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遊記3.0:用維基百科的方式使用旅行指南

2021-01-10 TechWeb

如果你是一個愛旅行、愛記錄、愛分享的用戶,加上使用iOS的行動裝置,那麼一定對蟬遊記這款應用並不陌生,一直以來蟬遊記的特色在於:通過文字與圖片結合的形式,利用捲軸式的排版,讓用戶可以隨遊隨記。同時通過編輯精選推薦,讓瀏覽的用戶獲得更精美的體驗。最近蟬遊記(下載)將更新3.0版本,PingWest提前對其進行了試用。新版的蟬遊記的變化可以用他們自己的話來概括:讓用戶用維基百科的方式使用旅行指南。

如果說以前的蟬遊記設計上的特色是方便用戶隨行隨記、統一上傳。那麼新版本在用戶瀏覽這一層面上進行了相當程度的加強。首頁提供的目的地指南按照國家排列,由蟬遊記的編輯進行篩選整合,現階段選出了12個國家超過40個地區,每個地區會提供指南、行程、旅行地、遊記四個板塊,除了指南中的內容之外,其餘的都是從用戶編寫的遊記與行程中精選出來進行編排的。

之所以被稱之為維基百科方式的旅行指南,是因為蟬遊記在添加了「行程」這一概念之後,將原本的捲軸式遊記變得更為豐富,每一個景點照片和名稱點擊進去都會直接連結到這個景點的所有相關內容,經常使用維基百科的用戶會感覺到類似的地方——每一個條目點擊進去都會發現一片新的天地。舉個例子來說:我瀏覽了關於臺灣的「臺北、花蓮、臺東8日遊」這個行程,那麼第一天的第一站是中正紀念堂,行程中列出了中正紀念堂的名字與照片,無論我點擊哪一個,都會跳轉到中正紀念堂的具體資料頁,其中相關的照片1000餘張,遊記200餘篇,還有極為詳細的關於中正紀念堂的介紹、知識補充、重點項目等等。不誇張的說,只是這一站如果能都瀏覽完可能真的比去過一次知道的還多了。

如此一環扣一環的維基百科式遊記得益於在用戶編輯上添加的基於地圖的行程編輯,現在用戶編輯自己的內容不但可以上傳原來的捲軸式遊記,還能按照每天的路線添加行程,你只需要在地圖上選擇自己遊玩的地點,並且記錄下自己的Tips、旅遊花費等等,就會形成一個按照地點排序的TimeLine。對編寫的用戶來說這是一個直觀回顧一趟旅行的好方法,而對於蟬遊記來說,這些內容為精選的行程與旅遊地的編排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就好像用戶編寫一段維基百科,這段內容會成為一整套百科資料的一部分。

以往的蟬遊記給用戶更多的感覺是一個精美的旅行分享應用,我在使用3.0版本的開始也是依然抱著這樣的心態。不過使用之後發現精美的概念依然保留下來了,但是吸引用戶的核心不再是一篇遊記或者是一個旅程,而是真的像百科一樣,有著一環套一環的眾多旅行資料。雖然現階段國家和地區還不算豐富,不用說喜歡歐美地區的國家,連亞洲的日本韓國也還沒有添加。不過,在國家豐富起來之後,這一個維基百科式的旅行資料庫會對眾多的旅行愛好者有著很大的幫助。

