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傳統尊稱和謙稱不要說錯,免得鬧笑話

2020-12-06 小莊遊夢

中國自古是一個禮儀之邦,在儒學和禮學的影響之下,尊稱和謙稱成為了日常交際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到了21世紀的現代,有些優良的傳統尊稱和謙稱卻漸漸被遺忘,這或許是一種悲哀吧。

而無論時代在怎麼改變,小編認為這些傳統尊稱和謙稱都是需要我們去掌握的,有時候在面對一些長輩或者老一輩的時候,才能更好的避免鬧出笑話。

傳統尊稱:

令尊——尊稱對方父親

令堂——尊稱對方母親

令郎(令子、令嗣)——尊稱對方兒子

令愛(令媛)——尊稱對方女兒

令婿——尊稱對方女婿

令媳——尊稱對方兒媳

令正(令閫、賢閣、尊夫人)——尊稱對方妻子

喬梓——稱人父子

昆玉(昆仲)——稱人兄弟

令侄——稱人侄兒

賢契——稱自己的學生

常用傳統謙稱:

家父(家嚴、家君)——稱自己父親

家母(家慈)——稱自己母親

家兄/姐——稱自己的兄姐

舍弟/妹——稱自己的弟妹

舍侄——稱自己的侄兒

內人(內子、內助、拙荊)——稱自己的妻子

外子——稱自己的丈夫

犬子/豚子/犬兒/小子——稱自己的兒子

小女——稱自己的女兒

敝友——稱自己的朋友

這些傳統稱呼和尊稱,其實都有十分鮮明的規律可循,很多我們早就聽過或者說過,背下它很簡單,相信不用一分鐘的時間。

相關焦點

  • 尊稱、蔑稱、自稱、謙稱、雅稱、暱稱:這些稱呼不簡單
    中華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幾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無一不受著傳統文化的影響,就連平日裡與人打交道所用到的「稱呼」,就五花八門,多種多樣;今天我們就只選取其中的六種,來與諸位分享。蔑稱所謂「蔑稱」,就是對人的輕蔑的稱呼,它與「尊稱」正好相反。由於「蔑稱」弄不好是要挨打的,所以有關「蔑稱」的稱呼,遠不如「尊稱」那麼多,古時候,最常用的「蔑稱」,也就是「豎子」和「小廝」了。
  • 尊稱敬稱都是怎麼來的?千萬別用錯了鬧笑話!
    尊稱敬稱都是怎麼來的?千萬別用錯了鬧笑話眾所周知,中國作為禮儀之邦,我們在稱呼和語言習慣上,往往傾向于謙遜的稱呼自己,而對對方的稱呼上,往往是儘可能的尊重和有禮。正因為如此,在中國的稱謂系統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體系,也就是所謂的謙稱和敬稱兩種。一般來說,謙稱是對於自己以及自己的親屬使用的,而敬稱則是對於對方,以及對方的親屬使用的。如果在社交之中,用錯了謙稱和敬稱,那是非常失禮,也會惹人笑話的事情。比如說稱呼對方的親屬,往往會用令字作為開頭,令堂,令愛,令公子。分別指的是對方的母親,對方的女兒和對方的兒子。
  • 古人對女性都有哪些尊稱?古代女人對自己又有哪些謙稱
    中國女性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和愛戴。由此,在古籍詩文中出現了許多對她們的尊稱、敬稱、美稱和雅稱。二、古代對女子的謙稱古代女人也有自稱,受傳統文化影響,在古代,女人都普遍謙虛自稱「妾」、「奴家」、「賤妾」、「奴婢」等,這些用法在傳統詩詞中,或者影視劇中都能見到。而男人則稱自己的妻子為「賤內」、「內子」、「內助」、「中饋」、「糟糠之妻」、「拙荊」等。這些都是對自己老婆的謙稱。
  • 吃西餐,為啥服務員要先上一杯檸檬水,別傻乎乎喝掉,免得鬧笑話
    其實,西餐在很多地方都跟我們的中餐有所不同,比如使用的工具,我們的中餐只需要一雙筷子就能輕鬆的搞定,但是西餐又是刀,又是叉的,還要講究左手拿刀,右手拿叉,總而言之就是規矩繁多,流程複雜,一不留神就特別容易鬧笑話,這也是很多上了年紀的人不願意吃西餐的原因!
  • 熟讀「尊稱」,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中國傳統的生活交流裡,經常會用到敬詞,那麼什麼是「敬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語,表示尊敬客氣的態度,也叫「尊稱」。現在越來越多的網絡用詞出現,中國傳統的「敬詞」,您還會用嗎?
  • 吃牛排時服務生倒的檸檬水不能直接喝,免得鬧笑話,不懂的快看!
    正如中國人去到中餐廳,必點麵條和米飯一樣。說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麼一個現象。當我們在西餐廳吃牛排時,西餐廳的服務生都會給我們倒上一杯檸檬水。實際上,這杯檸檬水也是大有講究的。當我們在享用牛排的時候,看到服務生倒了一杯檸檬水在我們的身旁不能直接喝,免得鬧笑話,不懂的快看。說到檸檬水這種常人眼中的飲品,很多孕婦在孕期最愛喝它。但西餐廳之所以會出現檸檬水,並不是讓消費者飲用的。
  • 遺失的中國傳統文化——敬語和稱謂
    中國是禮儀之邦,傳統語言中,有著豐富的敬語。尤其是在稱謂方面。儒家文化傳播區的日語和朝鮮語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又在其社會關係的適用中,發展出來的極其複雜的名詞和動詞專門的敬稱。日語敬語一般可分為丁寧語、尊敬語和謙遜語三大類。
  • 走進文言文那些事兒,教你用對謙稱(上)
    這些人對自己都有哪些謙稱?朕、寡人、孤、寡君、不轂、不善是不是每次看到宮廷劇中坐在皇位之上來一句「朕的江山要亡了!」的時候都覺得非常悽美,也想嘗試用一用「朕」這個詞。其實完全沒有問題,大家都可以用。「朕」本為古人自稱之詞,意為「我,我的」只是後來秦始皇一統天下,突然發現「咦?
  • 你是講笑話還是鬧笑話,差別在這裡
    《你是講笑話還是鬧笑話,差別在這裡》編輯:Wilson我們收到一位讀者提問「講笑話要看場合」「在任何商業或社交聚會中,只要聚在一起聊天的人超過兩人,就不要講笑話了。在並非私人的空間和有點兒儀式化的交談場合,講笑話一定要慎重。」風趣幽默是聊天的調料,我們在休息時間、和家人共進晚餐的時候、和朋友一起旅行的時候,講講笑話會讓人倍感親切放鬆。
  • 基督《要謹慎,免得被迷惑》
    阿們參考經文:耶穌在橄欖山上坐著,門徒暗暗地來說:「請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有這些事?你降臨和世界的末了有什麼預兆呢?」耶穌回答說:「你們要謹慎,免得有人迷惑你們。因為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你們也要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總不要驚慌;因為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
  • 三月三有什麼忌諱的 這些事臨沂人一定不要去做
    很多人都知道三月三是鬼節,在節日當天會有很多忌諱不能去觸碰,這些都是從古代一直流傳下來的東西,也是為了在鬼節這一天表達對魂靈的尊重,那麼具體有什麼忌諱?   三月三是中國多個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其中以壯族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們就會聯想到「中國廣西壯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