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完全喪失戰鬥力原因,與DNA甲基化有關

2020-11-28 澎湃新聞

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完全喪失戰鬥力原因,與DNA甲基化有關

在與病毒或癌細胞的長期對抗中,機體免疫細胞會陷入疲勞,其中有些細胞完全喪失戰鬥力且難以恢復。美國科學家最近發現了其中的原因:

免疫T細胞徹底耗竭與DNA甲基化過程有關。

T細胞是免疫系統與病毒和癌細胞等作戰的主力,它們喪失功能稱為T細胞耗竭,會使機體免疫力下降、病原體獲得優勢。一些免疫療法能鼓舞T細胞重新參戰,但對徹底耗竭的T細胞不起作用,導致免疫療法對許多患者無效,或病情緩解後又復發。

美國聖祖德兒童研究醫院的科學家在新一期美國《細胞》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免疫T細胞徹底耗竭與DNA甲基化過程有關,一種現成的癌症化療藥物可以讓T細胞重新振作起來。

DNA甲基化是指DNA的構成單元之一胞嘧啶被選擇性地添加甲基,這會使DNA鏈條外形發生變化,導致一些蛋白質無法正確識別DNA,並且還可能不正常地「開啟」或「關閉」一些基因的功能。

研究人員對感染病毒或患有癌症的實驗鼠進行觀察,發現T細胞耗竭是因為它們的基因由於DNA甲基化而被關閉,耗竭狀態還會傳遞給下一代T細胞。

研究人員還發現,常用的癌症化療藥物地西他濱能逆轉T細胞這種徹底耗竭的狀態。用這種藥物治療患癌實驗鼠,再施以免疫療法,T細胞會「原地滿血復活」,恢復戰鬥力並且積極增殖。

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改善免疫療法,增強對癌症和慢性病毒感染的療效,對於控制愛滋病病毒等破壞免疫系統的病原體具有特別意義。研究人員下一步將確認人體T細胞耗竭的機理是否與實驗鼠類似。

