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計思敏
2016-11-24 06:43 來源:澎湃新聞
11月23日晚,ST中企(中華企業,600675.SH)發布重組預案公告,稱公司擬向地產集團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其持有的完成集團內業務整合後的中星集團100%股權,交易對價185.22億元。同時,向華潤商業、平安不動產、平安磐海匯富、中海海運資產、合享投資及金投基金非公開發行股份募資不超過95億元。
其中,華潤商業為香港上市公司華潤置地(01109.HK)的全資子公司,此次華潤置地擬以73億元認購中華企業13.99億股,本次交易完成後,華潤商業將持有中華企業已發行總股本約20.9%。
這也意味著,本次交易完成後,中華企業的股權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其中地產集團持股比例為55.24%,華潤商業一躍變為中華企業的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20.90%。
值得指出的是,繼金豐投資被綠地借殼後,ST中企成為上海地產集團掌握的唯一一家上市房企。ST中企自今年6月24日停牌擬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後,其重組預案內容一直備受關注。
按照重組預案公告,中華企業擬以5.23元/股的價格發行30.1億股用以支付交易對價的85%。此外,公司擬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95億元用於支付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的現金對價及地產集團擬注入資產的在建房地產項目。
而中星集團作為滬上的老牌地產企業之一,其本身就擁有優質的物業。中華企業稱,通過收購完成集團內業務整合後的中星集團,中華企業可以獲取地產集團絕大多數市場化房地產開發項目,這些項目總土地儲備約 200 萬平方米,分布於 6 個城市,補充了公司的土地儲備,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此次,中星集團在注入上市公司前先進行了集團內的業務整合,也就是說,地產集團將其控制的除上市公司以外的主要市場化房地產開發業務資產整合至中星集團,同時剝離出中星集團不適宜注入上市公司的業務及資產。
而對於華潤置地等此次募集配套資金的發行對象而言,無疑可以實現雙贏的局面。華潤置地表示,通過持有中華企業的股份,有助公司拓寬中國房地產業務開發及投資的平臺,能進一步鞏固華潤在中國物業投資、發展及管理市場的領先地位,同時有利於華潤與中華企業的協同發展,帶來雙贏局面。
中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54年4月,其前身為中華企業公司,是上海解放後經政務院(國務院)批准設立專業從事房地產開發經營的國有企業。中華企業為地產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地產集團已經對旗下的子公司包括金豐投資、中星集團、上海古北集團等19家二級子公司陸續進行整合,其中金豐投資已經被綠地借殼上市,而中華企業此前是唯一一家沒有整合的子公司。
近年來,中華企業的業績卻不盡如人意,淨利潤連續5年下降。據查閱,中華企業的淨利潤從2011年的8.47億元、2012年的5.65億元、2013年4.02億元,2014年虧損4.89億元,到2015年的虧損24.87億元,五年時間一路縮水了300%。由於中華企業連續兩年虧損,其也被實施了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變為了「*ST中企」。
今年6月,中華企業發布停牌公告稱,接公司大股東上海地產集團通知,地產集團正在籌劃與公司相關的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涉及重大資產重組或非公開發行股份。對ST中企而言,在上海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上海地產集團內部的地產資源整合也備受關注。
在此次重組前,除了中華企業及其子公司之外,地產集團仍然有其他下屬公司開展市場化房地產開發業務,而通過此次交易,地產集團實現了將其控制的除中華企業之外的主要市場化房地產開發業務資產注入到中華企業,避免了同業競爭,中華企業成為了地產集團旗下市場化房地產項目開發的主要平臺。
不過,已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ST中企在今年的三季度業績報告中已實現扭虧為盈。數據顯示,今年1-9月份,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1.75億元,同比增長366.1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99億元。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中華企業,地產集團,同業競爭,澎湃,澎湃新聞,澎湃新聞網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