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Biotechnology最新文章:最新DNA甲基化測序技術比較研究...

2020-12-01 生物谷

  
在不同疾病中,DNA甲基化具有不同的模式。DNA甲基化的具體模式通常與諸如疾病亞型、疾病預後以及藥物反應等臨床信息具有一一對應的聯繫。在多種癌症的治療過程中,DNA甲基化生物標誌物可以幫助臨床醫生選擇恰當的治療方式。
 
對於擁有成千上萬個樣本的大量病人來說,全基因組映射與DNA甲基化分析是非常合適的。同樣,DNA甲基化分析對於表觀基因組學關聯性研究中大量生物醫學相關表型的準確分析來說也具有極強的實用性。為了將有關的表觀基因組學因子轉化為具有臨床意義的生物標誌物,研究人員需要選擇一套可控的高信息度基因組區域。DNA甲基化檢測一般包括甲基化特異性PCR、亞硫酸氫鹽測序法與高解析度熔解曲線法。針對特定核酸位點的DNA甲基化分析(DNA甲基化靶向測序)則足夠快捷、低廉、穩定且可被廣泛應用於臨床診斷與疾病研究,能在大型驗證性實驗中證實其預測價值。
 
近日,標題為"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DNA methylation assays for biomarker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表,文章中對全球範圍內由實驗室、公司(包括Illumina)獨立開發的甲基化測序技術進行了比較、綜述。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生物工程系的張鵾教授是此次"技術比較"的主要參與者和文章主要作者之一。
 
這項比較研究,通過對BLUEPRINT 計劃(歐盟第七框架計劃資助協議,282510)所徵召的來自3個大洲7個國家18個實驗室32次大樣本DNA甲基化檢測結果的集中處理、系統性地比較分析和評估,研究發現DNA甲基化測試即使在不同實驗室與不同檢測類型之間表現出細微的差異,大多數檢測仍然擁有較高的準確性與穩定性。對於DNA甲基化檢測技術的比較研究不但可以用於指導臨床醫生和科研人員對具體檢測方法的選擇,還可以作為驗證DNA甲基化檢測有效性的一個有力依據。文章顯示,在三個參與比較的多靶點甲基化測序技術中,張鵾教授所在實驗室的甲基化測序技術表現出最優的綜合性能。張鵾教授甲基化測序技術特點在於所有位點的捕獲與擴增是在單一反應體系,不但操作簡單,而且多位點之間穩定性高。最關鍵的是總量很少的臨床樣本不用分多個反應體系,每個分子都在多位點做捕獲擴增,極大提高了靈敏度,降低進樣量。另外技術中使用了單分子計數器,完全消除了捕獲,擴增,測序等步驟中的偏差,達到了高準確度定量。因而表現出顯著的綜合性能優勢。
 
"我們的研究表明當前水平的DNA甲基化測試精確性、穩定性、鑑別力、成本構成以及實用性都能夠滿足目前大規模驗證性研究以及表觀遺傳學生物標記的開發要求。我們期望DNA甲基化測試能夠廣泛地應用於臨床診斷、疾病的個性化治療、靶向藥物給藥的協同診斷、法醫組織類型測試以及多個相關領域。我們的成果可以為學術研究、臨床實驗室、商業部門以及監管機構提供一個更為廣泛的標準化工作參照,在精準醫療項目中充分發揮DNA甲基化生物標誌物的強大潛能。"文章的作者寫道。
 
本文的主要作者之一張鵾教授現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生物工程系教授,鵾遠基因聯合創始人兼科學顧問。張鵾教授師承美國哈佛大學最具著名的遺傳學家、生物工程學家、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的奠基人George Church教授,在過去的十年間一直處於國際NGS技術開發和應用的前沿。張鵾教授在2006年全世界第一個實現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對應文章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2009年與高遠教授共同開發了第一個大規模DNA甲基化靶向測序技術,對應文章成為Nature Biotechnology封面文章;2011年在Nature上發表關於誘導幹細胞(iPS)中存在基因組不穩定性的文章,成為當年全世界發表所有文章中引用數目前十位的文章。2013年最新開發微孔陣列單細胞測序技術(MIDAS),不僅對應文章成為Nature Biotechnology的封面文章,本身還獲得Genome Technology Magazine傑出青年研究員上升之星稱號。上周又剛在Science上發表了領導美國NIH資助三個單細胞中心之一,應用最新單細胞測序技術完成的NIH腦基因組圖譜。
 
Quantitative comparison of DNA methylation assays for biomarker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doi:10.1038/nbt.3605
 
