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外泌體miR-24-3p抑制T細胞功能可作為鼻咽癌預後潛在標誌物

2021-01-09 生物谷

最近的研究表明,細胞外microRNA不僅是潛在的生物標誌物,而且參與細胞間的相互作用來調節各類型惡性腫瘤中癌細胞與其所在微環境之間的交流。8月19日,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的李疆研究員在國際著名病理學期刊The Journal of Pathology(IF= 7.381)發表文章,揭示了外泌體miR-24-3p靶向FGF11抑制T細胞功能可作為鼻咽癌預後的潛在標誌物。研究從鼻咽癌(NPC)細胞系、患者血清(T-EXO)、NP69細胞和健康供體血清(HD-EXO)分離外泌體。研究發現與HD-EXO相比miR-24-3p明顯富集於T-EXO;血清外泌體的miR-24-3p水平與患者較差的無病生存率(DFS,P<0.05)相關。利用靶向miR-24-3p的海綿RNA敲低外泌體的miR-24-3p(miR-24-3p-sponge-T-EXO)可恢復T-EXO(control-sponge-T-EXO)介導的抑制T細胞增殖、Th1和Th17分化和調節性T細胞(Tregs)的誘導。機制分析表明外泌體的miR-24-3p在T細胞增殖和分化過程中增加P-ERK、P-STAT1和P-STAT3的表達,降低P-STAT5的表達。此外,通過體內及體外實驗發現FGF11是miR-24-3p的直接靶標。然而,miR-24-3p-sponge-T-EXO和T-EXO(control-sponge-T-EXO)均可阻礙T細胞增殖及Th1和Th17分化,但誘導lenti-shFGF11轉染的T細胞向Treg分化。lenti-ScshRNA轉染的細胞和lenti-shFGF11轉染的細胞在miR-24-3p-sponge-T-EXO處理後ERK和STAT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不同。有趣的是,腫瘤FGF11表達與CD4+和CD8+T細胞的體內數呈正相關並預示有利的患者DFS(P <0.05)。此外,低氧增加細胞和外泌體的miR-24-3p水平,增強T-EXO對T細胞增殖和分化的抑制作用。總的來說,該研究結果表明,外泌體miR-24-3p通過抑制FGF11介導的T細胞抑制參與腫瘤的發病機制,並可作為鼻咽癌潛在的預後標誌物。

參考文獻:

Ye, S. B., et al. (2016). "Exosomal miR-24-3p impedes T-cell function by targeting FGF11 and serves as a potential prognostic biomarker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J Pathol. IF= 7.381

