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孔容中孔活性炭製備及吸附性能

2021-01-08 浦士達

活性炭是一種優良的吸附材料,它的比表面積大,製造成本低,廣泛應用於吸附、氣體分離、能源儲存等。傳統活性炭的孔隙主要局限在微孔範圍(孔徑小於2nm),且孔體積一般不超過1cm3/g,不適於處理大分子物質,如藥物輸送、生物分子淨化和催化過程等。製備活性炭的常用原料有木材、煤炭、瀝青以及有機高分子等,其中生物質原料(如木材、果殼、秸稈等)具有分布廣泛、可再生、價格低廉等優勢,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活性炭原料。目前,由生物質原料製備中孔活性炭已有許多報導。然而,這些製備過程都需 要經過複雜的物理和化學活化,而且活化溫度要求達到700~800℃,能耗較高,所得活性炭的孔體積不超過2.0cm3/g,平均孔徑小於3.5nm。 本論文在廢棄物利用思想指導下,以廢棄生物質木屑為原料,ZnCl2為活化劑,在500℃下進行炭化活化處理,製備出超大孔容中孔活性炭。綜合使用比表面積測定儀、掃描電鏡(SEM)、透射電鏡(TEM)等 對樣品進行表徵,同時採用批處理法對所製備活性炭對有機大分子維生素 B12的吸附速率、吸附平衡時間及吸附量進行了系統研究。該研究可作為大學物理化學開放性實驗。 1 實驗 1.1 實驗材料、藥品與儀器 材料:本實驗以松木屑為主要原料,另有松樹、柳樹、梧桐、七葉樹、楓樹、白楊等。 藥品:氯化鋅、濃鹽酸(37%)、乙 醇、氫氧化鈉、維生素 B12均為分析純。 儀器:V-SORB2800P型比表面積測定儀,S-4800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JEM-200CX 透 射電子顯微鏡,722S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1.2 活性炭製備 以1.0mol/L 的 HCl水溶液為溶劑,配製不同濃度的 ZnCl2-HCl溶 液;將 5.0g 木 屑 浸 漬 在ZnCl2-HCl溶液中12h;過 濾後將木屑置於剛玉瓷舟,放入管式爐中,在氮氣保護下以5 ℃/min程序升溫至500℃,炭化活化1h,氮 氣流速為40mL/min;然 後將所得炭化物放入100mL、1.0mol/L 的 HCl溶液中,持續沸騰1h,以溶解炭化物中的 ZnCl2以及其他無機離子;冷卻至室溫後用80℃的蒸餾水衝洗並抽濾至檢測不到 Cl— ;最後在烘箱內於105 ℃下乾燥8h,即得活性炭材料。所制樣品符號 AC-10g是指 ZnCl2用量為10g時 製備的活性炭樣品,AC-20g 即 ZnCl2用 量為20g時得到的活性炭,其餘的符號意義與此類似。 1.3 活性炭結構表徵 在液氮溫度77K下,使用V-SORB2800P型比表面積測定儀測量樣品的吸附等溫線;用BET方程計算比表面積(SBET),在工作氣壓p與大氣壓p0比值為p/p0=0.99時測量總孔體積(Vtot);通過t-plot法計算活性炭的微孔體積Vmicro;中孔體積Vmeso通過總孔體積減去微孔體積得到(Vmeso=Vtot-Vmicro);平均孔徑d通過方程d=4Vtot/SBET 計 算;使用 Barrett-Joy-ner-Halenda(BJH)法獲得孔徑分布結果。 用S-4800型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活性炭的表面形貌;用JEM-200CX 型 透 射 電 子 顯 微鏡(TEM)對活性炭內部結構進行表徵。 1.4 活性炭吸附維生素 B12的實驗方法 配製質量濃度為100mg/L 的維生素B12(以下簡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量 VB12 溶 液的吸光度,最大吸收波長λmax=361nm,根據吸光度數據計算溶液濃度和吸附量。吸附量計算公式為稱VB12)溶液。將25mg活性炭樣品加入到200mL的VB12溶液中,在30℃下恆溫磁力攪拌。用722S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測量 VB12 溶 液的吸光度,最大吸收波長λmax=361nm,根據吸光度數據計算溶液濃度和吸附量。吸附量計算公式為

