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DNA甲基化「印記」可作為癌症診療、預後的重要標誌物

2020-11-28 生物谷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轉移酶(Dnmt)的作用下將甲基(—CH3)選擇性地添加至DNA上的過程,是一種基本的表觀遺傳學修飾。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控制基因的表達,在多個生物學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包括癌症的發生和發展。

近日,來自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西京醫院等研究機構的科研團隊發現,DNA甲基化至少可以為4種常見癌症提供有效的分子標記,不僅僅可以準確診斷腫瘤組織,還可以作為預後的重要指標,該研究結果《DNA methylation markers fo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commoncancers》於《PNAS》期刊在線發表。

研究團隊在3種不同的資料庫中分析4種常見癌症(肺癌、乳腺癌、結腸癌和肝癌)與正常人的DNA甲基化信息差異,並進行3組列隊分析,分別為1,619例腫瘤組織和173例正常組織,791例腫瘤組織和93例正常組織,來源於中國人群394例腫瘤組織和324例正常組織。他們發現,DNA甲基化檢測能夠檢測癌症,且相較於傳統組織活檢,準確率達到95%。此外,甲基化檢測還能夠準確識別97%大腸癌肝轉移和94%的大腸癌肺轉移病例。

「由於10%的癌症屬於轉移性病變或者來源不明,所以癌組織的來源鑑定是選擇有效治療手段的關鍵。藉助DNA甲基化檢測,有望解決10%的未知,可確定腫瘤來源。」文章作者、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藥理學教授Michael Karin解釋。

「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爭取最大的康復和生存機率,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精準確定癌症類型或亞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基因組醫學研究所創始主任Kang Zhang博士表示,「微創活檢與DNA甲基化檢測結合將會給癌症精準醫學帶來重要影響。以DNA甲基化為分子標籤有望為癌症診療、預後提供更為精準的指標。」

Zhang認為,DNA甲基化可以通過更準確的診斷改善預後,特別是相對惰性或者侵襲性腫瘤。雖然這一研究只選取了4種常見癌症,但是他認為,DNA甲基化檢測可以應用於更多不同種類的癌症診療中。它的最大優勢在於只需要少量的組織獲得足夠的DNA就可以完成檢測。

