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又被稱為「石上菖蒲」,生於水中的石頭之上,用作盆養製作成微景觀,栽培時無需泥土,在盆裡擺幾塊石頭,盛滿水,向石上灑些冷米湯,再拋些菖蒲籽,石頭周圍植上一些野生苔蘚,然後把盆子置於陰溼之處,石上就生出條條細葉。
菖蒲以其「耐苦寒,安淡泊「、「不假日色,不資寸土,清逸俊秀,挺拔如碧,具山林之氣,無富貴之態」的特點脫穎而出,倍受清雅之士的青睞;古有詩云:一拳石上起根苗,堪與仙家伴寂寥,自恨立身無寸土,受人滴水也難消。更是寫出了石菖蒲盤根結節屹立於山巖石縫之中的風骨氣節。置於案頭清供,瀟灑而情趣,一壺茶、一縷香、一床琴、還有一盆菖蒲,是文人雅士詠物言志的最愛。
菖蒲喜歡陰溼的生長環境,平時需要避免強光直射,只需要為其提供散射光接收即可,這樣就能滿足對光的需求;給菖蒲澆水,需要遵循「葉幹土溼」的原則,即澆水不能澆在葉子上,但需要保持土壤呈溼潤狀態;施肥多以氮肥為主,可以澆施適量的腐熟豆餅水來增加養分。
盆栽菖蒲需要適時修剪植株所產生的腐葉、黃葉,讓其保持美觀,而且隨著對葉子修剪次數遞增,新長出來的葉子就會越來越細,不過,修剪頻次適中即可,如果修剪過於頻繁會傷及植株的生長狀態,影響觀賞效果;適宜菖蒲生長的溫度介於20-25℃之間,夏季高溫天氣下做好降溫處理,冬季氣溫低於10℃時會進入休眠期而停止生長。
菖蒲的味道清新,有種鄉野之氣,吸入腹中不覺一陣清氣上揚,此外,古代文人伏案讀書寫詩,眼睛會產生疲勞,針對這一情況,傳統生活中發明了一個很輕巧的對策,那就是用書齋中陳設「蒲石盆」,利用菖蒲葉上的凝露來潤澤雙目,清晨,亦用菖蒲葉上夜間凝結的露水擦洗雙眼,能夠保持眼部的健康,讓目力明亮。大家可以嘗試一下,把菖蒲盆放在電腦或案旁,讓翠清蒲葉來聚附煙塵,並用葉尖上的凝露輕拭眼睛,體驗一下「潤目」之功效。
歡迎友友們在下方評論互動!喜歡的朋友給個點讚,更多分享,請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