相關焦點

  • 維基百科:分享知識的新方式
    網上百科全書維基百科(www.wikipedia.org)最近跨越了一個新的裡程碑:輸入條目達到60萬。與此同時,其中文版本條目也突破了7000大關。   維基百科的精彩   其實,維基百科對美國以及不少英語國家的人來說已經並不陌生。
  • 維基百科資料
    維基百科(英語:Wikipedia,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是一個自由、免費、內容開放的百科全書協作計劃,參與者來自世界各地。這個站點使用Wiki,這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維基百科中的任何文章及條目。
  • 維基百科十年回顧-科技頻道-和訊網
    1月15日是維基百科10周歲的生日。根據它自己的維基百科網頁提供的數字,它有1700萬個詞條,用250種語言書寫,其中包括用沃拉普克文書寫的11.8萬個詞條。相比之下,《大英百科全書》有12萬個詞條,只用英語書寫。
  • 維基百科是個好東西
    其實英文版的維基百科中有非常多好的資源可供選擇。維基百科網址:https://www.wikipedia.org/genome關鍵字 在英文版維基百科中搜索「genome」關鍵字,就會列出與之相關的很多內容,並且維基百科中包含關鍵字超連結信息,點擊即可跳轉到對應的內容。這個詞條內就包含了很多有用的內容,按條目列出。
  •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如何再造一個維基百科?
    谷歌還在 YouTube 的某些視頻下,放上引到維基百科的連結,告知視頻是關於某個正進行的新聞動態、歷史事件(比如 9/11 恐怖襲擊)或來自某國的官方媒體,或得到政府資助等。[3]這樣看來,維基百科在谷歌產品中,起到了百度百科在百度搜索產品中一樣的作用。
  • 維基百科拒刪猴子自拍照:非人類不擁有版權(圖)
    但最近維基百科和英國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衛·斯萊特之間的版權之爭顯得就非常有意思了。  報導指出,2011年大衛·斯萊特旅行至印度尼西亞,拍攝黑冠獼猴的照片。當他架設好照相機後,一隻黑冠獼猴突然衝了過來,拿起了斯萊特的相機,開始自拍起來。斯萊特衝印出照片後,發現這隻獼猴拍的非常好,表情有趣,於是就將照片發布到了網上。很快,照片在網上就開始瘋傳了。
  • 維基百科升級Android客戶端 改進界面及搜索
    維基百科日前升級了Android客戶端,最新版為1.1,其對用戶界面、搜索功能等進行了改進。據用戶稱,新版客戶端的界面更加美觀。
  • 造就| 難以逾越的真相鴻溝:維基百科構築真理之牆
    維基百科不僅僅是網際網路人氣最高的十大網站之一(跟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並駕齊驅),它還是我們核對事實的一種手段。當你用谷歌搜索一個著名人物、地點或事物時,結果頁面的頂端往往是維基百科的條目。這家網站自我標榜為百科全書,並得到了谷歌這些公司的支持,維基百科披有真相的外衣,但它必須真的提供真相。 毫無疑問,維基百科的很多老問題仍然揮之不去。
  • 維基百科請求用戶捐助:99%的讀者不給
    日前,維基百科向美國用戶發送給了一則通知,請求美國用戶捐助「一杯咖啡的錢」。維基百科表示,「如果每個人都捐贈3美元,我們可以讓維基百科在未來幾年保持蓬勃發展。」維基百科公告原文:這有點尷尬,所以我們會直言不諱:今天我們謙卑地要求你保護維基百科的獨立性。
  • 讓你愛上維基百科的九大奇聞異事
    提到維基百科,很多人心中都有一種無所不知的「超人」感覺。這個可以免費訪問的網站點擊量位居世界第六位。難能可貴的是維基百科上總有一群精力充沛的志願者維持該網站的正常運行,而且維基百科還經常將自己的收入捐出去做慈善事業。
  • 英文版維基百科文章突破300萬 閱讀量Top50出爐
    【搜狐IT消息】北京時間8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英文版維基百科的文章總數於北京時間周一午間突破300萬大關,第300萬篇英文文章發布於英國當地時間8月17日凌晨4:04(北京時間8月17日12:04)。    維基百科全部由志願者合作撰寫,任何人只要能上網就能能創建或編輯維基百科的文章。
