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縣燕崖鄉西南邊,坐落著一座秀美的村莊——計寶峪;
這裡群山環繞,綠樹成蔭,水甜山美,村民更可親;這裡春季櫻花爛漫,蜜蜂爭香;夏季桃李飄香,溪水潺潺;秋季則柿紅梨黃,楓葉遍山;冬季白雪皚皚,枯木寒鴉;這裡一年四季分明,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是休閒避暑娛樂的好去處!
計寶峪——的村名來源於老人們嘴裡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放牛的村民去村北的計寶山放牛,無意中挖到了一個猶如觀音菩薩座下的蓮花形狀的聚寶盆,盆外金光隱現,盆內綠草如茵土壤肥沃,放牛村民攜帶多有不便,順手扯下一松柏的樹枝插入盆內,做為記號趕牛回家後再回山來取。
傍晚十分,放牛村民回山再找,聚寶盆卻已蹤影全無,就在放牛人詫異之時,猛然看到北邊山下捨得崖到圍子山之間,一下子長滿了漫山遍野鬱鬱蔥蔥的柏樹林。山坡下,捨得崖旁更是突然間屹立起兩棵高達十幾米高,粗有一人懷抱還未及的大柏樹。兩樹根部分離,腹部相互纏繞難捨難分,好似在風的無情吹打下不情願的分裂開的,但兩樹挺拔巍峨,常年青翠,村民對之敬而仰之,加之周圍土壤層層環繞,形狀猶如聚寶盆,所以村民們年年來供奉,因此這裡常年香火旺盛。
不知什麼時間在姚南峪村朱家戶村和計寶峪村一帶,來了一位販鹽的惡霸整日專門欺詐老百姓,村民們都敢怒不敢言深受其害,直到一天查鹽的鹽巡;將惡霸棍棒打死,雖是惡霸行惡在先,鹽巡失手打死在後,但畢竟是一起血案,雙方便打起了官司,因為鹽巡為民除害,所以在村民商量下,決心要將兩棵柏樹賣給泰安的樹販,換取銀兩,貼補鹽巡昂貴的官司費用。
於是大家拼盡全身力氣砍樹,樹身突然鮮血直流,滿身傷痕猶如血肉模糊的肉塊,村民們驚詫不已,但官司不等人還的繼續砍伐,突然晚上雞鳴狗叫;狼嗥虎嘯,天亮之時,大家便發現兩棵巨柏憑空消失,向西而望,只見西方天空紅雲密布,大風呼嘯,在計寶峪村口的楓山上,出現兩條雙色金黃巨蟒,尾部分離、腹部相纏、頭部依偎在一起,傷心欲絕,怒氣衝天,隨著一聲擎天撼地的吼叫聲,向西而去,最終在大家的努力下官司贏了,人們為了紀念俠肝義膽的鹽巡和告訴後人;「做人要知恩圖報,在道義面前「聚寶盆」也可以不要」;因此把村子叫做——計寶峪北面發現聚寶盆的圍子山改名——計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