其中,qt為t時刻活性炭對VB12的吸附量(mg/g),V為溶液體積,C0為 溶液起始濃度,Ct為t 時 刻溶液濃度,m為吸附劑的質量。 2 結果與討論 2.1活性炭的孔結構分析 圖1為活性炭對 N2的吸附-脫附等溫線。由圖1可知:ZnCl2用量對活性炭的吸附等溫線的形狀有顯著影響;按照IUPAC 的分類,ZnCl2用量10g 製備的活性炭(圖1(a))呈現典型的I型等溫線,N2吸 附主要發生在p/p0小於0.1範圍,當壓力升高時等溫線接近水平形狀,這是微孔材料的吸附特徵;當 ZnCl2用量增加到20g 和30g時,在較高壓力下 N2的吸附量明顯增加,並 且 脫 附 的 滯 後 現 象 (滯 後 環)出 現 (見 圖1(b)和1(c)),這是中孔材料毛細凝聚現象的主要特徵;當ZnCl2的用量增加至50g時,吸附曲線(圖1中(d))出現了Ⅳ型和Ⅴ型的結合態,並且脫附的滯後現象出現了 H3型的特徵,在較高的p/p0下吸附並沒有出 現 拐 點,這意味著中孔進一步擴大為狹縫型孔隙。可見通過調節ZnCl2的用量可以有效控制活性炭的中孔的生成。

根據圖1得到的活性炭的孔結構數據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ZnCl2的用量對所有的孔參數如比表面積、孔體積、平均孔徑等都產生了顯著影響;當 ZnCl2用量為10g時,活性炭的比表面積為1889m2/g,將ZnCl2用量逐漸增加到50g時,比表面積略微下降,但是總孔體積、中孔體積和平均孔徑則呈單調增加的趨勢,例如總孔體積從 AC-10g的1.15cm3/g增加到 AC-50g的3.98cm3/g,中孔體積從 AC-10g的0.48cm3/g增加到AC-50g的3.40cm3/g,活 性 炭 的 平 均 孔 徑 也 從2.44nm 增加到9.85nm。 這些實驗結果說明,在活化過程中ZnCl2的作用不僅是創造微孔,而且也可以擴大微孔以形成中孔,具體哪種作用為主取決於 ZnCl2的用量。以前也有許多利用氯化鋅活化法製備中孔活性炭的文獻,但其製備的活性炭孔體積均不超過2cm3/g,平均孔徑小於3.5nm。分析其實驗條件發現,這些文獻中ZnCl2與原 料 的 質 量 比 不 超 過 3∶1。而 本 研 究 中ZnCl2與木屑的質量比在2∶1~12∶1之間變化。由此可見,適當增加用量能夠更充分地發揮 ZnCl2對木屑的造孔和擴孔效應,從而得到超大孔容中孔活性炭。

圖2顯示了ZnCl2的濃度對活性炭孔徑分布的影響。ZnCl2的用量在10~30g的範圍內變化時,中孔孔徑分布均保持在2~10nm的範圍。與圖2(a)相比,圖2(b)中6~8nm的孔有所增加,而在圖2(c)中,孔徑為5nm 和10nm處均出現了明顯的小峰,即表明中孔的比例有突增。

表1和圖2的實驗結果表明,活性炭的孔徑隨著ZnCl2用量的增加而變大。但不足的是目前的製備方法只能使活性炭的孔徑分布在較大的尺寸範圍內,而無法得到像有序介孔炭材料那樣孔徑尺寸均一、有序的介孔炭材料。 2.2 活性炭形貌及微觀結構分析 圖3是松木屑和 AC-50g活性炭的掃描電鏡圖,其中(a)和(b)號樣品是松木屑,(c)和(d)號樣品是活性炭AC-50g,(b)和(d)是 局部放大圖。從圖3 可以看出,松木屑的表面比較光滑平整,沒有明顯的孔隙結構,而活性炭則呈現顯著的多孔結構,而且由圖3(d)可看出,活性炭上的孔是由一些球狀顆粒堆積而成。這些球狀顆粒的形成原因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圖4是樣品 AC-50g在120kV 的加速電壓下得到的透射電鏡照片。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到活性炭的多孔特徵,圖中的透明和空白部分是活性炭中的孔隙,孔的大小約為幾納米至幾十納米。這與 N2吸附計算結果以及掃描電鏡照片相符。

2.3 其他木材製備超大孔容中孔活性炭的結構特徵

在以松木屑製備超大中孔活性炭實驗條件基礎上,本研究進一步以不同木材木屑為原料製備大中孔活性炭,根據其N2吸附-脫 附曲線計算所得孔結構數據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木材通過本實驗方法均可得到具有超大孔容和發達的中孔結構的活性炭材料,其總孔體積均可超過3.0cm3/g,柳木屑的總孔體積甚至達到4.40cm3/g,孔徑達到12.38nm。這充分說明了本實驗方法具有適用面廣、可行性強的優點。