DNA methylation patterns are altered in numerous diseases and often correlate with clinically relevant information such as disease subtypes, prognosis and drug response. With suitable assays and after validation in large cohorts, such associations can be exploited for clinical diagnostics and personalized treatment decisions. Here we describe the results of a community-wide benchmarking study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all widely used methods for DNA methylation analysis that are compatible with routine clinical use. We shipped 32 reference samples to 18 laboratories in seven different countries. Researchers in those laboratories collectively contributed 21 locus-specific assays for an average of 27 predefined genomic regions, as well as six global assays. We evaluated assay sensitivity on low-input samples and assessed the assays' ability to discriminate between cell types. Good agreement was observed across all tested methods, with amplicon bisulfite sequencing and bisulfite pyrosequencing showing the best all-round performance. Our technology comparison can inform the selection, optimization and use of DNA methylation assays in large-scale validation studies, biomarker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diagnostics.
(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進展期前列腺癌DNA甲基化的研究
    進展期前列腺癌DNA甲基化的研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5 17:26:33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Felix Y. Feng研究小組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進展期前列腺癌DNA甲基化的情況。
  • DNA甲基化研究方法(測序法)
    當腫瘤發生時,抑癌基因CpG島以外的CpG序列非甲基化程度增加,而CpG島中的CpG則呈高度甲基化狀態,以致於染色體螺旋程度增加及抑癌基因表達的丟失。  隨著高通量測序技術(NGS)技術的發展,使我們能夠從全基因組水平來分析5』甲基胞嘧啶及組蛋白修飾等事件,由此能夠發現很多傳統的基因組學研究所不能發現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DNA甲基化測序」!
  • 10種DNA甲基化測序技術,你知道幾個?
    其中,5』甲基胞嘧啶(5mC) 的甲基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表觀遺傳學修飾事件,該事件能夠調控基因活性,並影響著如細胞分化、轉錄調控和染色質重塑等生物學過程。隨著下一代測序技術(NGS)技術的發展,使我們能夠從全基因組水平來分析5』甲基胞嘧啶及組蛋白修飾等事件,由此能夠發現很多傳統的基因組學研究所不能發現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DNA甲基化測序」!
  • Nature:清華大學參與表觀遺傳學DNA甲基化的突破研究
    來自海德堡德國癌症研究中心(German  Cancer  Research  Center,DKFZ)分子胚胎學部,以及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的研究人員鎖定活性DNA去甲基化分子機理研究,發現一種稱為生長停滯與DNA損傷誘導蛋白45a(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inducible  protein  45  alpha
  • Nature:DNA甲基化分布圖
    專題:Nature報導DNA甲基化是表觀遺傳修飾的一個重要機制,它能從一個DNA序列產生不同模式的基因表達。它對正常發育至關重要,其功能失常可引起癌症和其他異常。現在,研究人員利用高通量亞硫酸氫鹽測序與單分子測序相結合的方法,以核苷酸解析度獲得了在胚胎幹細胞中和在由它們形成的各種不同的細胞類型中DNA甲基化的一個分布圖。該分布圖顯示了基因組中甲基化隨細胞發育(如當胚胎幹細胞成熟成為神經細胞時)而變化的特定點。更具普遍意義的是,這種方法對於與發育生物學、癌症和再生醫學相關的細胞群的表觀遺傳分析將會是有價值的。
  • 北大團隊發展最新單細胞多重組學測序技術—新聞—科學網
    》(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湯富酬研究組、黃巖誼研究組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暨北京大學第九臨床醫學院肝膽胰外科彭吉潤研究組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單細胞三重組學測序揭示肝癌細胞基因組、表觀組和轉錄組的異質性(Single-cell triple omics sequencing reveals genetic
  • 6mA甲基化-DNA甲基化研究新熱點
