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疾控專家稱,山區的蜱多如蚊子,未必都帶毒,不必聞蜱色變
新快報訊 (記者 陳楊)昨日記者從廣東省疾控中心獲悉,廣東曾在野鼠身上發現帶「毒」蜱蟲,但18年來沒有接到人感染的病例報告。據悉,蜱蟲存在於國內大多省份,尤其在北方山區、林區,蜱蟲就如蚊子般常見。
廣東野鼠曾現帶毒蜱蟲
廣東省疾控中心流行病防治研究所所長何劍峰昨日向記者介紹,其實蜱蟲不是突然冒出來的,除河南外,全國大部分省份都存在,歐洲、亞洲其他國家也都發現過。「它就像蚊子一樣,主要生活在丘陵、林地、草叢中,基本上山區都有,但城市中極其少見。」何劍峰說,一些農村小孩還曾拿蜱來玩,農村人也常說「牛蜱」、「羊蜱」、「草蜱」,其實就是附在各種動物或
植物上的蜱。
據悉,廣東省疾控中心從1992年已開展對蜱及其傳播的疾病的研究和監控,發現蜱既可以傳播細菌,也可以傳病毒,還可以傳播立克次體(一種介於細菌和病毒之間的物質)。工作人員甚至還曾在廣東山區的野鼠身上發現帶「毒」的蜱,可傳播萊母病和斑點熱,但未在城市中的老鼠身上發現。
蜱感染屬傳染病要上報
記者從中山二院、中山三院、省醫、省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廣州各大醫院了解到,醫院從來沒有接到過有人被蜱蟲咬的病例。
「如果醫院發現有人被咬後感染生病,那就要像遇到有人得麻疹、水痘、肝炎等疾病一樣,必須上報,以利於國家監控傳染病流行的情況。」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醫生表示,醫院對該病的監控非常及時,但至今未接到這類病例。
「我們在人群中確實沒有發現蜱傳疾病的病例,就連可疑的病例都沒有發現。」何劍峰證實了醫院的說法,從1992年開始到現在,確實沒發現因蜱蟲叮咬而出現的病例。
為何有蟲,卻沒人得病呢?何劍峰解釋說,雖然蜱蟲隨處可見,但並不是有蜱蟲的地方就會有病,需要有病原體。「但也有可能有人被咬後去些小診所治好了,沒有報告上來。」何劍峰補充說。
蜱蟲不可怕
群蜱飽吸牛血 娃娃一一踩爆
粵北山區放牛娃關於蜱蟲的犀利回憶——
新快報訊 (記者 陳楊)「以前我在韶關農村放牛的時候每天都會看到蜱蟲,甚至還被咬過一次,也沒出過什麼事。」在廣州天河工作的譚先生昨日說起小時候「玩蜱」的經歷不亦樂乎,弄不明白河南的蜱蟲為何會如此恐怖。
據出身韶關農村的譚先生介紹,1985年前後,當時十多歲的他每天放牛,都會發現牛肚子上沾滿了蜱蟲,「髒的牛身上起碼有一兩百那麼多」。
「牛被咬後可能覺得疼,就會往牆上蹭,我們就拿木棍幫忙把蟲捅下來。牛每當我們一幫它忙的時候,就會很醒目地站定不動配合。」譚先生回憶道,小小的蜱蟲很難弄下來,但吸飽了血的蜱蟲一捅就掉,等地上掉了不少蜱蟲後,他們就用腳踩,蜱蟲便破裂,爆出血來。
放牛接觸那麼多的蜱蟲,少時的譚先生也難倖免,有次不幸中招,腳上被蜱蟲咬了一口。「當時覺得疼,一看是蜱蟲,就把它弄下來了。」譚先生當時並不害怕,之後也沒出現什麼症狀,安然無恙。
「其實這個東西(蜱蟲)真的很常見,不但牛身上有,如果家裡髒,牆壁上都有不少。」譚先生說,由於蜱蟲吸了血漲起來像蘑菇,所以當地人給它取名為「菇皮」,「那時誰家髒就說誰家『菇皮蝨子一大堆』」。
不過,成年工作到了廣州後,譚先生就再也沒有見到過蜱蟲了。「這次看到河南發生這麼嚴重的事,還真有點想不明白……」譚先生說。
蜱蟲也可防
專家支招:防蜱全身武裝 除蜱切忌硬拔
新快報訊 (記者 陳楊 李斯璐)據何劍峰介紹,蜱蟲咬人並不分年齡段,因此到山區的市民防蜱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裸露肢體,被蜱蟲咬住切忌用手硬拔。
何劍峰表示,蜱蟲最愛在早晨和黃昏爬上草尖,以便一有人或動物經過便可鉤住。因此,市民進入草叢或山林,最好全身武裝,穿上長褲、長袖、襪子,避免裸露。
「有人被咬後就直接用手抓住它硬拔出來,這種方法是不對的。」何劍峰說,蜱蟲咬人時,會將前部的螯角鑽進肉裡向兩邊撐開,因此硬拔,就會把螯角拔斷,留在體內;而且若用手擠壓了蜱蟲的身體,其分泌到人體裡的唾液就會越多;如果蜱蟲帶毒或細菌,也就意味著進入人體內的細菌和病毒更多。「正確的方法是用鑷子夾住蜱蟲頭部向上挑出來。」何劍峰說。
據介紹,蜱蟲種類繁多,但被其咬後的主要症狀都是發熱、血小板減少,帶來出血的狀況。「一般早期治療都可以治好,可用抗生素對付。」何劍峰提醒,若市民被蜱蟲叮咬後出現症狀,應該立即到醫院治療。
歷史上的蜱蟲
瀋陽曾現「食人蟲」就是蜱
據《羊城晚報》1998年5月29日至31日一組名為《追蹤「食人蟲」》的報導,瀋陽當地曾出現「食人蟲」,一度引起恐慌。據報導,1998年5月,遭「食人蟲」侵襲去醫院就診的病人數日之內就有十餘例,多為55歲以上的老人。後來經瀋陽農業大學昆蟲教研室專家確認,人們口中的「食人蟲」就是蜱!由於當時病例多為散發,並未出現疫情,因此當地政府並未採取特別措施控制。人們的恐慌也隨著科普知識的宣傳而煙消雲散。(陳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