相關會議推薦

2016(第二屆)生物標誌物研討會

會議時間:2016.09.09-2016.09.10 會議地點:上海

會議詳情: http://www.bioon.com/z/2016biomarker/

相關焦點

  • 頂級期刊不用愁,外泌體最火熱研發方向深度解讀
    最初外泌體被認為是細胞成熟過程中調節膜功能而釋放的多餘膜蛋白,是清除細胞碎片和淘汰細胞表面分子的細胞器。後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外泌體在介導炎症反應、細胞增殖、調節細胞外微環境和誘導機體免疫反應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今,外泌體被認為是疾病的生物標誌物和預後因子,另外還有潛力作為基因和藥物遞送的載體,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 circSEPT9可作為TNBC潛在的生物標誌物和治療靶點
    然而,環狀RNA在三體陰性乳腺癌(TNBC)中的生物學功能和潛在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作者運用高通量RNA測序技術研究了circRNA在四對三陰性乳腺癌及癌旁組織中的表達模式,並通過qPCR和原位雜交技術評估circSEPT9的表達和預後意義,並進行了一系列的體內和體外功能檢測實驗,以研究circSEPT9在三陰性乳腺癌變及發展過程中的調控作用。
  • 外泌體在口腔疾病中的研究進展
    Zlotogorski-Hurvitz等學者分別從口腔癌患者和健康個體中分離出唾液來源的外泌體,通過比較它們的形態、分子間差異,發現口腔癌患者唾液中分離的外泌體四跨膜蛋白(CD63、CD9和CD81)的表達與健康個體存在明顯差異,CD81和CD9下降,CD63上升,這種差異提示外泌體可作為早期診斷的標誌物。
  • miR-200a-3p可減輕Aβ產生和Tau 過度磷酸化
    因此,miRNAs是無創生物標誌物和AD相關靶基因潛在調節劑的極佳候選者。 探討了microRNA-200a-3p(miR-200a-3p)在介導針對AD相關缺陷的神經保護中的作用和潛在的分子機制。
  • 膠質母細胞瘤的生物標誌物研究進展
    EGFRvⅢ的預後價值存在爭議。研究發現,EGFRvⅢ表達伴EGFR擴增是預後差的標誌物。Montano等發現,初診GBM接受肉眼下腫瘤全切術和標準放療聯合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化療,EGFRvⅢ表達患者獲得更長總生存期(OS)。
  • 抑制TMBIM6基因可抑制原發性腫瘤的生長
    1978年就被發現了,它是指在血液、體液及組織中可檢測到的與腫瘤相關的物質,達到一定水平時,可反映某些腫瘤的存在。這些腫瘤標誌物還能分析病程、監測療效及復發、判斷預後,達到輔助臨床改善對患者進一步處理的目的。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TMBIM6基因可以作為幾種癌症疾病預後的預測生物標誌物。 TMBIM6是內質網(ER)應激的抑制劑,最初命名為BAX抑制劑(BI)-12。
  • 外泌體miRNA用於肺癌早期診斷
    外泌體作為一個新型的研究熱點,已經成為了疾病診斷的潛在有效方式,在精準醫學發展上有著光明的前景。  Xiance Jin等人運用高通量測序技術(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又稱「下一代」測序技術(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對46個I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和42個健康人員的外泌體miRNA進行分析,以鑑定和驗證腺癌和鱗狀細胞癌特異性miRNA。
  • 小身材,大作用——外泌體的臨床應用前景
    外泌體廣泛存在於體液中,如血清、唾液、乳汁、腦脊液、尿液和精液等體液中。其生物學功能雖然還未完全解析清楚,但科學家們在許多領域均已對其展開了研究。   外泌體主要經細胞核內體途徑生成,在進入外環境後,可通過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徑被細胞吸收,也可經循環系統被遠距離靶組織或器官所吸收。而且,不同細胞來源外泌體表面可攜帶相似的保守蛋白,這些蛋白可作為外泌體標誌物對其進行分析和鑑定。
  • 肺癌治療新思維:靶向腫瘤衍生外泌體免疫治療
    TEX含有多種不同的免疫刺激和免疫抑制因子,這些因子支持受體細胞的細胞重編程。TEX可能通過形成轉移前生態位以及引導擴散的腫瘤細胞至潛在的轉移部位來驅動轉移。相反,TEX還可以通過調節NK細胞上的殺傷細胞凝集素樣受體K1(KLRK1或NKG2D)的表達誘導抗腫瘤免疫反應,從而影響其功能。
  • 上調miR-133a-3p可調節信號通路介導的內質網應激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上調 miR-133a-3p可調節IGF1R/PI3K/Akt信號通路介導的內質網應激,提高蟾蜍硫堇誘導的GC細胞死亡。Bufothionine已被用於GC的治療,但其內在機制卻有待進一步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即揭示其潛在的作用機制。
