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紅外線是電磁波的一種,它來自太陽光線及遠紅外線輻射性物質而來,當遠紅外輻射物質的分子吸收外界能量之後,外層電子受到激發並釋放遠紅外線。
當穩定狀態的原子受到加熱或電磁照射後,會因外界賦予能量產生電子激發,此時電子由i=k軌道移動到i=L軌道,再移回i=k軌道,期間會釋放出能量。而特定物質會以放射紅外線形式釋放出能量。(下圖所示)
任何物質於絕對零度(-273 ℃)以上,皆會吸收與發放遠紅外線,但其波長及強度各異。唯充當加熱用之遠紅外發射物質,首要條件需能耐高溫、吸高熱能,而且放射率要高。放射體的溫度愈高或其放射率愈大,則放射能量也就愈高。
自然界有無數的遠紅外放射源:宇宙星體、太陽、地球上的海洋、山嶺、巖石、土壤、森林、城市、鄉村、以及人類生產製造出來的各種物品,凡在絕對零度(-273℃)以上的環境,無所不有地發射出不同程度的紅外線。
現代物理學稱之為熱射線。由能量守恆定律得知,宇宙的能量不能發生,也不會消失,只可以改變能量的方式。
熱能便是宇宙能量的一種,可以用放射(輻射)、傳導和對流的方式進行轉換。在放射的過程中,便有一部份熱能形成紅外線。紅外線放射速度與可見光線相同,而且能夠像光一樣直線前進;如果使用反射板,便能改變它的傳導方向。
所有物質,無不時刻發射著遠紅外線
一、產生遠紅外線的方法
產生遠紅外線主要方法選擇熱交換能力強、能放射特定波長遠紅外線的材料,然後加工製造成各種形式、各種用途的的產品。遠紅外線產品所採用的材料,以能有效放射5.6um-15um的遠紅外線,佔整體波長90%以上為佳。
二、常用發生遠紅外線的材料和產品有如下種類
聲明:平臺僅供學習交流之用.部分圖片作品來自網際網路,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