基轉移酶的酶來完成的,這種酶以特定的模式用甲基修飾DNA,在DNA上形成表觀遺傳層。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努力分辨出哪種酶負責哪種模式。但在最近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丹麥技術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anish)諾和諾德基金會生物可持續性中心(Novo Nordisk Foundation Center for Biosustainability, DTU Biosustainability)的科學家們將酶與兩種細菌的特定甲基化模式結合起來
  • 基因甲基化是什麼意思?甲基化與癌症的關係解讀
    甲基轉移酶 Dnmt1是DNA甲基化的維持因子,在複製過程中維持DNA甲基化模式。當DNA進行半保留複製時,親代DNA鹼基保留原始的DNA甲基化模式。Dnmt1在複製位點結合,並通過在新形成的子鏈上添加甲基精確複製原始的DNA甲基化模式(Moore, et al. 2013)。DNA甲基化的作用就是調控基因的表達。
  • 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完全喪失戰鬥力原因,與DNA甲基化有關
    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完全喪失戰鬥力原因,與DNA甲基化有關 在與病毒或癌細胞的長期對抗中,機體免疫細胞會陷入疲勞,其中有些細胞完全喪失戰鬥力且難以恢復。
  • 研究發現植物DNA主動去甲基化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了植物DNA主動去甲基化的完整調控途徑,詳細闡述了植物DNA主動去甲基化的最新機制。同時,該研究揭示了擬南芥SWR1複合體通過識別常染色(組蛋白乙醯化)和異染色(DNA甲基化)標記物而被招募到染色質上的靶向機制。  DNA甲基化修飾發生於胞嘧啶的第五位碳原子上,是一種很重要的、保守的表觀遺傳學標記。DNA甲基化與DNA去甲基化決定了生物體內的甲基化水平和圖譜。
  • 鑑定癌症新方法DNA甲基化450K數據(下)
    DNA甲基化是一種經過充分研究的遺傳修飾,可調節真核生物的基因轉錄。其替代已被認為是癌症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項研究中,使用《癌症基因組圖譜》中的DNA甲基化450k數據來評估DNA甲基化數據對30種癌症類型的癌症分類的有效性。採用一種新的高維數據選擇方法(超過45萬個)。首先引入方差過濾以減少尺寸,然後使用遞歸特徵消除(RFE)進行特徵選擇。
  • Nat Commun:老化細胞中DNA甲基化扮演關鍵角色
    隨著個體年齡增加,機體DNA的甲基化模式會發生劇烈變化,DNA的甲基化模式被認為是機體DNA的第二種遺傳密碼,可以控制基因的開啟或關閉,然而這些改變引發的後果卻依然是一個謎。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美國威克森林浸信醫學中心(Wake Forest Baptist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多種族研究,包括對1264名年齡在55歲至94歲間的個體紅細胞中的甲基化模式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在橫跨基因組的45萬個位點檢測中,在DNA甲基化中年齡相關的差異佔到了8%
  • Nature:基於DNA甲基化的早期癌症檢測
    ,能夠通過甲基化DNA實現癌症的早期檢測。儘管這些結果還有待更多獨立樣本的驗證,但他們認為這有望催生非侵入性的新型癌症篩查檢測。研究人員在上周的《Nature》雜誌上介紹了一種基於免疫沉澱的實驗方案,能夠分析少量循環遊離DNA的甲基化組,從而檢測不同類型癌症所對應的大規模 DNA 甲基化變化,包括早期胰腺腫瘤。
  • 科學家發現人體製造健康t細胞的分子關鍵
    科學家在《實驗醫學雜誌》上發表報告,指出一種基因和蛋白質家族對免疫系統中成熟和功能完備的t細胞的形成至關重要,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為多發性硬化症和ibd等免疫疾病帶來新的療法。這一發現的意義在於ap-1轉錄因子在稱為風險位點地位點上積累並影響分子過程。風險位點是染色質上易於發生基因突變的位置,與多種免疫疾病有關,如炎症性腸病、過敏或神經退行性疾病多發性硬化。
  • 癌症嚴重性與甲基化程度有關
    來自西班牙國立癌症研究中心等處的科研工作者在冷泉港出版社的《基因組研究》(Genome Research)上發表文章,解析病毒的表觀遺傳學變異對癌症發生的關係,為病毒致癌理論增添了新的內容。
  • Tet雙加氧酶介導的DNA氧化去甲基化
    在哺乳動物中,DNA甲基化主要以5mC(胞嘧啶第5位碳原子的甲基化)的形式存在於CpG雙核苷酸位點。5mC廣泛分布於轉座子以及重複序列中,幫助維持基因組的穩定性。同時5mC還參與多種生物學功能,基因調控、遺傳印記、X染色體失活以及胚胎發育等都受到DNA的甲基化調控。DNA甲基化的異常可能會引起癌症等一系列人類疾病。
  • 美國科學家發現DNA生物時鐘
    原標題:美國科學家發現DNA生物時鐘   據英國《衛報》近日報導,一名美國科學家發現生物體內部的DNA生物時鐘,這種生物鐘可以測量生物體組織和器官的使用壽命。研究者稱如果能「重設」生物鐘,或將改變人體的衰老速度,永駐青春。
  • 精氨酸甲基化酶(PRMTs)和精氨酸甲基化—癌症最保守的秘密?
