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名叫常樂,是一個文靜的女孩,高中畢業之前就讀於湖南四大名校之一的雅禮中學,一直以來她的文言文功底很強,在高中時期她參加了一次作文比賽,在比賽中她就用文言文寫了一篇關於她們歷史老師的文章,被評為一等獎,這篇文章很快就走紅網絡。
下面是常樂的作文原文分享給大家,看不懂不要怪小編。
至情至性,史學中人
——我的歷史老師
方旭,吾歷史老師也。初識吾師,身形似晏子,雙目炯炯,儼然有學究風氣,似深得些前朝道學儒士之韻。其年歲常使人疑:或五十?或六十?終為惑矣。遂群起而名之曰——「旭爺」。既寓其年歲之理,亦示吾儕小生尊師重教之道,是也。
旭爺其為人處學,有一代宗師氣概。自課始,至課終,未嘗閱書本筆記絲毫,然流暢通盡,能一攬書中要點。亦能旁徵博引,於書中之人物、故事,皆以趣聞秘史補充之,豐潤之。直教吾等小輩後生,見習而浸淫於歷史長河中,聯想彼時彼地、彼處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究竟為何等模樣?終是不能自拔,更鮮有走神之態。
言吾師為學究一名,實不為過。其常言道(乃其嘗喜用口頭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所以說你們不知道呵……」,再以己之觀點言陳利弊得失,述以臧否評價。入迷時則稍扶鏡架、稍抖外衣夾克,得意之色盡顯無遺;入迷再次,遂順帶合併二指,比劃於空中,身形亦應合而欹斜偃仰。口中之語,如萬斛泉源,不擇地而出,滔滔汨汨,浩浩蕩蕩,雖一日千裡無難。然旭爺之妙,更妙在其能行於所當行,之於可當之。常使區區史學課一節,竟有如翻大山,如歷江河,息於沃野之感。
然,治史學者,亦遂能工文辭而多性靈。旭爺即是如此。憶其講唐宋社會風俗一章,深覺吾師學術之廣博與性情之真切。首首唐詩,闋闋宋詞,張嘴即吟,心遊萬仞;有言其生活裡短,總喜好將古文詞曲時常翻閱,並嗟乎嘆言道:「有時候,我還真想回到北宋去看看啊,這該是中國古代屈指可數的黃金時代了。唐宋名士留給我們的才學文章啊,實在讓人心嚮往之!」說到此時,我亦神魂顛狂,抱著歷史書,撫圖文而漸趨熱淚潸然。種種追古懷人之情,也似旭爺般不能遏之了。
吾師乃真性情之人,其搖蕩性情,行諸舞詠,於課上自不在說。而性情之外,更見其高格信仰。此類品格,吾竊思之,皆因習史書之久而通中國儒士氣節所得。吾師常謂:「儒家思想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信仰,一不侵略,二不擴張,卻能讓一代代中國人知禮節、曉理義,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直到當今。中華文化也才能成其優秀。所以我跟你們說,沒有哪種文化比中華文化更優秀!」斬釘截鐵,民族自豪感出於言有形於色,文化道義亦一隨情懷而彰。旭爺在講中國社會風俗更迭一章時,便舉例中國古代婚禮的「三拜」來描繪中華禮儀文化之精雅卓絕,其曰:
「一拜天地,要忠於國家,感恩萬物蒼生!
二拜高堂,要孝敬父母,恪守親賢尊卑!
夫妻對拜,要夫婦平等,恩愛相敬如賓!
中國的禮儀實在是包羅萬象,大美之至啊!」
一聲慨嘆,擲地有聲。情牽歷史萬裡,逆睹時移世易。如雷聲動地,如氣象雲開。令臺下吾輩,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始方覺下課鈴響已久,燻燻然仍沉浸於中華文化之厚重氣象之中。忽見臺上,旭爺已不知所蹤!——正所謂來無影去無蹤者為何人?大道之人也。平心而論,旭爺雖不至大道之境,然其品行、才學、博思,蓋有古之儒士之風,實令人有顏淵雲夫子所謂「奔逸絕塵,而會瞠若乎後矣」之感!愈使吾輩欲從史學文字研究之後生,得以情懷滋蕩,如沐春風!
史學中人,吾師方旭,吾貴其至情至性。
讀到這估計大家也想認識一下雅禮中學歷史名師方旭吧,我把方老師的信息簡單的介紹一下,我們公眾號要做一個有頭有尾的人呵呵。
方旭,湖南省雅禮中學高級教師,湖南師範大學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