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幾次文章都比較悲情一些,畢竟現實不容我們放鬆對環境的保護意識,但希望總是在的,就像我在節目裡常常說的一樣,不斷地說,不斷地呼籲,總有人聽進去,總有人會和我們一樣去做的。
所以今天的文章,寫點不一樣的,因為希望永遠在。
一隻暗綠繡眼利用植物纖維築成一個小小的巢,接下來它的生活重心就都在這個巢上和巢中了。巢,意味著新生命即將誕生。這次推送會出現一些巢片和親鳥哺育幼鳥的照片,這類照片一般不會在繁殖季節發,以避免給別有用心的人提供信息。另外,拍攝鳥類育雛照片是需要很謹慎的,我都儘量隱蔽自己,最大限度地避免打擾到它們。
大多數小鳥都會築這種小小的,但很精巧的巢,當你在野外看到它時,請記住,不要告訴任何人,繞道走開,不去打擾它們或者遠遠地觀察。下圖是一隻棕頭鴉雀正在巢中孵蛋,再過一個星期左右,小鳥就會孵化出來了。
兩隻在巢中嗷嗷待哺的普通壽帶鳥幼鳥,當陽光穿過樹葉,照到這個小小的巢上時,它們探出了小小的腦袋,新的希望正在萌芽中。
一隻已經有點大的白眉姬鶲幼鳥,在樹洞中焦急地等待親鳥來餵食,這個階段的幼鳥需要大量的蛋白質以快速成長,在巢中的時間越短,危險就越小。
發冠卷尾親鳥捕捉昆蟲餵食幼鳥,發冠卷尾是杭州的夏候鳥,它們在杭州繁殖,然後帶著新生命一起遷徙。
和人類一樣,幼鳥的成長過程也需要親鳥的不斷幫助,不過對於鳥類來說,這個階段短很多。一隻黑水雞正在餵食自己的小寶寶。
小黑水雞常常會展開自己沒有發育完全的翅膀來迎接自己的父母親,像極了小寶寶張開雙手,等待擁抱。
小鳥已經幾乎可以獨立生活了。雖然翅膀還沒有發育,小黑水雞已經開始探索自己周圍的世界了。
親鳥一趟一趟地來回,忙碌於捕食和餵食之間,愛在動物和人類之中都是一樣的。下圖是一隻山鶺鴒(集零)在哺育自己的幼鳥。
小鳥逐漸長大,越來越像父母親了。下圖是小燕尾正在等待親鳥餵食。
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小夥伴們一起玩耍,一起探索,下圖是三隻一窩成長的小(闢踢)。
行為模仿是很重要的學習,小白胸苦惡鳥正在跟隨親鳥過馬路,步調相當一致。這個階段的白胸苦惡鳥和親鳥相差比較大,幾乎還是全黑的,這樣適合隱蔽,避免被天敵發現。
有很多鳥能夠在水面行走,當然,要藉助於一些水生植物和一雙巨大的腳。小水雉(至)出生沒多久,這個特徵就顯露無遺了。
憑藉這雙大腳,水面行走和活動對於水雉來說是很容易的事,即使是一隻腳站立也毫不困難。
總有一天,它會成長為亭亭玉立的大鳥,去面對前方的風雨的。
這期的封面照是大鳳頭燕鷗帶著捕到的小魚回去餵幼鳥。它的前方,就是希望。
愛護鳥類,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