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學家林間獲選AGU會士

2020-11-20 中國科大新創基金會

【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ID:USTCIF),全球最活躍的科大校友組織,實時發布科大要聞與校友資訊】

熱烈祝賀海洋學家林間(中國科大777校友)

當選2020年度 AGU Fellow

表彰其對海洋科學與地震學的傑出貢獻

美國當地時間2020年11月18日,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公布了2020年當選的AGU會士(AGU Fellow)名單,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學家林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77郭沫若獎獲得者)入選,表彰他對海洋科學與地震學的卓越貢獻。AGU主席Robin Bell致電林間,祝賀他當選為2020 AGU會士。

AGU Fellow

AGU會士是國際地球與空間科學界最高的榮譽之一。自1962年起,AGU每年遴選出在地球和空間科學研究領域中最有遠見卓識、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學家授予AGU會士,以表彰他們在各自領域中做出的開創性工作與傑出貢獻。每年當選會士的比例不超過全球AGU會員總人數千分之一,今年全球共62人當選AGU Fellow。

卓越的學術成就

林間為國際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學家,對全球大洋構造演化、海洋地球物理、地震學作出原創性、系統性的卓越貢獻。林間領導國際合作,對全球大洋中脊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研究,通過揭示三維地幔上湧、新一類板塊邊界、海洋拆離斷層等重大發現,奠定了學界對全球大洋中脊三維地殼與地幔結構的認識基礎。

林間領導穿越全球海洋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首次高精度地震實驗,揭示了「地球第四極」下的內部結構,對主導在全球最深海溝開展國際大洋鑽探等研究計劃具有重要意義。共同領導南海國際大洋鑽探,在南海完成國內最長最深海底大地電磁探測實驗,入選「2019年度中國十大海洋科技進展」。

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專題報導林間團隊實施全球首次跨越「地球第四極」挑戰者深淵的高精度地震實驗

林間在大地震之間應力相互作用與地震觸發研究領域作出開創性貢獻,其一地震學成果,十年引用率全球第一。

領導大型國際科學計劃

林間領導大型國際科學計劃,擔任國際大洋中脊地球與生命研究組織(InterRidge)主席、美國科學院海嘯預警專家委員會、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構造物理全國會議主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規劃「雙清論壇」主席、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南海深部過程演變」諮詢委員會及集成組組長、「西太平洋多圈層相互作用」指導委員會等。領導組織與參加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與南海實施的國際航次二十餘次,先後任「大洋一號」首次環球航次、國際大洋鑽探南海航次、中巴首次印度洋聯合航次等首席科學家。

學術經歷

林間,畢業於福建福州一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777校友,首屆郭沫若獎學金獲得者),美國布朗大學博士,歷任國際知名的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麻省理工學院/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究生聯合項目教授,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等。曾獲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AAAS Fellow)、美國地質學會會士(GSA Fellow)、亨利-比奇洛傑出海洋學家講座教授、美國卡爾彼泊青年科學家獎等榮譽。

AGU成立於1919年,是全球規模最大和最具影響力的地球與空間科學家聯盟,其6萬多名會員來自全球148個國家和地區,涵蓋地球、海洋、大氣與空間科學等領域。

新聞來源:海橋社區,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編輯整理,並更新了部分背景與照片。

【轉載請註明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了解更多,請移步官方微信(ID:USTCIF)與網站(www.ustcif.org.cn)】