(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免疫細胞完全喪失戰鬥力的原因)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18)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DNA甲基化的不完全重置
    Babraham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揭示了生殖細胞(卵子和精子)發育時DNA重置的機制。
  • DNA甲基化 |「雙面間諜」或將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思路!
    毫無疑問,胞嘧啶甲基化的缺陷與發育異常、遺傳疾病以及癌症有關。最新的一項研究中,La Jolla免疫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了DNA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之間的平衡是如何阻止基因組不穩定性,進而阻止癌症發展的。
  • 基因研究新突破:科學家揭開DNA甲基化之謎
    甲基化是由一種叫做甲基轉移酶的酶來完成的,這種酶以特定的模式用甲基修飾DNA,在DNA上形成表觀遺傳層。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努力分辨出哪種酶負責哪種模式。有了這些知識,你就可以用人工甲基化體構建生物模型,模仿你想要引入DNA的菌株的甲基化模式。這樣你可以確保「生存」介紹了DNA,」專家說,本文的第一作者Torbj rn lsh j從導航系統Biosustain詹森。 當科學家們試圖將外來DNA引入宿主生物,例如細菌或酵母時,常常會遇到甲基化的問題。
  • 美國科學家發現引發癌症的關鍵——DNA甲基化不平衡的特定位點
    近日,美國的研究人員通過DNA修飾測序,發現了引發癌症和其他疾病的關鍵:DNA甲基化不平衡的特定位點。在全基因組掃描中,我們往往很難定位與癌症關係最密切的基因變異。近日,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通過放大多個正常組織和癌症組織中與DNA甲基化失衡相關的關鍵基因位點,能夠在更廣泛的統計信號下發現引發癌症的新線索。
  • 動脈硬化或與DNA片段甲基化有關
    新華網東京2月6日電(記者藍建中)動脈硬化被認為是心梗、腦梗的主要原因。日本三重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日前發現,DNA片段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與動脈硬化密切相關。這一成果有助於開發以基因為目標的動脈硬化治療藥物。
  • 科學家成功恢復與年齡有關的視覺喪失
    成功逆轉和與年齡有關的視力喪失失明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不言而喻,據世界衛生組織此前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全球視力受損人數高達 3.1 億人,數目之大令人乍舌。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因老年黃斑水腫、青光眼等眼底疾病導致的不可逆視神經損傷,更是會給許多人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
  • 科學家成功恢復與年齡有關的視覺喪失
    成功逆轉和與年齡有關的視力喪失失明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不言而喻,據世界衛生組織此前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全球視力受損人數高達 3.1 億人,數目之大令人乍舌。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因老年黃斑水腫、青光眼等眼底疾病導致的不可逆視神經損傷,更是會給許多人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
  • 科學家成功恢復與年齡有關的視覺喪失
    成功逆轉和與年齡有關的視力喪失失明對於一個人的影響不言而喻,據世界衛生組織此前公布的統計報告顯示,全球視力受損人數高達 3.1 億人,數目之大令人乍舌。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因老年黃斑水腫、青光眼等眼底疾病導致的不可逆視神經損傷,更是會給許多人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
  • 英研究發現心力衰竭與DNA甲基化有關
    新華網倫敦1月14日電 (記者黃堃)英國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首次發現DNA(脫氧核糖核酸)甲基化與心力衰竭之間存在關聯,這一發現為治療心力衰竭提供了新思路。  英國劍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網絡期刊《第一科學公共圖書館》上報告說,他們分析了心力衰竭晚期病人在心臟移植手術後留下的心臟組織樣本,並將其與同齡因事故死亡者的健康心臟組織樣本進行了對比,結果發現前者具有DNA甲基化的痕跡,而後者沒有。
  • 科學家發現DNA被動去甲基化的新作用
    DNA甲基化是胞嘧啶的甲基化是最重要的表觀遺傳學修飾之一,多項生物學過程均涉及DNA甲基化水平的調控。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鄭輝課題組通過研究細胞增殖過程中DNA甲基化(胞嘧啶的甲基化)的調控,發現DNA被動去甲基化的新作用。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TET家族蛋白介導的DNA去甲基化被認為是主動去甲基化。
  • AJHG:DNA甲基化水平可能與人類疾病的易感性有關
    研究人員在九月份出版的一個細胞新聞雜誌——《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中報告說:在某些DNA修飾上的不同稱為甲基化,,它在上述情況的發生過程中可能擔當了重要的角色。 研究人員對兩個不同物種間的數百億個基因進行了對比,發現他們有著不同的甲基化模式。這些不同的甲基化模式導致表達水平的不同,所涉及的許多基因都與人類特定的疾病有關。
  • DNA甲基化
    在DNA共價修飾中,最主要的就是DNA甲基化。在DNA鹼基上增加甲基基團的化學修飾稱為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DNA甲基化在除酵母以外的所有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多發生於胞嘧啶的第5位碳原子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5mC)。在哺乳動物中,5mC大多發生於CpG二核苷酸中,而CpG常常在基因5′-端的調控區成簇串聯排列,構成CpG島,大小為300〜3 000 bp。
  • DNA甲基化——甲基化DNA PCR & NGS 分析試劑盒
    即未甲基化的胞嘧啶殘基被脫氨成尿嘧啶,甲基化的胞嘧啶(5-mC)殘基不受影響,這使PCR擴增可將尿嘧啶視為胸腺嘧啶,將5-mC或5-hmC識別為胞嘧啶。 這樣便能夠區分甲基化和未甲基化的胞嘧啶殘基,從而提供有關DNA甲基化區域的單核苷酸解析度信息。要成功地進行DNA甲基化研究,必須進行完全轉化,並減少通常由於嚴酷的化學反應而導致的DNA降解量。
  • 【新發現】DNA甲基化會加速人體衰老,降低人體抵抗力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Lauren 導言:基因的功能特徵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化,甚至在整個生命周期內都會發生變化,環境因素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
  • 科學家揭示DNA再甲基化導致體細胞克隆胚胎發育異常
  • 基因組印記是DNA甲基化影響基因表達的重要例證
    維持性甲基化酶可以在甲基化的DNA模板鏈的指導下,使其互補鏈中對應位置上的CpG發生甲基化,從而在子代細胞中恢復豪代的甲基化狀態。如果用基因打靶的方法除去主要的DNA甲基化酶,小鼠的胚胎就不能正常發有而死亡,可見DNA的甲基化對基因表達調控是重要的,不過,DNA甲基化與基因活性的關係並不是絕對的。
  • 6mA甲基化-DNA甲基化研究新熱點
    這種變化的常見的類型如: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染色體可及性變化等,統稱為表觀遺傳修飾。而引發這些變化的原因,很大部分是生命對所處環境變化做出的響應。當我們談DNA甲基化時,一般討論的是5mC類型的DNA甲基化(如圖1,經DNA甲基轉移酶催化胞嘧啶轉化為5-甲基胞嘧啶),包括:CG、CHH、CHG,這種5mC類型甲基化修飾廣泛存在於真核生物的C鹼基上,通過5mC修飾可以調控相關基因的轉錄、染色體的形態變化等過程。
  • 美國科學家發現DNA生物時鐘
    原標題:美國科學家發現DNA生物時鐘   據英國《衛報》近日報導,一名美國科學家發現生物體內部的DNA生物時鐘,這種生物鐘可以測量生物體組織和器官的使用壽命。研究者稱如果能「重設」生物鐘,或將改變人體的衰老速度,永駐青春。
  • 朱冰團隊開發新技術,獲得了DNA甲基化動力學數據
    該研究發現UHRF1-Ligase1和PCNA-DNMT1相互作用有助於複製耦合的快速維持,而H3K9me2 / 3和核小體的佔有率則專門調節複製非耦合的維持。總體而言,DNA甲基化的有絲分裂遺傳涉及一個複製耦合維護系統和一個高度有效的複製非耦合維護備份系統。有趣的是,甲基化維持仍然是不完美的。
  • 研究發現植物DNA主動去甲基化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了植物DNA主動去甲基化的完整調控途徑,詳細闡述了植物DNA主動去甲基化的最新機制。同時,該研究揭示了擬南芥SWR1複合體通過識別常染色(組蛋白乙醯化)和異染色(DNA甲基化)標記物而被招募到染色質上的靶向機制。  DNA甲基化修飾發生於胞嘧啶的第五位碳原子上,是一種很重要的、保守的表觀遺傳學標記。DNA甲基化與DNA去甲基化決定了生物體內的甲基化水平和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