DNA甲基化檢測表現出巨大的潛力,未來或有更多的探索DNA甲基化檢測的臨床應用及其在腫瘤個體化治療中的作用相關研究。(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DNA甲基化生物標誌物或可準確評估前列腺癌患者風險_DNA甲基化生物...
    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和其他生物標誌物是診斷和檢測前列腺癌的重要工具。但目前仍缺乏可選擇性識別具有高復發風險、可於幹預中受益和可安全選擇主動檢測患者的生物標誌物。分子診斷雜誌中報導了生物標誌物PITX2 DNA甲基化,該物質可通過芯針活檢獲取的少量組織來區分癌組織和非癌組織,並預測癌症復發風險。
  • Nat Commun:microRNA甲基化或能作為指示癌症發生的強大生物標誌物
    ;microRNAs能夠展現出癌症組織中的異常表達,同時其在體液中也較為穩定,因此其能作為指示癌症發生的有用生物標誌物;儘管研究者能以RNA的表達水平來測定microRNA,但技術缺乏靈敏性和準確性,尤其是儘管microRNA的測定是基於這樣的假設,即無論其是否被甲基化,其都能識別和調控靶點,但實際上它們的作用會隨著甲基化狀態的不同的發生改變,為此研究人員就想通過研究來解決這一問題。
  • 癌症生物標誌物重要研究成果解讀!
    對於這種類型的癌症,研究人員迄今沒有找到針對預後或對不同治療反應的可能性對患者進行分類的標記物。最近,來自西班牙國家癌症研究中心(CNIO)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發表的研究成功地找到了分類的標誌物,這是第一次將可治癒的患者與可能復發的患者區分開來。它還確定了新的藥理學指標,並表明在有這些指標的患者中,與現有藥物聯合治療可能是有效的。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癌症生物標誌物研究上的新發現
    儘管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胃癌的診斷和療法研究方面取得了多項研究進展,但其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因此,除了經典的方法外,科學家們還需要新的生物分子來幫助預測胃癌的預後並開發新型靶向性療法。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Bosnian Journa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土耳其非拉特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識別出了一種胃癌的新型獨立預後指標。研究者表示,P2X7受體是一種特殊的分子,其被認為在炎性事件和癌症進展過程中扮演著多項重要角色,該受體位於細胞膜上,其在多種類型癌症中的水平會增加。
  • 膠質母細胞瘤的生物標誌物研究進展
    儘管目前在診斷和治療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患者的預後仍很差。GBM的療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腫瘤的分子特徵,了解患者的基因背景有助於制訂診療決策。深入了解GBM的生物標誌物將有助於GBM的診斷、預後和預測,本文對其研究現狀及進展綜述如下。
  • 【中國科學報】研究發現促進腎透明細胞癌增殖與轉移的機制
    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研究員高山團隊聚焦DNA甲基化異常調控的lncRNAs(長鏈非編碼RNA)在腫瘤中的分子功能及機制的研究,並在腫瘤診斷靶點鑑定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癌症研究》。
  • DNA甲基化引領胃癌早篩新方向
    胃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約85%的胃癌被發現時已是中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臨床研究表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提升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胃癌的早期篩查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領域。
  • DNA甲基化+消化道新型標誌物,探索消化道腫瘤防治新方向
    據統計,全球約50%的消化道癌症發生在中國。胃腸鏡是臨床消化道疾病篩查的金標準,但由於「侵入式」、「不舒適」等諸多因素,許多人不會主動接受胃腸鏡檢查,以致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目前,我國約75%的胃癌被發現時已是中晚期,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低於30%。2020年11月12-15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廣州隆重召開。
  • 基因組印記是DNA甲基化影響基因表達的重要例證
    細胞中的DNA中腦化酶又分為兩類:化的CpG位點進行甲基中國化修飾,這一過程可能涉及特異性DNA序列的識別,對發育早期甲基化位點的確定具有重要作用。維持性甲基化酶可以在甲基化的DNA模板鏈的指導下,使其互補鏈中對應位置上的CpG發生甲基化,從而在子代細胞中恢復豪代的甲基化狀態。
  • 中國遺傳學會遺傳諮詢分會副主席盧煜明:cfDNA研究新突破,可用於...
    癌症患者的血漿DNA或可作為腫瘤診斷的生物標誌物許多研究指出,癌症患者的血漿中含有攜帶腫瘤的基因突變和腫瘤負荷信息的無細胞腫瘤DNA,如果能通過鑑定血漿中DNA的突變,那麼就可以利用液體活檢來無創診斷癌症了。近年來,血漿游離DNA(cell-free dna,cfDNA)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Cell:環狀RNA有望作為癌症生物標誌物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多種癌症中的circRNA進行了編目,並進行了初步研究,表明這些穩定的結構可能作為血液或尿液中的癌症生物標誌物。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2月7日的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Landscape of Circular RNA in Cancer」。
  • 美國科學家發現引發癌症的關鍵——DNA甲基化不平衡的特定位點
    近日,美國的研究人員通過DNA修飾測序,發現了引發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關鍵:DNA甲基化不平衡的特定位點。在全基因組掃描中,我們往往很難定位與癌症關係最密切的基因變異。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通過放大多個正常組織和癌症組織中與DNA甲基化失衡相關的關鍵基因位點,能夠在更廣泛的統計信號下發現引發癌症的新線索。
  • 表觀遺傳學臨床試驗和標誌物研究一覽
    表觀遺傳學是指可遺傳的由非DNA序列改變引起的基因表達的變化。引起表觀遺傳 的主要機制有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非編碼RNA等。這幾個方面就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主要內容,也是目前的研究熱點。,Gary Oosta, Ph.D.的一份有關表觀遺傳標誌物和臨床試驗的最新報告,報告重點是介紹近期表觀遺傳學臨床試驗和表觀遺傳學生物標誌物研究情況。為何表觀遺傳學標誌物如此有吸引力?
  • ...發現外泌體miR-24-3p抑制T細胞功能可作為鼻咽癌預後潛在標誌物
    最近的研究表明,細胞外microRNA不僅是潛在的生物標誌物,而且參與細胞間的相互作用來調節各類型惡性腫瘤中癌細胞與其所在微環境之間的交流。8月19日,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李疆研究員在國際著名病理學期刊The Journal of Pathology(IF= 7.381)發表文章,揭示了外泌體miR-24-3p靶向FGF11抑制T細胞功能可作為鼻咽癌預後的潛在標誌物。研究從鼻咽癌(NPC)細胞系、患者血清(T-EXO)、NP69細胞和健康供體血清(HD-EXO)分離外泌體。
  • 首次揭示lncRNA在20種癌症中的DNA甲基化改變圖譜
    研究者們進一步克隆出了一個在癌症中通過啟動子去甲基化激活的促癌長非編碼RNA,並將其命名為EPIC1 (Epigenetically induced lncRNA 1)。研究發現,EPIC1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與MYC蛋白相互作用調控MYC靶基因轉錄,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周期進程與癌症的發生。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王澤華博士和楊波博士。
  • DNA甲基化 |「雙面間諜」或將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思路!
    毫無疑問,胞嘧啶甲基化的缺陷與發育異常、遺傳疾病以及癌症有關。最新的一項研究中,La Jolla免疫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了DNA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之間的平衡是如何阻止基因組不穩定性,進而阻止癌症發展的。
  • 基因甲基化是什麼意思?甲基化與癌症的關係解讀
    表觀遺傳的現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基因組印記(genomic imprinting),母體效應(maternal effects),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核仁顯性,休眠轉座子激活和RNA編輯(RNA editing)等。但具有共同特點是基因的核酸序列不改變,基因表達可遺傳。
  • 腫瘤分子標誌物:引領腫瘤精準診療新思路
    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腫瘤診療已經從經驗醫學、循證醫學進而邁入精準醫學時代。其中,伴隨診斷和靶向治療是實現腫瘤精準醫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分子標誌物的精確檢測可以為臨床提供更多有價值的醫學信息,幫助實現個體化醫療。
  • Nature Biotechnology最新文章:最新DNA甲基化測序技術比較研究...
    DNA甲基化的具體模式通常與諸如疾病亞型、疾病預後以及藥物反應等臨床信息具有一一對應的聯繫。在多種癌症的治療過程中,DNA甲基化生物標誌物可以幫助臨床醫生選擇恰當的治療方式。  對於擁有成千上萬個樣本的大量病人來說,全基因組映射與DNA甲基化分析是非常合適的。同樣,DNA甲基化分析對於表觀基因組學關聯性研究中大量生物醫學相關表型的準確分析來說也具有極強的實用性。
  • Cancer Cell首次揭示lncRNA在20種癌症中的DNA甲基化改變圖譜
    研究者們進一步克隆出了一個在癌症中通過啟動子去甲基化激活的促癌長非編碼RNA,並將其命名為EPIC1 (Epigenetically induced lncRNA 1)。研究發現,EPIC1的作用機制主要是通過與MYC蛋白相互作用調控MYC靶基因轉錄,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周期進程與癌症的發生。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王澤華博士和楊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