相關焦點

  • 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學家林間教授當選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會士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18日,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公布了2020年當選的AGU會士(AGU Fellow)名單,南方科技大學海洋系講席教授、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學家林間入選,以表彰他對海洋科學與地震學的卓越貢獻。AGU主席Robin Bell致電林間,祝賀他當選為2020 AGU會士。
  • 廣州科學家入選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GU)會士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18日,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公布了2020年當選的AGU會士(AGU Fellow)名單,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業務副所長、著名海洋地球物理學家林間入選,表彰他對海洋科學與地震學的卓越貢獻
  • 港大姚望教授獲選2020年度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港大姚望教授獲選2020年度美國物理學會會士 2020-10-05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AGU 本周精選文章:不同的厄爾尼諾,不同的北赤道洋流路徑
    不同類型的厄爾尼諾對北赤道流分叉有著不同影響,並可擴展到太平洋海洋環流和全球氣候系統。北赤道流分叉(North Equatorial Current Bifurcation, NECB)的緯度對黑潮(Kuroshio)、棉蘭老海流(Mindanao Current)、印度尼西亞貫通流(Indonesian throughflow)等大尺度海洋行為有著廣泛影響,對海洋和氣候系統的影響也十分廣泛。
  •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林間教授訪問南海海洋所
    林間博士訪問南海海洋所受孫珍研究員、趙明輝副研究員邀請,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亨利-比奇洛傑出海洋學家講座教授林間博士於1月21日至24訪問期間,該所所長張偲、副所長詹文歡先後多次會見林間教授,探討如何更好的推進兩所之間的合作。22日,林間利用一個上午時間與南海海洋所的青年科學家及學生座談,鼓勵年輕學者大膽探索,成為快樂的研究海洋學者。他提出,南海近期一個重要的地質科學問題是「熱」地幔的機制問題。
  • 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研一學生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地學期刊《JGR...
    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研一學生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著名地學期刊《JGR:Space Physics》 來源: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   時間:2020
  • 清華大學5位教師9位校友獲選2017年度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會士
    清華大學5位教師9位校友獲選2017年度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會士清華新聞網11月25日電 日前,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公布了新選2017年度會士(IEEE Fellow)名單,全球共有299人獲此殊榮
  • 三位清華校友獲選2019 ACM Fellow
    三位清華校友獲選2019 ACM Fellow清華新聞網12月13日電 12月12日,國際計算機學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 ACM)公布了2019年新選會士名單(ACM Fellow),清華大學1995屆計算機系校友李向陽、1997屆電子系校友謝源、1996屆物理系校友宋曉東當選
  • 中國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曾融生逝世
    ,中國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融生,於2019年10月22日14時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我國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傑出的地球物理教育家,中國固體地球物理學的奠基人,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 圖靈獎之後,Yoshua再獲全球級榮譽:入選英國皇家學會會士
    近日,官方消息稱,著名的蒙特婁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 Yoshua此前,許多世界級著名科學家都曾獲此榮譽,包括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以及霍金等等。消息稱,Bengio 將於 2021 年 5 月在倫敦正式成為該皇家學會會士。不過,官方也表示正式的頒獎典禮原定於今年 7 月舉行,但出於對 COVID-19 的考慮該典禮將推遲。
  • 包信和院士被增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榮譽會士
    中青在線上海4月28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周凱)今天,記者從復旦大學獲悉,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包信和院士被增選為英國皇家化學會榮譽會士。  為了表彰在化學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專家學者,英國皇家化學會設立榮譽會士制度。
  • 我市通渭籍科學家姚檀棟院士當選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會士
    我市通渭籍科學家姚檀棟院士當選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會士 2020-11-24 18: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圖靈獎之後,Yoshua Bengio再獲全球級榮譽:入選英國皇家學會會士
    近日,官方消息稱,著名的蒙特婁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 Yoshua Bengio 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Royal Society)的成員,此次一共有 62 位傑出科學家入選。此前,許多世界級著名科學家都曾獲此榮譽,包括牛頓、達爾文、愛因斯坦以及霍金等等。
  •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友顏水成獲選2020年ACM Fellow
    北京時間2021年1月14日,國際計算機學會(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以下簡稱 ACM)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會士名單,北京大學數學學院1995級院友顏水成因對可視化內容理解技術和應用的貢獻而被授予國際計算機學會會士(ACM Fellow)榮譽
  • 致敬,著名物理學家霍金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新華社快訊:據英國媒體報導,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享年76歲
  • 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曾融生院士逝世
    據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官方微博消息:我國著名固體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三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第二、三屆國家自然科學獎勵委員會委員,原國科聯巖石圈委員會中國全國委員會深部構造工作組組長、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地震學會理事,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曾融生先生
  • 陳松蹊教授當選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11月27日,世界知名學術組織——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選舉產生了2018年新一屆會士(AAAS Fellow),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陳松蹊教授成功當選。2018年諾貝爾獎得主中有4位曾獲此殊榮。
  • 甘肅籍科學家姚檀棟院士當選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會士
    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官方網站11月18日發布2020年度美國地球物理學聯合會會士評選結果,1954年7月出生於我省通渭縣、1978年畢業於蘭州大學地質地理系、曾任中科院寒旱所所長的中科院院士姚檀棟當選。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中國2018年度國際科技合作獎
    米勒教授是冶金和礦物加工技術領域著名科學家,在國際上第一個將礦物三維CT掃描技術應用於礦物結構解析和資源回收,迄今出版專業書籍9部,發表論文600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34項。曾獲美國採礦、冶金和勘探學會傑出會員獎、雲南省政府外國專家彩雲獎等。 35年來,米勒教授一直致力於推動中美兩國冶金與礦物加工技術交流與合作,將國際先進礦冶技術和發展理念帶到中國。
  • 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 享年76歲
    史蒂芬·霍金(資料圖)海外網3月14日電 據美國《時代周刊》報導,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