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1月25日電 日前,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公布了新選2017年度會士(IEEE Fellow)名單,全球共有299人獲此殊榮,有14位清華校友入選,其中5位目前在清華任教。
第一行分別為:董新洲、康重慶
第二行分別為:李力、王建勇、王志華。
董新洲(Xinzhou Dong),1983、1991、1996年在西安交通大學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9年天津大學博士後出站後被引進清華大學電機系任教至今,現為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研究方向為電力系統故障分析、繼電保護、故障行波理論、行波保護、行波測距、小波變換應用、無通道保護、面向電網安全的系統保護、智能變電站集成保護等。
因基於行波的輸電線路保護及故障定位的貢獻而獲選。
康重慶(Chongqing Kang),1988年考入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1993年獲雙學士學位(電機工程、環境工程),1997年獲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現為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電力系統規劃、電力系統優化運行、低碳電力技術、可再生能源、負荷預測、低碳電力技術、電力市場。
因不確定環境下的電力系統運行和規劃做出的貢獻而獲選。
李力(Li Li),1999年在華中理工大學電信系獲學士學位, 2005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系統與工業工程系獲博士學位。2006年8月任教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現為自動化系系統工程研究所副教授。研究領域為複雜系統和網絡化系統、智能控制和感知、智能交通系統和智能汽車。
因對智能交通系統和汽車的貢獻而獲選。
王建勇(Jianyong Wang),1999年4月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獲博士學位,現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軟體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數據挖掘及Web數據管理。
因對開發高效的數據挖掘算法的貢獻而獲選。
王志華(Zhihua Wang),分別於1983、1985和1990年在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取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為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教授。研究領域包含集成電路和系統的設計方法學,用於醫療和通信的低功耗模擬與射頻集成電路設計,高速實時信號處理等。
因對電路和微系統在醫學中應用的貢獻而獲選。
第一行分別為:戴懷宇、鄧鏡、黃振宇
第二行分別為:李京山、劉江川、劉鐵巖
第三行分別為:譚曉波、王真、吳郢
戴懷宇(Huaiyu Dai),1991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1996年和1998年先後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2002年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學位。現為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教授。研究領域包括數字通信、數位訊號處理、多媒體信號處理、無線網絡。
因對多變量控制系統通信和無線安全的貢獻而獲選。
鄧鏡(Jing Deng),1989年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分別於1994年及1997年獲得學士及碩士學位。2002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獲得電機與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現為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計算機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網絡安全、網絡系統等。
因對開發和優化無線安全和網絡協議的貢獻而獲選。
黃振宇(Zhenyu Huang),1994年在華中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獲學士學位,1999年在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獲博士學位。現為美國西北太平洋國家實驗室能源和環境局的高級研究工程師。研究領域包括高性能計算、相量技術和電力系統的穩定性及仿真。
因對動力系統中的動態分析和高性能計算做出貢獻而獲選。
李京山(Jingshan Li),1989年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獲學士學位,1992年在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碩士學位,2000年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獲得電氣工程與系統博士學位。2000—2006年,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研發中心工作;2006—2010年,就職於肯塔基大學的電子和計算機工程系;2011年起就職於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現為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工業與系統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是生產系統的建模分析和優化。
因對製造系統自動化方面的貢獻而獲選。
劉江川(Jiangchuan Liu),1999年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獲學士學位,2003年在香港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2013—2016年任清華大學計算機系講席教授。研究領域包括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的各個方面,從計算科學理論到系統設計、開發和優化的實際問題。
因對網際網路上的多媒體通信及內容分發做出貢獻而獲選。
劉鐵巖(Tieyan Liu),1994年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分別於1998年、2000年、2003年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劉鐵巖是排序學習領域的知名專家,現任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因對網上搜索和在線廣告的機器學習的貢獻而獲選。
譚曉波(Xiaobo Tan),1995年和1998年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2002年在馬裡蘭大學電氣及計算機工程系獲博士學位。現為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電氣及計算機工程系、機械工程系教授、智能微型系統實驗室主任。研究方向為智能材料、微型仿生機器人及自動控制。
因智能材料和水下機器人的建模與控制的貢獻而獲選。
王真(Zhen Wang),1996年在清華大學電機工程系獲學士學位,2000年和2002年在美國康乃狄克州立大學電機工程系獲碩士和博士學位。2004年8月任教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現為該系教授。研究方向為統計信號處理理論和應用(多媒體安全,無線通信和生物醫學問題)。
因對多媒體安全和大腦數據分析的統計信號處理做出貢獻而獲選。
吳郢(Ying Wu),1994年在華中科技大學自動控制系獲學士學位,1997年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獲碩士學位,2001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獲博士學位。現為美國西北大學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教授、計算機視覺實驗室主任。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視覺、統計模式識別、多媒體處理、生物圖形處理等。
因對計算機視覺中的運動分析和模式發現的貢獻而獲選。
IEEE是全球最大的非營利專業技術協會之一,一直致力於推動電氣電子技術在理論方面的發展和應用方面的進步。IEEE在全球160多個國家有超過四十萬的會員,其會士(Fellow)是由董事會授予某些相關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個人。每年新增的會士不超過總會員數的千分之一。作為會員的最高級別,IEEE會士在學術科技界被認定為權威的榮譽和重要的職業成就。
供稿:校友總會 編輯:襄樺 徐靜