  • 如果維基百科是個遊戲,那它會是什麼樣的?
    作者:Woogi公元2017年7月4日星期二早8點,我決定開始自己的環球旅行夢想。
  • 百度百科:以中國智慧打造「知識共享3.0」
    當網際網路流行,知識共享也由書本為載體的1.0時代進入以UGC為標誌的2.0時代。近期,隨著百度百科與衛計委、北京書法家協會、中國抗日戰爭紀念館等專業機構的合作不斷深入,一個全新的「知識共享3.0」圖景正在顯現,UPGC有望帶來模式上的根本變革。
  • 看看百度百科+維基百科的怎麼說
    我們先來看一下百度百科的解釋:月光族,指每月賺的錢還沒到下個月月初就被全部用光、花光的一群人。「月光族」的口號:掙多少用多少,吃光用光,身體健康。我們再看看維基百科的解釋:(沒想到維基百科真的有對應的翻譯,表示吃驚)Moonlight Clan, or Yue Guang Zu (Chinese: 月光族) is a Chinese term used
  • 剛過18 歲生日的維基百科,收到了 Google 310 萬美元捐款
    因堅持信息應當是免費而不該受廣告商影響的原則,維基百科承諾「永無廣告」,唯一的廣告只有每年年末基金會的募捐廣告,最少 1 美元,豐儉由人。難以想像,一家不賣廣告,僅靠捐款的網站已經走過了 18 個年頭。當然,給維基百科捐款的不只是普通用戶,還有 Google 這樣的大佬。算上文章開頭提到的 310 萬美元,過去十年 Google 向維基百科的捐款累計達到 7500 萬美元。
  • 維基百科,有個故事我想說給你聽,祝你20歲生日快樂!
    維基百科造福了多少人我不好說,但每一次遇到一個新的事物或者人物,維基百科總是我第一個想到的資源。有時候即便谷歌上的第一條並不是維基百科的條目,我還是會往下找一下維基的條目。(畢竟維基百科也叫做快速裝B指南)世博會那一年,美領館在世博美國館搞了個中西極客會,就是我們後來設計邪惡軸心一日遊路線的那次。謝謝毛向輝(Isaac Mao)兄牽線搭橋,我遇到了幾位美國朋友。聊了聊,有個美國朋友問我,香港科技大學的張曉泉正在做一個關於中文維基百科的研究,你知不知道?我老實回答說真沒有聽說過。
  • 極客公園IF2018大會|維基百科創始人:致力於滅絕假新聞
    Wikitribune 是基於我自己職業生涯的一些體會,我們認為我應該有一些新的辦法,讓大家能夠參與到我們的項目中來,而不是用一些非常極端的方式,用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去吸引我們的社群來做一些非常有質量的事情。說到底我們就要講事實,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大家都在講信息的可靠性、質量,我們並不是說每個事情都做得非常完美,但是至少在努力去做。
  • 維基百科20周年:全人類共同打造的免費知識庫如何造福你我的生活
    2001年創業家威爾斯(Jimmy Wales)與哲學家桑格(Lawrence Sanger)共同創立維基百科,他們使用程式設計師坎寧安(Ward Cunningham)1994年設計的維基(Wiki)概念,創建出開放式協同合作網站。何謂維基(Wiki)?
  • 生成英文維基百科文章的方法可以概述為源文檔的多文檔摘要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將英文維基百科視為一個多文檔摘要的監督式機器學習任務,其中,輸入由維基百科主題(文章標題)和非維基百科參考文獻的集合組成,目標是維基百科的文章文本。我們對第一次試圖抽象地生成基於參考文本的維基百科文章的第一部分或引文。
  • 謠言、術語、命名歧視,維基百科如何應對疫情這場壓力測試?
    3 月以來,維基百科上「西班牙流感」(藍色)和「2019-20冠狀病毒」(綠色)的搜索量均出現飆升今天,維基百科已經是世界上訪問量第八大的網站,也是前十名中唯一的非營利性質網站。英文版收錄條目超過 600萬,編輯速度達到每秒 1.8 次。《連線》將它奉為「網際網路上的最後一塊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