  • 如何進行血清外泌體的miRNA標誌物的生信數據挖掘?本文告訴你研究套路!
    EVs的其中一個重要的應用就是可以作為標誌物用於疾病的診斷,血清的外泌體在體內循環,可以作為無創標誌物去分析,是一個很好的研究方向。而通過生物信息學手段挖掘疾病標誌物已經有很多文章,那麼外泌體的標誌物又怎樣去通過生信分析呢?在這裡,總結了最近剛剛發表的幾篇血清外泌體的RNA標誌物文章,分析其中用到的思路,工具和研究套路。
  • 文獻精讀:結合生信數據,挖掘外泌體研究套路
    )預測了 miRNA 的靶基因,發現 ADAM9 是 miR- 126 - 3p 的靶基因,用了 GEPIA 平臺分析 ADAM9 基因表達和胰腺癌患者生存率之間的相關性  發現 miR- 126 - 3p 是通過負調控 ADAM9 抑制胰腺癌細胞的生物學功能。  分了 4 個組,空白轉染組、miR- 126 - 3p 抑制劑+空白轉染組、ADAM9 轉染沉默組、miR- 126 - 3p 抑制劑+ADAM9 轉染沉默組,檢測了胰腺癌的細胞代謝、增殖、遷移和侵襲功能。
  • Hepatology:鑑定血清外泌體中與膽管癌相關的蛋白生物標誌物
    為了尋找新的生物標誌物,來自西班牙的研究者,利用高效的外泌體分離方法,分別從CCA、PSC,和HCC患者的血清樣本中分離得到外泌體,運用蛋白質組學技術從中篩選出新的生物標記物,具有作為臨床診斷工具的潛在應用價值,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Hepatology上。
  • 外泌體與腫瘤轉移、放化療失敗有關係?證據終於找到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癌症已經成為人類的頭號殺手,而乳腺癌作為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近幾年來呈現年輕化現象。目前,乳腺癌的早期診斷方法包括臨床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血清學標誌物等,但這些傳統診斷技術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不高,因此乳腺癌早期仍有相對較高的誤診和漏診率,這也是導致乳腺癌患者預後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 「AbMole科研」上調miR-133a-3p可調節信號通路介導的內質網應激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上調 miR-133a-3p可調節IGF1R/PI3K/Akt信號通路介導的內質網應激,提高蟾蜍硫堇誘導的胃癌細胞死亡。Bufothionine已被用於胃癌(GC)的治療,但其內在機制卻有待進一步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即揭示其潛在的作用機制。
  • 重磅綜述:RNA生物標誌物——癌症精準醫療的前沿
    作為生物學中心法則的必要一環,RNA運載著基因和調控信息並反映細胞狀態。基於高通量測序技術,累計數據顯示多種RNA分子能夠作為多種疾病的診斷和預後生物標誌物,比如說癌症。特別是在多種生物流體(如血清、唾液和尿液)中可檢出的外泌體RNA(exRNAs),能夠作為早期癌症診斷、腫瘤發展監控、預測治療反應的無創生物標誌物。本文中概述了關於多種RNA生物標誌物的最新研究,尤其是外泌體RNA在癌症診斷和預後中的應用,並闡述了一些未知RNA生物標誌物在臨床中的實效。
  • Treg/Th17比值可作為預測失代償性肝硬化的潛在標誌物
    Treg/Th17比值可作為預測失代償性肝硬化的潛在標誌物 2020-10-10 16: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研究發現小RNA在漸凍症中的功能
    研究發現小RNA在漸凍症中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6 20:15:17 近日,中國臺灣Jun-An Chen研究團隊合作發現小RNA17~92在運動神經元中扮演了抵禦漸凍症的功能
  • WJCR:miR-21與胰腺癌的研究進展
    文中解釋,miR-21基因是最早在人類基因組中檢測到的miRNA基因之一,又可稱為bsa-mir-21、MIR-21、miR-21、MIRN21等。miR-21基因位於第17號染色體的TMEM49(轉膜蛋白-49、空泡膜蛋白-1)基因第10號內含子上。
  • ...癌細胞抑制抗腫瘤免疫反應新機制---從遠處釋放攜帶PD-L1的外泌體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癌細胞釋放生物「無人機」---在血液中循環的被稱作外泌體(exosome)的小囊泡,這些小囊泡攜帶著PD-L1蛋白,這種蛋白導致T細胞在到達腫瘤並進行戰鬥之前精疲力竭---來協助這種鬥爭。儘管這項研究主要針對轉移性黑色素瘤,但是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乳腺癌和肺癌也會釋放攜帶著PD-L1的外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