2.4 吸附性能

VB12是 一 種 大 分 子 量(M=1355.37)且 三維尺寸均較大(1.412nm×1.835nm×1.14nm)的 有機物,可 以 用 來 檢 驗 中 孔 活 性 炭 對 大 分 子 的 吸 附 性能。圖5是4種活性炭AC-10g、AC-20g、AC-30g和AC-50g對於維生素 B12 的 吸附動力學曲線。從圖5中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增加4種活性炭對 VB12的吸附量增加;其中 AC-10g在50min內對 VB12的增加比較緩慢,而 AC-20g、AC-30g在40min內吸附量增加較快,隨後增加趨勢平緩,吸附基本達到平衡;AC-50g在實驗時間內對於維生素B12的吸附處於增加趨勢。

實驗結果表明,中孔率大的AC-30g和AC-50g與中孔率小的AC-10g和 AC-20g相比,對VB12的吸附有顯著優勢,其吸附平衡時間短、吸附量大。這一結果進一步說明活性炭中孔率越大,對大分子吸附作用越強,也驗證了ZnCl2用量對活性炭孔徑的影響。實驗結果同時也表明超大孔容中孔活性炭在有機大分子的快速高效富集、純化及有機汙染物的快速吸附處理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3 結論 (1)以木屑為原料、ZnCl2為活化劑,在500℃下進行炭化活化處理,製備出了超大孔容中孔活性炭,其比表面積超過1600m2/g,孔體積大於3.0cm3/g,甚至達 到4.0cm3/g,平 均 孔 徑 可 以 控 制 在2.4~9.9nm。 (2)ZnCl2在活化過程中的作用不僅是創造微孔,而且能夠擴大微孔、形成中孔。因此適當增加ZnCl2的用量,能夠更充分地發揮ZnCl2對木屑的造孔和擴孔效應,從而得到超大孔容中孔活性炭。 (3)超大孔容活性炭對於維生素B12之類有機大分子的吸附具有明顯優勢。活性炭的孔體積越大,吸附速率越快、吸附量越大,吸附平衡所需要的時間也越短。超大孔容活性炭可適用於有機大分子的快速高效富集、分離與純化。 (4)本研究內容可作為大學物理化學開放性實驗,該實驗有助於促進學生全面深刻地認識物理化學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使學生深入了解對吸附材料的研究方式,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操作技能和科技創新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浦士達(股票代碼:836440)正式獲得企業境外投資證書