    圖1B 精氨酸甲基化的生化、細胞生物學及臨床相關性研究發現癌症患者 PRMTs 的表達量升高且伴隨著不良的預後,因此,PRMTs 成為了癌症藥靶研究的新熱點,僅三年的時間,PRMT1 和 PRMT5 抑制劑就進入了一期臨床試驗,為實體瘤和血液腫瘤的治療開闢了新的道路(圖2)。
  • 首次從結構上揭示酶DNMT3A介導的DNA從頭甲基化
    2018年2月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解析出一種在DNA甲基化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的酶的晶體結構。理解從頭建立的DNA甲基化的作用機制的一種困難是這些酶的結構是未知的。如今,這些研究人員解析出底物結合的DNMT3A的晶體結構。這一突破揭示出這種酶如何識別它的底物並讓這種底物甲基化---這對理解從頭建立的DNA甲基化是非常重要的。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生物化學副教授Jikui Song說,「這個結構揭示出DNMT3A分子攻擊同一個DNA分子上相鄰的兩個底物位點。
  • 研究發現DNA甲基化「印記」可作為癌症診療、預後的重要標誌物
    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控制基因的表達,在多個生物學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包括癌症的發生和發展。近日,來自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西京醫院等研究機構的科研團隊發現,DNA甲基化至少可以為4種常見癌症提供有效的分子標記,不僅僅可以準確診斷腫瘤組織,還可以作為預後的重要指標,該研究結果《DNA methylation markers fo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commoncancers》於《PNAS》期刊在線發表。
  • 動脈硬化或與DNA片段甲基化有關
    日本三重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日前發現,DNA片段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與動脈硬化密切相關。這一成果有助於開發以基因為目標的動脈硬化治療藥物。甲基作為一個化學基團,能結合在DNA鏈上的某些特定部位,這個過程叫甲基化。相反,甲基從DNA鏈上脫落的過程就叫做去甲基化。
  • 多篇研究成果聚焦甲基化研究領域新進展!
    維生素C缺乏導致異常的DNA甲基化譜,包括減數分裂和轉座因子的關鍵調節因子的不完全去甲基化。這些DNA甲基轉移酶對於哺乳動物組織發育和體內平衡是必不可少的。它們還與人類發育障礙和癌症有關,這就支持DNA甲基化在細胞命運的指定和維持中起著關鍵作用。
  • 檢測DNA甲基化識別四種常見癌
    這項工作由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張康教授與中國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郝曉柯教授及中山大學徐瑞華教授等人合作完成,相關論文發表在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甲基是指1個碳原子和3個氫原子結合。DNA(脫氧核糖核酸)甲基化涉及甲基修飾DNA分子。
  • 微創DNA甲基化檢測可識別至少四種常見癌
    作為一種最基本的表觀遺傳學現象,DNA甲基化即在基因的DNA序列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基因表達發生了改變,是正常發育過程所必需,但它與包括腫瘤發生發展在內的許多重要病理生理過程也密切相關。  他們發現,利用特定位點DNA甲基化水平的差異,在三個資料庫中區分正常組織和腫瘤組織的準確率超過95%,與傳統的診斷方法相當,但樣本僅需少量,且過程更加簡單快捷。更重要的是,利用結直腸癌特異性的DNA甲基化標記,可準確識別97%的結直腸癌肝轉移病灶和94%的結直腸癌肺轉移病灶。
  • 研究發現DNA甲基化的不完全重置
    Babraham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揭示了生殖細胞(卵子和精子)發育時DNA重置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