    近年來一系列論文測序研究表明了真核生物(包括人、鼠胚胎、果蠅、水稻等)DNA同樣存在著6mA修飾[3][4][5],由此開啟了研究6mA對動物疾病與發育、植物生長等一系列生物學過程影響的新熱潮。由於當前學界對6mA修飾的認知較欠缺,因此有關6mA研究的文章受關注程度很高,高質量期刊對6mA文章的接受度也要高一些。
  • 基因研究新突破:科學家揭開DNA甲基化之謎
    但在最近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丹麥技術大學(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anish)諾和諾德基金會生物可持續性中心(Novo Nordisk Foundation Center for Biosustainability, DTU Biosustainability)的科學家們將酶與兩種細菌的特定甲基化模式結合起來
  • Science最新研究:大規模單細胞測序構建首個人腦神經元表達圖譜
    UCSD生物工程系張鵾教授表示:"這項研究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體系去觀察以及比較單個神經元細胞;這可以幫助我們認清究竟有多少類亞型的腦神經元細胞存在。"通過對這些神經元細胞亞型的認知,研究人員可以構建出人腦細胞"參考圖譜";這是我們理解正常健康大腦與異常疾病大腦的基礎。"未來,腦部疾病或異常患者可以根據與'參考圖譜'比對的差異,而獲得更精準的診斷及個體化的治療。
  • 科學網—新單細胞DNA甲基化測序技術可應用於不同物種
    本報訊 華中農業大學玉米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能廣泛應用於不同物種組織、不依賴於DNA甲基化狀態的單細胞DNA甲基化測序技術
  • 通過轉錄組技術而測序的dna序列被稱為「dna受體」
    後面的dna受體可通過做dna晶片credit-sweep來獲得,後面的dna受體包括mirna,smallmrna,circrna和ae等。根據技術的不同,dna晶片可以分為三類:測mirna:測定mirna。測dna受體的全雙工轉錄信號的兩轉錄本等等。測vxrna:測vxrna。
  • Nature Biotechnology:可鑑定RNA測序中單分子年齡的新技術
    文章來源:Ludovico Cantuti-Castelvetri et al, Ravi Ojha, Neuropilin-1 facilitates SARS-CoV-2 cell entry and infectivity.
  • DNA甲基化破壞改變造血分化
    DNA甲基化破壞改變造血分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9 23:37:40 美國紐約基因組中心Dan A. Landau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的最新工作表明,DNA甲基化的破壞改變了造血分化。
  • DNA甲基化——甲基化DNA PCR & NGS 分析試劑盒
    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質結構、DNA構象、DNA穩定性及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方式的改變,從而控制基因表達。一、DNA甲基化修飾相關產品DNA甲基化修飾研究手段——DNA亞硫酸鹽轉化,使用亞硫酸氫鈉將胞嘧啶轉化為尿嘧啶,而5-甲基胞嘧啶(5-mC)保持完整。
  • 基於納米孔測序開發同步檢測CpG甲基化和染色質可及性的新方法
    其中,獲取甲基化和染色質可及性等動態變化信息對於分析表觀特徵有著重要意義。納米孔測序(Nanopore sequencing)是一種新興的單分子測序技術。利用納米孔測序進行快速、準確、高精度及高通量的DNA測序是後基因測序時代的熱點之一。
  • Nature:基於DNA甲基化的早期癌症檢測
    研究人員在上周的《Nature》雜誌上介紹了一種基於免疫沉澱的實驗方案,能夠分析少量循環遊離DNA的甲基化組,從而檢測不同類型癌症所對應的大規模 DNA 甲基化變化,包括早期胰腺腫瘤。瑪格麗特公主癌症中心的 Daniel De Carvalho 領導的研究團隊表示,目前的液體活檢方法大多利用血液中的游離 DNA(cell-free DNA)來測序體細胞突變,但由於頻發突變的數量有限,這些方法對早期癌症患者的敏感性可能偏低。
  • 納米孔測序技術可同時分析人類細胞的染色質可及性和甲基化
    納米孔測序技術可同時分析人類細胞的染色質可及性和甲基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1:40:11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Winston Timp課題組利用納米孔測序實現對人類細胞系染色質可及性和甲基化的同時檢測
  • Nature:非編碼RNA阻斷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是與基因表達的沉默相關的一種表觀遺傳修飾。Daniel Tenen及同事提出,活性轉錄直接調控DNA甲基化的水平。來自被研究很透徹的甲基化敏感基因CEBPA的一個非編碼RNA與DNA甲基轉移酶DNMT1相互作用,阻止在CEBPA位點上的甲基化,從而幫助CEBPA表達。DNMT1 和 RNAs之間的功能聯繫似乎發生在無數基因位點上。
  • PLOS Genet:單分子測序技術助力原核生物DNA甲基化研究
    ,來自美國能源部聯合基因組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對230種古細菌和細菌基因組進行了測序,旨在研究DNA甲基化在原核生物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深入剖析地球微生物表觀基因組的多樣性或可幫助科學家深入理解微生物在地球營養循環中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利用基因組的調節系統來進行能量和環境相關領域的研究。
  •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科學家開發了新的第三代DNA測序技術
    隨著基因組時代的到來和人們越來越高的基因序列信息的需求,測序技術得以快速發展。雖然,目前二代的高通量測序仍是在基因組測序和轉錄組測序中應用最廣泛的技術手段,但其存在讀長短、成本高、依賴PCR擴增等缺陷。近年來,不需要PCR擴增便可以用來讀取長片段的第三代測序技術-單分子實時測序技術發展越來越快,並在基因組組裝,甲基化鑑定和基因組結構變化等方面得以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