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底蘊深厚,源遠流長,幾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無一不受著傳統文化的影響,就連平日裡與人打交道所用到的「稱呼」,就五花八門,多種多樣;今天我們就只選取其中的六種,來與諸位分享。
尊稱
所謂「尊稱」,也叫「敬稱」,就是對人的尊敬的稱呼,自古以來,它在人際交往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俗話說「有禮走遍天下」,這裡的「禮」,最基本最基本的就是對「尊稱」的使用。
比如,在古代對皇帝的稱呼顯然都是「尊稱」,如「大王」、「陛下」、「皇上」、「萬歲爺」等等,尤其要注意的是,在皇帝面前,「尊稱」可不單單只是表示尊敬那麼簡單,若是不使用「尊稱」,哼,那可是大不敬,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
當然,在我們如今的現實生活中,就完全不用擔心因為「尊稱」問題而掉腦袋的事情了,不過,在人際交往中,在商務往來中,一個「尊稱」所起到的作用,還是不小的。如今最常用的「尊稱」,大概就是「先生」、「小姐」、「閣下」、「尊駕」等了;若是「間接稱呼」,也就是稱呼對方的家人,常用的「尊稱」也就是「令尊」、「令堂」、「令郎」、「令愛」等了。
蔑稱
所謂「蔑稱」,就是對人的輕蔑的稱呼,它與「尊稱」正好相反。由於「蔑稱」弄不好是要挨打的,所以有關「蔑稱」的稱呼,遠不如「尊稱」那麼多,古時候,最常用的「蔑稱」,也就是「豎子」和「小廝」了。如今是個文明的社會,人們的道德修養也都普遍提高,所以基本上也就沒什麼「蔑稱」了,比如現在最常聽到的「臭小子」、「那傢伙」,也都顯得溫和多了。
對於「蔑稱」,我們只想說一句話,那就是,「蔑稱」雖然還算不上罵人,但卻最接近罵人,所以為了安全起見,我們還是不用為好哦。
自稱
提到「自稱」,這就簡單了,「自稱」就是自己對自己的稱呼。一般說來,無論自己稱呼自己什麼,都沒有關係,不過要注意兩點,第一,不要有損自己的尊嚴,不要顯得太自卑,畢竟「奴才」、「小人」這樣的「自稱」,早就淘汰了;第二,也不要顯得大言不慚,或者不顧羞恥,畢竟像「寡人」、「哀家」這樣的「自稱」,可不是我們能隨便用的啊。
自己稱呼自己,要「不偏不倚」,今天最最常用的「自稱」,當然就是「我」了,有時候在某些場合,也會使用「本人」。
謙稱
說白了,「謙稱」其實就是「自稱」,只不過它是比較謙虛的「自稱」。古時候,「謙稱」很多,如「愚」、「蒙」、「在下」、「不才」、「區區」、「鄙人」等;官場上則多用「微臣」、「下官」、「卑職」等;若是稱呼自己的家人(非長輩),「謙稱」則有「賤內」、「犬子」、「小女」等。時至今天,在所有的「謙稱」中,大概也只剩下「鄙人」了;我們可以試想一下,假如你稱呼老婆為「我賤內」怎樣怎樣,大概你提前就要做好,去跪搓衣板兒的準備了吧。
雅稱
「雅稱」,也可以說是「美稱」,它是用來稱呼別人,不過,卻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有「雅稱」,只有那些有著突出的特點,鮮明的個性,或者巨大的貢獻的人,可會有「雅稱」,而且「雅稱」顯然都是別人送的,自己肯定不會這樣稱呼自己,否則,也未免顯得臉皮太厚些了吧。比如「詩仙」、「書聖」、「小李杜」等等,關於「雅稱」,在武俠世界中最為常見,比如什麼什麼「俠客」,什麼什麼「大俠」等。
暱稱
當今社會,早就成為了一個「網絡社會」了,在網絡的世界裡,你的「暱稱」,叫什麼呢?當然,「暱稱」絕不是網絡時代的產物,它像其它稱呼一樣,很早就有了。所謂「暱稱」,就是比較親暱的稱呼,一般用於長輩對晚輩,或者夫妻之間、發小之間、閨蜜之間等。
以上就是「尊稱」、「蔑稱」、「自稱」、「謙稱」、「雅稱」和「暱稱」這幾種稱呼了,親愛的小夥伴們,你還知道有哪些其它的稱呼嗎?快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歡迎關注一家爭鳴,謝謝你這麼漂亮還來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