煤基活性炭生產設備現狀及發展趨勢

化學性質對活性炭脫硫的影響

活性炭吸附去除室內甲醛的研究進展

相關焦點

  • 活性炭對典型染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對於印染廢水的處理,吸附法因其操作簡單、成本低、處理效果好而被認為是最有效的處理方法之一。活性炭具有內部空隙結構發達、比表面積大、物理化學性質穩定等特點,廣泛應用於印染廢水的處理。目前,關於活性炭吸附印染廢水的研究較多,大多是針對個別染料的吸附性能和機理。而在活性炭對多種染料吸附過程中的共性與區別研究上還不夠全面。
  • 預處理方法對活性炭結構及吸附性能的影響
    近年來,活性炭作為電極材料而被廣泛研究,理想的電極材料,不僅要有高的比表面積,而且要有合理的孔徑分布,但工業化活性炭在製備過程中會帶入一些灰分物質,堵塞孔道,改變炭表面化學性質,嚴重影響活性炭電極的導電性能及吸附效率,所以需要在使用前對活性炭進行預處理,以提高其吸附性能。
  • 淨水技術|兩種溫度下製備的香蒲活性炭對布洛芬的吸附性能比較
    香蒲活性炭製備過程對比兩種不同溫度下製得的活性炭可知,350 ℃活性炭顏色偏灰,550 ℃活性炭顏色更黑更深。在550 ℃下,原材料熱解更加充分,碳化程度更高,製備的活性炭含碳量越高。因此,碳化溫度會影響活性炭的碳化程度,從而影響對汙染物的吸附性能。
  • 吸附二噁英用活性炭孔結構的分析
    活性炭的孔結構主要包括比表面積、孔容和孔徑分布等,是影響活性炭吸附性能的關鍵參數,也是影響二噁英吸附的重要因素。二噁英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實質上是一個孔隙填充的過程。二噁英分子通過外擴散與活性炭表面接觸後,通過活性炭表面的孔通道內擴散至孔隙中。因此在吸附過程中,活性炭的孔徑與二噁英分子大小需要匹配才能發生有效的吸附[3,4]。
  • 活性炭吸附法脫除VOCs的研究進展
    但鑑於吸附劑的品種較單一,在工業應用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在實際工業應用中,活性炭的吸附容量仍待提高,吸附後活性炭的再生還存在困難、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受水氣影響比較大等。為了進一步優化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研究者嘗試通過後處理的方法對活性炭進行改性,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 分子納米電池殺菌炭的製備及其性能研究
    2結果與討論2.1結構性能表徵由表2.1.1可以看出經過雙氧水的氧化處理過程,活性炭的酸性含氧官能團明顯增加,且隨H2O2的添加量增加,酸性含氧官能團也隨之增加。活性炭對銀離子的吸附性能主要取決於活性炭的孔道結構及表面化學性質,含氧官能團是銀離子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位點。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團的增加,即銀離子在活性炭上的吸附位點增加。
  • 活性炭吸附的吸附原理及性能特點
    當活性炭吸附有機廢氣達到飽和狀態後,活性炭就失去了吸附作用,如果不進行脫附使活性炭重新保持活性的話,那麼吸附廢氣後的活性炭就變成了一堆廢物,處理起來也相當廢財費力。吸附是指流體(氣體或液體)與固體多孔物質接觸時,流體中的一種或多種組分傳遞到多孔物質外表面和微孔內表面富集在這些表面上形成單分子層或多分子層的過程。
  • 吸附二噁英用活性炭常見問題
    特點是呈Ⅱ型表面相互作用,表面具有中孔和大孔。與非多孔體Ⅱ型、Ⅲ型不同,Ⅳ型等溫線在相對壓力約 0.4 時,吸附質發生毛細管凝聚,等溫線迅速上升這時脫附等溫線與吸附等溫線不重合,脫附等溫線在吸附等溫線的上方,產生吸附滯後在高壓時,由於中孔內的吸附已經結束,吸附只在遠小於內表面積的外表面上發生,曲線平坦在相對壓接近時,在大孔上吸附,曲線上升。
  • 活性炭和沸石分子篩處理非穩定排放VOCs氣體的性能比較
    活性炭對二甲苯的平衡吸附量總體高於沸石分子篩,其平衡吸附容量隨氣相平衡濃度和溫度的波動要大於沸石分子篩。動態吸附穿透實驗結果顯示沸石分子篩單位傳質區長度的平均傳質速率是活性炭的約1.42~1.66倍。相同吸附和脫附溫度條件下,活性炭的工作容量要大於沸石分子篩。沸石分子篩在210℃時基本脫附徹底,且可得到48倍以上的濃縮脫附氣體。50次的吸附、脫附重複實驗對沸石分子篩的性能影響不大。
  • 活性炭表面氧化改性技術及其對吸附性能的影響
    2.3 表面氧化改性前後的活性炭對金屬離子吸附性能的變化研究劉守新等在研究中指出:液相條件下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受到其表面化學性質的影響十分顯著,氧含量越高,酸性也就越強,具有酸性表面基團的活性炭具有陽離子交換特性,經過氧化改性處理後的活性炭表面含氧酸性官能團數量增加,對鉻離子Cr6+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顯著改變。
  • 活性炭吸附處理含酚廢水的應用研究
    1 活性炭吸附酚類基本原理 一般認為活性炭的大孔(50~2000nm)主要作為吸附質分子的通道,中孔(2~50nm)既是吸附質分子的通道又發生毛細管凝結而吸附大分子,微孔(小於 2nm)則對活性炭吸附性能起支配作用。
  • 超大孔填料在蛋白質分離純化中的應用
    當蛋白質體積較大時,填料表面在吸附一層蛋白後,由於體積位阻以及靜電排斥作用,會阻礙其它的蛋白質進一步進入孔內,造成填料的載量下降。另一個限制是病毒或疫苗,尤其是帶有包膜的病毒或疫苗,在狹窄的填料孔徑內發生吸附時非常容易發生結構變化,破壞其整體結構。在B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純化中發現這種病毒樣顆粒在層析時會發生解聚[2],經過離子交換層析分離後,疫苗的回收率通常不到50%[3, 4]。
  • 活性炭改性方法及其在水處理中的應用
    因此,活性炭在水處理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由於普通活性炭存在灰分高、孔容小、微孔分布過寬、比表面積小和吸附選擇性能差等特點,加上其表面官能團及電化學性質的一些限制,使其對汙染物的吸附去除作用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國內外市場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對其結構和性質進行改性,以增大其吸附能力,緩解水汙染壓力。
  • 環境吸附材料性能如何表徵?有哪些檢測手段?
    環境吸附材料的物化性質與其吸附性能和機理有密切關係,因此需要對吸附材料進行性能表徵。吸附材料的物化性質包括顆粒大小、表面內部形貌特徵、表面電性、材料的比表面積和孔分布、表面官能團種類及密度、材料組成及晶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